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裏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後,便躲在裏麵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分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哪裏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號!”大家紛紛開始議論。
四個月過去,就在大家對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分子一律開除,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以往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麵整頓,雜草樹—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到訪,進門大吃—驚地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隻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說不對的話
趙國有一個人大擺筵席,宴請賓客。時近中午,還有幾個人未到。他自言自語地說:
“該來的怎麼還不來?一聽到這話,有些客人心想:“該來的還不來,那麼我是不該來了?”於是起身告辭而去。
這個人很後悔自己說錯了話,連忙解釋說:“不該走的怎麼走了?”其他的客人心想:“不該走的走了,看來我是該走的!”也紛紛起身告辭而去,最後隻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
好友責怪他說:“你看你,真不會說話,把客人都氣走了。”那人辯解說:“我說的不是他們。”好友一聽這話,頓時心頭火起:“不是他們有是我了!”於是長歎了一口氣,也走了。盲人與燈
有一位盲人夜間出門,他提著一盞明晃晃的紅燈籠走在暗路上。來往行人見他在燈籠相伴下摸索前行的模樣,個個覺得好笑又奇怪。
一位路人忍不住上前問道:“大哥您眼睛不好使,還打著這燈籠幹啥呢?有用嗎您?”
“有用,有用,怎麼會沒用?”盲人大哥認真地回答。
“有啥用處呢?說來聽聽。”這位路人來勁了,也不經意間說出一旬頗有殺傷力的話:“你又看不見。”
這時,四周已經聚集了一些好奇的行人,人們都饒有興趣地想聽一番笑話
沒想到,這位盲人拋出這麼一個回應:“對啊,正因為我看不見你們,我才需要這燈籠給你們這些明眼人提示,怕你們在黑暗中看不見我這個盲人把我撞倒了。”聽者無不振聾發聵,個個腦門一亮,心中豁然開朗,大家都被這位盲人的話給折服了。右手比左手大4%
讀小學時,老師們喜歡用“錯一個小數點,衛星就不能上天”之類的話發出警告,要我們細心、細心、再細心,尤其在麵臨大考的時候。這個警告後來演變成我們的口頭禪,成了開玩笑、嬉鬧時的慣用語。
有一天上課,美術老師偶然聽見我們這樣說話,很遺憾地搖搖頭,說:“你們這些孩子,不懂得衛星和小數點的意義,忽視了一個很嚴肅的道理。”那天恰好學習畫人手,老師說:“手,看起來不複雜,但我先講一個故事,之後你們可能就會認真學畫了。”
——德國有一家服裝廠,每年生產許多手套,都在附近的城市銷售,銷量一直平穩。有一年,他們得知不遠的地方新建了一家專門生產手套的小廠,由於這個小廠業務量不大,對他們似乎沒有什麼影響,就不太在意。但是,一年後,他們又發現:自己生產的手套在市場上不吃香了,而那個小廠生產的手套幾乎占a領了80%的市場份額……
老師問:“你們猜猜,這是為什麼?”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列舉了許多理由,老師對其中的部分答案表示肯定,但同時又一再鼓勵我們繼續猜。十分鍾後,教室裏沒聲音了。老師神秘地笑了,說:“手套裏有一個微小的數字,決定了它是否更討人喜歡……”
——原來,那家小廠生產的手套,即使同一雙,大小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大多數人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這種大小不一的手套,戴起來感覺更合適!
“這個4%的區別,使小廠獲得了80%的手套市場份額——聽起來是不是很有意思?”
