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讀書須是遍布周滿。某嚐以為寧詳毋略,寧下毋高,寧拙毋巧,寧近毋遠。〔中〕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趨簡要,言說去雜冗。〔中〕歐陽修

讀書勿求多,歲月既積卷帙自富。〔中〕馮班:《鈍吟雜錄·家戒下》

讀書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多,徒多徒爛耳。〔中〕鄭板橋:《自序》

一個人做事不專,這樣弄一點,那樣弄一點,既要翻譯,又要做小說,還要做批評,並且也要做詩,這怎麼弄得好呢?〔中〕魯迅:《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讀書貴精熟,不貴貪多。〔中〕胡居仁:《居業錄·學問》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是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中〕鄒韜奮:《無所不專的專家》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陸遊:《冬夜讀書示子學》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隻好先行泛覽,然後決擇而入於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中〕魯迅:《讀書雜談》

學問不都是在書本上得來的,在事實上得的經驗,也就是學問。〔中〕陳毅安:《給未婚妻的信》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中〕陶行知:《行是知之始》

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係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隻是成為一座死書庫。〔中〕謝覺哉:《謝覺哉雜文選》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中〕郭沫若:《遊太湖蠢園為遊人題詞》

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中〕華羅庚:《光明日報》

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波斯〕薩迪:《薔薇園》

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裏,而是要啟發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之中流瀉出——象從活的泉眼流出一樣——一條溪澗(知識)來。〔古希臘〕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法〕巴爾紮克:《外國名作家傳》

如果學習隻在於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蘇〕高爾基:《文學論文選》

知識,多數是從那些使印刷商賠錢的書籍中獲取的。〔英〕托馬斯·富勒:《聖地與世俗地》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中〕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圖書館使我得以有恒地研習而增進我的知識。〔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決不要企圖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俄〕巴甫洛夫:《巴甫洛夫選集》

在學問上費時過多是偷懶;〔英〕弗·培根:《培根論說文集》

學問可以改善人心,培養文雅和仁愛的品質。〔美〕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

讀得書來,口會說,筆會做,都不濟事,須是身上行出,才算學問。〔中〕顏元:《習齋記餘·答齊篤公秀才贈號書》

略知皮毛者總愛反複談論那點皮毛。〔英〕托馬斯·富勒:《格言集》

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學到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是那麼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麵也就越大。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懂的地方還大得很呢!〔德〕愛因斯坦

知識猶如海洋,那些在海麵上手舞足蹈和拍擊作響的人,往往要比默默無聞鑽入未經考察的海底去探尋寶藏的采珠者更加名噪一時,從而更加引人注目。〔美〕歐文·華盛頓

背得爛熟不等於掌握知識。〔法〕蒙田:《隨筆集》

隻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的源泉,既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們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知識會使精神和物質的磽薄的原野變成肥沃的土地。〔法〕左拉:《真理》

錯誤並非總是意味著無知,知識並非總是召之即來。〔英〕塞繆爾·約翰遜:《關於莎士比亞的筆記》

大量的知識可以塞進一個空空如也的腦袋。〔奧〕卡爾·克榮斯:《格言與矛盾》

司知識的天使懂得最多,司愛情的天使愛得最深。〔美〕愛默生:《智力》

凡知之貴,貴知化也。〔中〕《呂氏春秋·知化》

使一種存在高於另一存在,使一類人高於另一類人的東西,是知識。〔德〕叔本華:《意欲與人生之間的痛苦》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英〕培根:《論求知》

人在多少世紀中積累起來的知識本身,就是人類活動的結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果能日日留心,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事事留心,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由此累積,何患學業才識不能及人邪!〔中〕左宗棠:《與陶少雲》

天下沒有一樁蠢事不會由於知識或者意外而得到糾正;也沒有一種聰明的事不會由於缺少知識或者由於意外而遭到失敗。〔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知識會變成信仰,信仰反過來又點燃起強烈的求知欲。〔蘇〕高爾基:《意大利童話》

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和經過的願望,也即好奇心,是心智的貪欲,由於對知識的持續不輟的產生,懷著百折不回的興趣,超越任何短暫、強烈的肉體上的快樂。〔英〕霍布斯:《利維坦》

有力量的人,有學問的人就是主人,所有其餘的人都是客人。〔蘇〕高爾基:《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

