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嬰兒生長發育與保健(7)(2 / 3)

發燒、鼻翼煽動、呼吸急促,可能患了肺炎。

拒吃奶、流口水,口腔炎症的可能性大。

經常用手抓耳朵、一碰到耳朵就哭,耳朵內有液體流出,可能是中耳炎或癤腫。

排尿時哭鬧加重,要檢查是否患尿道炎或包皮炎。

大便呈現綠色水樣、血性黏液、柏油樣改變,或次數和量的異常變化,都說明消化係統有問題了。

總之,仔細觀察嬰兒的微小變化,能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應從嬰兒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從出生開始就要注意清潔麵部。每次吃完飯後要擦嘴,早晨起床後及晚上睡前都要洗臉、洗手。要經常洗澡,勤換衣服,定時理發、剪指(趾)甲。從小培養嬰兒樂於接受盥洗的好習慣,稍大後自己就會主動要求講衛生了。

培養入睡的好習慣

7~9個月的嬰兒白天一般睡2~3次,夜間睡10小時左右,共計14~15小時。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證小兒的生長發育。嬰兒的睡眠是生理的需要,當他身體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入睡,不要為了讓嬰兒入睡而養成抱著或拍著來回走、啃手指、奶頭等不良習慣。

如果暫時沒有睡意,可以讓他睜著眼在床上躺著,不要逗他,也不要抱他、拍他,培養他自己入睡的好習慣。

大小便的訓練

周歲前的嬰兒還不會控製自己的大小便,大人可定時給嬰兒把尿、把屎,一般在喝水後15~20分鍾把尿一次。要讓他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不要隨地大小便。8~9個月的嬰兒可以讓他坐便盆,每次坐便盆的時間不宜超過5分鍾,時間過長會造成脫肛,不要養成坐在盆上吃食物和玩耍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

8~9個月的嬰兒開始有主動進食的要求,可先訓練他自己抓取食物的能力,盡量讓小兒學習自己用勺進食,以促進手眼協調動作,並促進手指肌肉發育,同時也使兒童的獨立性、自立性得到發展。

禁止嬰兒做的事情

這個階段的嬰兒可以感受大人的態度並對語言有了初步理解,對嬰兒的一些不良行為大人應及時糾正並禁止。

嬰兒喜歡把東西往口中塞、咬,應及時製止,凡是有危險的物品一定要遠離嬰兒,並禁止嬰兒去抓。可讓嬰兒用手試摸燙的杯子後立即移開,以後凡是看到冒氣的碗和杯子,他自己就知道躲開,不敢去碰。

如果嬰兒偶爾打了人,大人立即笑了,還讓他打,就會埋下打人的禍根。因為大人的笑對嬰兒是一種鼓勵,嬰兒在大人的鼓勵下形成了習慣,以後不管見誰都打。所以,在他打人時,大人應給他不高興的臉色看,及時禁止。錯誤的行為不能得到強化,以後會逐漸消失。

嬰兒站立練習

嬰兒6個月左右時,媽媽可用兩手扶住寶寶腋下,把坐著的寶寶稍加用力扶起站立。每次練習1分鍾左右,每天可練習1~2次。這是學習站立的準備,使嬰兒通過這種練習獲得站立的體驗。

到了9個月,先讓寶寶仰麵躺在床上,然後,媽媽拉住小手稍加用力將寶寶拉成坐姿,再拉成蹲位,最後拉成站立姿勢。扶著站立幾分鍾,讓寶寶再躺下。接著如此練習。

寶寶9個月時,在小床的上方懸掛一個漂亮的大氣球,當寶寶扶著欄杆站立時媽媽用大氣球逗引寶寶去抓碰,隨著大氣球的左右晃動,可增強寶寶站立時的平衡感。注意訓練時間不要太長,幾分鍾即可。

第10個月,媽媽讓寶寶靠牆站著,背部和屁股貼著牆,腳跟稍稍離開一點牆壁,兩條小腿分開站,媽媽用玩具引逗寶寶,使寶寶興奮地晃動身體,由此增強站立時的平衡感。

11個月後,媽媽可先扶住寶寶的腋下幫助站穩,再輕輕鬆開手,試著讓寶寶嚐試獨站一下的感覺。如果寶寶站不穩,要趕快扶住,以免嚇著寶寶。經過這樣的多次訓練,到了12個月,寶寶就已經能站得很穩了。

嬰兒主動操

6~12個月的嬰兒大多運動神經開始發育,可訓練嬰兒爬、坐、仰臥起身,扶站扶走、雙手取物等動作。通過運動可以促進嬰兒肌肉、骨骼的發育,增強體質。同時,還可促進神經運動的協調性,利於嬰兒智能的發展。

嬰兒爬行練習

爬可以鍛煉嬰兒胸、腹、腰和上下肢各組肌群的力量,為其今後站立作準備,同時,也可提高全身器官的協調性。爬還可擴大嬰兒的認識範圍,增加感知能力,促進心理發展。

在嬰兒8~9個月時,可以讓嬰兒練習爬行。一般而言,寶寶在8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後會以手肘往前匍匐前進,而且腹部貼在地麵,爬行速度十分緩慢。在9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麵,采用兩手前後交替方式,開始順利地往前爬行。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條腿爬行來帶動另一條腿的方式,如此容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條腿發育不良,其實,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會爬行時,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父母無須過度緊張,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了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是否患了肌肉神經性麻痹等異常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