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5章 方口與尖口(1 / 1)

唐代有個姓“單”(簡體為單)的進士,就試於主考官,主考官將“單”中的方形“口”寫成了尖口“厶”。

單生告訴他說:“我單氏雖是卑微的宗族,但姓氏不願被人轉換。”

主考官輕率地說:“方口、尖口有什麼值得辨別呢?”

單生回答說:“假若不值得辨別,那麼‘台州吳兒縣’就可改作‘呂州矣兒縣’,可以嗎?”主考官無言相對,露出一副窘態。

清代著名才子紀曉嵐,於乾隆二十四年擔任山西鄉試主考時,發現一個考生將“口”寫成“厶”。出於關心,紀曉嵐便找那考生談話,指出他書寫得不規範。那考生不知厚薄,極力狡辯,硬說“口”與“厶”可以通用。紀曉嵐於是將那考生嗬斥出去,並給一紙,上書十六個字:

私和句勾,吉去呂台,

汝若再辯,革去秀才!

“口”與“厶”顯然不相同,不可隨便混淆。若將漢字部首張冠李戴,勢必會破壞語言文字係統的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