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病對養豬生產的危害日趨加重,特別是傳染病,是嚴重影響養豬業健康、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
本章主要介紹了通過科學免疫、消毒等方法進行的豬病綜合防控技術,同時還介紹了豬場常見普通病藥物防治方法,重點介紹了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等11種商品豬常見傳染病診斷及防治方法。
(一)豬場消毒、免疫、驅蟲與保健
1.消毒劑、滅蟲劑、殺鼠藥
(1)常用消毒劑及其使用方法
①消毒的步驟:第1步應進行機械性清掃,第2步用化學消毒液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酚類消毒劑:石炭酸、來蘇爾、菌毒敵、農福等;醛類消毒劑:甲醛(福爾馬林)、戊二醛、環氧乙烷等;堿類消毒劑:氫氧化鈉、生石灰、氨水等;酸類消毒劑:過氧乙酸、乳酸等;含氯消毒劑:漂白粉、次氯酸鈉、優氯淨等;陽離子表麵活性消毒劑:新潔爾滅、洗必泰、百毒殺等;其他消毒劑:酒精、雙氧水、水楊酸、高錳酸鉀、抗毒威等。
②消毒方法:畜舍消毒:全進全出的豬場,在引進豬群前,空豬舍要進行徹底消毒,包括糞便、墊料、汙物的清除及無害化處理(如發酵、燒毀等);地麵、牆壁、門窗、食槽、用具等進行衝洗或洗刷;畜舍幹燥後,用消毒藥液噴灑消毒,選擇藥液濃度可按說明書規定濃度適當提高0.5~1倍,消毒後最好關閉門窗,24小時後開窗通風;畜舍消毒,如菌毒敵、過氧乙酸、福爾馬林、氨水均可選擇;對於種豬舍,可采用0.05%的過氧乙酸或0.5%的強力消毒靈等噴灑消毒,豬群可不必轉移;汙水可按每升加2~5克漂白粉消毒;食槽、飲水器、載運車輛等除每天刷洗外,定期用0.1%新潔爾滅、強力消毒靈或抗毒威等消毒。
(2)滅蟲劑
首先做好滅蚊、滅蠅工作,可選用敵百蟲、敵敵畏、倍硫磷等殺蟲藥。敵百蟲可用0.1%水溶液噴灑;倍硫磷可用0.05%~0.5%的濃度;敵敵畏殺蟲效果好,但應注意對人畜的毒性。
(3)殺鼠藥
首先對畜舍、飼料庫等場所應做好防鼠工作,特別是對飼料的保藏處要杜絕老鼠的進出。滅鼠藥的選用要選擇諸如敵鼠鈉鹽、安妥等對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藥。常用穀物毒餌,毒餌應放置在對人畜均安全之處。
2.豬場消毒製度
(1)生活區辦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圍環境每月大消毒1次。
(2)售豬周轉區周轉豬舍、出豬台、磅秤及周圍環境每售一批豬後大消毒1次。
(3)生產區正門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換池水、池藥2次,保持有效濃度。
(4)車輛進入生產區的車輛必須徹底消毒,隨車人員消毒方法同生產人員一樣。
(5)更衣室、工作服更衣室每周末消毒1次,工作服清洗時消毒。
(6)生產區環境生產區道路及兩側5米範圍內、豬舍間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
(7)各棟豬舍門口消毒池每周更換藥水至少2次,保持有效濃度。
(8)豬舍、豬群配種懷孕舍每周至少消毒1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
(9)人員消毒進入豬舍人員必須腳踏消毒池,手用洗消液消毒。
3.豬場免疫程序
(1)生長肥育豬
1日齡:豬瘟常發豬場用豬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豬生後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1頭份豬瘟弱毒苗,隔1~2小時後再讓仔豬吃初乳。
3日齡:鼻內接種偽狂犬病弱毒疫苗。
7~15日齡:肌肉注射氣喘病滅活菌苗、藍耳病弱毒苗。
20日齡:肌肉注射豬瘟、豬丹毒二聯苗(或加豬肺疫三聯苗)。
25~30日齡:肌肉注射偽狂犬病弱毒疫苗。
30日齡:肌肉或皮下注射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疫苗。
30日齡:肌肉注射仔豬水腫病菌苗。
35~40日齡:口服或肌肉注射仔豬副傷寒菌苗(在疫區首免後,隔3~4周再二免)。
