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商務活動中,大家判斷一個人,更多的是根據他的品格而不是根據他的知識;更多的是根據他的心地而不是根據他的智力;更多的是根據他的自製力、耐心和紀律性而不是根據他的天才。
塞繆爾·斯邁爾斯指出:“盡管一個人優秀的品格的聲譽增長很慢,但是,他的真實的品格是不能完全抹殺的。他們可能會被一些人曲解,被另一些人誤解;在一段時間內,不幸和苦難可能會籠罩他們的生活,但是,通過耐心的等待和忍耐,他們最終會贏得他們本應該得到的尊重和信任。”
當然,不經過一番努力,最好的那種品格是不會自發形成的。它需要經過不斷的自我審視、自我約束、自我節製的訓練。在這過程中,可能會有許多的躊躇、羈絆和暫時性的失敗;有許多困難和誘惑要抵製和克服,但是,如果意誌堅強並且心地正直,每個人都用不著灰心喪氣,最終會取得成功的。正是這種不斷進步的努力——力圖超越現有的品格水平,使人感到振奮,令人心曠神怡。即使我們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前進的路途中,我們的每一次誠實的努力都會得到回報,使我們品格得到升華。
2.高尚的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體現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認為:品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動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體現,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人的價值。
每一種真正的美德,如勤勞、正直、自律、誠實,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人類的崇敬。具備這些美德的人值得信賴、信任和效仿,這也是自然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弘揚了正氣,他們的出現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可愛。
天才總是受人崇拜,但品格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前者是超群智力的碩果,而後者是高尚靈魂的結晶。從長遠來看,是靈魂主宰著人的生活。天才人物憑借自己的智力贏得社會地位,而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靠自己的良知獲得聲譽。前者受人崇拜,而後者被人視為楷模,加以效仿。
偉人往往是一些特殊人物,但偉大本身隻不過是相比較而言的。事實上,大多數人的生活圈子非常狹小,他們很少有機會出人頭地,成為偉人。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正直誠實、光明磊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切不可濫用誤用。他應該充分體現人生的價值。哪怕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他也可以做到真誠、公正、正直和忠厚。總而言之,他可以在上帝給他安排的崗位上做到盡心盡職。
工作崗位雖然平凡,但是,隻要你盡心盡職,這就展現了生命的最高信念和個性。或許這其中並沒有什麼崇高可言,其實,人的平凡生活本身並不是崇高的。人的高尚情操中的恒久的責任感,也必須體現在他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務之中。人的生活就集中在平凡的職責範圍內。一切美德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最大限度地滿足日常生活的要求。這樣,美德才崇高、永恒和持久。超出一般人水平的、哪怕是最高尚的美德,也隻不過是充滿誘惑力的和危險的東西。伯克指出:“以英雄的品德為基礎的人類製度,必定會有一個脆弱的或墮落的上層建築。”這是極有見地的。
當坎特伯雷大主教在總結他死去的朋友托馬斯·沙克維爾的品格時,他沒有強調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優點,也沒有強調他作為一位詩人的天才,而是著力渲染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盡心盡責。“他身上有如此多的可貴的東西,”他說,有誰像他這樣如此深愛自己的妻子?有誰像他這樣對自己的子女如此慈愛?有誰像他這樣對朋友如此忠實?有誰像他這樣對自己的仇敵如此溫和?有誰像他這樣對自己的承諾如此守信?”
塞謬爾·斯邁爾斯指出:“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對他最親近的人的行為方式,通過他在平凡的生活中的平凡的細節和責任心,來更深人地了解和欣賞他的真正的品格,這種認識比通過他作為一位作家、一位雄辯家或一位政治家向公眾所展現出來的要深刻得多。”
對大多數人來說,當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盡心盡責的時候,他最高尚的品格也就在這種持久的盡心盡責中表現出來了。他們或許沒有金錢,沒有財產,沒有學間,沒有權勢,但是,他們依然擁有高尚的靈魂,擁有精神財富——誠實、正直、盡職盡責。無論是誰,隻要他忠於職守,他就是在履行被創造出來的義務,也就是在鍛造自己果敢的品格。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盡管一無所有,但是,他們品格的榮耀同加冕的國王相比,可以說毫不遜色。
品格引領你走向成功
一天早上,一個農夫遇到一個男孩,便問他:“你想找活幹嗎?”
