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祥的藍鑽石

“希望”藍鑽石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鑽石王之一。1947年,“希望”藍鑽石的標價為1500萬美元,這是它的最後一次標價。而如今,“希望”藍鑽石的價格已遠不如此了。自從1947年後,“希望”藍鑽石再也沒有被拍賣過。1958年,“希望”藍鑽石被占有它的最後一個主人、美國珠寶商海裏·溫斯頓捐贈給了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在該院的珠寶大廳裏,“希望”藍鑽石陳列在一個防彈玻璃櫃裏,與各國帝王加冕禮上用過的珠寶媲美。那幽幽的藍光仿佛在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訴說著它那神秘的曆史。

“希望”藍鑽石問世於500年前。在鯿基伯那河畔的一座廢棄的礦井裏,一個路過的老人偶爾瞥見一塊熠熠閃光的石頭。經辨別,竟是一枚碩大的藍鑽石。老人請工匠將鑽石進行粗加工,加工後的藍鑽石還有112.5克拉。老人去世後,他的3個兒子為這枚鑽石大打出手,結果鑽石被族長充公,下令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一天深夜,一個抵不住鑽石藍光誘惑的年輕人偷走了鑽石。但僅僅幾個小時,他就被守護神像的婆羅門捕獲,活活被打死,成為藍鑽石的第一個犧牲者。藍鑽石重新被鑲嵌在神像的前額上。

17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用斧頭劈死兩個婆羅門,用沾滿鮮血的雙手將藍鑽石攫為己有。傳教士將藍鑽石帶回了自己的故鄉,可是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他被割斷了喉管,藍鑽石也不知去向。

40年後,藍鑽石落入巴黎珠寶商瓊泰弗尼爾手中,他隨即脫手,將鑽石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數年後,瓊·泰弗尼爾到俄國做生意,竟被一條野狗活活咬死。

路易十四對這枚藍鑽石愛不釋手,經過琢磨,藍鑽石鑲嵌在象征著王權的王杖上,取命為“法國藍寶”。可是不久後的一天,他最寵愛的一個孫子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路易十四受此打擊後,不久也撒手歸天。

路易十四死後,“法國藍寶”落入蓓麗公主之手。她將鑽石從王杖上取下,作為裝飾掛在她的項鏈上。1792年9月3日,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蓓麗公主被一群平民百姓毆打致死。

“法國藍寶”由蓓麗公主的寵物變為路易十六的珍玩。可是一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把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瑪麗·安東尼送上了斷頭台。“法國藍寶”在這場大革命中被皇家侍衛雅各斯·凱洛蒂乘亂竊取。

法國臨時政府在清點國庫時,發現“法國藍寶”失蹤,於是貼出告示:凡私藏皇家珍寶者處以死刑。侍衛雅各斯·凱洛蒂聞訊後終日不安,精神發生錯亂,最後自殺而死。

40年後“法國藍寶”為俄國太子伊凡覓得。伊凡在尋花問柳時,為了討得一個妓女的歡心,竟將“法國藍寶”拱手相贈。一年後,伊凡另結新歡,對贈寶之事後悔不已,決定追索回來。可是,那個妓女死活不依,伊凡一劍刺死妓女,奪寶而歸。然而時過未久,伊凡皇太子在宮中死於非命。

神秘的“法國藍寶”給占有它的主人帶來的厄運比巫師的詛咒還要靈驗,人們視之為不祥之物。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許多貪婪的目光盯著它,希冀有朝一日成為擁有它的主人。

“法國藍寶”從伊凡皇太子手裏轉移到女皇加德琳一世手裏。女皇意欲將鑽石鑲在皇冠上,於是命人將“藍寶”送至荷蘭,交由堪稱世界上一流手藝的威爾赫姆·佛爾斯進行精心加工。經過威爾赫姆·佛爾斯的精心雕琢,“法國藍寶”被切割成現在見到的樣子,它的每個麵都閃著誘人的藍光。加工後的鑽石重44.4克拉。鑽石加工好以後,鑽石匠的兒子不辭而別,將鑽石帶到英國倫敦去了,無法交差的鑽石匠服毒自殺,以謝女皇。而他的兒子後來在英國也自殺身亡,死因不明。

