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智慧的塑造
品質決定人生的高度
在美國的田納西州,流行了一次黃熱病,小城孟菲斯也是疫區之一。由於找不到足夠的護理人員,救護委員會的人員個個忙得焦頭爛額。這時,有一個人徑直走到護理醫生麵前,說:“讓我來做護理吧!”
醫生轉過身打量了一下這個陌生男子,他臉上多痘,頭發齊根剪光,走路還拖著步子,樣子十分邋遢。醫生從他的外貌認定他絕對不適合這項工作,於是拒絕了他的申請:“這項工作不適合你。”
但那個陌生男子堅持說:“我希望能夠留下來,先試用一個星期。如果您覺得我幹得不錯,就付我工資,讓我繼續幹下去。如果您對我不滿意,再打發我走也不遲。”
醫生考慮人員緊張的狀況,遲疑了一下說:“那好,我可以收下你,但是我並不認為你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我會留意你的工作狀況的。”
幾天後,這個陌生男子就不需要任何人協助工作了,他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表明,他能夠出色地勝任這一工作。幾周的時間轉瞬即逝,他已成為這群勇敢的人中最出色的護理人員了。他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著,哪裏病情最嚴重,哪裏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所有的患者都喜歡他,在那些被命運遺棄的病人眼裏,他那張粗糙多痘的臉,簡直像天使的臉一樣美麗。
由於他的工作突出,所以引起了人們的好奇,於是,有人在暗地裏跟蹤他。結果發現,每次他都把領到的工資投到為黃熱病人而設立的募捐箱中。他的這一舉動令人們非常感動。由於他常常往來於重病區,與重病號接觸過密,所以,時間不長,他自己也染上了黃熱病,並很快離開了人世。雖然他與工作人員、病人都相處得很好,但是從來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家住在何方,所以他的屍體隻好被運到無名墓地安葬。也正是這個時候,他身上的一個青黑色的標記揭開了他的身份之謎。原來,他是一名重罪犯,名叫約翰。
在這個狂熱追逐金錢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身處這樣的時代,那些衣衫襤褸、身無分文的作家、藝術家,衣著樸素的大學校長,他們反而在社會上更有聲望,報紙也更願意不惜篇幅來報道他們的行蹤或活動。反差如此之大是因為追求知識和追求財富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追求知識的積極影響較多,追求財富的負麵作用較大。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在知識和品格的世界裏,一個人的成功同時也是對社會的貢獻;而在以金錢為標準的世界裏,若有一個人獲得了成功,就必定是以成百上千競爭者的失敗為代價。
個性決定著所有人、所有勞動的全部價值,它是我們刻在事物上的無法抹去的標識。我們都相信個性成熟的人。一個偉大的名字意味著怎樣的一種魔力啊!西奧多·帕克曾經說:“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像南卡羅來納這樣一個州的價值遠遠比不上蘇格拉底的價值。”
坎寧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在1801年寫道:“通過培養品格與個性,最後我獲得了真正的力量,我並沒有嚐試過其他的途徑。我相信,這條路也許不是最便捷的,但卻是最穩妥的,對於這一點我持樂觀態度。”
“在英國,所有的政黨都有一種天然的傾向,”兩度出任英國首相的政治家約翰·羅素說,“它們都試圖尋求天才人物的幫助,但它們隻會接受那些具有偉大品格的人作指導。”
