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財富的獲取(2 / 3)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是認為自己命中注定貧窮,必須老死於貧窮的這種信念!

假使你覺得自己的前途無望,覺得周遭的一切都很黯然慘淡,則你當立刻轉過身來,朝向另一方麵,朝向那希望與期待的陽光,而將黯然的陰影遠遠地遺棄在背後。

克服一切貧窮的思想,從你的心扉中,撕下一切不快的、黑暗的圖畫,掛上光明的、愉快的圖畫。

用堅毅的決心同貧窮奮鬥。因為世間的種種幸福是應該大家有份的,所以你也當在不妨礙、不剝奪別人的份兒的前提下,去取得你的那一份兒。你是應該得到“富裕”的,那是你的天賦權利!

世間大部分人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是不良生活、不良環境、不良思想的結果。

我們知道,貧窮是一種反常的狀態,因為它是不適宜於人類的生活的。它與人類的最高幸福和願望相背馳。“富裕”、“充足”,天下眾生都應有份。所以假使人們堅決地要求著,並不斷地奮鬥著去爭取這富裕、充足,那麼總有一天你會認識這條簡單的道理——人人都能成功!

假使普天下的貧困者,能夠從他們頹喪的思想、不良的環境中轉過身來,而朝著光明愉快的方麵;假使他們能立誌要脫離貧困與低微的生活。這種決心,一定可以使社會飛速進步。

許多人總以為自己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同貧窮拚鬥,但實際上他們還沒有盡其一半可能的努力呢!

就事實而論,世間許多的貧窮,都是由“懶怠”所造成,都是由奢侈、浪費及不願努力、不肯奮鬥所造成。

除奢侈、浪費以外,“懶怠”之足以敗人事業比任何東西都更甚;而奢侈、浪費與“懶怠”,往往是無獨有偶、攜手同行的。

人類有幾種堅強的品格,是與“貧窮”、“困境”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的。

自信與自立,是堅強品格之基石。我們常能發現,在那些雖則貧窮、雖則不幸,而仍然努力奮鬥的人中間,這種品格非常堅強。但是一個因失掉了自信,失去了自立或因懶得去付“富裕”之代價而至於貧窮的人,卻沒有這種堅強的品格。同那些在不斷地去取得富裕的努力中鍛煉出大量的精神力、道德力的人相比較,這種人是一個弱者。

當你堅定意誌,要在世界上顯出你的真麵目,要一往無前地朝“成功”、“富裕”之目標前進,而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可以推翻你的這種決心時,你會發現,這種自尊心理同自信心理,是可以給予你無窮力量的。

最足以損害我們的能力,破壞我們的前途的,無過於與目前的不幸環境相妥協;以不幸環境為固然,而不想去掙脫它。

因為自己不能像富裕的人一樣地生活,不有享受富裕的人所有的享受——貧窮的人往往灰心短氣,不想奮鬥。他們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盡可能地走出困境,擺脫貧窮。

大部分貧窮者的毛病是他們沒有建立可以脫離貧窮的自信。他們已經同貧窮妥協,以貧窮為他們應有的命運。

到了一個人停止戰鬥、放下槍械、豎起白旗的時候,除了恢複他已經失去的自信心和趕走他腦海中的宿命論的觀念以外,實在別無辦法!

“上天”決無意思叫任何人甘於貧窮,滯留於痛苦不幸的環境中。

有一個青年,他是一所著名大學的畢業生,他的體態很魁梧。他說,他甚至連買一個雞蛋的錢都沒有。他說,要不是他的父親每星期供給他二十元錢,他就會挨餓。

這個青年人就是犯了沒有自信心的毛病。他嚐試過許多事情,但都宣告失敗。他說,他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他接受的教育是一個失敗。他說,他得到一種職業時,從不認為自己可以成功。所以他習此不成去習彼,習彼不成又習此,結果是百無一成。這就因為他懷了錯誤的精神態度,所以無法走上思想的正軌之途。

心中不斷地想要得到某一東西,同時孜孜不倦地奮鬥著去求得某一東西,最終我們總能如願以償——世間有千萬個人,就因為明白了這層道理,而掙脫了貧窮的生活!

