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強調天才源於勤奮,並不等於說,沒有一點點天賦或者缺乏必要的基礎,僅僅依靠勤奮就可以成為天才,這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但是,它不是說隻有很好天賦或者基礎很好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那些智力平常的人,隻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必要的技巧,再加上辛勤的努力,也同樣能夠取得成功。
實際上,天賦遠沒有準確的判斷和執著的精神更重要。事實證明,那些靠天賦取得的成績,完全可以通過勤奮獲得,但那些靠勤奮取得的成績靠天賦就未必能夠獲取,靠些小聰明、投機取巧想要獲取成功,則更是不可能。英國曆史學家克拉倫登說:“世上還沒有一門靠認真鑽研、刻苦學習而無法掌握的學科。”
一位學者說:“與那些反反複複、不肯下苦功鑽研的天才人物相比,那些普普通通,卻肯埋頭苦幹、堅持不懈的人更值得稱頌。”
約瑟夫·庫克說:“稍有些天賦又肯辛勤鑽研的普通人,往往能夠比天才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績。”天賦如果失去了準確的判斷力、周密的邏輯分析能力、必要的基礎和辛勤工作的支持,那它就不會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生活中不是有很多天資聰明卻懶於奮鬥,隻圖享受,最終一生碌碌無為、平平庸庸的天才嗎?年輕人要記住,勤能補拙,一份汗水一分收獲。
在許多老師眼裏,那些聰明的學生才最有可能成為最有出息的人,而那些深負老師厚望的聰明學生也常常覺得高人一等,對那些整天埋頭苦學的同學不屑一顧。許多年後,這些聰明學生大多失去了往日的自鳴得意,因為他們的境況不允許他們還持有上學時的優越感,相反,那些勤奮學習的學生如今卻個個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就是聰明學生不肯付出辛勤的勞動,依靠耍些小聰明而夢想成功,結果自然會落敗,而些資質平常的人,依靠自身的勤奮,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終於迎來了成功。“有一種生活態度,為那些虛度光陰、見識淺薄和自命不凡的人所擯棄。”雷諾茲說,“但我卻是它的堅定信徒,這種態度就是:如果你有很好的天賦,勤奮會讓它綻放出熠熠光彩;如果你資質平庸,勤奮也定會彌補不足,讓它也綻放異彩;如果目標適宜,方法得當,勤奮定會讓你心想事成,總之,隻要有了勤奮,你就有了一切。”
無論你有多羨慕那些英雄人物,也無論你有多嫉妒他們的卓越才能,你都不要忘記,一腔熱血和豐富的想像力並不能使你成為莎士比亞。隻有勤奮學習和認真鑽研才能使你的夢想成為現實,正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你所要渴求的應是堅強的意誌,而不是天賦。”
工作是生活的準則
有一個古希臘人心腸很好,他見到蜜蜂一朵花一朵花采粉釀蜜很是辛苦,就想幫助蜜蜂一下,他費了半天工夫采來了各種花,然後捉來蜜蜂,並把蜜蜂的翅膀剪掉,放在花上,但是蜜蜂最終也沒釀出一點蜜來,原因在於這種作法違反了自然界法則。一朵花一朵花辛苦采粉釀蜜是蜜蜂工作的自然法則。
“人一生於世,做事就要以全部身心之力。”羅斯金如是說。
菲利浦斯·布魯克斯是這樣看待生活的:“生活在一個人眼中就是他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不要誤解菲利浦斯·布魯克斯的意思,他的意思並不是說:隻有工作到身心疲憊,品嚐了酸甜苦辣才叫生活。
工作是能夠讓人體會到快樂的,即使是那種最讓人感到卑微的工作,也會如此。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受一些不良情緒的侵擾,諸如,自卑、失望、痛苦等等,但如果能做到在那時把精力都集中於工作上,這些不良情緒的侵擾就會減輕,甚至消失。在工作中,人會變得堅強起來,這種精神不但可以激勵自己,而且還可以感染、溫暖周圍的人。
“有一條生活準則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不管是最有成就的道德家,還是最為平凡的普通人,都無一例外要遵守這一生活準則。這條生活準則就是:在進行了各種嚐試後,每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然後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應該恪盡職守辛勤工作,生活的大門是不會為那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人開放的,要想生活質量高,就必須要工作。