“想找。”孩子回答。
“你能拿出一張證明書,證明你有良好的品德嗎?”
“當然能。”孩子說,“我可以去找店老板邁格斯先生,他雇用過我。”
“那好,”農夫說,“你去把邁格斯先生找來,我跟他談談。我在這兒等著。”
過了5分鍾,又過了15分鍾,邁格斯先生還沒來。下午農人又遇到那孩子,他說:“邁格斯先生沒有把你的品德證明書給我。”
“是的,先生,”孩子回答道,“因為我沒有要他來。”
“為什麼?”
“啊,他跟我談了你的品德。”孩子解釋道。
這雖然是一則古老的笑話,卻從側麵說明了不同地位的人對合作方品德都是非常重視。
一個人要過上美好而成功的生活,就必須具備與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
品格是道德問題的核心,而追求良好的品格,其實就是追求全麵性的“個人卓越”與“人際卓越”。想要達到真實、全麵、令人深感滿意而且可以長久的個人卓越境界,就務必要擁有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品格又是倫理道德的核心。好的品質大致包括以下的元素:正直、誠實、耐心、勇氣、仁慈、寬容、富於責任感等。
確立我們的道德標準,作為倫理的指南,在生命的航船受到誘惑的狂風襲擊的時候,就不致偏離航向。大多數人並沒有十分堅定的道德態度。因此,一旦遭遇到困難,往往很容易被擊敗。在努力邁向成功的過程中,道德品格發展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智力的發展,也絲毫不遜於持續提升的感受能力,以及表現技巧。如果未能培養良好品格,便不可能建立真正成功的人生。因為,假如沒有正確的能力去評估怎樣做最合乎自己的利益,便容易追求錯誤的夢想,以一種自我毀滅的方式去行事。如果沒有伴隨品格而生的智慧,往往會優先追求眼前可以帶來快樂或其他甜頭的事物,並因此而將焦點集中於眼前。然而,短程看起來好的事物,以長遠的觀點看卻未必盡然。事實上,假如沒有伴隨品格而來的洞察力、自我約束力以及耐性,我們便難以平穩邁向全方位的“個人卓越”。反之,如果我們能建立起堅強的道德性格。就將可能掃除眾多的障礙,從而獲得個人真正的成功。
品格對於成功還有另一方麵的貢獻。絕大多數的集體成功,以及相當多的個人成功,都需要透過他人的協助與合作。但是,除非他人被我們所吸引,進而喜歡我們,信任我們,否則將不樂意伸出援助之手。除非讓他們相信與我們攜手共進是一件好事,否則他們不會樂意參與。我們要麼直接讓他們看到,我們的計劃對他們的好處;要麼我們就說服他們,使他們相信幫助我們所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而無論如何,最終成功與否還必須靠我們自己的優良品格。
同時,要實行任何策略或計劃,就必須以堅實的道德基礎開始。沒有這樣的基礎,任何一個打算取得成功的人都注定要失敗。為了理解為什麼你得按一定的方法行事,你需要事先知道你的信仰是道德的還是非道德的?是倫理的還是非倫理的?是信善還是信惡?如果我們事前不確立自己的道德信仰,那麼我們的行動就無疑地建立在一時的衝動的幻想。激動抑或及時滿足的基礎上。按這種被叫做“情境決定的倫理觀”來行動的人,不具有固定的正確和錯誤的標準。正確的就是他認為在任何特定時間對他最為有利的眼前利益,這無疑必定導致失敗。在我們擁有才智的時候,我們要確定明確的、簡明的道德標準,這是絕對必要的。這樣,在我們處於高度激動的情況下,我們就更善於根據自己事先確定的並賴以生存的道德行事。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品格,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它是一個人最高貴的財產,它構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是一個人在信譽方麵的全部財產。品格,使社會中的每一個職業都成為榮耀,使社會中的每一個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財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榮譽都毫無偏見地得到保障。它伴隨著時時可以奏效的影響,因為它是一個人被證實了的信譽、正直和言行一致的結果,而一個人的品格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顯著地影響別人對他的信任和尊敬。”
