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辦完以後,董永立即去買主家做工。半路上忽然遇到一個氣質非凡的漂亮女子,對董永含羞微笑,並說願意嫁給他,結為夫婦。董永對他也產生了愛慕之心,自然樂意答應了。於是他們約好一起向買主求情。
買主哪裏肯放他回去呢?他要求董永必須織布三百匹,織滿抵過賣身的錢,才可以回家,董永沒有辦法,隻能留在買主家拚命織布,邊織邊沮喪地想,三百匹何時才能織得完啊?哪知他的未婚妻卻非常嫻熟,速度很快,隻用了一個月,便織了三百匹布。於是董永很高興地帶著那女子回家。
走到他們兩人初次相會的地方,那女子卻向董永告辭獨自離去了。原來她是仙女,是為董永的孝心感動,特地來人間幫助他做工的。
人們敬佩董永的孝行,給他的故事增加了仙女相助的美好傳說。黃梅戲曲《天仙配》便以此而作。勇敢的孝女荀灌
晉懷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荊州一帶有個叫杜曾的小官僚,利用流民起義的力量,攻城略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在打敗晉荊州刺史陶侃以後,帶著人馬向沔江邊的宛城進發。
此時,駐紮在宛城的晉官名叫荀崧,其手下兵力不多。他見杜曾帶兵把宛城團團圍住了,就趕緊召集將領和謀士商量對策。
荀崧說:“如今強敵壓境,城內缺兵少員,糧草又不充足,這可如何是好?”眾人無言,實在沒有辦法可想。
最後,一個謀士上前建議:“將軍的老友石覽,現在在襄陽做太守,何不派人到他那裏請救兵!”
經謀士一提醒,荀崧覺得很有道理,就立即提筆寫了一封求援信,向石覽求救。
信寫好後,荀崧問:“誰能衝出重圍,把這封信送到襄陽去?”
問了半天,竟無人敢冒風險接受這個任務,荀崧無奈,隻得把信收好,在廳裏來回走。
忽然間,從後廳走出來一個梳著一根大辮子的小姑娘。她帶著幾分稚氣,大聲說:“爹爹,女兒願去!”
荀崧抬頭望去,竟是自己的小女兒荀灌。他不由得歎息。荀灌見父親不放心,連忙說:
“爹爹!女兒平日跟將士們練武藝,學會了刀槍弓箭。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衝出重圍,去給石覽叔叔送信,您盡管放心。”
荀崧盡管有些舍不得女兒,但眼下沒有別的辦法,就答應了她的請求,把求救援兵的重任交給了她。
荀灌從士兵中挑選了幾十個精明強悍的壯士同行。荀灌對隨行的壯士們說:“不要戀戰,且戰且走,隻要進了山,他們就沒有辦法了。”
說著,她手舉寶刀和敵兵拚殺了起來,邊殺邊向前衝去。幾十名壯士也一擁而上,打散了敵兵。等杜曾聞訊趕來的時候,荀灌他們早已跑到深山密林裏,無影無蹤了。很快,荀灌和士兵一塊兒到達了目的地,搬來救兵,為父親解了圍。
當晚,荀崧擺出酒宴慶祝勝利。宴會上,人們談起荀灌突圍搬取救兵之事,一致讚揚。從此,荀灌突圍救城的故事成為千古佳話。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複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麵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隻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
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
“你要記住,寫完院裏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
