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字塔內的貓

1990年初,埃及考古學家馬蘇博士在與同事們開掘一座4000年前的古墓時,發現了守在墓旁邊的一隻現在早已絕種的貓科動物。

這座4000年前的古埃及法老的墳墓,是在著名的帝王穀地下27英尺的地方找到的。打開了墓穴石門,當馬蘇博士等人提著燈籠走進去時,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滴溜著兩隻黃綠色大眼睛的貓,正盯著來人,墳墓裏除了一隻石頭棺材和這隻準備猛撲過來的大灰貓以外,什麼都沒有。這隻大灰貓像一隻小豹那麼大。當考古學者們向前移動時,這隻貓拱起背嘶嘶亂叫,令人毛骨悚然毛骨悚(sǒnɡ)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接著它披著渾身的灰塵向馬蘇博士猛撲過去,用尖牙猛咬住他的大腿。受驚的其他考古隊員,聽到馬蘇尖叫聲後,立即上前打走了這隻貓,但被激怒的貓旋即退到墳墓的角落,準備用它的尖牙再次阻止這些不受歡迎的外人。但就在它欲發第二次襲擊之前,一些勞工用防水帆布將它捉起來送進了實驗室。

據說古埃及的習俗中,這種貓科動物被古埃及人視作活神,專門用來守衛神聖的寺院和墳墓。它是一隻雌貓,臉龐很瘦,輪廓明顯,耳朵很長。但一進入實驗室,該貓的健康急劇惡化,幾小時後就死了。馬蘇博士計劃將這隻貓的屍體進行進一步研究。驚人的圖特卡蒙陵

圖特卡蒙陵寢的發現是埃及考古工作成功的頂峰,也是一個埃及考古史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偉大的發現是與一位名叫霍華德·卡特的英國考古學家的名字聯係在一起的。此外,資助他進行發掘的卡納馮勳爵同時也參與了這一最偉大的發現。

1903年卡特前往埃及。1906年,他自己著手進行出土工作。一開始,他們選定了國王穀裏一小塊麵積準備進行挖掘,這塊地方選對了,應該說是運氣不錯。

卡納馮和卡特站在山頭向下俯視著國王穀。以前已經有幾十個人在那挖掘過,可惜這些先行者先行者:比喻對事物的看法比別人超前或行動比別人早。卻沒有人留下一份詳細的地圖哪怕是一紙草圖,以供後來的開發者作為參考。穀裏遍地是大堆的挖出的碎石,整個穀底看起來有點像月球的表麵。亂石堆之間是一座座陵墓的入口,而這都是早已開發的墓葬了。如今惟一的辦法隻能是有係統地全麵挖掘下去。

在這以前整整100年,貝爾佐尼掘出了拉美西斯一世、西索斯一世、厄耶和門圖海克佩什的陵墓。後來他寫道:“從我近來發現的古跡看來,我可以充分肯定,除現已探明的以外,畢班·埃爾穆魯克山穀裏再也沒有另外的古墓了。

埃及文物管理局長馬斯皮羅簽署批準卡納馮勳爵開發國王穀的文件時坦率坦率:對他人交往的態度很真誠,不隱瞞。地說明,他認為這塊墓區業已挖掘幹淨,現在再去調查研究純屬浪費時間。他可以肯定帝王穀再也挖不出什麼東西了。

卡特在聽到這許多否定的說法以後,仍然認為有可能發現古墓,而且知道是誰的陵寢,其根據何在呢?

他親自觀察了美國業餘考古者狄奧多爾·戴維斯發現的古物,其中有一隻彩釉陶杯,上麵鑄著圖特卡蒙字樣。這隻杯是戴維斯從一塊岩石下麵發現的,戴維斯在同一地點又發現一座小型石墓,墓中找到一個破碎的木箱,裏麵有一片金葉,上麵也有圖特卡蒙的名字。戴維斯當即確定這座小石墓就是圖特卡蒙,其實這是錯誤的,卡特的想法與此不同:戴維斯的又一件文物得到正確的辨認以後證實了卡特的意見。那是看起來價值不大的陶器碎片和幾卷麻布,裝在幾隻大瓦瓶裏,瓶口封起,瓶肩上鑄著象形文字。後來經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研究,認為這些瓦瓶和瓶裏的東西很可能是圖特卡蒙墓中的殉葬品。另外,後來戴維斯又在“異教國王”伊克納頓的陵寢裏發現了幾個黏土做的圖特卡蒙的印章。

