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第一個孩子貼在牆上的畫揭下來,扔進了紙簍,又將第二個孩子扔在紙簍裏的畫拾出來,貼在了牆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父母應教育孩子:厚積才能薄發,急於表現的結果往往是浮躁與淺薄;成就偉業需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來,把冷板凳坐熱。
美國的教育
一位叫王琴的留學生為姓科爾的一對美國夫婦帶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那孩子老是把大拇指放在嘴裏吮吸,王琴總是把孩子的手指拔出來。科爾夫人驚訝地說:“怎麼了,他並沒有妨礙你呀!不要阻止他,讓他享受吧。”王琴很奇怪,說吮手指不衛生,你不怕孩子染上疾病?
她說:“正因為這樣,你應該多給孩子洗洗手。”
一次,王琴陪孩子看連環畫,那孩子老是把書往嘴裏塞,她又加以阻止,科爾夫人立刻說:“沒關係,這書是用棉布做的,能洗,你就讓他啃吧!”王琴仔細一看,果然,紙張是由厚厚的布做的,咬不破,撕不壞。
科爾夫人說:“美國有的書一咬一抓還會散發出食物的香味,引起兒童更大的興趣。為了提供孩子用嘴撕書的享受,有人正試驗一種能吃下去的書,又香又甜,又有營養。你們中國人對孩子限製太多,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不利於個性的發展。我們美國的孩子從小就自由地發展,個性強,膽子大,敢冒險,這樣才好。”
“我同意你的觀點,但總應該讓孩子對錯誤的事有所約束吧?比如撕書,這不是一個好習慣。”王琴肯定地說道。
“不”,科爾夫人連連搖頭,“對1歲以內的孩子提這樣的要求顯然太高了。如果你能使他了解書是什麼,那麼你才能要求他不撕書,如果你沒法讓他理解這一點,卻用強製的方法阻止他,這就是不明智了。我們既要讓嬰兒看書,又不怕他撕書,所以,就創造出了這種布做的書。”
如果對孩子限製太多,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將不利於其個性的發展;如果任由他們自由發展,他們將會個性強,膽子大,敢冒險。所以,教育孩子時,要順其個性,敢於放任,給他們一個自由成長發展的環境。
女孩的責任
一次,一位美國母親帶著她4歲的女兒來到一個中國留學生家做客。這個小女孩隻顧自己玩耍,一不小心將一個盛有紅茶的杯子掉在地上打碎了。
這位美國母親見了,馬上把灑在地板上的茶水擦淨,然後嚴肅地衝著孩子說:“快去向阿姨借一個托盤來,然後把茶杯的碎片收拾幹淨,並且向叔叔和阿姨道歉。”
小女孩幾乎要哭了出來,她很快按照媽媽的吩咐借來了托盤,並且把茶杯的碎片從地上撿起放到托盤裏麵。然後過來向主人道歉:“我太冒失了,請叔叔阿姨原諒。”
看到小女孩收拾茶杯碎片時笨拙的樣子,從廚房跟過來的主人想幫她。可當注意到那位母親投向女兒的既嚴厲又慈祥的目光時,隨即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位母親利用孩子的過失,當場教給自己的孩子一個道理:即便你年齡再小,但隻要是自己闖的禍,就要由自己來承擔責任。
掙斷的鎖鏈
有一個縣的縣長由於在任期間政績顯著而提升了,將調到省府任職。離任前,特趕回老家探視父母並告之喜訊。
他匆匆趕回老家,父老鄉親們得知,紛紛前來賀喜。在親朋好友的一片讚揚聲中,他的老父親卻嚴肅地批評了他,指出他工作中的某些失誤。
兒子不服氣地駁斥道:“任何一個人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錯誤,哪裏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再說,我的那點失誤比起我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業績,不過是十個手指頭的一個罷了。”
老父親沒有繼續跟兒子爭辯下去,而是讓小兒子拿來一條鎖鏈去把狗拴住。可是狗沒掙幾下就把鐵鏈掙斷了。父親拾過鐵鏈遞到兒子手中,“你好好看看!”父親語重心長地說道:“一條鏈子有幾十個鐵環,其中隻鏽壞了一個,而其他的完好,卻仍然拴不住一條狗啊!”
兒子不再言語,隻是默默地看著手中的鏈子。
隻鏽壞了一個鐵環,整條鐵鏈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不要對缺點和錯誤抱著放任的態度,哪怕是一丁點兒。否則,它就會像草原上的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沒有命令,決不離崗
雪夜,一位巡邏的武警戰士看見一個小男孩獨自站立在街角,他的頭上和身上都落滿了雪花。
武警戰士走到小男孩的麵前問他:“小朋友,這麼晚了,你為什麼還不回家呢?”
小男孩告訴武警叔叔,傍晚的時候,他和夥伴們一起玩“打仗”的遊戲,他的任務是在這裏站崗放哨。他已經向夥伴們保證:沒有命令,決不離崗。
已經很晚了,又下雪,武警戰士知道其他的孩子們肯定是把眼前的小男孩給忘了,各自回家去了。於是,他向小男孩報上自己的軍銜並認真地行了一個軍禮,然後對他說:“你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現在,我命令你立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