知識越多越驕傲,智慧越高越謙虛。〔英〕柯柏:《任務》

認為世上除了書本知識以外別無知識,這是學者的一種弊病。〔英〕哈茲裏特:《文學遺跡》

學識、道德、權能,是人克服了他的窮困的勝利品,是人向控製全世界的進軍。每一個人都應當有一個機會,為他自己征服這世界。〔美〕愛默森:《人——天生是改革者》

先知說,有益於理者為之,無益於理者舍之。〔中〕《荀子·儒教》

知識的源泉不會枯竭,不管人類在這方麵取得多大成就,人們還是要不斷地探索,發掘和認識。〔俄〕岡察洛夫

思考和知識應該是經常同步而行。如若不然,知識就是個死物,而就會毫無成果地消亡。〔德〕洪堡:《給某個女朋友的信》

知識是破除迷信的靈丹妙藥,其他別的東西都不能驅除人類頭腦中的這種瘟疫的雀斑。〔英〕巴克爾

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古希臘〕德謨克裏特

知識總是希求增長;它象一團火,開始必定是被某個外在的使者點燃;但以後,它就自己鼓動自己了。〔英〕塞·約翰生:《給威廉·杜魯蒙德的信》

知識使好人變得愈好,使壞人變得愈壞。〔英〕托·富勒

世界上任何知識都不會沒有用的。〔美〕馬克·吐溫:《鍍金時代》

知識就是我們借以飛上天堂的羽翼。〔英〕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漢〕劉向:《說苑·建本》

知識隻有作為科學或科學體係才是現實的,才可以被陳述出來。〔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

大自然一直是萬書之本——知識的源泉。〔法〕羅曼·羅蘭:《羅曼·羅蘭回憶錄》

在知識方麵的任何征服,任何進步,乃是勇氣、自製和自淨的結果。〔德〕尼采:《瞧!這個人》

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中〕莊周:《莊子·養生主》

天下無論什麼事情,都很容易滿足,惟有兩件事不得滿足:一是讀書,二是愛情。〔瑞典〕阿爾瓦爾·古爾斯特蘭德

讀書為學的用途是娛樂、裝飾和增長才識。在娛樂上學問的主要的用處是幽居養靜;在裝飾上學問的用處是辭令;在增長才識上學問的用處是對於事務的判斷和處理。〔英〕弗·培根:《隨筆·論學習》

在人類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讀書是最高尚的。〔英〕埃·布裏奇斯:《沉思的人》

讀書是我度過的最甜蜜最幸福的時光。〔英〕詹·雪利:《行樂天人》

我在書堆中,享受到了世界上任何君王都無與倫比的巨大快樂。〔意〕薄伽正

即使到了最文明的時代,讀書仍將是最大的樂趣。書能使受益者逢凶化吉。〔美〕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

愛讀書是一種十全十美的享受;別的享受都有盡頭,而讀書給人的享受卻是長久的。〔英〕安·特羅洛普:《1868年12月7日的演說》

所謂會讀書,就是本著誠意去讀確實有價值的書。這是一種高尚的消遣。〔美〕梭羅:《瓦爾登·讀書》

愛讀書,就是以人生無法回避的寂寞時光,換取美妙的時光。〔法〕孟德斯鳩

沒有別的事情能比讀古人的名著更能給我們精神上的快樂。〔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高級的精神文明,往往會使我們漸漸達到另一種境地,從此可不必再依賴他人以尋求樂趣,書中自有無窮之樂。〔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至於我本人,雖然才疏學淺,/卻喜愛書本,打心底裏尊敬它們,/我捧著一本書,就萬事如意,/任何娛樂,都不容易把我調開。〔英〕喬叟:《善良女子殉情記》

即使有人提出,隻要我不再讀書,就可以成為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自居王宮,享受珍饈佳酒,擁有車馬萬乘,華貴服飾,侍衛隨從,前呼後擁,我也決不答應。我寧願做一個窮漢子,擠在一間窄小卻富有藏書的閣樓裏,也不願當不好讀書的國王。〔英〕詹姆斯·麥克勞德

是什麼東西有如此神奇的藝術與魔力,/能排解積於心中的煩惱和憂鬱?/是書,是書的藝術與魔力。〔英〕喬·克雷布:《圖書館》

休息的時候,我喜歡讀書。讀書——對於一種有文化修養的人,是種高尚的享受;我珍視書籍,它是我熱愛的癖好。〔蘇〕高爾基:《讀一本令人不安的書》

吾一生不貪酒,不耽色,隻喜良書與好友。〔日〕吉田鬆陰:《日本曆史人物傳》

讀好書無異同品德高尚的古人談心。〔法〕笛卡兒:《方法論》

第一次讀到一本好書,我們仿佛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再一次重讀這本書時,如同和舊友重逢。〔法〕伏爾泰

初讀好書,似遇新友,重讀此書,似會舊友。〔英〕哥爾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導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英〕伊薩克·巴羅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美〕本·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當你進入書的宮殿世界,你會得到真摯的友情和極大的收獲;當你進入書的宮殿,你不會被拋棄,被拋棄的隻是你的缺點。〔英〕羅斯金:《芝麻與百合》

一燈之下獨坐翻書,如與古人為友,樂何如之!〔日〕吉田兼好:《徒然草》

讀書中,我們不知將同多少性格通異的人相遇,我們更能在書中深情滿懷地周遊世界,去體驗那無法經曆的事件,了解人間的愛戀、悲傷、憎惡和怨說,從人體奧秘到宇宙、未來,可以說書中的空間和時間是無限的。〔日〕鈴木健二:《男子漢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