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猶豫,學會選擇。這是保證擇業成功的公式。因此,為了使你的求職成功,除了選擇職業名稱,你還必須選定職業領域。隻有當你選定了你做管理顧問所在的領域時,你的求職才可能從困難與不可能之間踏上成功求職之路。隻確定職業名稱,目標過大,過於分散,很難會有成功的可能。
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隻會漂泊到失望、失敗和沮喪的海灘。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永遠不會實現自己的美夢,隻能空耗了自己的巨大力量。
對此,世界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曾感歎:“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的人生!”
沒有目標的人,盡管他們有巨大的力量與潛能,但他們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而忘記了自己本應做什麼。換句話說,目標能助你集中精力。而且,當你全神貫注於自己有優勢、有高回報、有興趣的目標上,會使你激發巨大的潛能。另外,當你不停地在自己有優勢的方麵努力時,這些優勢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哈佛大學的師生普遍認為,在實現目標時,你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比你得到什麼東西重要得多。
目標的作用不僅是界定追求的最終結果,它在整個人生旅途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目標是成功路上的裏程碑。
你給自己定下目標之後,目標就會在兩個方麵起作用:它是努力的依據,也是對你的鞭策。目標給了你一個看得著的射擊靶。隨著你努力實現這些目標,你會有成就感。對許多人來說,製定和實現目標就像一場比賽。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目標,這時你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會漸漸改變。有一點很重要,你的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以實現的。如果目標不具體——無法衡量是否能實現了,會降低你的積極性。為什麼?因為向目標邁進是動力的源泉。如果你無法知道自己向目標前進了多少,就會感到泄氣,導致最終自己再無勇氣挑戰下去。
1952年7月4日清晨,34歲的費羅倫絲·查德威克在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林納島上,涉水進入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遊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女性。這名婦女名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第一個遊過英吉利海峽的婦女。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濃霧籠罩著加利福尼亞海岸,查德威克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時間一個鍾頭一個鍾頭過去,千千萬萬的人在電視上注視著她。有幾次,鯊魚靠近了她,被人開槍嚇跑了。她仍然在遊。在以往這類渡海遊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寒冷的海水。
15個鍾頭之後,她被冰冷的海水凍得渾身疼痛。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然而,查德威克朝前方望去,除了海霧什麼也看不到。
在查德威克出發算起15個鍾頭零55分鍾之後,護送的人把她拉上了船。又過了幾個鍾頭,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然而失敗的打擊卻讓她毫無快樂可言。她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也許我能堅持下來。”
多麼遺憾!從人們拉查德威克上船的地方算起,離加州海岸隻有半英裏!後來她說:“真正令我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我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兩個月後,她成功地遊過了卡塔林納海峽,她不僅是第一位遊過這個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記錄還快了大約兩個鍾頭。
查德威克雖然是個遊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見目標,才能鼓足幹勁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務。因此,當你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千萬別低估了製定可測職業目標的重要性。因為,目標使我們產生積極性。
判斷自己心目中的成功是哪種類型,是不斷進取、攀上高峰,還是安穩生活,自由自在。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才會沿著這個方向努力。
看看法國博物學家讓·亨利·法布爾所做的一項研究的結果。他研究的是巡遊毛蟲。這些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有一條帶頭,其餘跟著向前爬。法布爾把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這些毛蟲開始動了,像一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法布爾在毛蟲隊伍旁邊擺了一些食物。這些毛蟲要想吃到食物就必須解散隊伍,不再一條接一條地前進。
法布爾預料,毛蟲很快就會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可是毛蟲沒有這樣做,出於純粹的本能,毛蟲圍繞著花盆的邊一直以同樣的速度爬行了7天7夜,它們一直爬到餓死為止。