根據一台機器所能夠承受的最大壓力,我們能夠檢測出它的性能優劣,但是決定它的性能優劣也許就是房間的溫度。然而,對於一種偉大的品格與個性來說,誰又能估價得出其內在的力量呢?誰又能夠料到,對一所學校的品性產生影響的可能是一兩個小孩呢?一所學校的傳統、風俗和行為方式,可能正是因為這樣幾個具有非凡個性的學生,再經過幾屆學生的變動,就完全得以改變。這些學生就像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那種力量,作用有些類似拖拽著一長列貨車的火車頭,而他們正是以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卻和那些風俗傳統同樣重要的方式改造了這一切,成為了校園英雄。幾乎每一個學校的老師都可以告訴你一些諸如此類的故事:幾個具有巨大感染力的學生如何破壞了學校的發展,或者帶動了學校的進步。
科妮利婭是著名的羅馬改革家格拉古兄弟的母親。一次,坎帕尼亞地區的一位貴婦拜訪了科妮利婭。貴婦提出要看看科妮利婭家裏的珠寶,這時,恰好格拉古兄弟從學校放學歸來,於是科妮利婭就指著兩個孩子,微笑著對貴婦說:“瞧,這就是我的珠寶。”真不愧是西皮奧·阿菲裏加努斯的女兒,提比略·格拉古的妻子。由此可見,任何一個國家最有價值的產出,它所培養的人民。
曾經有一個具有純正品格的德國親王深受士兵的愛戴。在一個漫天飛雪的冬日,他帶領士兵們逃離了莫斯科。夜晚,寒風冰冷刺骨,他們一行來到了一間原本是給家畜用的小棚屋,大家又累又餓,進了屋子就全部躺下睡著了。黎明時分,親王從夢中蘇醒過來,他覺得身子暖和多了,體力也似乎如從前一樣充沛了。寒風依然在屋外咆哮,這時親王想叫士兵們起來趕路,但是,無論親王怎樣呼喊,卻沒有一個人回答。此時親王才發現,那些士兵已經被凍死了。他們將外衣都脫下來蓋在了親王的身上,而自己的身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深受士兵們愛戴的親王的生命正是被這些士兵用他們的生命保護下來的。
神話人物菲利吉亞國王邁達斯認為,擁有了財富就得到了完全的幸福。於是,他虔誠地請求神賜予自己點石成金的力量。神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他觸摸的任何東西都能立刻變成黃金,比如衣服、食品、飲料、花朵,甚至他吻過的女兒。這讓國王意識到,這世界上還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更為寶貴,其價值甚至超過地球上所有的黃金。
因此,國王急忙懇求神驅除他的這種魔力。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所擁有的財富,而在於他所做的貢獻。伏爾泰曾經說:“據我所知,所有的偉人都為人類做出過巨大貢獻。”
在馬薩諸塞州丹佛斯市舉行的一個典禮上,人們在一個信封上看到了這樣一句祝詞:“教育是今天的人們對未來的人們所承擔的責任。”打開信封,裏麵是喬治·皮博迪先生為興建一座市立圖書館而捐贈的一張2萬美元的支票。當時,喬治·皮博迪是美國最傑出的商業人士之一。他從小就與貧窮為伍,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終於成了家財萬貫的銀行家。多年以後,圖書館為皮博迪先生舉行了一個答謝宴會,席間,皮博迪先生又向圖書館捐贈了25萬美元,並且說:“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或財富,而要看他是否堅信真理,是否正直無私,是否做過與其榮譽不相稱的言行。若想稱得上真正的偉大,就必須在這些方麵無可挑剔。”
在法國革命期間,憤怒的人們在1792年9月2日那天衝進了巴黎監獄,這股洶湧的人潮足以把那些貴族、神父踏成薄片,他們成了人們狂熱的複仇情緒的犧牲品。在一片血腥中,平民毛諾突然發現了西卡爾神父。以前,毛諾曾見過西卡爾神父,知道他的為人與聲望,也知道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獻給了殘疾人的教育事業。於是,毛諾攔住眾人說:“你們也許不認識西卡爾神父,但是我知道他是一個正直的公民,他把愛都獻給了殘疾人事業,他是我們這裏最仁慈、最有貢獻的人。”聽了毛諾的話,眾人立即停止了攻擊,而且一擁而上,爭相與西卡爾神父擁抱,向他表示敬意,並把他抬起來送回了家。可見,即使在這樣滿懷仇恨的暴民心中,高貴品格仍擁有至高無上的力量。
斯圖爾特先生早年在紐約做中學教師,每天的收入是一美元,但是後來他的財富總量超過了4000萬,而且更為寶貴的是,在他的豐厚財富中,沒有一美元是肮髒的。正是憑借著誠實正直,斯圖爾特先生為自己贏得了美好的名聲。
