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中〕洪應明:《菜根譚》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變大。〔中〕周希陶:《增廣賢文》
先事而綢繆,後事而補救,雖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中〕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真正迅速的人,並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迅速》
古人說,到什麼時候辦什麼事,有時候要把石頭扔掉,有時候又要把石頭撿回來。〔英〕斯末萊特:《藍登傳》
值得做的事情都是難做的事。〔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當一切事情到了猶似結局時,實際上正是開始。〔德〕諾瓦裏斯:《藍色花》
應該先做小事,而不是先做大事,就好像應該先償還小額債務,再償還巨額債務,或者應該先考慮仁慈再考慮真理一樣。〔英〕塞繆爾·巴特勒:《筆記》
大事情,大計劃,大思想,必然反映在最小的行動上麵,而且反映得極其忠實。〔法〕巴爾紮克:《邦斯舅舅》
凡大事皆起於小事,小事不論,大事又將不可救。〔中〕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事有大小,有先後。察其小,忽其大,先其所後,後其所先,皆不可以適治。〔中〕程顥:《明道先生文集·論王霸劄子》
凡處事,須視小如大,亦須視大如小、視小如大見小心,視大如小見作用。昔人所謂膽欲大而心欲小,正此之謂也。〔中〕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世間有頭腦的人應當事先想到事情的終局,隨後著手去做。〔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要知道,凡事木已成舟便無法挽回;人們往往做事不加考慮,事後卻有閑空去思索追悔。〔英〕莎士比亞:《理查二世》
遇有疑難不好決斷時,什麼事也不做總比做錯事強。〔德〕孚希特萬格:《假尼祿》
當你尋找出路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黑夜。〔匈〕米克沙特·卡爾曼:《聖彼得的傘》
要改變一項深思熟慮的計劃是何等艱難。〔墨西哥〕巴拉德斯:《煙鬥》
聰明智慧,然而缺少果斷,這就隻能算是婆婆媽媽;有勇氣但不聰明機靈,毫無疑問,這隻是獸性大發。〔印度〕《五卷書》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中〕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
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中〕馬總:《意林》
慮事貴明,處事貴斷,庶幾不眩。〔中〕餘繼登:《典故紀問》
論事不可趨一時之輕重,當思其久而遠者。〔中〕薛瑄:《讀書錄》
處事當詳審安重,為之以艱難,斷之以果決,事了即當若無事者。〔中〕薛瑄:《讀書錄》
處大事貴乎明而能斷。不明固無以知事之當斷,然明而不斷,亦不免於後艱矣。〔中〕薛瑄:《讀書續錄》
謀天下後世事,最不可草草,當深思遠慮。〔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先事體怠神昏,事到手忙腳亂,事過心安意散,此事之賊也。〔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一件心事,想開了,固然很好。一件心事,怎麼想也想不開,幹脆將它丟掉。沒處去想不是更好。〔中〕三毛:《隨想》
假如你因為別人的懷疑或批評而猶豫不決,退縮不前,那不用別人的阻擋,你自己就打敗了自己。〔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有的人本領平庸,但做事盡心竭力,他們比那些本領出眾但做事敷衍塞責的人強。〔英〕簡·奧斯丁:《愛瑪》
小事也要認真細致,做到無可挑剔。小事做不來,大事豈能做得好?〔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君子之遇事,無巨細,一於敬而已。〔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世俗喜言“勿認真”,此非名言。臨事不認真,豈盡忠之首道乎?〔中〕《元史·王克敬傳》
大凡做一件事,就要當一件事。若還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中〕呂坤:《續小兒語》
鹵莽徑直,是處事大病痛,當緊要處,雖細微亦要檢點。〔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馮玉祥:《馮玉祥選集(上)馮氏族約》
急躁為人所不齒,其結果往往使人後悔不及。〔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中〕老聃:《老子》二十六章
事以急而敗者,十常七八。〔中〕程顥、程頤:《程粹言·論事篇》程頤語
夫速登者易顛,徐進者少患。〔中〕晁迥:《法藏碎金錄》卷八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當急遽冗雜時,隻不動火,則神有餘而不勞,事從容而就理。一動火,種種都不濟。〔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卒行無好步,事忙不草書。〔中〕翟灝:《通俗編》
閑時忙得一刻,則忙時閑得一刻。〔中〕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未忙先做,事至卻閑。〔中〕唐彪:《人生必讀書》
凡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詳,為處事第一法。〔中〕張伯行:《困學錄集粹》卷一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弘一法師:《格言別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