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如雞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國為爭奪勢力範圍征戰頻繁。漢中這個地方,四麵環山,中間是塊盆地,土地肥沃,物產特別豐富,而且地處戰略要地。魏國的曹操盯上了這塊肥肉,從漢中太守張魯手裏奪得了這塊風水寶地後,派大將夏侯淵留守漢中,自己率大軍揮師中原,沒想到蜀國的劉備早已對漢中覬覦已久。劉備見曹操班師回朝,馬上親率大軍,攻打漢中,最終打敗了魏軍,殺了大將夏侯淵而奪得漢中。曹操得知魏軍在漢中吃了敗仗,心急如焚,立即率軍趕往漢中征討劉備。但到了漢中後發現劉備已早有防備,形勢對自己很是不利。曹操心中十分憂慮,進攻吧,一時無法取勝;撤退吧,又怕丟麵子,真是進退兩難。正在權衡利弊,苦苦思考的時候,廚師端上一盆燉雞,曹操就邊想邊吃了起來。這時恰巧大將夏侯進帳向他請示夜間口令,曹操就隨便說了兩個字:“雞肋。”夏侯向下傳達了這個奇怪的口令,聰明過人的主簿楊修便馬上讓部下收拾行裝,夏侯不解地問他原因。楊修說:“雞肋這個東西扔掉雖然可惜,可是吃起來又沒有什麼肉,現在魏王就是把漢中當作雞肋了,因此要撤軍。”果然,沒過多久曹操就下令,放棄漢中,回師中原。
後來,人們就用“味如雞肋”來比喻對某事情興趣不大,或從中得不到什麼實惠的可惜又無奈的心情。
班超殺敵脫險
班超生活在漢代,那個時候西邊的匈奴人不斷騷擾漢朝的邊境,漢王決定派人聯絡位於匈奴西邊的大月氏國夾攻匈奴。
班超接受了使命,帶領十幾名武士來到大月氏國。大月氏國的國王親自迎接,並擺酒宴款待他們。宴席間班超向國王說明來意,並奉上漢王的親筆信函,國王對攻打匈奴很感興趣。於是,班超一行就留在大月氏國等候國王的最後決定。這一次卻好久沒有消息。原來匈奴也派使臣來到大月氏國,國王不敢得罪匈奴人,因而就冷落了班超等人。班超知道自己的處境很危險,一旦大月氏國王改變主意倒向匈奴一方,漢王聯合抗擊匈奴的大計就徹底失敗了。一天晚上,他招集隨從武士,潛入匈奴使節的驛館,殺死了匈奴人。
大月氏國王沒有了任何退路,匈奴的使節死在他的國家,匈奴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放過他。他隻好和漢朝結盟,依靠漢朝的力量對付匈奴,班超的機智和勇敢,使他們脫離了危險,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