一個人即使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能力一般,並且收人菲薄,但是,隻要他品格高尚,他同樣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不管是在車問、會計室、商業中心還是在議會。早在1801年,坎寧就深刻地認識到:“我的人生之路必定是通過自己的品格獲得權力,我不會嚐試其他的途徑。我對這條道路充滿自信。它雖然不是最快的捷徑,但它是最靠得住的。”
或許,你會崇拜有才智的人,但是,在你信任他們之前,他們必須做一些事情取信於你。因此,約翰·羅素爵士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在英國,向大才人物請求幫助,但聽從品格高尚的人的教導,這是一條根本的原則。”
弗蘭西斯·霍恩的一生就極有說服力地證明了這一點。悉尼·史密斯指出,霍恩將會風範長存,名垂青史。科克本爵士發表評論指出:他的一生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他的精神,將感召每一個心地正直的年輕人。他在38歲英年早逝,他在公眾中比任何個人更有聲望。除了那些鐵石心腸的人和那些卑鄙齷齪的人以外,所有人都尊敬、愛戴、信任和哀悼他。死去的議員從沒有人像他這樣獲得議會的尊敬。現在,每一個年輕人或許會問,他為什麼會獲此殊榮?是因為他高貴的出身嗎?而他隻不過是愛丁堡一個商人的兒子。是因為他巨大的家產嗎?而他和他的家人除了勉強維持生計外別無他物。是因為他的職位嗎?而他隻有一個,而且僅僅幹了幾年,沒有任何影響,工資也極為微薄。是因為他的出眾的才華嗎?而他並不特別優秀,也沒有任何天才。他慎重穩健,唯一的目標就是不要出錯。是因為他雄辯的口才嗎?他語調平緩,耐人尋味,沒有任何誇張的恐怖或勸誘。是因為他高雅的舉止嗎?他隻不過是行動正確、待人親切而已。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呢?隻是因為他的見識、勤勞、嚴格的自律和善良的心地,這些品質是許多人所望塵莫及的。是他不同凡響的人格的力量。這種人格不是先天的稟賦,不是由什麼特殊的元素構成,而是他通過後天的努力形成的。在參議院中,比他更具才華、更有雄辯口才的大有人在,但是,在道德品質各方麵的組合中,卻無人可與他匹敵。霍恩的一生表明,除了通過文化和慈善事業獲得影響外,還可以通過其他各種途經獲得社會影響,即使在公共生活的競爭和嫉妒中,這種影響也不可抹殺。
富蘭克林也把他作為一個社會名流的崇高聲望,歸因於個人性格的正直誠實,而不是自己的才能或口才,因為自己在這些方麵都隻是一般。因此,他說:“正直誠實使我在人們中享有聲望。我口才很差,根本談不上雄辯。遣詞造句還猶豫不決,很難說正確使用語言。不過我還是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人格就是力量,在一種更高的意義上說,這句話比知識就是力量更為正確。沒有靈魂的精神,沒有行為的才智,沒有善行的聰明,雖說也會產生影響,但是它們都隻會產生壞的影響。我們或許會從中受到教育或者會覺得他們有趣,但是,我們不會去崇拜他們,這就像要我們去崇拜一位扒手的敏捷或一位在高速公路上跑馬的騎士一樣,是十分困難的。
誠實、正直和仁慈,這些品質並不是與每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但它卻成為一個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麵。正如一位古人所說的:“即使缺衣少食,品格也先天地忠實於自己的德行。”具有這種品質的人,一旦和堅定的目標融為一體,那麼他的力量就可驚天動地,勢不可擋。
