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 3)

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蘇〕高爾基:《文學的世界性》

生活需要知識,正如戰爭需要槍炮一樣。〔蘇〕克魯普斯卡婭

在每個國家,知識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礎。〔美〕華盛頓:《華盛頓文選》

為了要前進,就必須有文化。我們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氣一樣。〔蘇〕加裏寧:《論共產主義教育》

世界上任何知識都不會沒有用的。〔美〕馬克·吐溫:《鍍金時代》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之,則俗塵生其間,照鏡覺麵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也。〔中〕黃庭堅:《山穀別集·與宋子茂書》

沒有學問,誰也看不起你。如沒有真的學問,更是無人看得起。〔中〕馮玉祥:《馮玉祥詩選》

譬如走路,情感是我們自己的腿,知識是我們自己的眼或是引路人的眼,不可說有了腿便不要眼。〔中〕陳獨秀:《基督教與中國人》

知識,如果它不能決定行為,對我來說就是僵死的。〔古羅馬〕普羅提諾:《九卷集》

知識並非進食,我們不能企望吞掉或占有我們認為有意義的東西。〔西班牙〕桑塔亞那:《理性生活》

作為心智脂肪儲備起來的知識並無用處,隻有變成了心智肌肉的才有用。〔英〕斯賓塞:《教育論》

知識使好人變得愈好,使壞人變得愈壞。〔英〕托馬斯·富勒:《語絲》

知識不是天賦的。〔英〕洛克:《人類理解力論》

知識總是欲求著增長:它像一團火,開始必定是被某個外在的使者煽著;但之後,它就自己鼓動自己了。〔英〕塞繆爾·約翰生:《給威廉·杜魯蒙德的信》

錯誤並非總是意味著無知,知識並非總是召之即來。〔英〕塞繆爾·約翰生:《關於莎士比亞的筆記》

知識是往昔經驗的神聖積澱,但它卻無法將未來的所有經驗置於書架上,也不能阻止普通大眾運用他們的手、舌、眼、耳和理解力。〔英〕赫茲裏特:《論作家的談話》

知識的曆史猶如一支偉大的複性音曲,在這支曲子裏依次響起各個民族的聲音。〔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知識像一株健全的生長旺盛的樹,像充滿著歡樂和生命的意識的一個家庭或一代人一樣,是從內部自發地發展起來的。〔德〕福祿培爾:《人口教育》

一切知識皆以經驗為基礎。〔德〕康德:《未來形而上學導言》

知識能夠誘發智慧,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但它不等於就是智慧。〔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中〕莊周:《莊子·養生主》

所見少則所怪多,世之常也。〔中〕葛洪:《抱樸子·博喻》

人之知識,若登梯然,進一級,則所見愈廣。〔中〕陸九淵:《陸九淵集·語錄》

錯誤的知識,有時比無知更加可怕。〔中〕秦牧:《和年輕人聊天》

知識,多數是從那些使印刷商賠錢的書籍中獲取的。〔英〕托馬斯·富勒:《聖地與世俗地》

獲得知識就如同獲得金子這種珍貴物質一樣,也是需要聰明才智的。〔英〕羅斯金:《求知如采金》

背得爛熟還不等於掌握知識。〔法〕蒙田:《隨筆集》

各人所見的隻是他所懂得的。〔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我們總要投身到未知的深淵裏去,向它探索新奇,不管是地獄,還是天堂!〔法〕波德萊爾:《遠遊》

我們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有用的知識。〔蘇〕加裏寧:《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

圖書館使我得以有恒地研習而增進我的知識。〔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談說是知識的領域,傾聽是睿智的特權。〔美〕霍姆茲:《早餐時的大學教授》

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中〕劉向:《說苑·建本》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者其知始真。〔中〕洪應明:《菜根譚》

知識不會老化,知識老化的人,及人邪!〔中〕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牘·與陶少雲》

蓄金錢隻是消極的、局限的準備,儲蓄學識和技能才是積極的,可以應付任何環境的準備。〔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在學問上費時過多是偷懶。〔英〕弗·培根:《培根論說文集·論學問》

行動是知識最適切的果實。〔英〕托馬斯·富勒:《格言集》

光有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應用知識;光有意誌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見諸行動。〔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學問不在於知識的多少,而在於充分地理解和熟練地運用你所知道的一切。〔德〕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知道如何活用知識最重要,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次之,擁有知識再次之。〔奧〕胡戈·馮·霍夫曼斯塔爾:《友人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