60日齡:豬瘟、肺疫、丹毒三聯苗,2倍量肌肉注射。生長育肥期肌肉注射2次口蹄疫疫苗。
(2)後備種豬
選留作種用時配種前免疫接種1次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和偽狂犬病疫苗;配種前1個月免疫接種細小病毒病疫苗。後備母豬在蚊、蠅季節到來前用乙型腦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種。每6個月免疫接種1次豬五號病疫苗。
(3)種公豬
每年春秋季免疫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豬丹毒和豬肺疫菌苗各1次;每年用豬細小病毒病疫苗和偽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種2次;在蚊、蠅季節到來前用乙型腦炎弱毒疫苗免疫接種。每6個月免疫接種1次豬喘氣病苗和豬五號病疫苗。
(4)種母豬
斷奶後配種前免疫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豬丹毒和豬肺疫菌苗各1次。妊娠母豬產前40~42天和15~20天分別免疫接種大腸杆菌腹瀉菌苗(K88、K99、987P);產前35天免疫接種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苗;產前1個月免疫接種偽狂犬病疫苗。每6個月免疫接種1次細小病毒病疫苗(4胎後的經產母豬可不接種)。在蚊、蠅季節到來前免疫接種乙型腦炎弱毒疫苗。每6個月免疫接種1次豬喘氣病苗和豬五號病疫苗。
免疫程序不是通用的、一成不變的。地區不同、病情況不同、豬場防疫環境不同、豬群健康情況不同等,免疫程序也不同。但免疫程序一旦確定,就要在1~2年內相對穩定,要嚴格執行。
大型豬場不提倡季節性免疫,而是按生產流程分豬群分階段分批次規律性免疫。
4.豬場驅蟲
寄生蟲分為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結節蟲、鞭蟲等)和體外寄生蟲(如疥蟎、血虱等)。豬群感染寄生蟲後會使體重下降、飼料轉化效率低,嚴重時可導致豬隻死亡,引起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豬場必須驅除體內外寄生蟲。驅蟲用藥方法有肌肉注射、口服給藥、環境或體表噴灑等。
驅除體內寄生蟲時一般采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等混飼連喂1周的方法。種豬群:每季度1次,拌料,連續使用5~7天,個別驅蟲不徹底的用注射劑加強1次;商品豬群:感染壓力大時,在20~30千克、50~60千克體重時2次驅蟲,拌料,連續使用5~7天,感染壓力小時,在30~40千克體重時驅蟲1次。
驅除體外寄生蟲時一般采用殺蟎靈、虱蟎淨、敵百蟲等體外噴霧的方法。每年4~9月,每月1次,每次3天,連續每天噴灑1次,包括地麵、牆壁、豬欄、過道、器具、豬體等所有的地方都要噴灑到,就像消毒一樣,甚至比消毒還要徹底。
一般的驅蟲程序為:
後備豬:外引豬進場後第2周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配種前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
成年公豬:每半年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
成年母豬:在臨產前2周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
新購仔豬:在進場後第2周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
生長育成豬:9周齡和6月齡各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
引進種豬:使用前驅體內外寄生蟲1次。
每月對種公豬、種母豬及後備豬噴霧驅體外寄生蟲1次。
產房進豬前空舍空欄驅蟲1次,臨產母豬上產床前驅體外寄生蟲1次。
如果采用一餐式混飼驅體內外寄生蟲的方法,則應隔7天再用1次。
商品豬驅蟲前最好健胃。
拌料驅蟲時,大都可以和保健藥物同時使用,但應避免與磺胺類、林可黴素類藥物同時使用。
敵百蟲體外驅蟲時,不要與堿性藥物相接觸(敵百蟲遇堿變成敵敵畏,毒性增加7倍以上)。
