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錫倫海、普羅彭蒂斯海等。這些海根本沒有水,而是火星的低窪地帶。
在火星的北極和南極,可以看到白色的隆起部分,它的形狀和大小隨著季節而變化。這個隆起部分叫作“極冠”,一般認為兩極可能覆蓋著薄薄一層白雪或霜。總之,火星上肯定有不太多的水,極冠也不會太深,大概隻有幾厘米。
一到冬天,極冠就逐漸龐大。隨著春天來臨,極冠又逐漸融化而縮小。融化了的水,又全都蒸發掉了。這是因為火星上的大氣稀薄,氣壓很低,隻有地球上1個大氣壓的1%到2%,所以不能把水存留下來。在火星表麵上的大氣,相當於地球30000千米高空一帶的大氣那樣稀薄。
春天極冠的水蒸汽,一刮到赤道附近,就發生極厲害的大旋風。這種旋風是由潮濕的大氣被沙漠烤熱,造成猛烈的上升氣流引起的。這時眼看著黃色砂塵,騰空而起,形成所謂“大黃雲”。大黃雲之大,有時竟能蓋住半個火星的表麵。
由沙漠、海和極冠裝飾的火星,大約687天繞太陽1周,也就是火星的。1年,相當於地球1年的188倍。在火星軌道裏麵旋轉的地球,每兩年兩個月才能趕上火星,也就是說地球和火星每隔兩年兩個月才有一次最靠近。
火星的軌道並不是圓形,而是扁長的橢圓形,因而每次地球和火星的靠近距離,隨著靠近時的位置而有變化。例如在1956年9月,靠近的距離是56600000萬千米,1967年4月靠近時的距離是89940000萬千米。
火星的自轉周期,也就是二天的長短,約為24時37分23秒,比地球的一天稍長一點兒,而且也有季節的變化。但它畢竟比地球遠離太陽,平均約22790千米,因此氣候比較寒冷。即使在赤道一帶,地麵上的平均溫度也低到攝氏-15℃左右。
不過白天在赤道沙漠地帶的溫度較高,約為10℃左右;在陰暗的“海”的部分,溫度約為20℃以上;在太陽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可達到30℃左右。由此看來還沒有達到不可能有生物存在那樣的寒冷程度。
水手4號探測器的大發現
美國於1964年11月27日,從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角基地發射了“水手4號”探測器。“水手4號”是一個八角柱形的火星探測器,裝有4塊太陽能電池極板和一些攝影照相等裝置,重量為261千克。
“水手4號”從地球平安地飛行了850000000萬千米,於1965年7月14日,飛過了距火星9650千米的地方。那時拍照下來22張火星表麵的照片,並用電波發回到遙遠的地球。
水手4號所照的地帶是,從北半球的普羅彭蒂斯海開始,在亞馬遜沙漠處越過赤道,直到南半球的錫倫海和奎登奇斯海。
根據水手4號所照的照片,究竟發現了什麼呢?第一,像月亮表麵一樣,發現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穴。
例如,在“水手4號”發回來的第7張傳真照片上,照下來的是亞馬遜大陸以南的美索吉爾沙漠。在這一地帶,看到的全是直徑20到30千米的環形山。火星上的環形山和月亮上的環形山稍有不同。火星上的環形山由於風化作用,形狀很不完整。在第8張照片上雖然是在同一個地帶照下來的,但環形山形狀卻沒有多大改變:直徑從34千米到40千米的環形山並排形成一組;環形山的邊緣即外輪的高度,從噴火口底部算起,高達6800米。
第11張照片是錫倫海。從地上用望遠鏡去看,是發暗的地帶。但照片上卻顯示出是一個直徑為163千米巨大的環形山,而且沿著環形山又跟隨一些小環形山。像這樣一些火星上的小環形山,後來又經過詳細檢查,單是水手4號照下來的,就發現有300多個,整個火星上恐怕不止幾萬個。總之,火星的地形,不如地球平坦,和月球近似。
噴火口和隕石坑
火星上麵這麼多的環形山,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當然,首先考慮到的就是火山的噴火口。
最近我們已經知道,連月亮那樣小的天體,仍有火山活動,何況比月亮大得多的火星,它必然還有冒著煙的火山。
除了火山噴發造成的環形山以外,由隕石撞出來的環形山,肯定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旋轉著的那些所謂“小行星”的小天體碎塊,一旦被火星吸引下來,就以千軍萬馬不可阻擋之勢,猛烈地撞到火星表麵,也造成一些大大小小的環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