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全力以赴地去工作,那麼即便他智力不高,水平一般,也同樣可以取得一番成績。盡管他先前也許不那麼令人喜歡,但也會因此獲得人們的好感。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獎勵不是比賽的最終目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
奧林匹克運動賽的優勝者會獲得一個漂亮的花環,這種精神獎勵遠要比運動員獲得的物質獎勵貴重得多,它會使運動員的精神獲得極大的滿足。工作對於我們來說有同樣的效果,不管我們的工作有多體麵,薪酬有多豐厚,但與我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快樂和滿足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份快樂和滿足才最讓人回味。
愛默生說:“回報是緊跟著勤奮工作後麵的?15??人們往往把在生活中應盡的職責當成一件單調至極的事。”詩人朗費羅說,“但是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猶如時鍾表的發條一樣,隻有發條正常工作,鍾擺才能夠來回擺動,指針也才能指示正確時間,一旦發條停止工作,時鍾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英國政界要人布魯厄姆勳爵認為,努力工作對一個人的健康生活非常重要,不但可以讓人保持健康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強健機體。他說,當他晚上回思一天的生活時,如果發現自己一天都沒有好好工作,就非常懊悔,他認為這是在浪費生命。
工作可以塑造一個人的形象,可以使你的機體更強健,精神更高昂;工作可以使你的思維更敏捷,邏輯更嚴密;工作還可以喚醒你沉睡內心的強大創造力,激發你的創業熱情,總之,工作將使你學有所成,有所創造,在工作中,你的尊嚴和偉大之處將會顯現,你才會成為一個受人敬重的人。
你當然可以把你的萬貫家財留給你的兒子,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你不可能做到把你的經驗、知識、閱曆隨著這萬貫家財一同傳給他;也不可能把你取得成功時的快樂、滿足和克服困難時的體驗傳給他;你更不可能把你把才能轉為財富的方法、技巧強輸給他,萬貫家財雖然很有誘惑,但這些品質要遠比這些萬貫家財要有用得多。你在積累這些巨額財富中,鍛煉了意誌,增長了見識,也增加了才幹,因此,財富對於你來說,是見識、是才幹、是經驗、是教訓、是意誌,而對你的兒子來說,財富則是誘惑,可能會磨損他的意誌,降低他的人格。財富在你手中,你能把它變成一座更大的金礦,而在你兒子手中,則有可能是個大包袱。財富可以激勵你積極進取、奮力拚搏,但財富卻可能讓你的兒子好逸惡勞、遊手好閑、恣意享樂。所以你把萬貫家財留給你的兒子的同時,有可能把一些優良品質從他身上取走了,而這些優良品質才是你真正應該讓你兒子擁有的。
你天真地以為,你的後人會在你犧牲自己成全他的基礎上繼續奮勇前進,創造更為美好的明天,豈不知,這隻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你給予他的並不是最好的基礎、最佳的機會,而是一個容他墮落的廣闊空間。你把他的受教育的機會、完善自我的機會以及工作的機會完全剝奪了。失去了這些寶貴的東西,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優良的品格也無從建立起來,最終定會墮落成一個不思進取、隻知享樂的紈絝子弟。其實,在教育孩子時,最重要的是要告誡孩子要養成勤奮工作的習慣,這才對他最為重要。
運動員要想取得好成績,隻有勤學苦練,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軍隊平時不勤學苦練,那麼一旦戰爭來臨,士兵和指揮員都驚慌失措,豈能不打敗仗,生活中也同樣如此。