這一切可以證明確實有一座圖特卡蒙的陵寢。卡特力排眾議力排眾議:對他人有不同觀點的事物,提出有力的說明、證據,並極力爭辯說明大家。,認為這座陵寢的位置在帝王穀的中心,並且大約就在戴維斯發現上述文物的地點附近,看來這是言之有據的。

卡納馮和卡特開始挖掘了。幹了一冬以後,他們在選定的那塊三角地基本清除了表層地麵的碎石堆,挖到拉美西斯六世的墓。“我們發現許多當年建陵工人的房舍,都造在巨大的岩石上,而帝王穀裏這類岩石附近往往可以找到墓葬。”

接下去發生的事情,在開發圖特卡蒙墓的全部過程中是最不平凡的一段。挖過一陣以後,如果再照原定方向繼續擴大,就要堵塞拉美西斯陵墓的入口。因為這是旅遊勝地,所以必須停挖,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順利進行。到1919年冬繼續挖掘後,在拉美西斯六世墓的入口處挖到一批文物,雖然數量有限,但具有考古價值。卡特說:“這是我們真正接近目標的第一步。”

用英國考古學家比特裏的話來說:這時卡納馮和卡特已經把這塊三角地區“奮鬥”完了,單單留下了那塊建陵工人遺留的房舍的所在地。為了避免妨礙旅遊者,他們留下這塊地方,轉移到別處挖掘。挖掘工作在托特米斯三世陵寢所在的一處小山穀又繼續了兩冬,但“並無真正的收獲”。

他們總結了一下,為何幾年來費力不小但成績不大,並開始考慮索性另辟新區,從頭開始。隻有古代工房和大石塊的那一塊地方沒有挖,而且前麵說,這塊地方位於拉美西斯六世的墓地之內。考古隊猶豫不定,幾次推翻既定既定:早已定下的計劃。的計劃以後,終於決定在國王穀挖掘最後一個冬季。

這次卡特挖掘的地方,其實是他6年前就應該集中開掘的目標。他們拆去工房,清走複土,立刻看到圖特卡蒙墓的入口,這是埃及最為豪華的陵寢陵寢:古代帝王的墳墓及墓地的宮殿建築。。卡特寫道:“這突然的發現真使我瞠目結舌瞠(chēnɡ)目結舌: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受窘或驚呆的樣子。,接著一連數月不斷的收獲接踵而至接踵(zhǒnɡ)而至:形容人很多,後麵的人緊跟著前麵的人的腳跟而來。,忙得連想一想都來不及。”

卡特是在1922年11月3日動手拆除古工房的,當時卡納馮勳爵正在英國。次日上午,第一座工房拆掉以後,下麵就露出一層鑿在岩石裏的石階。到11月5日下午把複土清理得初具眉目,這時已經可以肯定是發現了一座陵墓的入口。

挖掘工作在加緊進行。這一天的時間慢慢地過去,卡特的心情也越來越激動。當埃及的夜幕突然降臨時,已經挖到第12層石級,這時就露出一座門的上半部,門用石塊堵住砌牢,並蓋有印章。一座封閉的墓門找到了——這就是說,真的找到了!

卡特仔細觀察封戳,確定是國王的墓室專用的。既然有王室的封戳,墓中一定安葬著非常顯要的人物。入口的上方存有建陵工人的住房,可以證明這座陵寢至少從第二十朝以後尚未遭受劫掠。卡特一麵激動得雙手發顫,一麵在那墓室的門上鑽了一個洞,洞的大小“剛剛塞得進手電筒”。他看到門裏的通道被大小石塊堵得嚴嚴實實,這進一步證明建陵以後采取了各種周密周密:形容對事物考慮安排的非常周到細密。的保護措施。

