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識是果樹,知識的應用就是果樹上結的果實。〔阿拉伯〕伊本·穆格發:《卡裏來和笛木乃》
知不務多,務行其所知。〔中〕魏徵:《群書治要·體論》
學者貴於行之,而不貴於知之。〔中〕司馬光:《答孔文仲司戶書》
知猶識路,行猶進步。〔中〕呂祖謙:《與學者及諸弟》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中〕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傳習錄》
行焉,可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中〕王夫之:《尚書引義·說命中》
能讀不能行,所謂兩足書廚。〔中〕申居鄖:《西岩贅語》
學問足以改變人格。〔古羅馬〕奧維德:《變形記》
在學問中,並不是一切都可以做到富有趣味的,必須會有一切枯燥的東西,而且是應該有的。〔俄〕烏申斯基:《和青年談讀書》
學問可以改善人心,培養文雅和仁愛的品質。〔美〕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
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汲取都不可恥。〔敘利亞〕阿卜·日·法拉茲:《逸話趣談》
真正的學問隻能在力行之時挖掘出來。〔日〕新渡戶稻造:《訓語》
性靜者可以為學。〔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學問須嚴密理會,銖分毫析。〔中〕朱熹:《朱子語類》
大凡學問,聞之知之皆不為得;得者,須默識心通。〔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學問實自靜中有得,不靜則心既雜亂,何由有得。〔中〕薛瑄:《讀書續錄》
學問博識強記易,會通解悟難。〔中〕呂坤:《呻吟語·問學》
休躡著人家腳跟走,此是自得學問。〔中〕呂坤:《呻吟語·問學》
功夫自難處做會,如逆風鼓棹,才是一段真精神;學問自苦中得來,似披沙獲金,才是一個真消息。〔中〕洪應明:《菜根譚》
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者,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中〕黃宗羲:《明儒學案》書籍
在人類所創造的一切事物中,書籍是最重要、最令人驚歎的東西。〔英〕托·卡萊爾:《英雄與英雄崇拜》
書,要算是人類在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跡中最複雜最偉大的奇跡。〔蘇〕高爾基
人類締造的諸神之中,“發明圖書”的這個“神”,理應受到最大的“頂禮膜拜”。〔蘇〕別爾科夫
書和諺語一樣,都是從它們經曆的年代所留下的印記和評價中獲得重要價值的。〔英〕威·坦普爾:《學問古今談》
古書是整個世界的,青年的書,新書是當代的果實。〔美〕霍姆斯:《早餐桌上的大學教授》
古籍猶如獎章,隻能引起好奇者的興趣而現代作品就像流通的國家貨幣,是可以立即使用的。〔英〕哥爾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古書的年齡本身就是絕妙的文告。〔美〕愛默生:《日記》
古人的書籍是文體的百科全書。〔法〕儒貝爾:《沉想錄》
古書所煥發的青春魅力如同美酒一般。〔英〕格林:《格林童話》
有時,即使最古老的書籍,也能搖身一變,以現代人的身份與你對話。〔蘇〕斯米爾諾夫·索科爾斯基
人們說得好,老田裏年年產新穀,同樣,舊書中也一定能學到新知識。〔英〕喬叟:《眾鳥之會》
經典作品是什麼?它們是人類思想的最崇高的紀錄。它們是唯一預言性的、不朽的作品。〔美〕梭羅:《瓦爾登湖》
字典像鍾表一樣,最壞的也聊勝於無,而最好的也不能指望準確無誤。〔英〕塞·約翰遜:《約翰遜軼事》
編選集的人是懶鬼,他晚上在家裏優哉遊哉地掠奪好書的精華。〔美〕多蘿西·帕克:《20世紀引語手冊》
暢銷書是庸才的鍍金墳墓。〔英〕洛·皮·史密斯:《樁樁瑣事》
假如沒有書本作伴,我就無法生活下去。〔美〕傑弗遜:《傑弗遜傳》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文集》
一個沒有書籍的世界,就如同一個沒有綠洲的沙漠一樣,貧瘠得無法滋生,無法開花結果。〔英〕歐康諾:《書籍的價值》
沒有書籍不能打贏思想之戰,正如沒有軍艦就不能打贏海戰一樣。〔美〕富·羅斯福
一切書籍可以分成兩類,即一時之書與永久的書。〔英〕約·羅斯金:《芝麻與百合》
書和人一樣,能發揮巨大作用的隻是少數,其餘的都平庸無奇。〔法〕伏爾泰:《哲學辭典·書籍》
圖書,它們中有的流芳百世,成為新一代讀者永不衰老的伴侶有的則用處不大,但並沒有完全銷聲匿跡,隻是在書籍的星空中留下一道道痕跡。〔蘇〕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