迪恩·法拉說:“工作是一份人人都享有的權利,它可以醫治心靈創傷和精神疾病。自然界中下列現象經常見到:一潭不流動的水不久就會變臭,而一支細小的流動溪流卻清澈見底。如果缺少了風雨雷電、陰晴圓缺,世界就未免顯得太單調。如果一個地方長年四季如春、溫度適宜,人們工作舒心,生活得舒服愜意,那麼長久下去,人必定會覺得生活乏味,漸而心生厭倦。相反,那些整日東奔西走、努力工作、堅持奮鬥的人卻精神出奇的好,他們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自己也感到快樂。”
金斯利說:“不管你願不願意,很多時候,在每天早晨醒來後,你都要強迫自己起來,開始一天的工作,並要努力做好,而那些賴在床上不起的懶漢,將無疑會失去這次鍛煉的機會。”
我們人類得以繁衍生息,除了依靠勤奮工作外,別無它途。勤奮工作讓貧窮的人開始了嶄新的生活,使千百萬人看到了生活希望,特別是那些精神不正常企圖自殺的人,也由此重新踏上了生活之路。
“是工作挽救了我。”馬齊奧教授說,“我曾經陷入沮喪的境地難以自拔,每一次都是長期養成的工作習慣把我解救出來。即使我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我也能夠保證不會倒下,在我看來,學術研究工作本身就充滿了樂趣,因此,在解決政治、社會、宗教方麵問題時,即使累得我筋疲力盡,我也樂在其中。”
古希臘醫生加龍把勞動比喻成人體的天然保健醫生。“勤奮工作是修複人體創傷的最佳良藥。”美國小說家馬修斯說,“無論是生理疾病,還是心理疾病,都可以通過勤奮工作得到補償。但是,人們隻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那些熱門的行業和要職,而不願意再投身於那些磨煉身心的艱苦工作。實際上,艱苦的工作是最好的對付倦怠、憂鬱、懶散、萎靡的武器,是啊,沒有一個勤奮工作、精力旺盛的人整日帶著懶散、愁苦的麵容。士氣旺盛、渴望投身戰場的士兵是無視於一個小傷口存在的。優秀的演說家也絕不會因為身上的小小毛病而影響他出色的演說。這是因為,當你的精神高度集中於一點時,其他不良情緒就很難侵襲你,相反,那些懶散、心靈空虛的人,因為其精神倦怠,那些自卑、空虛、憂傷、絕望等等負麵情緒就會趁機而入,占據空虛的心靈,整個人也就隨之消沉下去。”
俾斯麥更是把勤奮工作看成是一個人的生活保護神,他用了工作兩個字,高度概括了生活準則的核心。他說,人如果不工作,就會變得空虛、消沉,生命也就毫無樂趣可言,他送了三個詞給剛剛踏入生活門檻的年輕人,這三個詞是:工作!工作!工作!“勞動永遠是一切美的源泉。”卡萊爾說,“沒有辛勤的勞動,一切創造都是空中樓閣,一切的夢想都是海市蜃樓。懶散、倦殆、遊手好閑,就像傳染病一樣很快會蔓延開來,使人類的靈魂無以依托。”
一位智者說:“人類所有的疾病,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可以通過勤奮工作來醫治。勤奮工作的人,心中充滿希望,不會茫然,而那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人缺乏生活熱情,他們內心隻會有空虛和絕望。”“腦力勞動也好,體力勞動也好,都是十分光榮和神聖的,其品性要高於天,寬於地。”“世上隻有兩種人讓我欽佩,一種人是那些默默無聞,隻知埋頭苦幹的勞動者。他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親躬親為,不辭勞苦,在令人感動的勞作中,他們的尊嚴得到了體現,特別是那些從事重體力的勞動者,更叫人佩服。另一種叫我欽佩的人是那些為人類創造精神財富而不懈追求的人。他們的勞作雖然沒有直接給人類帶來物質財富,但卻提高了生命的質量。我隻欽佩這兩種人,這兩種人用他們的勞動換來了自己內心的滿足和愉悅,除了這兩種人,其他人都是對社會毫無意義的人。”
熱忱工作才能出成績
與其說成功取決於個人的才能,不如說成功取決於個人的熱忱。這個世界為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開綠燈,到生命終結的時候,他們依然熱情不減。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看起來多麼的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自己能夠把心目中的理想圖景變成現實。
我們欣賞對工作滿腔熱情的人。熱忱可以與大家分享,它是一項分給別人之後反而會不斷增加的資產。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會越多。生命中最好的獎勵並不是來自財富的積累,而是由熱忱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
