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
在一次歐洲籃球錦標賽上,保加利亞隊與捷克斯洛伐克隊相遇。當比賽剩下1秒鍾時,保加利亞隊以2分優勢領先,一般說來已穩操勝券。但是,那次錦標賽采用的是循環製,保加利亞隊必須贏球超過5分才能取勝。可要用僅剩下的1秒鍾再贏3分,談何容易。
這時,保加利亞隊的教練突然請求暫停。許多人對此舉付之一笑,認為保加利亞隊大勢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練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難力挽狂瀾。
暫停結束後,比賽繼續進行。這時,球場上出現了眾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隻見保加利亞隊員突然運球向自家籃下跑去,並迅速起跳投籃。球應聲入網。這時,全場觀眾目瞪口呆,全場比賽時間到,但是,當裁判員宣布雙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時賽時,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亞隊這出人意料之舉,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加時賽的結果,保加利亞隊贏了6分,如願以償地出線了。
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當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時,就應打破常規,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不利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到希望,創造出新的生機,取得出人意料的勝利。
“背越式”跳高
在一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正在考核一群小學生有誰能躍過一米一五的橫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沒有成功。輪到一名11歲的小男孩時,他猶豫半天,一直在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跳過一米一五。但時間不允許了,老師再一次催促他立即行動。
情急之中,他跑向橫杆,卻突發奇想,竟在到達橫杆前的一刹那倒轉過身體,麵對老師背對橫杆,騰空一躍竟鬼使神差般跳過了一米三五的高度。他狼狽地跌落在沙坑中,有些垂頭喪氣地低頭等待批評。旁觀的同學們都在嘲笑他的跌倒。
體育老師若有所思,微笑著扶他起來,並表揚他有創新的精神,鼓勵他繼續練習他的“背越式”跳高,並幫助他進一步完善其中的一些技術問題。而這位小學生不負眾望,後來他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采用“背越式”的奇特跳高姿勢,征服了二米二四的高度,刷新了當時奧運會的跳高紀錄,一舉奪取了奧運會跳高金牌,成為蜚聲全球的體壇超級明星。
他就是美國跳高運動員理查德·福斯伯。
在生活中,有許多成功的機會等待我們去把握和創造,有些時候也許僅僅需要我們一點點創新的勇氣。當我們左衝右突不得突圍之時,為什麼不試試另外的途徑呢?當你向前邊尋找機會沒有成功的時候,說不定成功就在你的身後。
路的旁邊也是路
1956年,鬆下電器與日本生產電器精品的大阪製造廠合資,設立了大阪電器精品公司,製造電風扇。當時,鬆下幸之助委任鬆下電器公司的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任顧問。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後來開發了民用排風扇。但即使如此,產品還是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鬆下的意見。鬆下對他說:“隻做風扇的生意就可以了。”
當時鬆下的想法,是想讓鬆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圖有所突破。可是鬆下電器的電風扇製造已經做得相當卓越,頗有餘力開發新的領域。盡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鬆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並未因鬆下這樣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活與機敏,他緊盯住鬆下問道:“隻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鬆下並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問的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後,鬆下又到這家工廠視察,看到廠裏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
西田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
後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鬆下精工的風家族,已經非常豐富了。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的防霜用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換氣調溫係統……
西田千秋隻做風的生意,就為鬆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路上不斷地走,總覺得自己已經把路走絕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再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可能我們一生注定隻能奔赴一個方向,如果總是沿著那條老路前進,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西田千秋試著往旁邊跨了幾步,就發現了無數條路,而且條條都是全新的路,並最終引領他走向了成功。
事實上,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窄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