目標有助於我們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你製定了目標,又定期檢查工作進度,自然會把重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到工作成果上。單單用工作來填滿每一天,再也不能被接受了。做出足夠的成果來實現目標,這才是衡量成績大小的正確方法。
大多數人都幻想他們的生命是永恒不朽的。他們浪費金錢、時間以及心力,從事所謂的“消除緊張情緒”的活動,而不是去從事“達成目標”的活動。大多數人每周辛勤工作,賺夠了錢,在周末把它們全部花掉。
大多數人希望命運之風把他們吹進某個富裕又神秘的港口。他們盼望在遙遠未來的“某一天”退休,在“某地”一個美麗的小島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倘若問他們將如何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回答說,一定會有“某種”方法的。
如此多的人無法達成他們的理想,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定下人生的目標。
記住戴爾·卡耐基的這句話:“有了目標才會成功”。目標是對於所期望成就的事業的真正決心。
沒有目標,不可能發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驟。如果一個人沒有目標,就隻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任何地方。
德雷科·鮑克認為,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求職當雇員,隻要你想取得成功,就要樹立正確適當的目標;無頭的蒼蠅隻能撞在牆上,無目標的人生隻能收獲失敗。
價值觀與職業選擇
任何人在選擇職業時都會受到一定動機的支配,而擇業的動機一般都是由價值觀決定的;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人們總是盼望所選擇的職業能夠滿足自己的某種物質和精神需要。職業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各種職業價值的基本認識和基本態度,它是從最早的人類社會分工中產生的。在剝削社會中,嚴格的等級製度在不同職業中鮮明地體現出來,各種手工勞動者、醫生、藝人等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職業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政治和經濟地位的明顯著別。所以人們對某種社會地位的仰慕也就是對這一社會地位所占有的職業的仰慕。由此產生了人們對社會不同職業的評價,也相應地形成了個人對待職業的態度,產生了職業價值觀。
社會上的各種職業部有一定的價值,不同的職業體現著不同的價值內容。由於各種職業的工作條件、工作方式、工作強度、工作性質以及工作的社會和經濟效果者不相同,社會輿論也會時這些價值內容作出評價。所以,人們在思想上會對不問的職業作出不同的評價和表現不同的態度。
不同的時代,對職業的社會評價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在戰爭時期,軍人的地位很高,青年中自然就會出現從軍熱,並以從事軍人職業為自豪。在突出政治的時期,入團入黨就成為很多人的誌願。而在經濟備受重視的年代,成為一個企業家、創業者、自由職業者也會變成人們的願望。另外,人們職業價值觀的形成除了受到社會和時代的製約外,還要受地域、家庭的影響。
在我國,在中下層、老少邊窮地區和農村的畢業生中,出人頭地的思想占支配地位,而出身於上層或富裕家庭的畢業生,享樂型的思想價值觀占主要地位。
當前,我國的大學生中流行以下幾種職業價值觀:
樂於從政的“紅道”觀
即通過選擇某種擁有權力的職業,達到對權力的支配,以滿足自己其他方麵的欲望的一種求職觀。升官發財、光宗耀祖是我國幾千年的傳統,這種官本位的思想,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影響著我們的大學生,因此從政仍是許多大學畢業生的選擇。但是,從政意味著要在狹窄的仕途上麵臨激烈的競爭,並且這種機會是不均等的。雖然黨和政府下定決心要改革這種用人惟親的現象,但關係網仍無形地存在,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個人升遷。
樂於經商的“黃道”觀
這是人們在擇業中對經商的一種價值取向。社會上流行:“龍下海,虎上山,孺子牛,進機關”的說法,反映了人們在擇業中願意進公司、從商,選取能帶來較多經濟利益的工作。這種工作便於施展個人才能,實現理想和抱負,並能帶來高的經濟收入,也可以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和其他各種有助於適應社會的能力。但是,商海競爭激烈,風險重重,隻要一步棋下錯就有可能全盤皆輸。這種工作會給人帶來很大的緊張與壓力,繁忙之中還有可能產生心理失落感,因為金錢並不能買到一切,這一點我們大家都知道。
樂於做學問、搞科研的“黑道”觀
這是人們在擇業中對待知識和智慧的一種態度,也是社會對科研工作者的評價。成為一名專家、學者、教授等受人尊敬但生活清貧的腦力勞動者,也是一些大學生的誌向所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看到,中國將會日益重視知識和科技的力量,知識分子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在科技領域裏實現自己的價值將成為更多大學生的選擇。
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許多大學生在擇業時,被“紅道”、“黃道”的引誘所迷惑。在選擇職業時,究竟應該如何衡量各種利益,如何判斷,樹立正確而高尚的職業價值觀是極為重要的。
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不能隻看重職業本身的價值,還應看到職業對社會的創造和貢獻。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個人隻有在工作中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事業首先是具有社會性的。魯迅先生曾經棄醫從文,為的是喚起沉睡的中國民眾,使中華民族覺醒。人們在選擇職業時,必須看到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並主動承擔這種責任。這樣的職業價值觀才是高尚的,在這種高尚的價值觀的驅動下,就能克服困難,就容易取得巨大的成功,才能為社會做出傑出的貢獻,才能為世人所尊敬。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要忽略擇業中的個人因素,隻去盡社會責任,這樣不但不利於個人,也是社會的損失。比如,讓一位富於科學創造力、不善言辭的學者去從事普通的教師工作,可能使國家損失一項重大的發明,而社會不過多了一個也許並不出色的老師。因此,我們反對的是隻為個人考慮的職業價值觀,即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隻顧及自我感受、自我發展、自我實現,毫不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事實上,這樣做個人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擇業時,我們要首先考慮社會需要,必須負起對社會的責任,以此為前提,綜合個人的因素,進行選擇。
