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法語文學
1763年英法之戰後巴黎條約規定新法蘭西劃歸英國管轄,法籍移民留在北美土地上的是6萬多名沒有能力漂洋過海的貧困的墾殖者、士兵以及部分教士。為了抵製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他們於1764年在魁北克創辦用英法兩種語言出版的《魁北克文學報》(1764~1874),後來又用法語出版《蒙特利爾報》(1778)和《加拿大人報》(1806~1893),後者以堅決反英著稱。
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中,特別是1837至1838年的武裝暴動前後,湧現了一批政論文作者和政治演說家,著名的有路易·約瑟夫·帕皮諾(1786~1871)、路易·伊波利特·拉封丹(1807~1864)和埃蒂納·帕朗(1802~1874)。19世紀30年代出版的米歇爾·比博的《書簡詩、諷刺詩、歌曲、短詩及其他》(1830)和小歐貝爾·德·加斯佩的《探寶者或一本書的影響》(1837)是法語文學中最初的詩集和小說。
在英國人占領魁北克的大約100年間,法裔居民依靠天主教作為精神支柱維持著彼此之間的聯係,繼續使用法語;同時教會以教理問答、聖徒傳記等宗教故事作為文化教育的中心內容,阻礙世俗文學,特別是小說的發展。
19世紀中葉,曆史學家弗朗索瓦·格紮維埃·加爾諾(1809~1866)編寫了加拿大第一部曆史《加拿大史》(1845~1848),記載了法國移民開發北美所經曆的過程,被譽為“加拿大法語民族的聖經”,對促進民族意識的覺醒作了特殊的貢獻,影響了19世紀下半葉文學創作的基本內容。加爾諾又是詩人,他的詩歌創作打破了古典主義的傳統,開創了早期的浪漫主義。
在加爾諾的影響下,魁北克一批自由派知識分子、作家以克雷瑪齊書店為中心,於1858年結成“魁北克愛國學社”,創辦文學雜誌《加拿大人之家》,致力於“傳播知識,鼓勵民族文學的發展”,喚醒民族意識。在文學創作方麵,他們強調描寫本地區的生活,其中重要的作家有奧克塔夫·克雷瑪齊(1827~1879),他是加拿大法語地區第一位民族詩人,著有《加拿大老兵之歌》(1855)和《卡裏永堡的旗幟》(1858)等愛國詩篇。學社中另一個重要詩人是路易·奧諾雷·弗雷歇特(1839~1908),他深受法國詩人雨果的影響,屬浪漫派作家。他的詩歌以描寫加拿大法語地區的曆史和自然景色為主。詩集《北國之花》(1879)和《雪鳥》(1880)獲法國法蘭西學院“蒙蒂翁文學獎”。詩集《人民傳說》(1887)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記載了歐洲移民開發北美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