當你興致勃勃地工作,並努力使自己的老板和顧客滿意時,你所獲得的利益就會增加、在你的言行中加入熱忱,就能吸引身邊所有的人。誠實、能幹、友善、忠於職守、淳樸——所有這些特征,對準備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年輕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更不可或缺的是熱忱——將奮鬥、拚搏看作是人生的快樂和榮耀。
發明家、藝術家、音樂家、詩人、作家、英雄、人類文明的先行者、大企業的創造者——無論他們來自什麼種族、什麼地區,無論在什麼時代——那些引導著人類從野蠻社會走向文明的人們,無不是充滿熱忱的人。
如果你不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無論你做什麼工作,都可能淪為平庸之輩。你無法在人類曆史上留下任何印記;做事馬馬虎虎,隻有在平平淡淡中了卻此生。如果是這樣,你的人生結局將和千百萬的平庸之輩一樣。
熱忱是工作的靈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年輕人如果不能從每天的工作中上找到樂趣,僅僅是因為要生存才不得不從事工作,僅僅是為了生存才不得不完成職責,這樣的人注定是要失敗的。
當年輕人以這種狀態來工作時,他們一定犯了某種錯誤,或者錯誤地選擇了人生的奮鬥目標,使他們在天性所不適合的職業上艱難跋涉,白白地浪費了精力。他們需要某種內在力量的覺醒,應當被告知,這個世界需要他們做最好的工作。我們應當根據自己的興趣把各自的才智發揮出來,根據各人的能力,使它增至原來的10倍、20倍、100倍。
從來沒有什麼時候像今天這樣,給滿腔熱情的年輕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機會!這是一個年輕人的時代,世界讓年輕人成為真與美的闡釋者。大自然的秘密,就要由那些準備把生命奉獻給工作的人、那些熱情洋溢地生活的人來揭開。各種新興的事物,等待著那些熱忱而且有耐心的人去開發。各行各業,人類活動的每一個領域,都在呼喚著滿懷熱忱的工作者。
熱忱是戰勝所有困難的強大力量,它使你保持清醒,使全身所有的神經都處於興奮狀態,去進行你內心渴望的事;它不能容忍任何有礙於實現既定目標的幹擾。
著名音樂家亨德爾年幼時,家人不準他去碰樂器,不讓他去上學,哪怕是學習一個音符,怕沉迷音樂耽誤他別的學業。
但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呢?他在半夜裏悄悄地跑到秘密的閣樓裏去彈鋼琴。
莫紮特孩提時,成天要做大量的苦工,但是到了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堂聆聽風琴演奏,將他的全部身心都融入到音樂之中。巴赫年幼時隻能在月光底下抄寫學習的東西,連點一枝蠟燭的要求也被蠻橫地拒絕了。當那些手抄的資料被沒收後,他依然沒有灰心喪氣。同樣地,皮鞭和責罵反而使兒童時代充滿熱忱的奧利·布爾更專注地投入到他的小提琴曲中去。
沒有熱忱,軍隊就不能打勝仗,雕塑就不會栩栩如生,音樂就不會如此動人,人類就沒有駕馭自然的力量,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雄偉建築就不會拔地而起,詩歌就不能打動人的心靈,這個世界上也就不會有慷慨無私的愛。
熱忱使人們拔劍而出,為自由而戰;熱忱使大膽的樵夫舉起斧頭,開拓出人類文明的道路;熱忱使彌爾頓和莎士比亞拿起了筆,在樹葉上記下他們燃燒著的思想。
“偉大的創造,”博伊爾說,“離開了熱忱是無法做出的。這也正是一切偉大事物激勵人心之處。離開了熱忱,任何人都算不了什麼;而有了熱忱,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覷。”
熱忱,是所有偉大成就的取得過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融入了每一項發明、每一幅書畫。每一尊雕塑、每一首偉大的詩、每一部讓世人驚歎的小說或文章當中。它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在那些為個人的感官享受所支配的人身上,你是不會發現這種熱忱的。它的本質就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最好的勞動成果總是由頭腦聰明並具有工作熱情的人完成的。在一家大公司裏,那些吊兒郎當的老職員們嘲笑一位年輕同事的工作熱情,因為這個職位低下的年輕人做了許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然而不久這位年輕人就被從所有的雇員中挑選出來,當上了部門經理,進入了公司的管理層,令那些嘲笑他的人瞠目結舌。
