在平時,火星的大氣清澈,便於觀測。火星表麵有明有暗,明亮而呈桔黃色的區域,約占火星總麵積的83%,稱為火星的“大陸”或沙漠區域。暗的區域稱為“海洋”,其顏色常常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有人認為這是火星表麵較為潮濕的地帶。
通過對火星的探測,發現火星的表麵被一個大約同赤道傾斜成30°的大圓分開,形成了南北兩個截然不同的半球。南半球的表麵崎嶇不平,密布著環形山,其中最大的一個是海臘斯盆地,它的直徑有1600千米,深度至少有4千米。這些環形山,可能是早期形成的,所以在南半球就保留了古老的地表。而北半球與南半球不同,它表麵較為平坦,以火山熔岩平原為特征,其中點綴著一些死火山。看來死火山口過去曾是熔岩的出口,由於熔岩順著火山側麵流下,就形成了以火山口為中心向四方延伸的輻射狀地形。火山熔岩的分布麵積,廣達數百千米。北半球的環形山,要比南半球少,地勢也普遍比南半球低。在火星表麵位於赤道地區的峽穀,是很引人注目的。最大的一個是赤道以南的“水手穀”,在赤道地區延伸5000多千米,比周圍的地麵要低6千米。一般說來,穀壁是很陡峭的,可以看出崩塌和陷落的痕跡。
火星的表麵還有不少幹河床,主要的一些大河床也分布在赤道地區,其中最長的有1500千米,寬達200千米。大河床和它的支流形成脈絡清楚的水道係統。在幹河床中還可以找到淚滴形的小島、沙洲和辮子形狀的水紋。有的學者根據這種現象,認為在曆史上火星曾有過溫暖時期,甚至有過大量的水在河床中流動,可能是後來火星上的氣候有了劇烈的變化,火星的表麵才留下了這些幹河床。不過,這些幹河床,與曾經轟動一時的火星上有“運河”的說法完全是兩回事。
“水手”號和“海盜”號探測器,對火星兩極的白色極冠也進行過多次考察。考察的結果表明,極冠是水和二氧比碳的凝結物。冬季時極冠的麵積擴大,在最大時極冠能覆蓋到606的緯度處。但一到春天,極冠開始變小。把探測器拍下的大量火星照片拚合在一起,就可看到火星的全貌。極冠不是整塊的,可以看到向左旋轉的螺紋。而且極冠在分層的結構,在冰層的邊緣形成一係列的台階,各層的厚度達10~50米。
火星表麵的平均溫度,比地球低30℃以上。火星晝夜溫度常常相差100℃。在赤道附近,最高溫度可達20℃左右,但到了夜間,溫度很快下降,在黎明前最低溫度降到零下80℃以下。火星的兩極地區溫度更低,在長長的極夜裏,溫度下降到零下139℃。
對於人們一直關注的有沒有生命和“火星人”的問題,通過“水手”號探測器的探測,特別是“水手9號”拍攝的照片,已經表明“運河”是不存在的。“海洋”顏色隨季節在變化,是由於氣象上的原因造成的。大量的火星照片還表明,火星是一個極其荒涼的世界,而且大氣非常稀薄,沒有水,又很冷,是不適宜生命生存的,就更不可能有“火星人”了。
在1976年7月20日,“海盜1號”降落在火星的北緯22°27′、西經480地區的一個平原上,當時還是火星夏季結束的時候,白天的溫度在零下30℃,夜間降到零下86℃。當年的9J13日,“海盜2號”跟隨而來,降落在北緯45°的賽多尼亞地區。它們都是為了探測火星上有沒有生命而來的,它們在火星上的著陸點,都是經過選擇的,即在估計水分較多,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較大的地方。“海盜”號在火星上當場取樣,進行生物化學等多種試驗,沒有發現有生命的跡象。如果火星上有過生命的存在,哪怕是有過低等植物的存在,在火星的土壤中也會有生命的痕跡,但連這種跡象都不存在。這就斷定“火星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海盜”1號和2號,還從離地球3~4億千米的火星上,發回數以萬計的照片,從照片上看到了火星上茶紅色的沙漠風光和風蝕地貌。火星的天空也是紅的,一般都認為這是由於土壤微粒在天空飄浮著,而把太陽光散射的緣故。
這些照片經計算機校正後,拚成了火星的詳細地圖,分辨率可達40米,這對我們了解火星的氣象和地質等等,都是很有價值的。美國地質調查局在1978年刊發了1:2500萬的火星地質圖,在長121厘米、寬91厘米的圖上,最古老和最新的岩石、平原、火山、河床、峽穀和環形山等地形,都詳細的表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