如果一個人隻有索取,沒有給予的經曆,而且用一副自得的表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你訴說著他的發家史,那麼,你還認為他是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嗎?從他那冷酷無情的臉上,你難道讀不出無數孤兒寡女的悲慘經曆嗎?對別人巧取豪奪的人,能不能算真正的富有呢?這樣的人擁有真正的幸福嗎?他算不算是犧牲了別人來成就自己,用別人的眼淚作為自己向上攀登的階梯呢?在他的麵孔上,難道看不出貪婪的烙印,猶如豺狼的臉上永遠留著饑餓的痕跡?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的那些成功人士,在他們的臉上,哪裏能看到什麼安寧、甜美的神情?他們那種主宰自己內心的不良心態是會通過他們的神情、舉止流露出來的。
一個人如果隻知道吃喝玩樂,隻懂得斂聚錢財,那麼他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者。他不會為一個在苦難中掙紮的家庭軟一軟心,人類的福利也並沒有因為他的一生而有任何的改善,他有心而無情,他膜拜的是財富之神,而不是救助之神。
在美國的廢奴運動轟轟烈烈進行之時,由反對派人士組成的“拯救聯邦委員會”在紐約的城堡公園公開集會,會上決定把那些凡是不反對激進廢奴派的商人都列入黑名單,並采取經濟上的聯合抵製。然而,有一家名叫“博邁”的絲織品公司發表聲明說,他們不希望出賣自己的原則,隻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賣出去。結果他們獨立的立場轟動了全國,但生意卻沒受到絲毫影響。那些不出賣自己原則的商家當然會成為人們購物的最佳選擇。
這樣一些不會把自己標價出賣的人是我們的社會最需要的,他不怕大聲拒絕別人,也敢於直截了當地對別人說:“我不能……”;他誠實無欺,表裏如一;他明辨真理,對邪惡也有恰如其分地認識;他凡事不撒謊、不退縮;他堅持自己的良知不動搖,猶如磁鐵吸住了金針,哪怕天翻地覆,他也毫不猶豫地捍衛應有的權力;他既不誇耀,也不逃避,他勇敢卻不叫囂,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且總是盡心盡力。
向偉人學習
具有偉人的品格,可以堪稱一個國家的國寶。據說富蘭克林曾經使倫敦一家工廠的風氣煥然一新。提香和阿裏奧斯托都是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著名畫家,他們一直互相激勵、互相推動,最後都贏得了巨大的名望。一個英國製革工人承認,他的皮革製品之所以能夠製作得如此精美,能夠為他贏得很高的聲譽,都要歸功於卡萊爾的著作帶給他的影響。
我們考察一個人,隻要通過他的文字或者藝術作品,就可以深入他的靈魂,探知他的思想。因此,“告訴我誰是你崇拜的偶像,我就可以告訴你,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華盛頓、林肯、格蘭特離開我們了嗎?與以前相比,難道不可以說今天他們更貼近我們了嗎?如今,哪一個美國人、哪一戶人家,不是把他們的品格奉為學習的偶像呢?同樣,米開朗琪羅離開我們了嗎?最好拿這個問題去問問曾經在羅馬觀賞過他的不朽之作、靈魂為此而震顫的那數以萬計的觀眾,誰能說清楚,他曾經在多少人的生命中留下過烙印呢?”
試想,如果法國沒有了拿破侖、雨果;英國沒有了莎士比亞、牛頓、皮特、柏克、格萊斯頓和彌爾頓;羅馬沒有了馬可·奧勒利烏斯、愷撒、西塞羅,那會是什麼樣子呢?同樣埃及沒有了摩西;巴比倫沒有了丹尼爾;雅典沒有了蘇格拉底、柏拉圖、菲迪亞斯、德謨斯提尼,那會是什麼樣子?沒有了漢尼拔,公元前二世紀的迦太基又將是一副什麼模樣?
希臘即使日漸衰落,也依然能夠感受到黃金時代那些知識精英和道德天才的影響,這些人物仍然主宰著當今人們的精神和情感,而且這種影響甚至比他們生前更為強大而有力。意大利雖然經曆了幾個世紀的沉浮,然而但丁這個名字始終是意大利仍然存在的標誌,甚至許多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人也會時時記起西塞羅、西皮奧和格拉古那些激動人心的話語。拜倫說:“如果但丁不是一個那麼值得人們崇拜的天才,今天的意大利人,怎麼會無時無刻不在說著但丁,寫著但丁,做夢也夢著但丁呢?”