致富需要欲望

激發強烈的致富欲望,這是致富的一個重要前提。致富始於欲望。不論你的年齡大小,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工作,也不論你有什麼特長有什麼本領,在這裏需要提醒你的是,強烈的激發並培養自己致富的欲望,對自己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曆史和現實都可以證明,信心與欲望的力量可以將人從卑下的社會底層提升到高貴的社會上層,使窮漢變成富翁,使失敗者重整雄風,使殘疾人享有健康……欲望的力量就在於可以使人在強烈的欲望衝動下,把那些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把“自己不行”的卑微感徹底拋開,昂首闊步地走向成功。尤其是在改變經濟狀況的活動中,欲望越強烈,致富的可能性就越大,離財富的目標也就越近。

許多人也想過賺錢,也想過致富,但隻是一般地想想,偶爾地想想。這不行,沒有強烈的致富欲望,就沒有巨大的致富動力。

約瑟夫·墨菲認為:“想得到財富,先必將財富的觀念送入潛意識,不論何時何地,心中先相信你會有很多財富。”

他總結自己致富的經驗,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當自己身心輕鬆時,每天不斷地吟記憶叨幾遍下麵的話:“我非常喜歡錢,我愛錢,我高興地用這些錢。同時,希望能增加幾倍再回到我的包裏,錢實在是好東西,他會向我錢包裏源源不斷地流進,我一定將它用在適當的地方,我為此而感謝你。”他認為,如果你堅信上麵這段話,並且不斷地反複念誦,同時你要誠實努力地投入工作,那麼潛意識自會為你效勞而積累財富,將來你會驚奇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錢。

這並不是要向人們灌輸拜金主義,而是傳達一種致富的理念,那就是要培養強烈的致富欲望。這是致富的基礎,是致富的前提。在新約聖經裏有一句話:“假使你有一顆像芥菜籽那麼小的信仰,你想叫一座山移開,山就會移開。”這是耶穌說的。所謂“一顆像芥菜籽那麼小的信仰”,反映的是完全的相信和不變的信仰。一位西方學者指出:你要用這種信仰、不疑惑的態度來求希望,才能得到潛意識無限力量的幫助,而達到奇跡般的效果。

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想賺錢就能賺錢,想致富就能致富?誠然,兩者沒有等號關係,但時刻想著賺錢,你就會發現許多賺錢的門路;時刻想著致富,你就會找到許多致富的途徑。在競爭性極強的現代社會裏,許多致富機會的把握,往往取決於自己的感覺。時刻想著賺錢的人,便能捕捉到稍縱即逝的致富靈感,從而比別人捷足先登。一般來說,時刻想著賺錢、想著致富的人,他們的眼光更為敏銳,他們的決策更為果斷,他們的行動更為迅速。這不僅是被反複證明了的事實,而且也是有科學根據的。

20世紀的一項重大發現,就是認識到思想能夠控製行動。你怎樣思考,你就會怎樣去行動。你要是時刻思考和強烈渴望致富,你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能量去追求致富,使自己的一切行動、情感、個性、才能與致富的欲望相吻合;對於一些與致富的欲望相衝突、矛盾的東西,你會竭盡全力去克服、消除;對於有助於致富的東西,你會竭盡全力地去扶植、擴大。這樣,經過長期的努力和調節,你便會成為一個你所渴望的致富者,使致富的欲望變成現實。相反,你要是致富的欲望不強烈,一遇到少許挫折,便會偃旗息鼓,將致富的欲望淡化或壓抑下去,最後心無大誌,一事無成。

卡耐基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年輕時隻能幹一些鍋爐工、記賬員、電報業務辦事員等最低層的工作。除了機敏和勤奮,卡耐基一無所有。但卡耐基具有強烈的致富欲望。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誓言:賺錢成為大富豪。在當時美國動蕩及戰亂年代,他的夢想被人恥笑,說他是可笑的野心家。但他就是在這種強烈的致富欲望的激勵下,最終登上了美國“鋼鐵大王”的寶座。

尤利安·裏德爾鮑爾的發跡可以說是從少年階段開始的。他小時候是個電腦迷,不斷需要新的配件,可是他的零花錢遠不夠他買這些配件的。他的父母不是太喜歡電腦,不怎麼願意總花那麼多錢去滿足兒子的業餘愛好,所以尤利安必須想辦法賺錢。就因為他有這種強烈的賺錢欲望,因此他小小年紀便開始了賺錢生涯。

