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每一本書都在我麵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我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如果沒有那些書籍的話,我恐怕自己對於世事會一無所成。〔美〕羅斯福夫人:《讀書之樂》

惟書有色,豔於西子;惟文有華,香於百卉。〔中〕皮日休:《皮日休文集·目箴》

獨有書可醫胸中俗氣。〔中〕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中〕金纓:《格言聯璧·學問》

富有真理的書是萬應的鑰匙,什麼幸福的門用它都可以打開。〔中〕吳伯蕭:《吳伯蕭散文選·書》

有些書是不該被人們忘卻的;但不該使人們記住的書是沒有的。〔英〕奧登:《染匠的手》

傑作不會被埋在遺忘之中。筆的謊言或者恭維,也不會賦給壞書以生命。〔法〕巴爾紮克:《司湯達研究》

精神上最好的避難所還是書本;它們既不會忘了他,也不會欺騙他。〔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真正的書籍應該是黑夜和沉默的產物,而不是白晝和閑聊的果實。〔法〕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書這種東西本來就起助產的作用,促進分娩,使分娩順利,至於產生什麼,助產士是不負這個責任的。〔俄〕赫爾岑:《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讀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高爾基《高爾基文集》

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英〕托馬斯·卡萊爾:《牛津辭典》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英〕培根:《培根論說文集》

圖書館使我得以有恒地研習而增進我的知識,每天我停留在裏麵一兩個鍾頭,用這個辦法相當地補足了我失掉的高等教育。〔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美〕赫爾岑:《赫爾岑論文學》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準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代替他的崗位的哨兵的命令。〔美〕赫爾岑:《赫爾岑論文學》

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鬆;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隻有知識才是有用的,隻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麵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蘇〕高爾基:《高爾基淪青年》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快而舒適的詩,好象新生活的鍾聲在我的生活中鳴響了。〔蘇〕高爾基:《中外名人治學的故事》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我最初的故鄉是書本。〔英〕尤瑟切爾:《一個羅馬皇帝的臨終遺言》

書籍不僅是人們交往的工具,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而最主要的——是洞察周圍現實生活的工具,是自然界中有理智的一分子——人的自我見解。〔俄〕邦達列夫:《瞬間》

真正的讀書使瞌睡者醒來,給未定目標者選擇適當的目標。正當的書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誤入歧途。〔美〕卡耐基:《卡耐基妙語》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中〕孔丘:《禮記·學記》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中〕荀況:《荀子·勸學》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中〕劉向:《說苑》。

君子之學,死而後已。〔中〕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

在我們懶惰的人看來,多以為省出來的時間,隻是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還要讀書。省出來的時間愈多,就是讀書的時間愈多,使工不誤讀,讀不誤工,工讀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中〕李大釗:《工讀》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中〕魯迅:《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隻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中〕孫中山:《願你青春更絢麗》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孔丘:《論語·學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孔丘:《論語·為政》

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詩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謂學問也。〔中〕荀況:《荀子·大略》

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中〕朱熹:《朱子大全·讀書之要》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中〕朱熹:《訓學齋規》

讀書全要精勤,懶惰遊戲作輟,必無有成之理。〔中〕朱舜水:《朱舜水集》

學問須時時拈攝,乃時時受用,縱無人講,亦須去尋人講。〔中〕李贄:《焚書·答莊純夫書》

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中〕鄭板橋:《贈國子學正侯嘉弟》

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中〕蒲鬆齡:《聊齋誌異·阿寶》

好問,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隻隨口問,即能得到正確答複,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麵。〔中〕謝覺哉:《不惑集》

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注意積累的。知識就是積累起來的,經驗也是積累起來的。我們對什麼事都不應該像“過眼煙雲”。〔中〕鄧拓:《憶鄧拓》

學習和鑽研,要注意“兩個不良”,一個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定的文史基礎,沒有科學理論上的準備,沒有第一手資料的搜集,搞出來的東西,不是麵黃肌瘦,就是畸形發展;二是“消化不良”,對於書本知識,無論古人今人或某個權威的學說,要深入鑽研,過細咀嚼,獨立思考,切忌囫圇吞棗,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粗枝大葉,淺嚐輒止。〔中〕馬寅初:《北京晚報》

學習外語並不難,學習外語就象交朋友一樣,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見麵,朋友之間就親密無間了。〔中〕高士其:《和科學文化知識交朋友》

我讀書的辦法總是以“定量”、“有恒”為主。不切實際的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記憶。〔中〕徐特立:《願你青春更絢麗》

記憶不應當得到休息,因為沒有一種能力比它更易動作,更能由動作得到發展的。你要每天找點東西給記憶去記記,因為你愈是多給它記,它便愈能誠實地記住,你愈少給,它便記得愈不誠實。〔古希臘〕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我閱讀關於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後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精密的智識。我對該題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讀到該書的終未,就懂得它的起首。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之唯一正確的方法。〔德〕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重複是學習之母!〔德〕狄慈根:《狄慈根哲學著作選集》

勤勉而頑強地鑽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法〕舒曼:《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青年同誌們必須記住,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一切文化遺產都得著,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一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要知道,在這條路上克服困難,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興奮劑。〔蘇〕奧斯特洛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兩卷集》

科學研究好象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德〕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傳》

沒學會走先學跑是不成的,不但跑不快,跑不好,而且要摔跟鬥,反倒停滯不前。〔中〕荷慧生:《漫談培養戲曲界青年一代》

學習要抓住基本知識,即不好高騖遠,而忽略基本的東西。喜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為它是建立在西藏高原上,是基盤廣大的高原上的一個高峰;假如把喜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或江淮平原上,八千公尺的孤峰是難於存在的,猶如無源之水是易於枯竭的。〔中〕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才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中〕陶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中〕華羅庚:《寄語青年人:超過華羅庚》

你們從一開始工作起,就要在積累知識方麵養成嚴格循序漸進的習慣。〔蘇〕巴甫洛夫:《給青年們的一封信》

我對我國有誌於科學的青年有什麼祝願呢?首先,循序漸進。我一說起有成效的科學工作這條最重要的條件時就不能不感情激動。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在未掌握前一項時決不要開始後一項。〔蘇〕巴甫洛夫:《中國青年報》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中〕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萬卷始通神。〔中〕蘇軾:《柳氏二甥求筆跡》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中〕孫誅:《唐詩三百首序》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中〕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隻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麵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中〕魯迅:《致顏黎民》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裏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中〕魯迅:《讀書雜談》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地、何去,好像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中〕陶行知:《八位顧問》

有些書可供一嚐,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隻要讀讀他們底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英〕培根:《培根論說文集》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蘇〕高爾基:《文學書簡》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中〕戴震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中〕蘇軾:《又答王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