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捉迷藏”的島與湖
1933年4月,法國考察船“拉納桑”號來到南海進行水文測量。他們在海上不停地來回航行,進行水下測量的作業。突然,船員們見到在上一回駛過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無名小島,島上林木蔥蘢,水中樹影婆娑。可在半個月後。當他們再來這裏測量時,卻又不見了這個小島的蹤影。對於這個時有時無、出沒無常的神秘小島,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隻好在航海日誌上注明:這是一次“集體幻覺”。
3年後,即1936年5月的一個夜晚,一艘名叫“聯盟”號的法國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這艘新的三桅帆船準備開往菲律賓裝運椰幹。
“正前方,有一個島!”在吊架上了望的水手突然一聲呼叫,頓時驚動了船上的所有船員。
船長蘇納斯馬上來到駕駛台,用望遠鏡進行觀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個小島。他感到納悶,航船的航向是正確的,這裏離海岸還有250海裏,過去經過這裏時未見過這個小島,難道它是從海底突然冒出來的嗎?可是島上密密的樹影,又不像是剛冒出海麵的火山島。
船長命令舵手右轉90°,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這樣,“聯盟”號緩緩繞過了一座神秘的小島。
這時,船員們都伏在右舷的欄杆上,注視著前方。朦朧的夜色映襯著小島上搖曳的樹枝,眼前出現的事,真如夢境一般。
此時,船上航海部門的人員趕緊查閱海圖,進行計算,確定船的航向準確無誤,羅盤、測速儀也工作正常。再查看《航海須知》,可那上麵根本就沒有這片海域有小島的記載,而且,每年都有幾百、上千條船經過這裏,它們之中誰也沒有發現過這個島嶼。
忽然,前麵的島嶼不見了,可過了一會兒,它卻又在船的另一側出現了!船長和他的船員們緊張地觀察著出現在他們麵前的如同黑色幕布般的陰影。
突然一聲巨響,全船劇烈地搖晃起來。緊接著,船體肋骨發出了嘎吱嘎吱的聲響,桅杆和纜繩相扭結著,發出陣陣的斷裂聲。一棵樹嘩啦一聲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樹倒在了前桅旁邊,樹葉颯颯作響,甲板上到處是泥土,斷裂的樹枝、樹皮和樹脂的氣味與海風的氣味混雜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長本能地命令右轉舵,但船頭卻突然一下子翹了起來,船也一動也不動了。船員們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顯然,船是擱淺了。
天終於亮了,船員們終於看清大海上確實有兩個神秘的小島,“聯盟”號在其中的一個小島上擱淺了,而另一個小島有150米長,它是一塊筆直地直插海底的礁石。
好在船的損傷並不嚴重。船長吩咐放兩條舢板下水,從尾部拉船脫淺。船員們在舢板上努力劃槳,一些人下到小島使勁推船,奮戰了兩個多小時,“聯盟”號終於脫險。
“聯盟”號緩緩地駛離小島。兩個小島漸漸地消失在他們視野之中。這一場意想不到的險惡遭遇,使全船的人都膽顫心驚。
“聯盟”剛一抵達菲律賓,船長蘇納斯就向有關方麵報告了他親身經曆的這次奇遇。其他船上的水手們也以懷疑的態度聽著“聯盟”號船員的敘述。顯然,大家都認為這是“聯盟”號船員的集體幻覺。
船長蘇納斯不想與他們爭辯。他決定在返回時再去尋找這兩個小島,記下它們的準確位置。開船後兩天,理應見到那兩個小島了,他卻什麼也沒有見到。他們在無邊的大海上整整轉了6個小時,還是一無所獲,兩個小島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蘇納斯雖有解開這個謎的願望,但他不能耽擱太久,也不能改變航向,隻好十分遺憾的駛離了這片海區。
在19世紀30年代,有艘輪船在地中海西西裏島南麵海域航行,海員們看到前麵一大片海水在沸騰,波濤洶湧,雷聲隆隆,突然升起一個高20多米、寬700多米的水柱,不久又升起蒸氣煙柱,衝向500多米的高空。到了晚上,遠遠看去,煙柱裏紅光閃閃,火焰翻滾,把海麵也照完了。
一周後,海員們又路過這裏,看到海麵上漂浮著大量浮石和死魚,前麵新添一座8米高的小島,蒸氣煙柱還在噴發哩。當時,人們就叫這個島為格雷漢姆島。
又過了一周,當地質學家霍夫曼來到島嶼附近考察時,發現它已高出水麵20多米了。再過了10天,這個小島又長高長大啦,它已高出海麵60米,島的周圍長1.8千米。
奇怪的是,這個海島在4個月後卻消失不見了。後來,它又幾經滄桑,曾多次出現和消失,最近一次出現是在1950年,可是不久,它又消失了。因為格雷漢姆島忽隱忽現,出沒無常,所以人們又叫它“幽靈島”。
這種海上的“幽靈島”在愛琴海的桑托林群島、冰島、阿留申群島、湯加海溝附近海域曾多次出現過,這些都是海底火山玩的“魔法”。
海島會時隱時現,更有意思的是,連大陸上的湖泊竟也能時隱時現。
喬治湖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與沿海大城市悉尼之間。它行蹤不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消失,過些時候又重新出現。而且其消失和再現是周期性的。喬治湖最近一次消失是1987年。
從1820年至今,它已經消失和複現過5次。科學家曾對這一奇怪的自然現象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有人認為它的消失與再現可能與星球運行有關。但此說目前尚缺乏足夠的證據。
4.會旅行的海島