他先是為一些小企業設計印刷品和信封,然後自己推銷。嚐到甜頭後,1989年,他經監護法院特許獲得了營業執照,15歲就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他專門搞數據和電信產品,如調製解調器、文傳調製解調器或綜合服務數字網產品。他自己介紹說,他從大企業進貨,通過做廣告賣給私人用戶,放學後他打郵包寄走。父母閑置不用的遊泳池變成了他的倉庫,住宅裏的附加小住宅成了他的辦公室。他的營業額不斷增長,不久就達到每月1萬到2萬馬克。自信創造財富

如果我們展示給人的是一種自信、勇毅和無所畏懼的印象,如果我們具有那種威懾人心的自信,那麼,我們的財富和事業就可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展現我們的心態,無時無刻不在表現希望或擔憂。我們的聲望以及他人對我們的評價,與我們自己的自信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我們自己都缺乏自信,那麼別人不可能相信我們,如果別人因為我們的思想經常表現出消極軟弱而認為我們無能和膽小,那麼,我們將不可能被提升到一些責任重大的高級職位上去。

如果我們養成了一種必勝信心的習慣,那人們就會認為,我們比那些喪失信心或那些給人以軟弱無能、自卑膽怯印象的人更有可能贏得未來,更有可能成為一代富有者。

換句話說,自信和他信幾乎同等重要,而要使他人相信我們,我們自身首先必須展現自信和必勝的精神。

以勝利者心態生活的人,以征服者心態生活在世界上的人,與那種以卑躬屈膝、唯命是從的被征服者心態生活的人相比,與那種仿佛在人類生存競賽中遭到慘敗的人相比,是有很大區別的。

將比爾·蓋茨這樣每個毛孔都熱力四射的人,這樣總給人以朝氣蓬勃、能力超凡印象的人,與那種膽小怕事、自卑怯懦的人,與那種總是表現得軟弱無能、缺乏勇氣與活力的人比較一下吧!他們的影響有多麼大的不同啊!世人都珍愛那種具有勝利者氣度的人,那種給人以必勝信心的人和那種總是在期待成功的人。

深圳一傳媒曾以“孩子們眼中的錢”為題做了一項調查,孩子們的金錢夢令人震驚。在“你這輩子想賺多少錢”的問題上,14.58%的人想賺億元以上,16.67%的人想賺1000萬以上,27.08%的人在100萬以上。

該調查結果公布後,有人認為這是世風日下的表現:連小小的孩子也鑽到錢眼裏去了;有人認為現在的小孩過於狂妄,說話做事不切實際。

誰能說孩子的夢想不能實現呢?時光倒回去20多年,我們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會有數百萬計的百萬富翁,上萬個億萬富翁呢?現在不是實實在在地出現了嗎?何況隨著社會的發展,致富的機會更多,財富的增長速度更快。丁磊還不到30歲,創造網易不過數年,但在美國上市後其個人身價就超過幾億美元;李澤楷也不過30歲,卻可以創造一個千億元的電信帝國神話;更有甚者,一個大學都沒有讀完的比爾·蓋茨,身價卻可以上千億美元,一個公司的價值就超過全中國所有的上市公司!從全球範圍內財富擁有者最多的美國來看,過去20年來美國造就的億萬富翁比有史以來的總和還要多。

麵對滾雪球一樣滾大的中國富豪群體,我們不能隻是羨慕,隻是眼紅,隻是嫉妒,而應該深思:為什麼他們能夠富起來,而我們卻還在貧困線上掙紮呢?像當年陳勝、吳廣所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天我們也不禁要提出類似的疑問:“發財致富寧有種乎?”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時代,看見的、聽到的都是一樣的事物,機會也一樣地擺在人們麵前,為什麼我們在財富上卻截然不同呢?不是他們有特殊的本領,也不是他們有特殊的家庭背景,相反,他們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多的靠一兩千元起家,少的隻有幾十元。許多人致富之前甚至比我們的條件更差。隻不過他們比我們先行了一步。過去有過去賺錢的機會,現在有現在賺錢的途徑。實際上,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我們未來賺錢的機會更多。對此,我們完全應該充滿自信。正如中國首富之一,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所說,隻要有勇氣投入到新的生存方式中去,就可以顯著地改善自己的收入狀況。