我們的信念憑借著眾多我們為之動容,並引以為傲的先驅者的赴湯蹈火,才擁有了今天的神聖地位。而我們的心靈,一方麵受著同時代人的強烈影響,同時也處在眾多已故者的心靈的多重影響之下。最後,我們的行為所表現的樣子也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正如造物主在該隱身上留下了罪惡的烙印一樣,那些庸俗卑微、毫無誌向的生命也會在自己的品格上留下烙印。另外,這世上也不乏一些隻有品行不端之人才會膜拜的偶像。
在某些方麵,我們人類與昆蟲有相似之處。昆蟲很容易被染上它所食的各種葉子、草木的顏色,而我們心靈的食物,也或早或晚會影響到我們。在我們一生中,我們的每句話、每個行為、每一種聯想,無不受到我們生存環境的製約,我們要走多少彎路,才會懂得龍生龍、鳳生鳳的道理。他們必然會發展出共同的特性,表現出共同的行為方式。由此橡樹結不出別的果子,而橡果也不可能長出別的東西,同類必定相吸,萬物都以類聚,這是必然的道理。
有些事物的形象會出現在我們自己的臉上,表現在我們的行為中,不論這種聯係多麼隱秘,無論它是否在暗地裏進行。那時候,從我們的眼睛裏,從我們的舉止中,沒有一處不能看到我們偶像的痕跡。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曾經有過的交往,曾經發生的愛憎、成敗,過去曾經表現過的渴望、計謀、誠實或失信,都會在我們靈魂的窗戶上留下烙印,世人也會對此一覽無餘。那些抵禦了各種誘惑後能夠自我克製、不斷進步和提高的人們,他們的麵龐會出現奕奕神采。相反罪惡的心靈隻能在臉上留下罪惡的痕跡,即使有超人的意誌力也無法將其抹去。那些遊手好閑、荒淫無度的生活會在臉上留下這樣的全景圖:在那裏,我們可以感受到酒吧間和遊樂場的氣息,看到他過去令人作嘔的作樂場景,看到他那些誘人墮落的夥伴,看到他曾經的誌向、動搖的決心和最後的投降。
如果因為另一個靈魂存在,因為他那難以抗拒的魅力,從而改變了我的整個生活;如果一個人是我的一麵鏡子,讓我看到自己的缺點,讓我觀察與分析問題時能做到視野更開闊、考慮更全麵;如果一個人能使我擺脫環境中的各種束縛,不再封閉自己,為我打開各種機會的大門;如果一個人能夠讓我感到自己的力量更強大,精神也更振作,那麼若這個人真的存在,至少在我的眼裏,他可以算是最偉大的人了。
每一種情緒都容易感染、擴散到別人身上,怒氣會帶來怒氣,而仇恨亦會引起仇恨。舞台演員的經驗足以說明情緒關聯法則的強大力量,演員在扮演一些歡快角色之前,總要將原有的沉重憂鬱的心境丟棄,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旦演出開始了,他們就要表現所扮演角色的喜怒哀樂,在不知不覺中沾染上那個角色的情緒,一點一點地將自己融入到劇中人的感情裏去。
愛默生曾經說:“我們的個性總瞞不過別人的眼睛,偷盜不能發家,隱藏再好的凶手最終總會露出破綻,施舍付出也不會讓我們破產。事實上,不管你是故意博得別人的好感,還是有意做出討人喜歡的姿態,隻要你有一絲虛情,就會馬上讓人嗅出做作的味道。因此,你隻有完全坦白,毫不掩飾心中的想法,你的內心才會獲得堅定的支持,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伏爾泰為了寫作《路易十四》一書四處搜集第一手資料,他曾經對他訪談的對象說:“我了解過那個時代的許多趣聞逸事,對於國王本人的生活我並不想過多給予關注,我關心的是那一時期繁榮起來的藝術生活。我想知道的隻是有關拉辛、莫裏哀、笛卡兒這些人活動的資料,而不是什麼斯特恩克戰役的細節。指揮那場戰役的軍官的名字或許會流傳後世,但是,哪怕他打一百次勝仗,對整個人類來說也毫無影響。宮廷裏那些瑣碎無聊的逸聞,那些戰鬥細節的描寫,一幅繪畫、一出悲劇、一個科學的法則和一條跨海連接兩地的溝渠,都比不上我所關注的這些偉大人物的作用更重要、更寶貴,即使將來的人們也可以從他們這裏得到純粹的、永恒的歡樂。在我眼裏,偉人是第一位的,後麵才是英雄的位置,而我眼中的偉人是那些在對人類生活有重大裨益的領域,為人類所珍愛的領域具備卓越才能的人物,而那些廝殺於疆場之人,也隻能算是英雄而已。”
在4000多年前,基督教還沒有產生的那個時代,有一位埃及法老在他的墓碑上寫著這樣的話:“我統治的時候,沒有傷害過一個孤兒寡女,沒有虐待過一個牧民。在荒年,國內沒有一個乞丐,沒人因饑餓致死。我把全國的土地都用來耕種,讓我的臣民能夠得到食物,沒有一個人挨餓。寡婦的生活和她們的丈夫在時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如今,生活在文明時代的統治者能夠理直氣壯地說出這樣的話嗎?
