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豬病防治(3 / 3)

(1)預防

①保持豬舍清潔、幹燥、衛生、通風良好。

②用過氧乙酸、高錳酸鉀、含氯消毒劑等定期帶豬消毒。3%的火堿水環境消毒,每周2次。

③本病的隱性感染率很高,在購豬苗或引種時,注意隔離觀察和檢疫,以防引入帶菌豬。

④注射豬喘氣病疫苗。7~15日齡哺乳仔豬首免1次;3~4月齡確定留種用豬進行二免,供育肥的豬不做二免;種豬每年春秋季各免疫1次。

(2)治療

豬肺炎支原體對青黴素及磺胺類藥物不敏感,而對氧氟沙星、恩諾沙星等敏感。目前常用的藥物有:環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諾沙星、二氟沙星、慶大黴素或丁胺卡那黴素、泰樂菌素、北裏黴素、泰妙菌素、利高黴素。母豬產前產後、仔豬斷乳前後,在飼料中拌入100毫克/千克支原淨,同時以75毫克/千克恩諾沙星的水溶液供產仔母豬和仔豬飲用;仔豬斷乳後繼續飲用10天。同時需結合豬體與豬舍環境消毒,逐步自病豬群中培育出健康豬群。或以800毫克/千克呼諾芬、土黴素、金黴素拌料。

7.豬副傷寒

病原

豬副傷寒又稱豬沙門氏菌病,由於它主要侵害2~4月齡的仔豬,因而也稱仔豬副傷寒,是仔豬的一種較常見的傳染病。本病的病原體主要為豬霍亂沙門氏菌和豬傷寒沙門氏菌,沙門氏菌為革蘭氏陰性杆菌。病菌常存在於病豬的各髒器及糞便中,對幹燥、腐敗、日光等抵抗力較強,但對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強,3%來蘇爾、3%福爾馬林等均能將其殺死,10%~20%石灰乳、20%~30%草木灰水消毒效果也很好。

臨床症狀

(1)急性型(敗血症)多發生於斷乳前後的仔豬,常突然死亡。病豬呈敗血症症狀,體溫升高,精神不振,厭食,呼吸困難,後期下痢,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膚有紫斑。病程多數為1~4天,發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

(2)慢性型(結腸炎型)此型最為常見,感染後症狀較輕,體溫稍許升高,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生長停滯,常堆疊在一起。病初便秘後期下痢,排灰白或黃綠色稀糞,帶有血液或黏液,具腥臭味。有些病豬咳嗽。病程2~3周或更長,腹瀉時發時停,病死率25%~50%,病豬即使恢複也會成為生長發育不良的僵豬,仍可帶菌並且排菌幾個月。

防治

(1)預防改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給予優質全價的配合飼料,增強抵抗能力。本病常發區,疫苗預防,仔豬斷乳時(30~35日齡)口服或注射1頭份仔豬副傷寒疫苗。但應注意,在使用疫苗的前3天和使用疫苗後7天應停止使用抗菌藥物,否則抗生素會對本疫苗的免疫力發生影響。

(2)控製發病後,隔離病豬,徹底消毒汙染豬舍。耐過豬不能作種用,予以淘汰。病豬肉禁止食用(與人共患)。對未發病的豬,在每噸飼料中添加金黴素100克或磺胺二甲氧嘧啶100克,起預防作用。

(3)治療對發病豬隻應盡早地給予治療,治療時可選擇一些敏感抗菌藥物,如氟呱酸、恩諾沙星、氯黴素等。與發病豬同圈、同舍的豬群采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預防,對於慢性病豬及時予以淘汰。

8.仔豬黃痢

病原

仔豬黃痢是由大腸杆菌引起的5日齡內仔豬的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腸道傳染病,又稱早發性大腸杆菌病,是危害哺乳仔豬的最重要的傳染病之一。當1窩中有1頭哺乳仔豬發病時,就會迅速地傳染給全窩。仔豬發病後,如不及時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就會造成全窩仔豬死亡,損失很大。這種病對養豬業的危害極大。

