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部神秘莫測的羅布泊地區,是一塊人人望而生畏的“死亡之地”。這裏,氣候惡劣,變幻無常,尤其是在春夏兩季,天氣持續高溫,狂風肆虐,飛沙走石,令人膽戰心驚。

這片無情的土地,曾經吞噬了不少優秀中華兒女的生命;曾經讓許多考察探險隊在此遇險。

1981年6月,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這裏進行科學考察時,神秘失蹤;1985年,石油勘探三處的1832隊在這裏,被風暴圍困了整整四個晝夜,最後不得不求助於空軍,才得以脫險;1996年6月,著名探險家餘純順在這裏孤身徒步探險時,不幸遇難。

……

但是,令人們意想不到的是,在餘純順遇難一年之後,另一位壯士李永生,徒步獨闖羅布泊,戰勝重重困難,凱旋而歸。

李永生,這位中國探險界的獨行俠,一共用了4多天的時間,獨自一人,到羅布泊地區進行了探險考察。他從4條不同的路線進入了羅布泊,行程千多公裏,曆盡艱險,成為隻身勇闖“生命禁區”的成功者。

李永生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1989年3月,他在家鄉遼寧本溪,告別了家人和女友,開始騎著車開始了他的探險生涯。有時,他甚至一個人徒步旅行探險。在前後八年的時間裏,他先後考察了除台灣以外的全國三十個省、市、自治區,訪問了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兩次進入西藏,五次進入內蒙古,13次跨越黃河,17次橫過長江,他甚至還走出了國門,到東南亞各地探險。他的行程一共有10多萬公裏,其中有6萬多公裏他騎自行車探險,有3萬多公裏他徒步探險。

作為“老資格”的旅行家、探險家,他在1992年4月,成功地穿越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然後,他立誌要徒步考察中國西部的“百慕大”,“死亡之地”羅布泊。

1992年5月17日,李永生開始向羅布泊進發。

他在雙輪小車上裝了20個饢餅,兩塑料壺20公斤的淡水,還帶了其它的一些備用物品。他堅定地表示,自己不但要闖進去,而且還要活著出來。在第四天,他的手推車的車軸斷了,隻得沿來路返回附近的農場,修好手推車,重新踏上征途。

當李永生獨自走了3天以後,竟然幸運地遇上了石油勘探地調三處的宿營地。宿營地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

5月26日早晨8點,李永生補充了給養,包括水、方便麵、火腿腸和香煙等物品以後,往東南方向,繼續向羅布泊挺進。他又走了大約兩小時,到了孔雀河幹的河穀,接著進入了土丘密布、溝壑縱橫的雅丹地區。盡管天氣非常燥熱,地麵上的氣溫高達56度,但是,他仍然堅持著。他一邊走一邊觀察,拍攝了很多珍貴的資料。

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羅布泊的湖盆。他佇立在湖邊,凝視了許久。因為天很熱,水快要喝過錯了,於是,他按原路返回。

過了兩天後,李永生又沿著第一次的路線再次朝羅布泊方向進發。他就這樣在羅布泊與營地之間,往返了數次。

在羅布泊中,他們找到了樓蘭遺址。樓蘭這個漢代時曾經顯赫一時的綠洲王國,絲綢之路上耀眼的明珠,在公元4世紀前後,突然消失。

在記者采訪他的時候,李永生說:“生我們的是自己的母親,養育我們的卻是這塊土地,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有義務為這塊土地,奉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的航海家鄭和

在迪亞士、哥倫布等人航海探險前的100年前,在遙遠的東方,有一支中國船隊,劈波斬浪,遠航“西洋”。這支船隊,在二十八年的歲月裏,先後八次航海,七下西洋,曆經了三十多個國家,最遠的地方到了非洲東岸。這次航海,是世界航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創舉,它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就是中國傑出的航海家、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鄭和。

鄭和是雲南人。他在公元1371年,出生在一個世代信仰真主的穆斯林的家庭裏。好像是命運之神的特意安排,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勇於冒險的人,他們曾經跋涉千裏,前往麥加。鄭和在幼年時,常常聽父親講述在朝聖麥加的途中,遇到的種種見聞。

父親跋山涉水的驚險旅程,遠方異國他邦的風土人情,都給小鄭和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身受家庭父輩的熏陶,鄭和從小也立下了遠大的誌向,準備將來遠航西洋,朝聖麥加。他常常坐著沉思,稍大以後,他刻苦學習劃船、使帆、遊泳,還潛心研讀航海史籍。

後來,成年之後,鄭和在朝作官,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寵幸,成為朱棣的左右手。朱棣為了安撫沿海的島嶼以及海外的臣民,同時也為了滿足王公貴族們奢侈的生活,打算派遣一支遠航探險隊,出海探險,實現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