熱忱,使我們的決心更堅定;熱忱,使我們的意誌更堅強。它給思想以力量,促使我們立刻行動,直到把可能變成現實。不要畏懼熱忱,如果有人願意以半憐憫半輕視的語調把你稱為狂熱分子,那麼就讓他這麼說吧。
如果在你看來值得為一件事情付出,如果那是對你努力的一種挑戰,那麼,就把你能夠發揮的全部熱忱都投入到其中去吧,至於那些指手畫腳的議論,則大可不必理會。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成就最多的,從來不是那些半途而廢、冷嘲熱諷、猶豫不決、膽小怕事的人。
對你所做的工作,要充分認識到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它對這個世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把它當作你特殊的使命,把這種信念深深植根於你的頭腦之中!
即刻動手,馬上行動
即刻動手做吧!這句話是一個最驚人的自助啟動器。任何時候,當你感到推脫的惡習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當此惡習已迅速纏上你,使你動彈不得時,你都需要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總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如果你正受到怠惰的鉗製,那麼不妨就從碰見的任何一件事著手。是什麼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無所事事的惡習。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想規避某項雜務,那麼你就應該從這項雜務著手,立即進行。否則,事情還是會不斷地困擾你,使你覺得繁瑣無趣而不願意動手。
當你養成“即刻就動手做”的工作習慣時,你就掌握了個人進取的精義。
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報酬和職務。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並且樂此不疲的人,往往擔任公司最重要的職務。當你下定決心永遠以積極的心態做事時,你就朝自己的遠大前程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如果將成功者的成功僅僅歸功於深思熟慮的能力和高瞻遠矚的思想,那就失之片麵了。他們真正的才能在於他們審時度勢後付諸行動的速度,這才是他們最了不起的,這才是他們出類拔萃、居於實業界最高、最好職位的原因。
什麼事一旦決定馬上就付諸實施是他們共同的本質,“現在就幹,馬上行動”是他們的口頭禪。
我們正處在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稍有遲疑,就可能使原來非常傑出的構思,在片刻之間變得一文不值。因此,今天所想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實行。
與立即行動相反的是“拖延”。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的習慣,想得好好的事,就是遲遲不能付諸實行。“等明天”、“等合適的時候”、“等條件具備才幹”、“等找到工作”、“等結婚”、“等小孩子長大”、“等退休”……這樣等下去,最後可想而知,結果是“等到下輩子吧”。
拖延是行動的死敵,也是成功的死敵。拖延使我們所有的美好理想變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們丟失今天而永遠生活在“明天”的空想等待之中,拖延的惡性循環使我們養成懶惰的習性、猶豫矛盾的心態。這些就使我們成為永遠隻知抱怨歎息的落伍者、失敗者、潦倒者。
成功學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生活如同一盤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假如你行動前猶豫不決,你將因時間過長而痛失這盤棋,你的對手是不容許你猶豫不決的!”拖延是這樣的可惡,然而卻又這樣的普遍,原因在哪裏?