臨床症狀

有的仔豬出生後12小時左右就發生此病,有的在1~3日齡發生此病,最急性型病例不顯臨床症狀就突然死亡。

病仔豬最初為突然發生腹瀉,糞便呈黃色糨糊狀或黃色水樣,帶腥臭味,混有小氣泡,並含有凝乳小片。隨後腹瀉愈加嚴重,數分鍾即瀉1次。病豬口渴、脫水,但無嘔吐現象,最後昏迷死亡。

病仔豬肛門鬆弛,捕捉時會因掙紮或鳴叫而增加腹壓,常由肛門排出稀糞,呈水樣噴出。病程稍長的很快消瘦、脫水。

防治在發現1頭病豬後,立即對與病豬接觸過的未發病仔豬進行藥物預防,療效較好。大腸杆菌易產生抗藥菌株,宜交替用藥,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做藥敏性試驗後再選擇用藥。

(1)治療

①用黏杆菌素注射液肌肉注射,0.1毫升/千克體重,每日2次。

②在母豬飼料中添加白頭翁類中藥,通過母豬喂奶對仔豬產生效果。

(2)預防措施

①做好豬舍的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產房應保持清潔幹燥,注意通風換氣和保暖工作。母豬臨產前,對產房進行徹底清掃、衝洗、消毒。母豬產仔後,把仔豬放在已消毒好的保溫箱裏或筐裏,暫不接觸母豬,待把母豬的乳頭、乳房、胸腹部皮膚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擦洗幹淨,逐個乳頭擠掉幾滴奶水後,再讓仔豬吃乳。

②做好對初生仔豬“開奶”前的用藥工作。仔豬初生後吃初乳之前,全窩逐頭用抗生素(慶大黴素、鏈黴素等)口服。以後每天服1次,連服3天。防止病從口入。

③做好對母豬的接種免疫工作。目前疫苗有大腸杆菌K88ac-LTB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大腸杆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腸杆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前2種采用口服免疫,後一種用注射法免疫,均於產前15~30天免疫(具體用法參見說明書)。母豬免疫後,能使仔豬獲得很高的被動免疫保護率。

9.仔豬白痢

病原

仔豬白痢是由大腸杆菌引起的30日齡以內仔豬的常發疾病,又叫仔豬大腸杆菌病。實際觀察中,一些非細菌性的原因,如免疫狀態、生理機能、飼養管理及多種應激因素造成的消化機能紊亂也能引起仔豬白痢。仔豬白痢在我國各地豬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能引起病豬死亡及影響生長發育,對養豬業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

臨床症狀

病豬主要發生下痢,糞便為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粥樣、糊狀,有腥臭味。有時糞便中混有氣泡。病豬體溫一般不升高,精神尚好,到處跑動,有食欲。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後常可治愈,如不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下痢可逐漸加劇,肛門周圍、尾及後肢常被稀糞沾汙,仔豬精神委頓、食欲廢絕、消瘦、走路不穩,喜鑽臥墊料或擠壓成堆。如並發肺炎則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狀。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常經5~6天死亡,也有病期延長到2~3周的。病程較長而恢複的仔豬生長發育緩慢,甚至成為僵豬。總的說來,如能改善飼養管理,及時進行治療,本病的預後是良好的。

防治

(1)治療

發現仔豬白痢後,要及時進行治療,不論采用何種治療方法,隻有在及早治療和改善飼養管理的前提下,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治療仔豬白痢的方法和藥物種類很多,一般大多是抑菌、收斂及促進消化的藥物。對於單純由於過熱、受冷感冒而誘發的下痢,或輕微的消化不良性下痢,若及時發現,改善飼養管理,用收斂藥物稍加治療,或不用藥物治療,改善飼養條件,便可恢複健康。如為細菌性下痢,則必須應用殺菌、抑菌的藥物,才能有良好的療效。

(2)預防

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積極改善飼養管理及衛生條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①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合理調配母豬飼料,使母豬在懷孕期及產後有較好的營養,保持泌乳量的平衡,防止乳汁過濃或過稀。

