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孔子有個得意的學生叫子夏。後來,子夏要去做官了。在上任之前,向孔子請教怎樣辦好政事。孔子回答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意思是說,不要隻圖快,也不要隻顧眼前小利。隻圖快,往往辦不成大事。另外,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挑著一擔桔子進城。天快黑了,他怕在關閉城門之前趕不到,心裏十分著急。
恰巧迎麵走來一個行x人,他便問那人能不能趕得上進城。那人瞧他慌裏慌張的樣子,就告訴他如果慢慢地走,還有可能趕得上。挑桔子的聽了很生氣,以為那人是在拿他開玩笑。他想,難道慢走可以進城,快走反倒進不了城嗎?於是,他加快腳步。不料,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立時桔子滾滿了一地。他急忙一個一個地往擔裏裝桔子,好大一會兒才收拾完。
這時,天已經黑了。這人終於沒能進城。夜郎自大
在漢朝時期,我國西南部有一些小國,其中一個是“滇國”,一個是“夜郎國”。
有一次,漢朝朝廷派了一個使臣到那裏去。使臣先到了滇國,滇國的國王向使臣問道:“漢朝有多少國土?”漢朝的使臣聽了他的話,感到很可笑,這樣一個還不如漢朝州郡大的小國,怎麼能與漢朝相比呢?
後來漢朝的使臣又來到夜郎國。夜郎國是貴州西邊一個小國家,它的國土很小,出產又少,和漢朝的一個縣大小差不多。夜郎國的國王姓竹。傳說,從前有個女孩,在河邊洗衣服。猛然,她看見水麵上飄來三節大竹筒,聽見竹筒裏有小孩的哭聲。裏麵竟睡有一個男孩。她高高興興地把小男孩抱回家去撫養。孩子長大後,文武雙全,於是就做了夜郎國的國王。
夜郎國的國王很驕傲,他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很大、很富足,竟不知好歹地向漢朝使臣問道:“漢朝與我的國家相比,哪一個國家大呀!”
掩耳盜鍾
古時候,有一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很愛占小便p宜。
他看見鄰居家門口懸掛著一口大鍾。鍾的造型美觀大方,四周的圖案新奇美妙,鍾聲嘹亮悠長,傳得很遠。
他很想偷走這口鍾,苦於鍾體笨重,一個人的力量無論如何都不能把鍾搬走。他費盡心機,還是想不出辦法。
一天,他和幾個狐朋狗友在一起閑聊。他裝作無意的樣子問:“譬如說有口大鍾,一個人背不動,但又想把鍾拿走,你們說怎麼辦?”
有人覺得這不算什麼問題,接過話茬說:“一個人拿不走,那麼兩個人、三個人總能拿走吧。總之,多加幾個人一定能行x。這有什麼難呀?用這件事來考我們聰明人也太有點兒大材小用了。小孩子的水平!”
打算偷鍾的人說:“你沒聽懂我的意思,我是說,必須一個人把鍾弄走。誰不知道人多力量大呀,自作聰明!”
有人問:“那麼把鍾砸碎,分成幾次拿走,是否可以呢?”
這個人說:“砸碎鍾是可以的,但不能讓鍾的主人發現,你有什麼辦法?”
有人說:“這太簡單了,我有一條妙計,隻要把耳朵掩起來,就聽不到鍾聲了。”
眾人聽了,一致稱讚說:“真是個好辦法,隻有最聰明的人才能想出如此絕頂聰明的辦法。”
打算偷鍾的人暗自得意,心想,不費一文錢,就找到了好辦法,真是太妙了。
黑沉沉的夜,秋風卷起落葉漫天飛舞,人們已酣然入夢,萬籟寂靜。
一個人影竄出小巷,悄悄走近大鍾,掄起大斧,拚命敲打。鍾聲沉重響亮,驚醒了熟睡的人們。
大鍾的主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披起衣服,出來察看。鄰裏也紛紛開門出來觀望。他們吃驚地看到有個人兩耳塞著棉球,正在那兒用力敲鍾。
鍾的主人一把奪過斧子,生氣地問:“三更半夜,你不睡覺,發什麼瘋?攪得四鄰不安!”
偷鍾的人反問:“我都把耳朵掩住了,我聽不見鍾聲,你怎麼能聽得見?”
