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中〕蕭楚女:《學成了要做事麼》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中〕雷鋒:《雷鋒日記》
在走入社會之前,與其為人事關係操心,倒不如多在自己本身學識技能上去下點功夫。〔英〕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對老鷹來說,屈尊向烏鴉學習是最浪費時間的事。〔英〕布萊克:《天堂與地獄的婚姻》
凡是長時間勉強學習的人,都會以相應的饑渴和急迫去忘卻。〔英〕赫茲裏特:《論個人品格》
為學作事,忌求近功。〔中〕黃宗羲:《明儒學案》
不能則學,貴於學而能舍;舍之乃所以為學也。〔中〕賀貽孫:《詩筏》
好學則老而不衰。〔中〕申涵光:《荊園進語》
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中〕荀況:《勸學篇》
學而不化,非學也。〔中〕楊萬裏:《庸言》
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中〕莊周:《庚桑楚》
學問以先人為主。〔中〕申涵光:《荊園進語》
學問涵養人。〔中〕申居鄖:《西岩贅語》
學原於思。〔中〕程顥、程頤:《二程集·遊定夫所錄》
惟學問可以廣明德慧。〔中〕劉向:《說苑·建本》
智慧是生成的,知識是學來的。〔中〕陶行知:《“偽知識”階級》
欲知則問,欲能則學。〔中〕《屍子·處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中〕孔子:《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中〕孔子:《論語》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中〕《禮記·學記》
開卷有益。〔中〕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學貴乎日新。〔中〕程頤:《伊川先生集》
赤子雖良,養之四壁中,長大不能名六畜;雖有忠信之資,不學不成令器。〔中〕黃宗羲:《明儒學案》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中〕《呂氏春秋》
學習不僅是明智,它也是自由。知識比任何東西更能給人自由。〔俄〕屠格涅夫:《關於〈父與子〉》
要學習,甚至從自己的敵人那裏去學習怎樣做到明智、真實、謙遜,學習怎樣避免自視過高,這總不會為時太晚的。〔法〕盧梭:《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少小學則壯有為,壯年學則老而不衰。〔中〕佐藤一齋:《言誌晚錄》
無師自通或自學成才的人畢竟很少,因為光靠自學的人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力氣往往用不到點子上。〔英〕本·瓊森:《偶得集》
在地震後的第一天早晨,我們開始學習地質學。〔美〕愛默生:《處世之道》
遲學總比不學好。〔美〕普布利留斯·西魯斯:《警句詩集》
科學上除了汗流滿麵是沒有其它獲致的方法的。〔俄〕赫爾岑:《論學習》
學識,清潔,忠言和各種自由藝術,應該得自不論任何方麵。〔印〕《摩奴法典》
多看,多學,多試。如有成果,絕不炫耀。一個人如果怕費時,費事,則將一事無成。〔英〕萊姆塞:《化學史教程》
苟學而不當,或受之不得其道,則其為惡之甚,必勝於不學無術者。〔古希臘〕柏拉圖:《教育之實在與影響》
從傳聞出發,人們不可能學好科學,正如從格言出發,不可能獲得智慧一樣。〔英〕蕭伯納:《卡歇爾·科倫的職業》
蠢人常說他們是從自己的經驗中進行學習的。我卻認為利用別人的經驗更加好些。〔德〕俾斯麥:《戰略論》
做學問要在細小處求甚解,永遠不人雲亦雲,決不沽名釣譽。……總之,安於貧賤而不妄,勤於解難而不惑。〔德〕費雪:《埃米爾·費雪》
聖賢之學,非造次可成,須在積累。積累之要,在專與勤。摒絕他好,始可謂之專;久而不倦,始可謂之勤,四字是積學之要。〔中〕朱熹:《宋名臣言行錄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