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鄭和跟隨朱棣多年,多次建立了奇功,再加上他學識廣博,機智靈活,能言善辯,有謀有勇,所以,朱棣決定派鄭和出使西洋。

1405年7月11日,鄭和率領著一支浩大的船隊,開始了他的出海遠航。

在航行的途中,鄭和經曆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還有意想不到的災難,但是,鄭和頭腦清醒冷靜,機智勇敢,而且堅韌不撥,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總是能夠從容應付。

到了1407年10月,第一次遠航的船隊,在鄭和的帶領下,滿載著象牙、胡椒、香料、藥材等珍貴的物品,順利返回了中國,圓滿完成首次探險的活動。

朱棣十分滿意,對鄭和的才幹更加賞識,接著,又令他們再下西洋。

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時間長達三十年之久。在這七次的航程中,他先後到達了蘇門答臘島、錫蘭、東南亞等國家。在1418年左右,鄭和率先到達了位於非洲東海岸南緯3度的麻林地,大膽闖入了赤道非洲以南,比歐洲人早了60年。

鄭和的船隊在長達30年的海上探險活動中,開辟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眾多航道,在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建立起了固定的海上交通。他們打通了由中國橫貫印度洋,到達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 以及東南非洲的航線。鄭和的航海,還幫助中國與爪哇、舊港、蘇門答刺、南悖、退羅、滿刺加、阿魯、彭亨等地區建立了專有航線。中國和南部亞洲國家、非洲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都得到了發展。

作為中國的航海家,鄭和不僅為中國的航海事業,也為世界的航海事業,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探險藏北高原

從青藏公路安多以西,就開始進入了廣闊無際,人跡罕至的羌塘大草原。這個像月球一樣沉靜的荒原,東西長約2400公裏,南北寬約700公裏,占西藏麵積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高4500米,由一係列渾圓、平坦的荒漠和湖泊組成,人煙稀少,有大片地區是無人區。

每一年的夏季,是羌塘大草原最富有魅力的季節。綠色的草場,深藍的湖水,蜿蜒的河流,銀光閃爍的雪山,成群的野生動物,以及散居在高原上的遊牧人,構成這塊土地具有原始特色的自然景致。

在這裏,是中國湖泊最集中的地區,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很多是內陸湖泊,以鹹水湖居多。在高原中心的湖泊,在藏族人民的心中,被視為聖水。每年,總是有一批又一批的朝聖者,不遠千裏,曆盡艱辛來到這裏,朝拜沐浴,以求得到靈魂的淨化。他們為寂寞的荒原,增添了無限的情意。

在高原上,地熱溫泉也隨處可見。這裏,溫泉的泉眼密集,有熱池、溫泉、熱泉和沸泉等,被稱為世界的地熱博物館。

這裏還是一個巨大的天然野生動物園,常見的大型野獸有野犛牛、藏羚羊、岩羊、盤羊、黃羊、狼、棕熊、雪豹等,它們經常都是成百上千地成群出現,景象壯觀奇特。

這裏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帶裏,海拔最高,麵積最大的多年凍土帶,是藏北特有的地貌景觀。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勢特點,對藏北的大氣環流以及氣候,都形成了較大的影響。所以,藏北高原上,空氣稀少、氣壓低、氧氣少、太陽輻射激烈、日照時間長、氣溫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多雷暴、冰雹、大雪、夜雨。

不過,將會令您感到驚奇的是,在這個渺無人煙的土地上,在與世隔絕的荒原西部,在公元十世紀前,竟然曾經有過一段繁榮鼎盛的曆史。這裏就是著名的古格王朝。當時,在這裏世襲了16個國王,可是如今,這裏卻是一片殘存的遺址,探險家們在這裏找到了600多座建築物的遺址,主要是佛塔和洞龕,還殘存著精致的壁畫、塑像以及經文等珍貴文物,顯示了古格王朝時期的燦爛文化和人民的安居樂業的生活。

今天,在這片生態環境還比較惡劣的土地上,還生活著一些藏族遊牧人,他們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四處遊牧,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他們的家庭、婚姻、生活習俗、社會形態,都有著特殊的氣息。對藏北高原的探險,雖然比不起攀登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高山那麼艱難,但這也同樣是一條極為艱辛的道路,一路上,需要用堅強的意誌,忍耐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立誌探險藏北高原的人,必需具有強健的體魄,非凡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