辦事果斷利落
紐約一家商業企業在進門處立有這樣一塊警示牌——長話短說!事情很多,時間有限,請配合。
這條警句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說明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快捷高效地辦事風格占據了主流位置;二是說明商業領域存在著一種非常嚴重的不負責任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一些人隻關心自己的事,說起話來犠犝唆唆,長篇大論,毫不顧及浪費他人的寶貴時間。公文冗長、喋喋不休的說話辦事方式已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現代需要的是簡明扼要,直奔主題。這則警示就是用一種禮貌的方式,告誡那些說話辦事拖泥帶水的人,要利索行事。這些人如果你當麵告訴他,他肯定又要長篇大論地與你爭執不休。
你若與一個廢話連篇、不著邊際的人談業務,肯定會感到疲憊不堪,甚至會感到頭痛和憤怒。他其實心裏明白自己與你談話的目的,但是偏不願意從自己口中直接說出來,隻是旁敲側擊,讓你去猜側他的意圖,大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勢。與這種人談話,你永遠別想從它口中得到一句肯定明確的話,他永遠會在問題的周圍繞來繞去,避開主題。他們東一句,西一句,思想不連貫,讓人無法開清他的意圖,孩子們玩遊戲為了避免出局,盡量不碰設置的東西是可以理解的,但倘若誰說話模模糊糊,含渾不情,則實難讓人接受。
在企業內部,進行工作總結或經驗交流時,若是大家都瞻前顧後,閃爍其詞,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那會談定會失敗,這種集體意識差、低能低效的工作之風,就是送上門來的機會,也抓不住。現代企業需要的是雷厲風行的作風,閃電般的效率,或取或棄,快刀斬亂麻,不能拖泥帶水。自己看不上的東西,自會有別人看得上,藕斷絲連隻會耽誤自己的時間,浪費別人的機會。每一次商業談判之前都應事先認真準備,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這樣到時才能幹淨利落,直奔主題,高效解決分歧,取得共識,推動談判成功。然而,有些人卻不是這樣,總喜歡繞彎子,兜圈子,拖遝成性。法官和律師最頭痛遇到這樣的證人,因為你根本無法從他那裏得到有用的信息。雖然律師運用各種技巧,希望這個證人有一個肯定直接的回答,但是他繞來繞去,就是不說重點或一遇到關鍵問題就輕描淡寫一語帶過。
卡耐基曾經與這種人打過交道,從見麵開始,那人就一直滔滔不絕,但卻沒有主題,即使卡耐基多次看手表,他仍說起沒完沒了,好像根本看不懂卡耐基給他的暗示。後來,隻要接到他的電話,卡耐基都會抓緊時間躺下來休息一會,因為卡耐基知道,一場持久戰即將開始了。他是從來不會顧及你的時間或有沒有重要事情,隻管自己說得盡興、過癮,這樣的人討厭之極。或許有的職業需要這種不著邊際的談話風格,但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千萬不要養成這種習慣,它會毀掉你的前程,給成功設置路障。看看那些高層管理人員或被譽為有發展的人,哪一個不是說話簡練,辦事幹淨利落。
卡耐基的另外一位商界朋友就很符合現代氣息。他事業有成,口碑極好。每次與卡耐基通電話時從不說廢話,三言兩語,直奔主題,常常是卡耐基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說“再見”了。和這樣人的人交往一點也不感覺累。他不會占用你過多時間和精力,更不會打擾你。卡耐基很敬佩他思維敏捷、行事果斷,以及高效能地工作作風。如果一個人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麵的不足並努力加以改進,做事專一,說話言簡意賅,就完全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經營管理人才。
從一個人的言談中,肯定能夠看出他行事的特征,或果斷或拖遝。從他們寫的淩亂不堪的信中也可以了解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我曾與一些人以通信的方式合作過一段時間,在信件往來中,總適時提醒他們回答一定要直截了當。但是每每不見成效,其實他們也並非有意而為,隻因為已形成了習慣。卡耐基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免得他們心裏不舒服。
商業信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簡潔、明確,盡量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全麵的意思。成功商界人士的信都是文字簡練、內容係統、主題明確,別人需要兩頁紙的篇幅,在他這裏隻要半頁紙就可以表述清晰明了了。一個從未見過麵的人,從他那風格獨特的信件中,就可以明白他的全部意圖,從而認識這個人。要想寫好這類信,不防把它看成是在發電報,按字收費,多寫一個字就要多花多少錢,這樣你就會斟字酌句,盡量用最少的字表達出全部的內容。在寫完一封信或一篇文章之後,多讀幾遍,盡量濃縮冗長的詞句,做到字字珠璣,句句精練,通過這種訓練,可以改掉多話的壞習慣,形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好習慣。同時,這樣的練習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如果三言兩語就能準確表達出多層含義,就是駕馭語言的高手,也會贏得他人讚許的目光。
很多年輕人應聘成功與否都取於求職信寫得好壞。一封好的求職信往往字跡整潔、話語嚴謹,讓招聘人員一目了然,成功的幾率自然加大。相反,寫得亂七八糟、勾勾抹抹的求職信,讓人一看就煩,不願再看第二眼,結果必然導致應聘失敗。有人曾親眼看見一個人事經理在一大堆應聘材料中翻揀,隻挑寫得幹淨、簡潔、清晰的信看。