鍾的主人和鄰裏們聽了這古怪的問話,再看看他別致的打扮和認真神情,不由得一齊大笑起來。猴子與陷阱
有個獵人,在森林邊的小路上,挖下了一口很深的陷阱。在阱口上稀稀疏疏地排了幾條樹枝,上麵再鋪上薄薄的一層青草,然後用浮土蓋住,收拾得和原來的路麵一樣,不留任何痕跡。想不到這一切都讓樹上一隻聰明的猴子看到了。
獵人走了以後,猴子嘻嘻地笑起來,說道:“他真是一個老練的家夥。瞧,一切搞得多麼巧妙啊!要不是我親眼看到,說不定也會上當。真好玩兒!我不妨在這裏多待一會兒,看一看究竟誰倒黴!”
不久,猴子看到小路上有一隻母兔子不緊不慢地走來,一步步地接近那危險區域了,兔子是多麼溫順,猴子不覺動了憐憫之心。
“站住!”猴子大喝一聲,從樹梢上猛跳下來,攔住兔子的去路。正一心趕路的母兔著實嚇了一大跳,一陣驚慌。等她看清原來是猴子的時候,才稍微定下心來,長噓了一口氣,埋怨他說:“哎呀呀,猴大哥!你怎麼嚇唬起我這個可憐的人來了!”猴子說:“你上哪兒去?”“我要到森林深處去,給我的小兔兒摘一些嫩草葉。”“我勸你別從這條路上過去。”猴子指著前麵說,“在那兒,有獵人挖下的陷阱!”
兔子聽了,怯怯地望了望前麵,非常感激猴子,連連道歉,然後從另一條岔道上,向森林裏走去了,她剛走了不遠,真倒黴!迎麵恰巧來了一隻餓狼,攔住了她的去路。
“好啊!”餓狼惡狠狠地張開大嘴,衝著兔子叫道:“我正餓得慌,來得正好,你就給我當一頓點心吧!”兔子又急又慌,但她強作鎮靜,壯著膽子說:“我們都住在大森林裏,你我都是平等的,你有什麼權力吃我?”“哈哈……”餓狼發出一陣狂笑,說:“我肚子餓了就要吃東西,你不該碰上我,就這個道理。”“我們得找一個裁判來評評理!”兔子要求道。
正說著,一隻狐狸不知從什麼地方鑽了出來。於是,狼便對兔子說:“好吧,你就問問狐狸。它可是一位最懂道理的人。”“不用再說了。”狐狸得意地說,“你們的爭論,我早已聽見了。兔子啊,你應該愉快地叫狼吃掉,這就是真理!”
這是什麼真理!兔子不服,要求再找一個真正公正的裁判來裁決,狼允許了。於是,它們在路口找到了猴子。猴子仔細聽完雙方的申訴,便眨著眼睛,想了一會說:“狼要吃兔子,當然狼的本領要比兔子強。不過,先請狼回答一下,你究竟比兔子強在裏哪?”狼回答說:“這還不明顯嗎?比如,我尖利的牙齒,一口就能咬死一條公牛;還有,我四條善跑的腿,能夠追得上飛一般奔馳的黃羊;而且……”
“等一等。”猴子說,“我就不相信你會跑得這樣快。”狐狸從旁插嘴道:“猴老兄!你不該懷疑狼兄的本領,這是有目共睹的,我敢為他擔保!”猴子搖搖頭說:“空口無憑,還是請狼用自己的行動來證實一下。這樣吧,就以前麵那株老柏樹為終點,這小路作跑道。我允許狼和兔子保持20步的距離。狼在前麵跑,兔子在後麵追。如果兔子追不上狼,那就應該讓狼吃掉。如果追上了,那狼不過是一個隻會吹牛的家夥!”狼聽了猴子的話,暗想:兔子本來跑得沒我快,況且還讓我領先20步,這麼一想,它就滿口答應了。繞舌的狐狸又插嘴道:“雖然現在比賽還沒有開始,但誰勝誰負,我完全可以肯定。別說狼兄是我們森林裏的長跑健將,就我這四條腿,也不是小毛兔所能趕上的。”猴子笑了笑,說:“那麼,用相同的條件,讓你也參加比賽吧!”狐狸拍著胸脯說:“行,我可不是一個膽小鬼!”
於是,比賽開始了。猴子嘬起嘴巴,吹了一聲響亮的口哨,狼和狐狸都爭先飛跑。他們順著小路,直向老柏樹衝去,猴子在後麵虛張聲勢地高聲喊到:“加油啊!追上了!加油啊!”
