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分金
“管鮑分金”比喻不貪戀錢財,能為別人著想。
此典出自《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管至父的侄兒叫管仲,相貌不凡,氣宇軒昂,而且博學多識,很有雄才偉略。
他有個好朋友叫鮑叔牙。倆人一起做生意,管仲投入的資金少,但賺了錢以後,他卻多拿一份利潤,鮑叔牙手下的人忿忿不平,都說管仲貪心,占人家便宜。鮑叔牙卻袒護說:“話不能這麼說,他家裏窮困,比我缺錢,我心甘情願多分點利潤給他。”這就是“管鮑分金”的由來。
他們倆也一起打過仗,每次出兵,管仲總是躲在後頭;退兵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頭。人們都譏笑他貪生怕死。
鮑叔牙又為他辯解,說:“老實說,像他這麼有勇氣的人,天下還很少呢!隻因為他母親年邁,又臥病在床,他當然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來奉養她,他哪兒是真的不敢打仗呢?”管仲聽了這些話,感歎地說:“唉!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隻有鮑叔牙啊!”於是他們結為生死之交。
當齊襄公荒淫暴虐的時候,他的兩個兄弟害怕遭到迫害,都躲到外婆家去。他們之中,一個叫公子糾,是魯國的外甥;一個叫公子小白,是莒國(在山東省莒縣)的外甥。公子糾拜管仲為師,公子小白則是拜鮑叔牙為師。這兩個好朋友,各自幫助一個公子投奔到外婆家。連稱和管至父殺死齊襄公時,管仲和公子糾正在魯國,公子小白和鮑叔牙則正在莒國。公孫無知派人前往魯國去請管仲,管仲心想:“他們連自己的地位都保不住,還想拖累別人!”就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不到一個月,他聽說公孫無知、連稱、管至父先後被齊國的大臣們殺了。幾天後,齊國的使臣來到魯國,說大臣們派他來接公子糾回去即位。於是魯莊公親自率兵,令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和管仲回齊國。管仲稟告魯莊公說:“公子小白在莒國,距離齊國很近,萬一他搶先一步進入齊國就麻煩了。依我看,還是讓我先帶領一隊人馬攔截他吧!”魯莊公按照他的建議撥了三十輛兵車給他。
管仲領著兵車馬不停蹄地往前走,到了即墨(在山東省平度縣東南),聽說莒國的兵馬已經過去了,就奮力地往前趕,一口氣趕了三十餘裏路,兩個好朋友和兩國的兵馬終於碰上了。管仲見公子小白坐在車子裏,就上前鞠躬說:“公子近來好嗎?要到哪兒去呀?”小白說:“回國辦喪事。”管仲說:“您還有一個哥哥,這件事就交給他辦吧!別人對您說三道四。”鮑叔牙雖然是管仲的好朋友,但是他為了主人,就橫眉豎眼地說:“管仲,你少說廢話!各人有各人的事,你管不著!”一旁的士兵也擺出不友好的姿態,隨時準備動武。管仲假裝要離去,卻不聲不響地彎身搭箭,對準公子小白,嗖的一箭射過去。小白嚎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上,鮑叔牙連忙上前去救助他,但已經晚了一步。大家見公子遇害,齊聲慟哭起來。管仲頭也不回地帶著人馬快馬加鞭飛奔而去,跑了一段路,想到公子小白已經死去,公子糾的君位已經穩如泰山了,就放慢步伐,不緊不慢地護著公子糾往齊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