英國珠寶收藏家亨利·菲利浦在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手裏以9萬美元購得了這顆鑽石,命名為“希望”。1839年,亨利·菲利浦暴死。他的侄子成為“希望”藍鑽石的主人。這位鑽石的主人將鑽石置於展廳公展,後來據說他壽終正寢。

20世紀初,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購得了“希望”鑽石,但不久莫名其妙地自殺了。

鑽石又流落到一個俄國人康尼托夫斯基手中,此人不久遇刺而死。

哈比布·貝購下了鑽石,接著轉賣給西蒙。傳來消息說,哈比布·貝及其家人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不幸淹死。西蒙則在一次車禍中全家喪生。

鑽石輾轉到了土耳其蘇丹阿卜杜拉·哈密特二世手中,一個王妃為此喪生,蘇丹本人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希望”藍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華盛頓的百萬富翁沃爾斯·麥克林夫婦。自從擁有這顆鑽石以後,災難就像影子一樣追隨著他們,他們的兒子和女兒先後遭遇了不幸。

1947年,海裏·溫斯頓以1500萬美元購進“希望”藍鑽石,成為鑽石的最近一個主人。

“舍利子”為何會發光

“舍利子”最初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骨灰的別稱。“舍利”是梵文(sarira)的譯音,意思為“身骨”或“靈骨”,即死者火葬以後的殘餘骨灰。不過,這裏所說的“舍利子”並不是普通的骨灰,而是釋迦牟尼骨灰中的結晶體,顏色有白、黑、紅三種。

釋迦牟尼的俗家名字叫悉達多,他生活在距今2500~2600年以前,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的一個王族子弟,受過良好的教育。

悉達多年輕時因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和種姓製度,提出了“四姓平等”的主張。為了推廣自己的宗教理論,他經過6年苦行,遍訪名師,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宗教哲理的觀點。此後,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一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傳播教義,發展信徒,逐漸形成了一大宗教。

釋迦牟尼活了80歲,後來在婆羅雙樹下逝世,火化以後,他的骨灰被8個國王分取,建塔供奉。因骨灰被稱作舍利子,這塔當然也就稱作舍利塔了。

以後,有不少高僧死後,骨灰也被稱作舍利子,當作佛寶收藏起來。

前幾年,我國的一些寺院相繼出現“舍利子”半夜發光的奇跡。漆黑的夜晚,寺院中的“舍利子”竟發出熒熒的磷光,或暗紅,或淡紫,或淺黃,美麗而又詭異。一時間,善男信女紛紛前往瞻仰。

“舍利子”為什麼會發光呢?篤信佛教的人認為,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徹底,決定其在佛教世界中等級的高低。釋迦牟尼是佛,他是最先覺悟者,修行已經達到功德圓滿的地步,他死後的遺骨自然會發出光華來。那麼,功德圓滿的人圓寂以後一定會形成“舍利子”嗎?佛經中沒有提到,佛教徒當然也不會知道。因此,這種說法找不到科學上的道理,未免有點兒玄。

關於發光現象,另一些人則認為,“舍利子”發光是能量場在起作用。那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把天地之間的正氣吸入體內形成舍利子,晚上,這些能量,釋放出來就會發光。

但是,這種說法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陷,就是同樣都通徹佛理的高僧,為什麼有的屍骨火化以後生成“舍利子”,有的屍骨火化以後卻不能生成“舍利子”呢?