西班牙探險家萊昂曾經到佛羅裏達尋覓青春美麗之泉。其實,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地方,比你自己的心田更美、更易於尋覓。
如果你是個易怒、懷恨、嫉妒、猜忌和自大的人,即使你的外貌動人,也許在別人或自己眼中還是非常醜陋。外在美固然重要,我們應盡量維持其吸引力。然而,年輕人應該體認出內在美的重要遠較外在美為甚;不管我們喜歡與否,總會年華老去,可是內在美卻始終跟隨著我們,即使上了年紀,也毫不遜色。
內在美是什麼?它是一種與別人分享的自己的快樂和好運道;接受你之所以為你,而勿妄想成為他人;寬恕自己和他人的過錯,找出自己和他人的優點,渴求自己和他人的進步;希求自尊與他人的尊敬。這些良好的品德不但能夠維係你永恒的內在美,並使你的感情更為豐富而愈顯其美。這種內在美即使未能達到電視廣告對古典美所要求的程度,但是無論任何人,在任何年紀,都可以得到。
如果我們希望持久地與他人維持滿意的互動關係,希望按照自己的願望與需求,說服他人而影響其生活,就必須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但當前卻有許多人,隻知一味塑造良好的表麵形象,而不願去培養實質內涵。有些人虛情假意,故作姿態,拚命塑造值得信賴的形象,卻絲毫不願下工夫去培養真正的優良品格,實在是舍本逐末。
這種人以為隻要照顧好外表,就可以不在乎實質,這種想法隻會使我們倒退。若要表現出誠實的外表,最好的方法就是內心誠實;若要表現出值得信賴的形象,最簡單、最持久、最可靠的方法,便是讓自己真正值得信賴。當前,有太多人寧可選擇表象而漠視實質,他們除自己過著虛幻的日子之外,還千方百計使周圍的人也誤把他編造的假象當真。這些把虛幻的夢想當作成功的理想來追求的人,即使達到所追求的目標,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反倒因此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挫折感。所以,要培養道德品格,發展出真正的好品質,才是獲得真正成功的條件。
樹立高尚的人格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夜,寒冷而漆黑,整座城市都朦朦朧朧的,街邊的路燈發出微弱的桔紅色的光芒,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冒著雪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商店也準備關門了,站著工作了一天的疲憊不堪的女店員們為了省錢,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個女店員披著薄薄的秋裝鬥篷,踏著路上的積雪,正急匆匆地往家趕。她看起來十分瘦弱,單薄的衣著根本無法抵禦冬天的寒冷。此刻,她正神情專注地想著什麼。
在人行道旁的小巷子裏,一個賣鉛筆的盲人正默默地坐在巷口,向匆匆過往的路人兜售各色鉛筆,他骨瘦如柴,衣衫襤褸,凍得發紫的手裏緊緊抓著五顏六色的鉛筆,片片雪花落滿他的全身,他像一座風雪中的雕像。匆匆趕路的行人無人理會盲人的存在,女孩也沒有太在意,就在她走過半個街區時,她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大衣口袋,轉身往回走。
女孩注視著這賣鉛筆的人,她發現這個盲人真的麵無表情,於是女孩從幹癟的錢包裏拿出一枚一元硬幣放在盲人的手中,然後轉身往回走。
但是,女孩很快又放慢了腳步,似乎想起了什麼事。
接著,她轉身跑回那條陰暗的小巷,那個盲人正蜷縮在巷口。“你真的瞎了嗎?”
女孩以異樣的眼神望著他,輕聲問道。
那個男子抬起頭,女孩看到了一雙毫無光澤的眼睛。
他做著奇怪的手勢,並指了指胸口那枚褪了色的徽章,原來他是美國聯邦軍的退伍軍人。
“對不起,先生,”女孩很為難地說,“請你把那一元錢還給我吧!”
那個盲人沒有作聲,卻迅速地掏出那枚硬幣遞給了女孩。
女孩打開手中那個幹癟的錢包。錢包裏裝著她連續努力工作了幾個星期所得的報酬,也是她現在所擁有的全部財產——兩枚銀幣。女孩將其中一枚銀幣放到盲人手中:“請收下吧!然後回家去,願上帝保佑你!”