成功素質不足、自信不足、心態消極、目標不明確、計劃不具體、策略方法不夠多、知識不足、過於追求十全十美。
如果知道了自己拖延毛病的真正所在,那麼你也就找到了解決拖延習慣的具體方法,按照本書的提示,立即去提高自己的成功素質,缺什麼,補什麼。
以下是克服拖延、立即行動的對策探討:
1.增強自信心。立即將要做的事作個規劃安排,能馬上做的就馬上做,不能馬上做的,定下明確具體的時間。
2.增強規劃自己的能力。每天檢查自己的得失,做出第二天的行動計劃。
3.提高策略水平,多想辦法和計謀。比如將繁雜的工作適當分解為許多小的行動步驟,一次做一點。
4.限時完成任務,給自己一定的激勵和約束。
5.破釜沉舟,自斷退路,自我逼上梁山,阻斷借口。
6.尋求幫助,找合作夥伴或取得別人的支持。
7.不要追求十全十美。
下列是幾種克服拖延的實用小技巧,很有參考價值。
1.分類找原因技巧
是什麼原因使我無法做某項工作?寡斷?害羞?無聊?無知?散漫?恐懼?疲倦?無法忍受不愉快?缺乏必備的工具?一字一句具體指出拖延某事的原因,區分類別。如能正確地認清問題,則解決方法就會變得相當明確。如原因是信息不足,則可以開始尋找必需的資料。
2.大臘腸切片技巧
如果工作相當艱巨,則稍稍暫緩,拿出紙來做思考,記下完成工作的所需步驟,步驟的幅度愈小愈好,即使它們隻需花費一到兩分鍾,也須分別記下。
這個艱巨的工作就像一條未被切割的大臘腸,龐大、皮厚、油膩,難以入口,但若切為薄片,則相當引人垂涎。將艱巨的工作分開看待,即是每個小小的即時工作單位,就像可以馬上享用的臘腸片,而非整條臘腸。
3.引導式工作
假設想拖延寫信,不要試著去強迫自己(因為已經試過,且沒有效果),隻要采取一小步驟,當做完此步驟,便可以決定是否要繼續去寫信。這步驟可能是看看信的地址,或將紙轉入打字機,或取下紙來,或寫下想提出的要點。任何事皆可,隻要是明顯的身體行為。這是打破內心困頓的方式,其理論基於:事物靜止時依舊是靜止著,運動時依舊是運動著。
4.5分鍾計劃
有些工作難以分割成小塊,如想清理積壓如山的公文,大約需要一小時,實在很難將它簡單分割成“即時工作”。這時,可試試5分鍾計劃,和自己做個約定,允諾以5分鍾做這工作,時間一到,便可自由去做想做的事,或是繼續5分鍾。不管工作多麼令人厭煩,仍須常常去做5分鍾。5分鍾後,若不想接著繼續幹,則不要幹,約定就是約定。在將工作撇開之前,記下另一個5分鍾工作的時間。
5分鍾的時限,無論多討厭的工作也變得不那麼討厭,而且常常有種可炫耀小成就的驕傲感。
此外還有記日記、和自己對話、利用錄音機和自己對話、讓信得過的親朋好友固定時間督促檢查你的工作等等方法來克服拖延。
如果你想規避某項雜務,那麼你就應該從這項雜務著手,立即進行,否則,事情還是會不斷地困擾你,使你覺得煩瑣無趣而不願意動手。
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們覺得生活正如萊特所形容的那樣:“騎著一輛腳踏車,不是保持平衡向前進,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時完成工作的觀念,他們確定做每件事所需的時間,並且強迫自己在預期內完成。即使你的工作並沒有嚴格的時間限製,也應該經常訓練自己。當你發現自己能在短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時,一定會驚訝不已!
