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多怪(1 / 1)

少見多怪

“少見多怪”廣指見識少的人,含譏諷的意思。

此典出自《牟子》:“少所見,多所怪,睹橐駝,謂馬腫背。”

《牟子》是記述東漢牟融言論的一本書。牟融,字子優,東漢安丘(今屬山東)人。他博學多才,做大夏侯尚書教授,有數百名學生,在當時很有名氣。

在《牟子》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從來沒見過駱駝,也根本不知道世上有這種動物。有一天,他偶然看見了一隻駱駝,看到駱駝的背上長著兩個很大的肉疙瘩,很驚訝,不禁大聲喊道:“都來看呀,這匹馬的背腫得好高啊!”牟融認為,駱駝天生就有兩個高高的駝峰,沒什麼可奇怪的,這個人隻是沒見過駱駝才覺得奇怪,這真是“少見多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