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現代文學大家

什圖爾

什圖爾,1815年出生在斯洛伐克的烏赫羅維茨,後一直在斯洛伐克首府布拉迪斯拉發求學和工作,他中學時參加社會活動,是捷克—斯拉夫學生聯合會的領導人。1845年什圖爾創辦《斯洛伐克民族報》,宣傳民族解放和民族複興的思想。1846年他發表的兩本小冊子《斯洛伐克方言研究》、《斯洛伐克語言學》,對斯洛伐克文學語言的發展有一定貢獻。1847年他被選為匈牙利國會議員。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失敗後,他轉入科學研究和文學創作。

什圖爾最早發表的一部組詩《黃昏遐想》,控訴了不平等的社會。情詩《離別》,描寫詩人參加民族解放鬥爭前夕告別親人的動人場麵,這是他影響最大的作品。他的全部詩作收集在《歌曲集》(1853)中。他還著有《關於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歌和傳說》(1853),其中係統地闡述了他對文學、藝術、民歌等問題的觀點。

什圖爾在斯拉夫問題和民族藝術、哲學等問題上的觀點,深受黑格爾唯心史觀的影響。聶姆曹娃

聶姆曹娃,1820年生於維也納。在她年幼時,全家移居捷克斯卡利采城附近的農村。她靠刻苦自修獲得豐富的知識。17歲時嫁給了一個比她大15歲的男人。由於丈夫職業變動頻繁,她隨之輾轉各地,從而有機會接觸城鄉勞動人民,了解社會各階層生活狀況。

1842年,聶姆曹娃遷居布拉格,積極參加愛國活動。1845年移居多馬日利策,和社會下層有了更多的接觸。她參加捷克進步組織“捷克摩拉維亞兄弟會”。當捷克愛國詩人哈夫利切克去世時,她不顧警察的禁令,向詩人獻上荊棘花冠。由於受到奧匈帝國和捷克反動當局的監視,她被迫流亡在國外。

聶姆曹娃於19世紀40年代初開始創作。曾收集大量民間傳說,編寫了《民族傳奇和故事集》(7卷,1845~1847)和《斯洛伐克童話和故事》(10卷,1857~1858)。她的中短篇小說如《山村》(1856)、《莊園內外》(1857)、《貧窮的人們》(1857)、《好人》(1858)以及《野姑娘芭拉》(1856)等,描寫生活在社會下層的窮人的遭遇和社會的階級矛盾。作者認為窮人是捷克民族真正的代表,深情地讚頌了他們高貴的品德。在《莊園內外》中,反映了社會的階級矛盾和貧富對立。《野姑娘芭拉》是描寫一位智勇雙全的姑娘如何幫助女友擺脫她所厭惡的求婚者的故事。芭拉這個動人的形象,體現了捷克勞動人民愛勞動、正直、淳樸的優良品質。

聶姆曹娃最為成功的作品是長篇小說《外祖母》(1855),小說刻畫了一個捷克農村普通勞動婦女正直、樂觀、聰穎,富於風趣的形象。小說描繪了捷克農村的風貌和自然景色,具有濃鬱的鄉土風味。聶魯達

聶魯達,1834年生於布拉格。在中學時,他積極參加校內愛國文化活動。1848年他受到歐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宣傳的反對封建主義、爭取民族解放的精神影響。中學畢業後,他在政府機關中謀得一個低級職務,觀察到了官場的種種醜惡現象。

1853年,聶魯達進入查理大學文學院學習,不久因家境困難而輟學。他曾充當教師和報刊編輯,同時從事文學創作。長期的新聞工作使他更廣泛地接觸到社會各階層人物,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認為作家必須深入了解社會生活,必須同民族解放運動相結合,並將這一思想貫穿於全部創作中。

他寫了大量詩歌,收集在《墓地的花朵》(1857)、《詩集》(1867)、《宇宙之歌》(1878)、《故事詩和敘事詩》和《平凡的主題》(1883)以及詩人死後出版的《星期五之歌》(1896)中。《墓地的花朵》情調低沉,流露出悲觀主義,但對1848年革命失敗後歐洲反動勢力的猖獗表示抗議,激勵人們同社會罪惡進行鬥爭。在《宇宙之歌》中,表現了詩人思想境界的開闊與深邃,他把祖國的命運同宇宙聯係起來。他的詩帶有哲理色彩,有些詩篇比較抽象,但基調樂觀。在《星期五之歌》中,他把當時捷克人民的處境比作耶穌受難,相信複活就要到來。這部詩集中的一些名篇如《愛》、《再前進》等,在反對黑暗統治的長期鬥爭中經常被人們引用和傳誦。

聶魯達寫了2000多篇小品文和雜文。他的第一部小說集《短篇集》(1864),描寫的人物大多是城市貧民,表現出作者對普通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後,他陸續發表中篇小說《流浪漢》(1872)和短篇小說集《小城故事》(1878)等。聶魯達寫了捷克最早反映無產階級生活的作品,描寫了一些被雇傭來修鐵路的社會底層的受苦人,他們勞動量大,生活悲慘,最後走向鬥爭。《小城故事》包括13篇短篇小說,集中反映了布拉格城區的市民生活。作者一方麵描寫並諷刺小市民的狹隘、愚昧、庸俗、頑固,同時對貧苦勞動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聶魯達的小說筆調幽默活潑,人物形象生動顯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被認為是捷克現實主義散文創作的奠基作品。伊拉塞克

伊拉塞克,1851生於波希米亞東北部貧窮的山城赫羅諾夫,家境貧寒。他少年時代在故鄉讀書,喜愛民間詩歌和民間傳說。後到布拉格上大學,攻讀曆史。畢業後任中學教師多年,同時從事寫作。

伊拉塞克的早期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山鄉故事》(1878),反映作者故鄉山區人民的困苦生活;長篇小說《斯卡拉克一家》(1874),描寫1775年納霍德邊區的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