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歎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隻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隻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竇燕山教子有方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晉時期人,他的老家是薊州漁陽,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薊縣。過去,漁陽屬古代的燕國,地處燕山一帶,因此,後人稱竇禹鈞為竇燕山。
竇燕山出身於富裕的家庭,是當地有名的富戶。據說:竇燕山為人不好,以勢壓貧,有貧苦人家借他家糧食時,他是小鬥出,大鬥進,小秤出,大秤進,明瞞暗騙,昧心行事。由於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歲,還沒有子女。竇燕山也為此著急,一天晚上做夢,他死去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心德不端,惡名張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僅一輩子沒有兒子,也會短命。你要趕快改過從善,大積陰德,隻有這樣,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
從此,竇燕山暗下決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一天,他在客店中撿到一袋銀子。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裏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尋找,他原封不動地將一袋銀子歸還給失主。竇燕山還在家裏辦起了私塾,請名師教課。有的人家,因為沒有錢送孩子到私塾讀書,他就主動把孩子接來,免收學費。總之,自那以後,竇燕山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周濟貧寒,克已利人,廣行方便,大積陰德,廣泛受到人們的稱讚。
來他的妻子連續生下了五個兒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教育兒子身上,不僅時刻注意他們的身體,還注重他們的學習和品德修養。在他的培養教育下,五個兒子都成為有用之才,先後登科及第:長子中進士,授翰林學士,曾任禮部尚書;次子中進士,授翰林學士,曾任禮部侍郎;三子曾任補闕;四子中進士,授翰林學士,曾任諫議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當時人們稱竇氏五龍。木蘭從軍
從前,有個好姑娘叫木蘭。
木蘭聰明,能幹,又勤快。她的爹爹年紀大了,而她的弟弟還年幼。這樣,家裏的活兒全靠木蘭一個人幹,她怕爹爹勞累,看見爹爹在幹活,就說:“爹爹,您歇一會兒吧,讓我來。”她又非常疼愛弟弟,看見弟弟在幹活,就說:“放下,快放下,去玩吧,姐姐一會兒就做完了。”到了晚上,爹爹和弟弟都睡熟了,她靠著窗口,借著月光織起布來。天快冷了,得給爹爹做條新被子,弟弟也該添件小棉襖了。快半夜了,四周靜悄悄的,隻聽到織布的聲音,唧唧唧唧……
有一天晚上,木蘭正在織布,忽然聽到一陣馬蹄聲慢慢地走近了,在她家門口停下了。木蘭打開門一看,是一個軍官,跳下馬來,遞給她一份公文。
“邊疆打仗,皇帝下令征兵。你家有一個,名字就寫在這公文上,你瞧瞧吧。”
木蘭翻著公文,把上麵的名字一個個看下去,看到了她爹爹的名字。
“邊疆一打仗,那兒的百姓可要遭殃了。為了百姓。為了國家,應該去當兵,去打仗。可是爹爹他年齡大了,騎不了馬,拿不動槍,別說去不了,就是去了也出不了多少力啊!”
“唉,要是我有個哥哥就好了,可以代替爹爹去打仗。我能去嗎?”
“不成,不成,從古到今,哪有大姑娘上陣,跟敵人拚刀槍的呢?”軍官說。
木蘭一聲聲地歎著氣,看看窗口外麵,天空亮著啟明星,忽然眼睛一亮,心裏說:“有了,有了,我有辦法了!”