第三種說法似乎找得到科學上的道理,持有這種說法的人認為,不能光從能量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一些“舍利子”,發現所謂“舍利子”的成分跟焙燒以後的膽結石或腎結石的成分很相似,因此“舍利子”很可能是焙燒以後的結石。那麼,為什麼高僧體內的結石特別多呢?他們以為,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高僧的活動量較小,終日靜坐參禪,食物大都以素食為主等等。此外,高僧們的飲水也較少。因此,他們的體內極易生成膽結石。可能你要問,人們一般認為常吃脂肪者易生膽結石,吃素的高僧為什麼也易患此病呢?

這是因為,盡管高僧們嚴忌葷食,但因為活動少,所以會產生脂肪代謝紊亂的現象。況且,經常吃食糖和碳水化合物的人,雖然飯量較小,但仍會使體內能量過剩,脂肪堆積,加上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較多,就極易形成膽結石。

這些專家還認為,蔗糖進食過多,會抑製肝髒產生膽汁酸,使膽汁中膽汁酸和膽固醇的比例失調。如此一來,膽固醇就容易結晶,生成膽結石。另外,高僧們一般都不吃早餐,長此以往,將不利於膽囊收縮,排出隔夜的膽汁,膽囊內的膽汁過分濃縮時就容易形成膽結石。

研究者們還發現,高僧們雖然不食葷,但他們的飲食十分精細,大量食用含鈣較多的豆製品。此時,如果再食用菠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就很容易形成含草酸鈣的腎結石。

然而,“舍利子”是結石的說法也有缺點,因為它不能解釋一些身體羸瘦的高僧死後,在屍骨火化時,“舍利子”的數量和體積常常超過肥胖高僧。因為既然肥胖者容易生成膽結石,那麼為什麼他們的屍骨中“舍利子”的數目反而少和體積反而小呢?還有,結石一般都不會發光,而“舍利子”在無光照射時,它本身會發出光芒,這一點用“結石說”顯然是無法解釋的。

圍繞“舍利子”的這場爭論,結果到底如何?目前還無法預料。不過,人們普遍感興趣的不光是爭論結果,而是爭論本身。

神奇的石頭世界

有一種石頭,人們叫它“水漂石”。這種石頭有深紅、灰褚、灰白等顏色,它的矽質瓣呈多孔洞組成的斑點狀,比較堅硬,但比重很小,可以長時間漂在水麵上。

石頭也會怕癢嗎?在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新樂鄉拗石灣,確有兩塊“怕癢”的石頭。它們一上一下,摞在一起,上麵一塊有4立方米,下麵一塊有一部分埋在地下,露出地麵的約5立方米。如果有人觸到石頭的“癢處”,它便會發出“咯咯”的笑聲,而且上麵的一塊會不住晃動。據當地一位老翁講,石頭的“癢處”是上石的一個小眼,他還是孩子時就常去用手壓那小眼,以“怕癢石”的笑聲和它笨拙的晃動取樂。

我國的地質礦產工作者在江蘇省蘇溧地區發現一種身懷“六甲”的怪石,為其取名“孕子石”,它呈灰黃色,質地堅硬。從表麵上看,它平凡無奇,但當人們用鐵錘把它敲開時,裏麵就滾出許多直徑2厘米左右的石彈子,好似母石生下的子石,這些小子石呈圓形,顏色比母石稍淺些,成分與母石一致。

地質工作者說,這種石頭懷子的現象,在我國岩石學上還首次發現,曆史上也無這種現象的記載。當前地質學家還無法解釋其成因,有關人員正在對此深入研究。

在武陵山區深處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有一精美奇特的怪石,能準確地預知天氣,當地農人稱之為“神石”。

這塊石頭位於該縣境內的鍾靈鄉石門村一座小山的頂部,呈圓形,直徑有120厘米,厚約20厘米。外觀呈銀白色,光滑平整,晶瑩秀麗。每到天晴的前3天內,此石自身便發出“嘰喳、嘰喳”的聲音,在50米內能清晰地聽到;當有大雨或寒潮到來的前3天,這塊石則發出“嗡、嗡、嗡”沉悶的響聲,方圓半公裏內都能聽到。當地的人們根據此石的不同音響,判斷出天氣的變化,及早安排農事。