女孩說著裝好錢包,然後懷著對這個不幸男子的憐憫之情轉身走上回家的路,她不希望這一切被任何人看到。
一種希望他人得到祝福的渴望,讓人體驗到了天堂的感覺。
一個貧窮的婦女得知具有偉大人格的哥爾德史密斯博士研究過生理學,於是她寫信給哥爾德史密斯博士,希望他能夠幫助早已失去食欲的丈夫恢複食欲。哥爾德史密斯博士與這位婦女的丈夫作了一次長談,他發現,這對夫婦被疾病和貧窮包圍著。於是他告訴這對夫婦,他們將在短時間內得到他寄給他們的最有效的藥品。離開這對夫婦的家,哥爾德史密斯博士馬上回到辦公室,將幾枚金幣裝在一個小木盒裏,並貼上標簽:“必要時使用。要有耐心,保持好心情。”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弗雷德裏克堡戰役空前慘烈,許多北方聯邦軍傷兵躺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已經一天一夜了,他們痛苦的呻吟聲此起彼伏:“水,水,水……”但是沒有人理會他們,身邊隻有槍炮的轟鳴聲。最後,一個南方士兵實在無法忍受傷兵們的哀吟,請求長官讓他去給傷兵們送水。長官對他說,如果現在出現在戰場上,必定會被炮彈擊中。但是傷兵們痛苦的哀吟占據了那個士兵的心靈,他不顧一切地衝了出去,背負著送水的神聖使命,奔跑在傷兵中間,這個勇敢的士兵牽引著雙方軍隊的視線。此時,槍炮聲依舊很密,他抱起傷兵,慢慢地把他的頭抬起來,讓清涼水流進他那幹裂的嘴唇。這個身著灰色軍裝的士兵的行為震撼了整個南方軍隊,士兵們為他奮不顧身為傷兵送水的行為所感動,懷著崇敬的心情暫時停止了進攻。看到眼前感人的一幕,北方軍隊也停火了,這其間,停戰近一個小時,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裏,那個南方士兵在整個戰場上忙礙著,他把每一滴清水送進那些口渴的、痙攣著的、雙腿傷痕累累的、身體僵直的士兵們的口中,他還將帆布包墊在傷兵的頭顱下,給他們蓋上大衣和毛毯,就像在照顧自己的兄弟那樣,十分溫柔體貼。
一生獲得無數獎章的戈登將軍隻在乎一塊金色的獎章。他時常將它拿出來擦拭,生怕沾染一點灰塵。他之所以如此珍愛這枚金色的獎章,是因為這是一位外國皇後送給他的,上麵刻著一句特殊的題獻。然而,這枚獎章卻突然消失了,沒有人知道原因。多年以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人們發現了它。原來是戈登將軍自己抹掉了獎章上的題獻,將它賣了10英鎊,匿名寄給了一個難民收容所。這個難民收容所是專門幫助那些曼徹斯特棉荒中受損的農民走出困境的。
我要講的這則故事令人無法置信,聽起來就像一則東方寓言。一個西班牙騎士闖進了一個西班牙摩爾人的小花園。他跪在正在散步的摩爾人麵前哀求說:“請您幫幫我吧!我剛剛誤殺了一個摩爾人,許多人在後麵追趕我,如果您能幫助我,我將無限感激您!”
聽了他的話,摩爾人答應讓他躲在花園的一間小屋裏,直到午夜時分,摩爾人打開小屋的門,冷靜地對騎士說:“你白天殺的那個摩爾人是我唯一的獨生子,但我信守我的諾言,不會出賣你。”然後,他送給騎士一匹馬,說:“快逃走吧!有黑夜做掩護,你可以順利地離開這裏。上帝是公正的,我已聽從了上帝的安排。”“人生最好的調劑品是仁慈,它能變堅硬為柔和,變難以克製為容忍,變冷酷為溫暖,變厭世為樂趣。”裏希特爾說。
做精神上的富翁
阿克羅斯國王想讓蘇格拉底放棄在肮髒的雅典街頭布道的生活與他回到金碧輝煌的宮殿中去住,但是蘇格拉底卻對國王說:“陛下,在雅典,半個便士就可以吃一頓飯,而水卻一分錢也不用花!”
在與一位富有的羅馬人談論有關財富的問題時,愛比克泰德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你的那些東西我根本不稀罕,而且,在你的周圍有許多比我更窮的人。你有銀製的器皿、豪華的別墅、華麗的衣著、精美的佩飾,但是你的理性、道義和願望都是陶土製成的。我的大腦裏裝著豐富的思想,不像你那樣整日無所事事,空有一個華麗的軀殼。你總認為你擁有的很少,而我擁有的對我來說卻十分富足。你的欲望總是達不到,而我對一切事物的態度卻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