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他從富翁變成了窮漢。
天意,天意啊。他一邊感歎,一邊走入這間小店。
夫婦倆熱情地接待了他,勸慰一番。他們見過一夜白頭的客人,已經習慣滄桑看雲。客人的戲劇性遭遇,使他們倍感平凡日子的真實可貴。
可以想象,5年,8年,10年之後,這對掌櫃的夫婦一定換了人間。
坐在喧囂市聲裏,我時時想起那間小店,小店裏的夫妻。
賣水人的“小模小樣”、“小打小鬧”,也是實事求是所致,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群窮人,既未接到祖上留下來的大宗遺產,又沒有中彩票的運氣,所以,隻能腳踏實地,出賣智力或體力,從事服務業。
有人在槍林彈雨中跑過,卻安然無恙,這不說明輪到你去跑的時候也可以安然無恙。對於大多數星鬥小民來說,僥幸發達是一種心理毒素。
榮華富貴人人都想,但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還是讓別人去撿吧。賣水人寧願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幸福。
所以,賣水人的生存法則實際上是“放棄第一,選擇第二”。他們選擇了一種務實低調的處世方式,不因利小而不為。隨著年深月久,循序漸進,光陰的重量漸漸顯出來,日積月累,乃萬物之道。
這樣的選擇何嚐不是一種堅守?!堅守的結果,就是比不上少部分暴發戶,但比大部分淘金客要強。
賣水人其實是另類理想主義者。給芝麻加上糖
香港是一個商業十分發達的社會,許多人都想賺大錢。但是,能夠實現這種富豪夢的,畢竟隻是極少數的一部分人,而丁老頭就是其中之一。雖說他不算是非常有錢的超級富豪,但也身家豐厚。
但無論財富有多少,也戰勝不了衰老。幸好,他的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順利從美國一所著名的工商大學畢業,即將接手他所開創的這聞公司。如何將自己畢生的經驗傳授給兒子呢?丁老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幾天後,丁老頭帶著兒子離開了公司豪華的辦公樓,來到一條破舊的街道。望著兒子迷惑不解的神情,丁老頭說道:“你想知道我這幾十年來做生意的秘訣嗎?”
兒子的眼睛立即露出一道亮光,他聚精會神地傾聽起來。
這時候,丁老頭指著街道旁的一間狹小店鋪說道:“這是我開辦的第一間商店,從這裏漸漸發展成今天這家大企業。”
看著狹小的門麵,兒子的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這也難怪,誰會相信,一間如此之小的店麵,竟能發展成為一家跨國公司。
“你知道一斤芝麻賣多少錢?”丁老頭開始問道。
兒子笑著答道:“在香港誰都知道,一斤芝麻賣7塊錢啊。”
“那一斤黃糖呢?”
“嗯,最多也隻賣到3塊錢。”
“那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糖,值多少錢呢?”
“這還不簡單,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糖,正好等於10塊錢。”
兒子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他心中的疑惑更深了,為什麼父親會用這樣簡單的數學題來考自己呢?但丁老頭搖搖頭說道:“不對。”
丁老頭接著說道:“如果你做芝麻糖來賣,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糖,就可以賣出20塊錢。”到這時,兒子才恍然大悟。一扇不上鎖的門
一個剛剛破產、一文不名的年輕人遊蕩到了另一座城市,饑寒交迫之際便萌生了邪念。他將目光瞄向了緊靠公路的一所民宅。他敲了兩下門,沒人。正欲破門而入之際,屋子裏突然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門沒閂,自己開門進來吧。”他霎時有些沮喪,隻得硬著頭皮走進屋裏。
“我十分口渴,想找點水喝。”他急中生智地撒謊道。
“好,那你請自便吧。”老人轉過臉來笑容可掬地說。
突然間,他看到了老人那雙空洞的眼睛——原來他竟是一位盲人!他想,真是老天開眼,第一次行動就遇到了這幺絕佳的機會!他一邊心不在焉地應和著老人,一邊將目光迅速在屋內遊移。很快,他發現了掖在枕下的一些錢,慌忙揣進懷裏就要往外走。正一腳門裏一腳門外之際,老人忽然又開口說話了:“抽屜裏有幾個蘋果呆會兒你拿些路上吃吧。”
霎時,這句話竟讓他無所適從,不由退回來詫異地問:“老人家,你對我這麼信任,難道你不怕我是個壞人?”老人突然嗬嗬笑了起來:“年輕人,對別人的好壞是不可妄下斷語的。可以先假定他是一個好人、即使再壞也不至於無可救藥呀!再說,我在這道口都住一輩子了,還從沒遇見過壞人呢。”
老人這番毫不設防的信任像一麵鏡子一下子讓他看到了內心的醜惡。他的心靈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震動:別人如此相信我是個好人,我為什幺要做壞事呢?他將那些錢重新放回枕下,深深地謝別老人之後,決定返回城裏從一名打工仔做起。
因為他對身邊的每一位同事都十分信任,所以他不僅贏得了可靠的友情,為自己創造了十分寬鬆的交際空間,做起工作來總是遊刃有餘。現在他已榮升為營銷總監,成為叱吒風雲的商界奇才。最貴的蛋是“笨蛋”?
