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重建行星工作的動機應該是很清楚的。這不是一種解決地球上人口過剩問題的辦法。地球上每天有幾十萬人出生,在不遠的將來當然看不到每天把幾十萬人運送到其他行星上去的可能性。人類整個曆史上隻送了十幾個人到另一個天體上去。同樣在最近的將來也不可能看到發達興旺的采礦工業在別的行星上開礦,再把礦物運回地球,運費就不允許這麼做。
然而人的精神是向外開拓的。行星間的殖民可以符合人類的最高抱負和目標。
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金星上有一層壓力極大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金星表麵溫度灼人,起過900K。要把這個環境改造成人類能夠不依靠大量技術輔助設備而生活和工作的環境,看上去確實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但是多少還是有些可能把金星改造得同地球十分相仿。這個辦法假定,金星表麵溫度高是由於二氧化碳和水造成的溫室效應,這一推測現在看來比那時更站得住腳。設想很簡單,隻需把一種耐寒的藻類植物作為種子放人金星的雲層——建議采用一種叫做念球藻(Nostocacae)的藻類,這種藻類會在雲層附近產生光合作用,二氮化碳和水就會轉化成有機化合物(主要是糖類)和氧。然而,這些藻類會被大氣循環帶到下麵較深和較熱的金星大氣層,在那裏被烤死。藻類在烤死時會放出簡單的碳化物、碳和水進入大氣。這樣,大氣中含水量保持不變,而最終結果是二氧化碳變成了碳和氧。
目前金星上的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二氧化碳和水而產生的,其總壓力約為地球表麵總壓力的90倍左右。金星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當二氧化碳轉化為碳和氧,而氧又和金星的地殼化合時,總壓力就會下降,從而減少大氣對紅外線的吸收,降低溫室效應,而使溫度降低。
因此,如果我們把培育到適當程度的藻類噴人金星的雲層,由於這種藻類在雲層中的增殖速度比烤死的速度快,金星上目前極其惡劣的環境最終就會變得對人類適合得多。
金星大氣中所含水蒸汽的量,如果凝結在金星表麵,就會形成約03米高的一層水。雖然不是一片汪洋,但足以用來進行灌溉和滿足人的其他需要。在金星表麵的岩石之中也可能還包含著水。
誰也不能斷定,這是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或者改造離太陽次近的這第二顆行星要花多少時間。極有可能,這個設想中間還有某些漏洞。例如,金星表麵的高溫可能並不是由溫室效應所引起的,但這不大可能。
無論如何,使金星地球化不是不可能的。念球藻計劃就是一例,說明人類的科學技術能夠在比地質時間短得多的時期裏改造另一個行星的環境。
談到火星,現在有證據說明,在距今不太久以前;這個行星上的條件同現在相比,十分接近地球。我們曾提到過的相似之處是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固定在火星的極帽之中、封凍在永凍地層之中、或是與火星上某些地方的表層物質化合在一起。每一個5萬年之久的歲差循環中,會有兩次這種二氧化碳和水大量從極帽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康奈爾大學的約瑟夫·伯恩斯博土和馬丁·哈威特博士考慮了各種技術方案,想在從現在起的幾百年而不是幾千年內在火星上誘發較為溫和的環境。這些方案包括改變火星、衛星或某一靠近的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以改變火星的歲差運動,或是在火星極帽的上空裝上一塊極大的繞軌道運行的鏡子,來使冰凍在極帽處的物質融化。更為簡單的也許是在極帽上撒上碳黑,加熱兩極,升高大氣壓而使火星變暖。
同樣,我們也不知道這些方案能否有效,但看上去這些方案不像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很可能在幾百年的時間範圍內我們將會有能力把火星轉變成更像地球的行星,而不讓它變成別的模樣。
月球和小行星比火星和金星更不適合於人類居住。它們擁有大氣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此我們所討論的地球化方案對它們不適用。但即使是在沒有空氣的天體上,在它們表麵或在它們的內部(如小行星)建立人類基地這樣一種未來工程也是有可能的。這種基地比起改造好的火星或金星上的基地受到的限製就要大多了,並且需要花大得多的精力來注意節約有限的資源。
這類基地隻有在這些天體上發現重大的自然資源時——特別是冷凍的或是處於化合狀態的水時才站得住腳。就月球表麵本身而言,阿波羅飛船的宇航員們帶回的試樣業已表明那裏根本沒有水。但完全有可能有大量的水貯藏在靠近月球兩極寒冷陰暗的地區,或是貯藏在月球表層下相當深的地方。
在幾百年的時間範圍內,人類不大可能在太陽係內層行星和木星的幾個主要衛星上大規模移民。這種前景當然是相當困難的,工程極為浩大,始終需要考慮其他環境的生態關係。帶出去或帶回來生物汙染的危險也應慎重考慮。
如果有一天責成我們對太陽係進行管理。從那個時候的觀點看來,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隻是短暫的一瞬間,即人類初次離開他們的發源地,開始試探性地探索著探測和改造我們周圍太空的那一瞬間。
探測外星人的策略
假如我們要與一個從未見過麵並對他一無所知的陌生人在紐約的某個不確定的地點會麵,我們的探尋策略是什麼呢?我們大概不會在第78街與麥迪遜大街的拐角處站一個星期吧。相反,我們會想起在紐約有一些陌生人和我們都知道的紐約城的明顯的標誌。然後我們就在下列著名地點穿梭般地來回搜尋:自由神像、帝國大廈、中央大火車站、無線電城音樂廳、林肯中心、聯合國大廈、時代廣場,想來還可能有市政廳。我們甚至也許索性再到一些可能性較小的地點,如揚基體育場或曼哈頓通往斯坦敦島的渡口去。但是可能的地點不會是無限的,不會有幾百萬種可能性,而隻會有幾十種可能性。我們花費一些時間,總能跑遍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