美術老師得意地說:“我知道,衛星離你們太遙遠,但手套你們總見過吧!記住,以後不要輕易蔑視那些看似細小的事物,它們有時能決定事情的成敗!”穿針心理
心理學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你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線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學界,這種現象被稱為“目的顫抖”,目的性越強就越不容易成功。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鮮見。
張師傅是一名雜技演員,腳耍大缸已有多年,可謂駕輕就熟。因為年齡偏大,他決定改行。在告別舞台演出的那天晚上,他把親戚、朋友都請來觀看。然而,正當人們為他精湛的技藝喝彩時,他卻“失手”了:因一腳頂偏,偌大的瓷缸重重地砸在他的鼻梁上,他當場昏了過去。
事後有人問他:“憑你的技術,怎麼會出此意外?”他說:“那天,心裏總是想,這是自己雜技生涯的最後一場演出,而且請了那麼多親戚、朋友來捧場,一定要表演得很出色,千萬不能出錯。誰知表演時一走神兒,就出事了。”
從表麵上看,很多失手都是偶然的,其實卻有其必然性。因為人有這樣一個弱點:當對某件事情過於重視時,心理就會緊張;而一緊張,往往就會出現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動作失調等不良反應。很多人在人生的關口失手,心理緊張與焦慮是重要原因之一。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既然如此,我們何不給失敗一個心理準備呢?
我的一位朋友在體育大賽中多次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現已進入國家集訓隊。有乒乓球愛好者向他請教成功的秘決,出人預料,他竟告之“成功之前先要做好失敗的準備”。他進一步解釋說,在進入正式比賽前,事先承認不論怎樣做,你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就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從而取得比賽的成功。他還舉例說,在一次全國乒乓球大賽中,他和一位國手爭奪冠亞軍,國手確實厲害,一上場就先贏了他兩局,但由於他在進場前就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所以沒有慌亂,完全放開來打,挺住了,最後反倒是他戰勝了國手。在賭場門口經營腸粉
美國西部開發,蜂擁而去的淘金客最後留下“賣水人”三字,成了那些守在重大商機的食物鏈上,穩守積累微利,步步富裕的人的代名詞。
我在澳門見過一家“賣水人”,那是毗鄰大賭場的一間小小的粥粉麵店。它開在一座大廈的首層,隻占著其中的一個間隔,滿是“寄人籬下”的意思,門麵簡單潔淨,幾乎不事裝修,緊挨著大賭場,被大賭場的金碧輝煌襯托得格外寒磣。
從賭場出來的人在“金錢大戰”裏廝殺得兩眼通紅,看到這麼踏實的生意人家,覺得他們真是呆頭呆腦,這樣受累有什麼意義,賭場裏麵瞬間就成千上萬,僅是一牆之隔,外麵竟然有人願意從12元一碟的腸粉裏麵獲利,簡直是天方夜譚!
確實,貼近大賭場,裏麵大進大出的現金流,驚濤拍岸,幾乎破牆而來,這間小店無異於驚濤駭浪裏的一葉小舟,不知這掌櫃的又如何把持得住?
招牌上寫著:芝麻醬腸粉12元,雲吞麵15元,白灼青菜8元,狀元甲第粥10元……客似雲來,生意盈門。進出那裏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都是些希望一下子扭轉乾坤,卻被乾坤扭轉了的人,是些賠光了本的賭客,他們通常西裝革履,有的就輸剩了一頓粥粉以及回程的路費了。
掌櫃的是一對中年夫婦,慈眉善目,有種罕見的心平氣和,渾然不覺自己處於風口浪尖,兩人平凡守望,同心同德,店裏再雇了三四個人,間或還有三個念書的孩子手勤腳快地幫忙。從天亮忙到天黑,再至深夜,等客人一一離去,方才打烊關門,守著淡時三五千、旺時不足萬元的流水帳,他們心滿意足。
有一天,夫婦倆還免收一位客人的餐費。
那是一位豪客,前一天傍晚,正是周末,豪客攜著巨款從香港過來,獨自闖入賭場廝殺,手運奇佳,幾個小時下來,居然淨賺了2000萬,子夜時分,當他帶著巨款正要返港,哪知遇上狂風驟雨,往返港澳兩地的飛翔船掛牌停航。這位豪客便從碼頭原路折回,帶著口袋裏的千軍萬馬重新殺入賭場,結果遭遇滑鐵盧,人仰馬翻,黎明時分,2000萬全部輸光不止,還賠進去帶來的1000萬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