43歲的黃培源,是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企業管理博士,擔任過研究所教授、所長,曾經任職於美國與台灣多家金融機構,做金融、財務顧問十多年,現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由他撰寫的《理財聖經》,銷售量超過20萬冊,躍居台灣1997年出版物暢銷排行榜上的冠軍,他也隨之一炮而紅,成為理財谘詢的熱門人物。他認為,隻要理財得當,人人都可成為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

這不是畫餅充饑,不是望梅止渴。充分的自信和堅忍不拔的意誌,是事業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俗話說:“這個世界是由自信心創造出來的。”可見,樹立堅定自信心對一個人成功創富的重要性。創富要讓心先“富”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羨慕已經富裕起來的人,更期望自己也能富起來,但是自己卻往往認為自己沒有富起來的可能。其實,每個人都有致富的可能,隻是有的人心誌消極,失去了致富的創造力,也就不能創造財富,因而陷在貧困的生活中不能自拔。

積極求富的心態是創富的基礎。

對於人和動物來講,他們都有一種成功的“本能”。例如,鬆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實,就能把果實囤積起來過冬。因此,鬆鼠雖然從小生出來就沒有領略過冬天的寒冷,但是秋天一到,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們忙於采集果實,以備冬季享用。小鳥不用教就能築巢,就能飛行,甚至能飛行數千裏,飛越茫茫大海。

為了解釋這些現象,我們通常說動物具有某種引導它生存的“本能”,分析這些本能就可以發現,它們幫助動物成功地適應生存的環境,簡言之,動物有一種“成功本能”。但是,我們似乎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人也有一種成功的本能,而且比其他任何動物的本能更為奇特,更為複雜。

人作為萬物之靈不僅僅是一個被創造者,而且是一個創造者。人利用想像可以為自己設計不同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這些目標。隻有人,才能利用想像力去引導自己的成功機製。

拿破侖曾經說過:“想像力統治著世界。”

格林·克拉克認為:“人類所有的才能之中,最傑出的就是想像力。”

蘇格蘭哲學家杜格爾德·斯特華特說:“想像才能是人類活動最偉大的源泉,也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毀壞了這種才能,人類將停滯在野蠻的狀態之中。”

亨利·凱瑟爾把他在事業上的成就歸功於建設性、積極地利用了創造性想像,他宣稱:“你可以通過想像建成自己的未來。”

當然,“你”不是一部機器。但是,控製論科學領域的新發現得出了一個結論:你的大腦與神經係統構成一套供你使用的製導機製,它的操作過程很像一部電腦和一種機械的目標追尋裝備。你的大腦與神經係統構成一套目標追求機製,它自動地開啟,達到一個特定的目標,就像一個自動瞄準的魚雷式導彈,尋找出它的目標並引導達到目標的途徑。你的內在製導機製既可以作為一種“導向係統”,自動引導你沿著正確方向達到既定目標,或者對環境做出正確反應,又可以作為一種“電腦”,自動地解決問題,給出必要的答案,提供新的想法或者“靈感”。

當你尋求一個新的觀念或回答一個問題,這實際上與你追憶一個你所忘卻的名字非常相似。你知道有那麼一個名字,隻是現在一時想不起來,否則你就不會搜腸刮肚了。大腦中的掃描器就在儲存的記憶中掃描,直到“認出”或“發現”所需要的名字為止。

當你尋求創富成功的目標時,也要運用同樣的方式。你必須假定答案已經存在,然後努力去發現它。

如果心裏有一個目的、一個要實現的結局和一個“目標”答案的話,它開始可能模糊不清,但最終必定能夠辨認出來。如果你有強烈的欲望,從各個角度周密地考慮問題——你的創造性機製就會開動——我們前麵說到的“掃描器”就會在儲存的信息中掃描,或者說“摸索”著尋找答案。它在這裏選擇一個意念,在那裏找出一個事實,把一係列經驗加以聯係——或者說,把它們結合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使你欠缺的地方得以彌補,完成你所需要的方程式,或者“解決”你的問題。在某些時刻,你會靈機一動,可能就找到了創富的方案、點子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