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種很幸福的機會,是為了獲得知識和擴大眼界就必須徹底利用的一種機會。〔蘇〕加裏寧:《論共產主義教育》
學習不可能是輕鬆的遊戲,不可能是純粹的和經常不斷的娛樂。學習首先是勞動。〔蘇〕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讀書》
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讀書》
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類生活最幸福的結果,無過於學習了。〔法〕巴爾紮克:《驢皮記》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的一切來造就自己。〔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蘇〕列寧:《寧肯少些,但要好些》
畢生保持求知欲,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重大使命上成就一件事。〔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中〕《禮記·學記》
不知義理,生於不學。〔中〕《呂氏春秋·勸學》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中〕韓嬰:《韓詩外傳》
雖有良玉,不刻縷則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不成君子。〔中〕韓嬰:《韓詩外傳》
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聖。〔中〕劉向:《說苑·建本》
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學而成者也。〔中〕韋嗣立:《請崇學校疏》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中〕劉向:《說苑·建本》
學之為言覺也,以覺悟所不知也。故學以治性,慮以變情。〔中〕班固:《白虎通義》
求知是人類天生的一種精神上的最大要求。〔中〕胡適:《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學習是一切進步的關鍵。〔中〕鄧穎超:《學會本領,做好工作》
以世界為唯一的書本,以事實為唯一的教訓。〔法〕盧梭:《愛彌兒》
問題不在於學到的是什麼樣的知識,而在於所學的知識要有用處。〔法〕盧梭:《愛彌兒》
努力學習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是件美好的事。〔法〕盧梭:《懺悔錄》
對於肯學習的人,年齡和長期的痛苦考驗可以讓他們學習無私。〔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中〕《論語·達而》
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中〕《禮記·學記》
學而不已,闔棺乃止。〔中〕韓嬰:《韓詩外傳》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中〕王充:《論衡·別通》
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中〕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人之學,如渴而飲河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中〕傅玄:《博子》
學者之患,莫大於自足而止。〔中〕範浚:《香溪文集·拙懶軒記》
人之學不進,隻是不勇。〔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學欲速不得,然亦不可怠。才有欲速之心,便不是學。學是至廣大的事,豈可以迫切之心為之。〔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學至於樂,則成矣。〔中〕程顥、程頤:《程遺書》
學貴乎日新。〔中〕程頤:《伊川先生集》
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中〕晁說之:《晁氏客語》
為學是終身事。天地日月長久,斷之以勇猛精進,持之以漸漬薰陶,升高自下,陟遐自邇,故能有常而日新。〔中〕胡宏:《與張鐵夫》
為學須是痛切懇惻做工夫,使饑忘食,渴忘飲,始得。〔中〕朱熹:《朱子語類》
君子之學,死而後已。〔中〕顧炎武:《與人書》
待有餘而後濟人,必無濟人之日;待有餘而後讀書,必無讀書之時。〔中〕史典:《願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