她一夜沒合眼,第二天一早,上街買了一匹大紅馬,又買了馬鞍、馬鞭、馬籠頭。到了晚上,她又是剪,又是裁,又是縫,趕做了一件戰袍。木蘭剪了頭發,紮上頭巾,穿上戰袍,跨上大紅馬,一下子成了個英俊小夥子了。她告別了親人,離開了家鄉,隨著大軍到邊疆去打仗了。
走著,走著,大軍來到黃河旁邊,木蘭再也聽不見爹爹叫她的聲音,隻聽見黃河嘩嘩流的水聲。
走著,走著,大軍來到黑山腳下。這兒已經靠近敵人的陣地了,木蘭再也聽不見弟弟叫她的聲音,隻聽見敵人的戰馬噅噅地叫喚。
這邊疆,大半年天寒地凍。大軍流血犧牲,整整打了十二年仗,才把敵人打敗了。
這十二裏,木蘭機智勇敢,一次又一次的立功,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做了將軍。大軍勝利歸來,皇帝看見了木蘭,賞給她許多金銀,又封她做大官。
木蘭代替爹爹打仗,為的是百姓和國家。她不要金銀,也不願意做大官,隻要了一頭能走遠路的駱駝,騎著它回家鄉去,回到親人的身邊去。
十二年過去了,爹爹已經滿頭白發,拄著拐仗,到路口來接她;弟弟已經長大了,在廚房裏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殺羊,來歡迎她這個好姐姐。
木蘭回來了,騎著駱駝,還跟著幾個和她一起打仗的夥伴。木蘭讓爹爹在客廳裏招待她的夥伴,自己跑到房間裏去脫下戰袍,換上以前的女兒裝。
客廳裏的夥伴見到木蘭後非常聽驚,他們根本沒想到,木蘭原來是個姑娘。人間少有的孝行者庾黔婁
有一年,庾黔婁被派到孱陵當縣令。一天,他突然覺得心跳加快,額頭上的汗珠簌簌往下落。俗話說“父子連心”,黔婁心想:一定是年邁的父親病了。於是,他決定辭官回家。
衙門裏的人聽說後,紛紛勸他三思,可他毅然謝絕了眾人的好意,立即起程回家。
果不其然,父親真的生病了。黔婁不顧疲勞,找來最好的大夫為父親診斷病情。大夫告訴黔婁說:“如果你想知道病情嚴重與否,就去嚐嚐你父親的糞便。如果是苦的,就很容易醫治;如果是甜的,就不好辦了。”
黔婁聽後想都不想就去嚐了。在場的人都被他的孝心深深地感動了。
黔婁嚐出了一絲甜味,說明父親的病很嚴重,這讓他憂心如焚:白天,他親自服侍父親;晚上,就向北鬥七星磕頭祈求,希望能以自己的身體代替父親承擔病痛。
可是,他的願望破滅了。不久,父親就去世了。黔婁在守喪期間非常悲慟,常常因思念父親而淚流滿麵。父愛永恒
喬治一直對父親有這樣的看法:父親一直就是瘸著一條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無奇。他總是想,母親怎麼會和這樣的一個人結婚呢?
一次,市裏舉行中學生籃球賽。喬治是隊裏的主力。他找到母親,說出了他的心願:他希望母親能陪他同往。
母親笑了,說:“那當然。你就是不說,我和你父親也會去的。”
他聽罷搖了搖頭,說:“我不是說父親,我隻希望你去。”
母親很驚訝,問:“為什麼?”
他笑了笑說:“我總認為,一個殘疾人站在場邊,會使得整個氣氛變味兒。”
母親歎了一口氣,說:“你是嫌棄你父親了?”
父親這時正好走過來,說:“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麼事,你們商量著去做就行了。”
比賽很快就結束了。喬治所在的隊得了冠軍。
在回家的路上,母親很高興,“要是你父親知道了這個消息,他一定會放聲高歌的。”
喬治沉下了臉,說“媽媽,我們現在不提他好嗎?”
母親實在無法忍受了,說道:“你必須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喬治滿不在乎地笑了笑,說:“不為什麼,就是不想在這時提到他。”
母親的臉色凝重起來,說:“看來有些事情是應該告訴你了。你知道你父親的腿是怎麼瘸的嗎?”喬治搖了搖頭。
母親說:“你兩歲時父親帶你去花園裏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輛汽車飛馳而來,你父親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車輪下。”
喬治頓時呆住了,淚水奪眶而出。
二人慢慢地走著。母親說:“有件事可能你還不知道,你父親就是布萊特,你最喜歡的作家。”
喬治驚訝地喊了出來:“你說什麼?我不信!”
母親說:“其實你父親也不讓我告訴你這件事。你不信可以去問你的老師。”喬治在老師那裏得到的是同樣的答案。
兩天後父親回來了。喬治問父親:“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萊特嗎?”
父親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說:“我就是寫小說的布萊特。”喬治拿出一本書來,說:“那你先給我簽個名吧!”父親看了他片刻,拿起筆在扉頁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