這塊堪稱世間一絕的“神石”為何有此奇特功能,至今還無人破譯。

無獨有偶,在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馬武鄉鹹水村的安田,也有一塊能預報天氣的石頭。如果此石的某一方集滿了水珠,就預示那一方將要下雨。若水珠集在石頭中央,則表明附近各地將普降大雨。石頭表麵潮濕發黑時,則預示當地的天氣將陰雨連綿。在陰天的日子裏,如果石頭表麵幹燥發白,便是將要晴天的象征。因為這塊石頭預報的天氣情況總是十分準確,所以被當地土家族人譽為“雨化石”。

奇怪的石頭,不但我國有,國外的許多地方也多有發現,有些現象與我國的差不多,有些則大相徑庭。

在法國與西班牙交界處的比裏牛斯山中,有一塊會哭的岩石,人們稱它“哭岩”。這塊不足30米高的岩石在外形上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在天氣晴朗的午後它會發出像女孩一樣的哭聲。世界各地的遊客被這一神奇現象所吸引,紛紛前來,興致勃勃地聽“哭岩”的“表演”。

南斯拉夫西南的坦加斯村有一塊奇怪的石頭,它形似雞蛋,上粗下細,有兩米多高。看上去它像站不穩的樣子,但就算你力氣再大也推不倒它。最奇妙的是,在每年的5月和10月裏,這塊石頭會噴出白色的氣泡來。這些白泡噴出的時間有長有短,一般在半天到一天左右。科學家們雖然對這塊石頭進行了長期研究,但至今也找不出原因。當地人把這塊神奇的石頭稱為“氣泡石”。

菲律賓一名在巴丹省潛水的漁民,在水中看到一塊奇異的紅色石頭。在水中拾起時有涼快的感覺,當石頭離開水麵暴露在空氣中時,便開始發熱,而後冒煙燃燒起來。

一支地質調查隊在非洲麻利用朗東部的耶葛山脈調查礦脈,意外地挖到了一塊直徑約50厘米、會發光的圓形石頭。令人奇怪的是,人一摸這塊石頭就會渾身發麻。隊員們想把這塊石頭帶回去研究。但6個人竟然拉不動它。這塊石頭呈藍色透明,裏麵有許多很小的圓形石子。隊員們想把它打開看個究竟,但6個人用鐵錘敲了好久也敲不破它。

3天後,那6名隊員忽然感到全身發麻,視力也逐漸衰退。經醫生診斷,原來他們中了那塊石頭放出的毒。不到一個月,6名隊員全部去世了。那塊放毒的石頭被科學家們取走,正對它進行多方麵的細致研究。

1964年的夏天,意大利電影劇作家特奈利在一個山洞中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怪石,上麵有人工雕刻的圖案,琢磨得光亮圓滑。令人驚奇的是,這塊石頭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閃電的作用下,在特奈利住所的牆上投影下一個栩栩如生的遠古時代的人像,其表情驚恐萬分,似乎是麵對一隻凶殘的野獸。

後來,特奈利又在世界各地找了很多這樣的石頭。如一塊美國石頭,投的影是一個戴頭盔的人,用刀插進一頭野獸的肚子;另一塊德國石頭,卻顯示出兩人擁抱的影像。

特奈利對這些石頭進行了仔細研究,並提出了許多問題,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回答這些問題。

在非洲馬裏境內,有一座高山名叫耶名山,1968年8月,地質勘隊隊長阿勃率領6名隊員進山工作。他們在山中發現並挖掘起一塊重達5噸左右的石頭。這塊巨石形如雞蛋,上半部透著藍光,下半部呈金黃色。隊員們設法把巨石搬上卡車,準備運下山後再慢慢進行研究。但是車開了不久,6名隊員就全身麻,視覺模糊死在醫院中,隊長稍後也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