一個真正正直、高貴、勇敢和偉大的人,總是把誠實作為靈魂的伴侶,以它為立身的根本,生在其中,對它敬若神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並且在言談中遵循這種品質,在自己的行為和生活中身體力行這種品質。“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的生命是屬於造就他的同類群體的,並且把上帝賜予他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人類,那麼他就是真正偉大的人。”菲利普·布魯克斯如是說。
財富多寡取決於品格優劣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財富與品格的高尚之間很少必然的聯係。相反的,財富往往是品德敗壞和墮落的重要原因。財富與墮落入奢侈與邪惡,彼此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財富掌握在意誌薄弱、缺乏自製、缺乏理性的人手中,就隻會成為一種誘惑和一個陷阱——它很可能成為對他自己,更經常地是對他人的無窮的災難的根源。
相反的,相對貧困的狀態與最高尚的品格是毫不抵觸的。一個人可以隻擁有勤勞、節儉和正直的品格,但這絲毫不妨礙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伯瑟斯的父親給他提出的忠告,是極富哲理的。他囑托我要有男子漢的氣概,雖然我不名一文;因為一個缺乏誠實正直心靈的人,是不值得人尊敬的。”
馬丁·路德死後,正像在他的遺囑中所宣布的那樣,他身後沒有留下一分錢,也沒有任何財產之類的東西。在這方麵,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窮困潦倒,以至於他不得不通過鏃製工藝、種植菜圃和製作鍾表來換取麵包等生活必需品。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親手勞作中,他被塑造成他那個國家的品格的楷模。在道德品質方麵,他比所有的德國王公們要高尚得多,榮耀得多,因而也擁有更多的追隨者。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
“品格是最寶貴的財富。它是人的良好意願和人的尊嚴方麵的財富。在這方麵進行投資的人們,雖然不能在世俗的物質方麵變得富有,但是,他們可以從贏得的尊敬和榮譽中得到回報。”因此,在生活中區分良好的品質是必要的,這樣,勤勞。美德和善行就應該是最高尚的品德,具備這些品德的人也就是一流的人。
如果誠實是一個人唯一的財產,並且他知道和感覺到遵守這一原則是正確的,那麼僅僅是誠實的意義在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使一個人保持正直,給他以力量和耐力,並且,它也是一個人精力充沛的主要動力。本傑明·魯迪亞德曾經有一次說過:“沒有誰必須要成為富人或成為偉人,也沒有誰必須要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有一次,愛比克泰德接待了一位為了一起訴訟案件準備去羅馬的非常有名的雄辯家。這位雄辯家想跟他學習斯多噶派的哲學。由於不相信這位雄辯家的忠誠,愛比克泰德非常冷淡地接待了這位來訪者。“你隻不過是想批判我的風格,”他說,“而並不是想真正學習我的一些原則。”
“不錯,”這位雄辯家回答說,“不過,如果我也潛心於這樣的東西,我也會和你一樣,成為一個乞丐,就不會有金銀餐具,不會有隨從,也不會有土地。”
“我不需要這樣的東西,”愛比克泰德回答說,“而且,不管怎樣,你比我更窮。有沒有庇護人,對於我來說是無所謂,但是,你卻非常在乎。我不在乎愷撒怎樣看待我,我從不對任何人阿諛奉承。這是我的財富,它比你的金銀餐具更寶貴。你的金銀器皿,隻不過是用理性、原則和貪欲製成的陶器。我的心靈是一個無限廣闊的王國,充滿了歡樂和幸福,而不像你遊手好閑,懶惰成性。對你來說,你的所有財富都顯得那麼渺小;而對我來說,我的財富是多麼珍貴。你的貪欲是永無止境的,而我的欲望是可以滿足的。所以,我比你更富有。”
世界上才華橫溢的人並不罕見,甚至連天才也為數不少。但是,才華出眾的人就值得相信麼?天才就值得信賴麼?隻有忠誠或誠實的人才值得信賴。這種品質比其他任何品質更能贏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於人。忠誠是一切人性的優點的基礎。它本身要通過行動體現出來。它就是正直、誠實的行為,通過一言一行展現出來。它意味著值得信賴,能讓人確信他是可信的。當人們認為一個人是可信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忠誠的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說他知道某件事時,他確實知道這件事;當他說他將去做某件事時,他的確能做而且做了這件事。因此,值得信賴是贏得人類的普遍尊重和信任的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