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舊謀新
“舍舊謀新”比喻拋棄從前的舊東西,重新規定和建立新的東西。
此典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春秋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被迫逃亡在外,他先到了衛、齊、曹、宋、鄭等國,但這些國家都不肯收留他。後來,重耳到了楚國,楚王收留了他,並問他:“你將來如能再回晉國,怎麼報答我?”重耳說:“我若能回晉國當上國君,如果晉、楚兩國發生戰爭,我將退避三舍(古時行軍以三十裏為一舍,三舍即九十裏),以作報答。”
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由秦國送回即了位,就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晉、楚兩國發生了戰爭。於是,晉文公為了競現他流亡楚國時說的話,果然退軍九十裏。楚將子玉依仗大國強兵,堅決要和晉決戰。到底是否迎戰,晉文公仍有些猶豫。這時,晉軍中對這事議論紛紛,有的說:“一國之君要避讓一國之臣(指子玉),太丟人了。”一些知道晉文公和楚國以前內幕的人則說:“晉君現在像田野之草,美麗茂盛,可以舍舊謀新了,不應陷在和楚國的舊日情懷中。”晉文公聽到這些話,終於下了迎戰的決心。城濮一戰,晉文公大敗楚軍。從此,成了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