在那浩瀚無垠的海洋中,遍布著無數的島嶼,這些島嶼有的可以成為獨立的國家而存在;有的則小得可憐使你在任何地圖上都找不到;更有一些至今仍荒無人煙,不被人們所認識的小島。無論這些島嶼的大小及它們的地位如何,在這無數的島嶼中它們都別具特色、各有千秋。更有那些被神秘的色彩所籠罩,至今讓人難識其“廬山真麵目”的奇奇怪怪的小島。
島嶼是地殼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應屬於高出海麵的海底山峰,如同陸地上的山嶽一樣,屹立在那裏巋然不動。然而人們在南極的大西洋沿岸卻發現了一個會移動的海島,這就是布比島。
布比島是1739年由法國旅行家讓·巴基斯特·布比發現的,故得此名。布比在航海中發現了這一海圖上不存在的小島後欣喜若狂,他當即打開地圖,在上麵準確地標出了該島所存在的經緯度。後來的幾十年人們多次登島,並在島上建立了氣象站。然而,就在前兩年當一組挪威科學工作者登上該島,準備維修島上的氣象站時,發現這個島所處的位置與現有地圖上的標誌完全不符,而向西移出了兩公裏半。難道是這張地圖上標錯了嗎?他們又查了所有地圖證明。標的正確。那麼是島嶼自己移動了位置嗎?這是不可能的。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布比島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呢?難道它真的是一個奇特的會旅行的島嗎?這一問題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他們從各種不同角度,對該島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但始終沒有弄清其移動得如此之快的原因。
在位於加拿大東部的哈利諾克斯200公裏遠的北大西洋上也有一座會旅行的島,這就是塞布爾島。在這個島的海圖周圍,尤其是在它的東西兩端密布著各種不同的符號。這些大小不同的符號,標誌著曾有500多艘船隻沉沒於此地,使5000多人喪生於這裏的海底。所以人們稱這一島為“沉船之島”,這裏的海域被稱為“大西洋的墳場”。
這是一個狹長的小島,它猶如一輪彎月映照在這裏的海麵上。島上一片細沙,隻星星落落地生長著一些沙灘小草和矮小的灌木,它是由於海流和海浪的衝擊,沙質沉積物堆積成的一座長120公裏、寬16公裏的沙洲露出海麵上的小小一部分。這樣的一個小島很難經得起風浪的衝擊,幾千年來,幾乎每次較大的風暴都會使它的位置和麵積發生變化。僅在最近的200年中,該島的長度已減少了一半,位置東移了20公裏。100多年前建在該島西端的幾座燈塔已陸續沉沒,現僅保存著1951年以後所建的2座新燈塔。
曆史上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船隻在這裏遇難,是因為該島的位置經常發動遷移變化,島動附近又是大批淺灘,許多地方水深僅有2至4米,加上氣候惡劣,風暴常見,所以船隻擱淺沉沒事件屢有發生。但是對這樣一個既會旅行又充滿災難的小島,航海者為什麼不避開,反而都自投羅網呢?是島移動的速度太快令人避之不及,還是其它原因?人們不得而知。
更奇的是在西印度群島中有一個無名小島,竟然能像地球一樣會發生自轉,其速度也與地球自轉相同,24小時旋轉一周。從人們發現這個小島的那一天起直到今天,它始終在原地不知疲倦地轉動,為此人們稱它為“自轉島”。自轉島的自轉本領簡直令人難以相信,人們帶著疑問和猜測來到這裏。直到他們目睹了事實之後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是,人們仍然找不到小島為什麼會自轉的原因。
5.報時的雨和泉
在巴西的巴拉城,每天都要下幾次雨。然而奇怪的是,每天下雨的時間都是固定的。因此,當地人談論時間不用鍾表或太陽,而是用雨,他們不說上午幾點鍾,下午幾點鍾,而是說第幾次雨後。
巴拉城靠近赤道,早晨氣溫較低,空氣中水汽含量較少。此後,海麵溫度不斷升高,濕熱空氣不斷上升,在空中冷卻凝結成水珠,落下雨來。雨過天晴,空氣溫度降低,陽光繼續灼照。這樣不斷循環變化。使下雨的時間十分有規律。
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土隆加貢地區,每天都要下兩場大雨,一次在下午2點鍾,另一次在下午5點半鍾,十分有規律。當地一些偏遠的山村小學沒有鍾,就以雨報時。下午的第一次雨是上課了,第二次雨是下課了。許多年來一直如此。
據說在我國浙江的一個村莊,每天下午5點半左右,必下一場大雨,而且僅在一個固定區域,區域之外,絲雨不滴,當地人都叫這為“奇雨”,至今也沒找出其原由。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前麵說過,有會報時的雨。說來有趣,世界上還有會報時的噴泉哩!
我國廣西東蘭縣有一口噴泉,它每日8時、12時、17時左右噴水,每次噴水時間長50~60分鍾。每當泉口噴出3米多高的渾濁大水柱時,便預兆大雨將來臨。下大雨時,噴泉噴水就沒有規律了。但雨停後,它又恢複原來的噴水時序了。
在南美洲烏拉圭內格羅湖畔,有一個更奇特的報時泉。它每天也噴射3次,早晨7時左右、中午12時左右、傍晚19時左右各一次,十分守時。這三次時間,正是當地居民早、中、晚用餐的時間,因此人們稱它為“三餐泉”。
6.香河
在非洲的安哥拉,有條勒尼達的奇特的小河,全長隻有6千米。可是,它以香氣撲鼻而聞名全球,在距香水河約5百米左右,人們都能隱約聞到一陣陣飄散而來的香味,離河越近,香味越濃。因此,人們稱它為“香河”,而它原來的勒尼達河名字幾乎被人遺忘了。
在我國,地形是呈西高東低狀,西部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東部是低矮的丘陵和平原,因而,我國大部分河流是由西向東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