如果你希望一件事能快速而圓滿地完成,那麼請交給那些勤奮而忙碌的人吧。那些懶散的人,他們精於濫竽充數和偷工減料,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自己處理事情的真正能力。他們不肯迎接每天的挑戰來激發自己最大的潛能。人們都知道,麵對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無論多麼繁忙都能騰出時間去做。但是,麵對那些無趣的工作,我們總是輕易推脫,甚至有意無意遺忘。
不論做什麼事,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行動之前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期望,定什麼樣的目標。你應該懂得,你用什麼標準衡量自己,別人就會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評估你。愛默生說:“緊緊追蹤四輪車到星球上去,要比在泥濘道上追蹤蝸牛行跡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點一滴地奠定基礎。先給自己設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確實達到之後,再邁向更高的目標。
全力以赴創奇效
世界上許多成就大事者都是一些資質平平的人,而不是那些技藝超群、睿智的人,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呢?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些年輕人取得遠超於他們實際水平的成就。這令很多人感到費解,為什麼那些不如我們聰慧,在學校裏排名靠後的學生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後麵?其中的一些人盡管在學校裏受人輕視,但是,他們後來卻能專心涉足一個領域,潛心鑽研,最終取得了成功。雖然他們才智平平,但他們注意點滴積累,為達目標全力以赴,而那些所謂才智超群、多才多藝的人卻仍在四處涉獵,毫無目標,最終一事無成。
許多人深知自己天資不足,這種自知之明推動著他們在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己潛能的同時更加重視後天的學習和補充。他們決心讓父母和老師刮目相看,徹底改變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壞形象——一個不聰明的孩子。雖然他們的智力不如自己那些聰明的兄弟們,但是他們下定決心要證明自己並非一無是處。
深知自己才能的有限,所以他不奢求像全才那樣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隻是選一項最適合自己發展的才能,然後奮發圖強,充分利用這項才能。這樣他比那些多才多藝的人更容易專心致誌。他不用常常想著還要去做好其他的事,他隻知道,要想改變命運,就必須一心一意發展某一專項才能。
人們常說,天才、運氣、機會、智慧和態度是成功的重要條件。的確,除了機會和運氣外,其他因素在人生的征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具備了一些或所有條件,並不等於就一定能成功,還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知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目標明確、堅持不懈、不畏艱難、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
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無論他是否是大學裏的高才生,也無論他比社區裏的同齡人多麼出眾,如果他不具備不屈不撓的精神,那他就永遠也不會成功。許多人都因為缺少這種品質而令關心他們的人失望,人們原本期望他們會成為藝術家、音樂家、作家、律師或者著名醫生,但是他們沒有做到。
堅持就是勝利。人們總是相信堅忍不拔、意誌堅定的人。無論他們做什麼事情,剛開始做時人們就知道,他們一定會贏。因為每一個了解他們的人都知道,他們一定會堅持到底的。人們知道他是一個勇往直前的人;是一個能夠從哪兒跌倒就能從哪兒爬起來的人;是一個能夠虛心接受意見的人;他永遠堅持自己的目標,永不偏航,無論麵對多麼惡劣的情況他都能鎮定自若。
對於格蘭特將軍做出的決定,誰也別想讓他有絲毫的動搖,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他的行動。他的眼裏隻有一個目標:取得勝利。至於取得勝利需要多長時間,要經曆怎樣的艱難困苦,對於他來說都是小問題。他說:“即使花去整個夏天的時間也要攻下那條戰線。”他就是這樣一個意誌堅定、不屈不撓的人。
與格蘭特不同,惠靈頓關心的問題並非取得勝利,而是怎樣前進,向著目標爭取一絲一毫的進步。為達目的,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會毅然前行。
在美國曆史上,像平凡者成功和天才失敗的例子不在少數,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那些看似愚鈍的人有一種頑強的毅力,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毫不動搖的決心,一種不受外界事物影響,不偏離自己目標的能力。而那些所謂天才、自命聰明的人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東一下西一下,什麼都想做,又什麼都不想做,結果白白耗費了精力,浪費了他們的才華,到頭來依舊成績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