在三(1)班裏,他的成績是倒數第一。同學們也常取笑他,說頭大不中用。每天放學後值日生搞衛生,他都會主動地留下來幫忙倒垃圾。更絕的是,白天上課,每隔兩節課,他就會條件反射地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認真洗刷。原先最髒臭的角落,因為阿瓜的負責變成了教室裏最醒目的淨土。
他總是微笑著,並純真地看別人以怪異複雜的眼光看自己。
有一次,老師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世界上最貴的蛋是什麼蛋?
有人說是金蛋,有人說是原子彈,有人說是臉蛋,這時,阿瓜也舉手發言,高興地說:“是笨蛋,因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學們笑了,老師沒有笑,她走過去輕拍阿瓜的腦袋說:“是的,你最貴!”
阿瓜的母親每天放學後都會騎摩托車到校門口接他。一個冬天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見一位踽踽獨行的同學,他知道該同學的家離學校較遠,便央求媽媽順道載那位同學回家。可惜因機車後坐裝了個鐵籃子,無法再多載一個人而作罷。回家後,媽媽忙著在廚房做飯,卻隱隱約約聽見門外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音,出門一看,原來阿瓜正在滿頭大汗地用老虎鉗拆掉鐵籃子……
媽媽深深地歎了口氣,但眼裏卻湧出了淚花。服裝店
小張在北京開了一家服裝店,由於忙不過來,請了老家的堂妹來幫忙,工資一月600元,管她吃住。
時間久了,每當小張去訂貨,老覺得堂妹靠不住,心想:她會不會在價格上做梗,趁自己不在時,明明賣了高價說賣低價呢?
這樣經過了一個月,小張累垮了,終於想出病來了。最後堂妹也看出了小張的懷疑,回家不幹了。
小張的服裝店也關門了。漁夫的命運
有一個貧窮的老漁夫,整天起早貪黑地辛苦勞作,以捕魚謀生。但是,一天下來,收獲不多,總是隻能捕到一、二條小魚。他把魚拿到市場上去賣,得到的錢也隻夠養活自己和妻子。
有一次,老漁夫像往常一樣去捕魚,他剛在岸邊坐下,不知從哪兒飛來了一隻鳥。這不是普通的鳥,而是一隻奇怪的、又大又美麗的鳥。人們叫它“加赫卡”。
“加赫卡”蹲在樹上,一直看著老漁夫。
過了許久許久,漁夫才捕到一條小魚。“加赫卡”問漁夫:“老大爺,您拿這條小魚去做什麼?”
漁夫回答說:“我把它拿到市場上去,賣來的錢給我們老兩口買糧度日。”
“加赫卡”非常同情老漁夫,對他說:“從今以後,我將在每天傍晚給你送來一條大魚,它賣得的錢比較多,這樣,你們兩位老人就可以不再過貧窮、痛苦的生活了。”
老漁夫高興萬分,非常感激“加赫卡”。
從此,“加赫卡”每天飛到漁夫的院子裏來,給他帶來一條很大很大的魚。老漁夫把大魚一塊塊切好、煎熟,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掙得了許多錢。漁夫發了財,再也不悉吃喝了,甚至還有多餘的。
有一天,漁夫像往常一樣到市場上去賣魚。這時,來了一個皇帝的傳令兵,他大聲叫喊著:“誰能告訴我在哪兒可以捉到‘加赫卡’,那麼,他將得到半個國家,還可以娶皇帝的女兒做妻子。”
漁夫從自己的座位站起來,想告訴傳令兵,在哪兒可以找到“加赫卡”。但是,轉念一想:正是“加赫卡”把自己從饑餓中拯救出來的,千萬不能說啊!於是,他又坐了下去。
“要是能得到半個國家,那該多好嗬!”漁夫自言自語著,不覺又站了起來。
就這樣,站起來,又坐下,約有三、四次。
漁夫古怪的行動引起了傳令兵的注意。於是,傳令兵抓住漁夫,把他帶到了皇帝那兒。
皇帝對漁夫說:“我的眼睛失明了,任何藥物都不能使我恢複視力。有個名醫告訴我:“如果能用‘加赫卡’的血塗眼睛的話,就可以治好我的眼病。如果你幫助我捉住“加赫卡”。我將把我的國家的一半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