經驗豐富的老板會從求職信中了解到關於應聘者的很多情況,雖未謀麵,但是一封信寫得拖遝冗長、自吹自擂,怎能不讓人擔心他的能力,而一個有實力的年輕人,肯定會謹慎、言簡意賅地寫好求職信的。
看到這,你也許會問怎樣才能在商業領域取得成功,如何測定自己是否具備這個能力。我們要說的是,但凡成功人士都具備這樣的特點:說話直截了當,善於抓住問題的實質,而不是轉彎抹角拖泥帶水。仔細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具有這些特點,如果沒有,那你拿什麼去成功呢?似乎大概的人總是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辛苦勞作,任勞任怨,到頭來卻一無所獲。而爽直的人善於抓住重點,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也正是這一品質,為他們事業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相信自己奮力拚搏
職業生涯規劃,是自己的人生藍圖,若想將藍圖變成現實,首先需要樹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麵對現實,才能克服困難,才能產生無形的力量,推進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實現人生的美好願望。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個人,他把全部財產投資在一種小型製造業上。由於戰爭的爆發,他無法取得工廠所需的原料,因此隻好宣布破產。金錢的喪失,使他大為沮喪。於是,他離開了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他對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而且越想越難過,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小書。這本書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者幫助他再度站起來。當他找到作者,說完他的遭遇後,那位作者對他說:“我已經用心地聽完了你所說的遭遇。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不能幫助你。”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子完蛋了。”作者停了幾秒鍾,然後說道:“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協助你東山再起。”他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作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分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於是作者把他帶到一麵高大的鏡子麵前,用手指著鏡子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否則,你隻有跳湖自殺了。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一個沒有價值的廢物。”他朝著鏡子向前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麵孔,對鏡子裏麵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
幾天後,作者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隻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豐厚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我一定會好好報答您。”那人說完後,轉身步入擁擠的人群之中。這時作者發現:在那些從來不曾發現“信心”價值的人的意識中,原來也隱藏著巨大的潛能。
由此可見,自信心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個人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隻要一個人具有堅強的自信心,無論是年老者,還是年輕人;無論是身體健康者,還是身體缺陷者;無論是事業有成者,還是學曆較低者;無論是智商較高者,還是智力低下者,都可以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
同樣,在一個企業中,隻要我們留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樣一個情況,有同樣的學曆、同樣的工作經驗的人,在處理事務的能力方麵卻有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自信心!
首先,自信使一個人以強者的身份來麵對問題,精力充沛,相信自己,給自己嚐試的機會。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統一體,有堅強勇敢的一麵,也有軟弱怯懦的一麵,而軟弱怯懦的一麵往往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會表現得更為強烈。如果這時候自信戰勝了軟弱,那麼,人就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困難,自我否定的負麵情緒就會減少。我們發現,人在遇到重大危機、沒有退路的時候,就會做出驚人的舉動,發揮出平常所不能表現的能力。比如上司給你下了指示,要求你攻克下一個在你看來根本不太可能拿下的項目,而且告訴你如果不能拿下來,就要撤職的時候,你往往會不計一切地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做許多工作,發揮超常的水平。但最後攻下項目的時候,你再回頭想想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當初沒有麵臨被炒魷魚的危機,你會攻下這個項目嗎?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攻下這個項目的話,那麼你也會使出渾身解數也就是盡量發揮你的潛能來完成目標。外在的壓力或者危機總不可能是時時存在的,所以我們不能總是等那時候才來開發自己的潛能。如果你樹立了自信,你就會在日常的工作或者生活中盡量發揮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