隻聽得“噗噗”兩聲,狼和狐狸雙雙落下陷阱,跌了個頭腫臉青眼發花!好一會,它們才從昏迷中醒來,弄清楚眼前發生的情況。它們原來掉進了獵人的陷阱裏。於是,他們都死命地掙紮,在陷阱裏又跳又蹦,想從下邊跳上來。 可是,獵人的陷阱挖得那麼深,要想跳上來是不可能的,他們掙紮了半天,力氣都白費了。最後,隻好無可奈何地在陷阱裏“呼哧呼哧”喘氣,無望地抬頭看著阱口。 此時,猴子和兔子站在上邊,高興地哈哈大笑。最美的烏鴉
在茂密的森林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鳥兒。它們時常聚在一起討論誰最漂亮,結果往往吵得不可開交,因為幾乎每隻鳥都認為自己是最漂亮的鳥。
森林裏的仙女為了使大家和好,下了一道命令:“大家都別吵了,明天我來選出最漂亮的鳥兒當鳥王。”
鳥兒們馬上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孔雀得意地說:“當然是我最美了,你們瞧我的羽毛。”說著,她緩緩張開了尾羽,哎呀,孔雀的羽毛果真十分美麗、五彩繽紛,把大家的眼都看花了。
可是天鵝並不服氣:“隻有純潔,才是最美的,我潔白高雅,當然比花花哨哨的孔雀要美了。”
其他的鳥兒也不甘示弱,紛紛誇耀自己的美麗,隻有全身烏黑的烏鴉一句話也不說。它難過地想:“為什麼隻有我天生就這麼醜呢?”想到這裏,烏鴉忍不住傷心地哭了起來。烏鴉並不甘心,它冥思苦想,想了個辦法,也要去爭奪鳥王這寶座。
烏鴉向每個鳥兒都要了根羽毛,然後把這些羽毛都粘在自己身上,哈,這下烏鴉變了,它成了森林裏最漂亮的鳥兒了。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的鳥兒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來到仙女麵前。
仙女看了看,指著烏鴉說:“大家看,它是最漂亮的鳥。我決定讓它當鳥王。”
鳥兒們都在想:這家夥確實漂亮,可它是誰呀?怎麼從來沒見過呢?
烏鴉得意極了,忍不住叫了一聲。大家這下聽出來了,原來是烏鴉啊!怪不得昨天它向我們要羽毛呢,真是不要臉。
鳥兒們一起圍上去,你一口,我一口,把自己的羽毛啄了回來,烏鴉一下子又變得全身烏黑了。
仙女走過來,對烏鴉說:“烏鴉,你這樣弄虛作假可不好,你要記住,隻有真的,才是最美的。你懂了嗎?”
烏鴉慚愧地點了點頭。狐狸和狼
狼和狐狸早就麵和心不和,它總想找個機會把狐狸好好地治一治。
“萬獸之王獅子病了。”狼一聽到這個消息,便趕忙來向獸王請安問好。
大概它正趕上獅子身體稍微好受些,一聽說狼來請安,就抬起頭來。真像俗話說得那樣:“有人前來問安,心裏自然舒坦。”獅子心裏一高興,病好像又減輕了幾分。
狼心想:“這下可有機會了!”它就開始在獅子麵前數說起狐狸的不是來了。
“吾王陛下,我一聽說您貴體欠安,就急忙跑來給您請安。我的嘴是笨一點兒,可我的心是真誠的。可不像狐狸,往常在陛下跟前,嘴巴多甜喲,光揀好聽的說。現在怎樣呢?您身子不舒服,它就沒聽說嗎?要是真有那份敬奉您的心,它來還不方便嗎?憑它那腿腳兒,兩個時辰就能跑完五歲小馬一天的路程。看來,它是心上沒您呀!剛才我來的時候,還碰見它又蹦又跳地在草灘上到處閑蕩呢!”
聽了這番話,獅子大王不由地怒從心頭起,立即派遣虎和豹前去把那該死的狐狸抓來。狐狸一看這情景,知道大事不好,想逃跑已經來不及了,隻得硬著頭皮,小心地跟著虎豹,四蹄不沾地來到獅子大王麵前。一眼看到狼正得意洋洋地坐在獅子身邊,狐狸心裏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