驅蟲藥物視豬群情況、藥物性能、用藥對象等靈活掌握。
5.豬場藥物保健
(1)母豬
後備母豬配種前1周飼料加藥1次,主要預防呼吸道疾病,首選藥物可用支原淨、強力黴素、阿莫西林或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磺胺類、大環內酯類等。
經產母豬每年用2次磺胺類藥,預防弓形體等血液原蟲病。冬季初春季節全群投喂多種維生素預混劑,夏季添加維生素C,增強抗熱應激能力。常年添加黴菌毒素抑製劑,春季加量。
母豬產前3~5天進行體內外驅蟲,可選用進口藥物,也可用國產類藥物,但至少要使用2次。母豬產前1周開始添加促進泌乳、營養胎兒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直到產後2周。母豬產後為預防產後感染及仔豬腹瀉,可在飼料中加入支原淨、金黴素、阿莫西林等抑菌劑1周左右,另外肌肉注射抗生素,子宮灌注抗菌藥物。
(2)仔豬
仔豬斷乳後,在飼料中添加增強仔豬抗應激能力的散劑。豬瘟二免前飼料中用1次藥物,著重預防呼吸道感染和鏈球菌病,可選用林可黴素、強力黴素、支原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磺胺類等。
豬瘟二免後驅蟲。到小豬40~50千克體重時再投喂1次加藥飼料,之後隻要豬群健康就不必再投喂抗生素類藥物。
(3)育肥或後備豬
主要目的是預防寄生蟲和促進生長。推薦藥物:呼諾芬或支原淨或泰樂菌素或土黴素鈣預混劑,拌料1周;促生長劑,可添加速大肥和黃黴素等;驅蟲用藥,呼諾芬、淨樂芬等驅蟲藥物拌料驅蟲。豬場免疫、疾病防治專業性強,小型豬場不必配專職獸醫,可與當地畜牧獸醫站簽訂合同,明確雙方責任和權益,做到雙贏。
(二)豬場幾種豬傳染病診斷與防治
1.豬瘟
豬瘟俗稱“爛腸瘟”,又稱古典豬瘟,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性疾病,可感染各種年齡的豬隻,一年四季流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極大,是威脅養豬業最重要的傳染病。目前,豬瘟的表現形式有急性、亞急性、慢性、非典型性,給診斷帶來很大的困難。
病原
豬瘟病毒屬於黃病毒科瘟病毒屬,與牛黏膜炎病毒、馬動脈炎病毒有共同抗原性。本病毒為單股RNA型,隻有1個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強、中、弱之分。豬瘟病毒對外界環境有一定抵抗力,在自然幹燥情況下,病毒易死亡,汙染的環境如保持充分幹燥和較高的溫度,經1~3周病毒即失去傳染性。病豬屍體腐敗2~3天,病毒即被滅活。2%氫氧化鈉、5%~10%漂白粉、3%來蘇爾能很快將其滅活。
臨床症狀
豬在胎兒期接觸到豬瘟病毒有可能終身感染,潛伏期一般為幾個月。仔豬接觸病毒後潛伏期為7~10天,通常在感染後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個月後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熱稽留(41~42℃)。食欲減退,偶爾嘔吐。嗜睡,擠堆。呼吸困難,咳嗽。結膜發炎,兩眼有膿性分泌物。全身皮膚黏膜廣泛性充血、出血。皮膚發紺,尤以肢體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顯著。先短暫便秘,排球狀帶黏液(膿血或假膜碎片)糞塊,後腹瀉,排灰黃色稀糞。大多病例在感染後5~15天死亡,小豬病死率可達100%。
慢性型:體溫時高時低,呈弛張熱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為主。皮膚發疹、結痂,耳、尾和肢端等壞死。病程長,可持續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難完全恢複。不死的豬,常成為僵豬。多見於流行中後期或豬瘟常發地區。
溫和型:多年來一些地區散發一種所謂“無名高熱”症,經研究證明多為豬瘟。因其潛伏期長,症狀較輕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過50%,抗菌藥物治療無效,稱為“溫和型”豬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