11月24日,工人們清出了最後一級石階。卡特走下16級石階,麵對著封閉的墓室門。這時他清楚地看到了圖特卡蒙的封戳,但同時他也看出了埃及學家經常遭到的情況——陵寢已經被人挖過,盜墓賊也在這裏做過手腳。

“墓室門全部清出以後,”卡特說:“才能看清這個門的一部分曾兩次被人打開然後重新封閉。另外,起初發現的豺形和9個俘虜圖形的封戳是印在重新封閉的部分的,而圖特卡蒙的封戳則印在門的原來的部分,這才是最初的封戳。由此可見這座陵墓並非如一開始所想的原封未動。盜墓者進去過,並且不止一次;墓上的工房說明盜墓的年代不遲於拉美西斯四世在位時期。但重新封閉的痕跡又可證明盜墓者並沒有把墓內洗劫一空。”

隨著第二道墓門的清出,氣氛緊張起來。卡特後來回憶道:“決定的時刻來到了。我用顫抖的手在門的左上角鑽了一個小洞。”

卡特把一根鐵棒伸進孔去,覺得門裏是空的。他點燃幾支蠟燭進行測試,確定沒有含毒氣體以後,就叫人擴大門上的洞。

卡特慢慢地轉回頭激動地說:“看見很多了不起的東西。”

事後卡特回憶當時大家輪流從洞口向裏麵觀察時的情景,他寫道:“我們在燭光下看到的景象在考古出土史上是空前的。當月17日墓室門正式打開以後,證明這話並沒有絲毫的誇張。在一盞移動的強光電燈照耀之下,人們看到幾張金色躺椅、一張包金寶座、兩尊巨大的黑色雕像、若幹雪花石膏瓶,和幾座奇形怪狀的神龕神龕(kān):供奉神像或祖宗牌位的小盒子。。牆上映出奇特的獸頭的影子,一座神龕的門開著,一條金蛇從裏麵向外探頭。兩座雕像像站崗一樣麵對麵站立,身穿金裙,足踏金鞋,手執權杖,額頭上盤著護身眼鏡蛇。”

這一切真是金碧輝煌,美不勝收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之間看不過來。;然而這裏同樣發現了入侵的痕跡。門旁有一個裝著一半灰漿的容器,旁邊有一盞烏黑的油燈。有一處有幾塊指痕,看得出是剛剛塗好的漆麵留下的,門檻上放著臨走時留下的花環。

卡特和卡納馮看得瞠目結舌,定神以後,卻又發現一件奇事:如此豪華地下殿堂裏竟沒有石棺和幹屍!這裏究竟是陵寢還是地窖?這個問題再次在他們的腦中出現。

仔細審視牆壁之後,他們在兩尊塑像之間的牆上發現了第三個封閉的門。“這時我們的心裏浮現浮現:形容過去的事物於次在腦海中顯現。了一幅圖景:一間接一間的地下室,每一間都裝滿了我們看到的那些東西,我們想到這些就興奮得喘不上氣來”,卡特後來這樣寫。當月27日,在卡侖德臨時安裝的強力電燈照耀下,他們檢查了這道封起的門。他們發現靠近底部被人穿了一個洞,隨後又重新封起。很明顯,盜墓賊已經穿過前廳(他們把第一間墓室叫做前廳)繼續向前活動過了。前麵的房間或兩道門裏又有什麼呢?門裏假如有幹屍,它還是完整的、未經破壞的嗎?情況教人難以理解。這裏不僅在具體情況上不同於以往出土的所有古墓,而且出現了一個疑問:“盜墓者為什麼費那麼大的力氣去穿過第三道門,而沒有運走近在手邊的那些寶物呢?既然過前廳,眼見大批的財寶而不為所動,他們要得到的又會是什麼呢?”

卡特和卡納馮決定把挖出的陵墓填起。卡特清楚地意識到,決不能立即著手運走前廳和側室的全部文物。姑且不論需要準確地記錄所有物品的原來位置——這是為了確定年代和其它辨認方麵的參考資料。卡特看到,許多文物是容易損壞的,遷出以前必須進行保護性的處理,至少在遷出以後立即進行這種處理,為此必須準備大量的保護和包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