②做好母豬產前產後護理工作。母豬產仔前將產圈打掃幹淨並徹底消毒;母豬乳房、陰門及腹部用消毒液或溫水洗淨、擦幹。

③做好仔豬的飼養管理。提早補料,並抓好補料工作。

④盡量減少或防止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

⑤改善豬舍的環境衛生。豬舍地麵經常保持清潔、幹燥;做好防寒保暖或防暑工作;料槽、飲水槽經常刷洗,保持潔淨。

⑥藥物預防。在出生仔豬沒吃初乳前,給仔豬喂服助消化、抗菌等藥物進行預防。

10.仔豬水腫病

病原

仔豬水腫病是由溶血性大腸杆菌毒素引起的斷乳仔豬眼瞼或其他部位水腫、神經症狀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斷乳仔豬常見的一種多發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多發於秋春季節斷乳1~2周後的仔豬,發病率為5%~30%,致死率高達90%以上。一般斷乳後10~14天出現症狀,多發於吃料太多、營養好、體格健壯的仔豬,一旦發病,很難挽救,是養豬生產中重要的疑難病症之一。

臨床症狀

本病多突然發生,病初表現輕度精神委頓,食欲減退,步態不穩,偶有個別豬隻體溫上升。隨之頭麵部及眼瞼水腫,並出現神經症狀,大多行走不穩、搖擺或盲目轉圈,有的病豬前肢跪地,兩後肢直立,有的臥地不起,四肢劃動,似遊泳狀,口吐白沫,觸摸時反應敏感,興奮不安,叫聲嘶啞,表現驚厥。本病病程短,一般在48小時以內死亡或恢複。成年豬病程可延至5~7天或更長。

防治

(1)預防

斷乳後3~7天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如呼腸舒、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連給1~2周。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強力黴素、氟甲碸黴素、新黴素、恩諾沙星等。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配合使用地塞米鬆。對病豬還可應用鹽類緩瀉劑通便,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2)治療

本病診斷一般不難,但治療相當困難。原因之一是病程過於急促,往往來不及治療即告死亡。發病豬的治療效果與給藥時間有關,一旦神經症狀出現,療效則不佳。

①慶大黴素或小諾黴素及維生素B12,肌肉注射,12小時1次。

②口服利尿素,每千克體重1毫克,或用速尿1~3毫升肌肉注射。

11.豬肺疫(豬巴氏杆菌病)

病原

豬肺疫又叫豬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散發性傳染病。急性病例呈出血性敗血症、咽喉炎和肺炎症狀。慢性病例主要表現為慢性肺炎症狀。呈散發性發生。

多殺性巴氏杆菌存在於病豬的排泄物和死亡豬的髒器及血液中,汙染飼料、飲水,經消化道、呼吸道或損傷的皮膚感染。

臨床症狀

急性病例一般病程較短,可突然死亡,典型的表現是:急性咽喉炎,頸部紅腫,熱而堅硬,呼吸困難,體溫高至41℃以上。白豬可在腹部皮膚、耳根、頸部出現紅斑。

慢性病例以呼吸困難、持續咳嗽為主要症狀。

最急性病例,表現為敗血症變化,咽喉部急性炎症。急性病例,主要為肺水腫,以及胸部淋巴結的炎症。慢性病例多見纖維素性滲出或肺膜粘連的肺炎灶,嚴重者心肺粘連或出現化膿性心包炎。

防治

防治本病,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消除或減少降低豬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強飼養管理,做好環境衛生工作,以增強豬體的抵抗力;每年春秋兩季定期進行預防注射,發病後多用豬肺疫、豬丹毒二聯苗。及時治療,用青黴素每千克體重2萬單位或鏈黴素20毫克肌肉注射。豬舍的牆壁、地麵、飼養管理用具要消毒,墊草要燒掉。改善豬隻飼養管理條件。

該病常繼發於豬氣喘病和豬瘟的流行過程中,做好其他重要疫病的預防工作可減少本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