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四麵楚歌

劉邦到了被封為漢王的第五年時,力量更加強大了。項羽的軍隊卻陷入了人馬疲憊、糧草斷絕的境地。而漢軍還是害怕項王和勇猛的楚軍,都逃到了容易防守的山區。漢王派人和項王談判。要和項王對分天下,以滎陽北麵的古運河鴻溝為界:東麵歸項王;西麵歸漢王。項王答應了劉邦的條件,放回了作為人質的漢王的父母和妻子。將士們都為戰爭終於結束而高呼萬歲。項王接受了和劉邦的盟約後,率領大軍解除了對漢軍的威脅,向東撤退。張良和陳平向劉邦建議:“現在是消滅楚國的大好機會,千萬不要養了一隻猛虎,給自己留下後患。”劉邦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沒有向西走,反而會合各路諸候,向項羽發動了進攻。

項羽被漢軍追殺到垓下。楚軍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糧草也斷絕了,隻能躲在營壘裏。漢軍大將韓信設下了重重埋伏,把楚軍圍了個水泄不通。一天深夜,漢軍軍營裏傳出了一陣陣楚地的民歌。項羽聽著悲涼動人的民歌,非常驚訝:“這是怎麼回事?有這麼多人在唱楚地的民歌!難道劉邦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地嗎?!完了!”

項羽想到自己曆經無數次大仗,頂天立地,舉世無雙,現在卻被漢軍圍困。他自己作詩,悲壯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唱著唱著,流下了一行行熱淚。項羽的侍從們從沒見他這麼悲傷過,都默默地低頭哭泣,不忍心看項王難過的模樣。項羽珍愛的烏騅馬哀傷地鳴著,項羽寵愛的虞姬悲戚地作詩應和。虞姬淚漣漣地和著項王吟唱後,為了不讓項王因為擔心自己而喪失鬥誌,就拔劍自刎了。霸王自刎

項羽抹幹眼淚,騎上烏騅馬,帶了八百多個子弟兵,趁著夜色衝出漢軍的包圍圈,馬不停蹄地向南跑去。天蒙蒙亮時,漢軍發現項王已經突圍,連忙出動五千個騎兵,追了上去。項羽渡過淮河,身邊隻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羽想回到彭城後,再整頓隊伍,東山再起,可他迷路了。項羽問路時,一個老漢故意給他指錯了方向。項羽走進了一片沼澤地,當他再掉轉馬頭,繞出沼澤地時,幾千個漢軍騎兵已黑壓壓地圍了上來。這時,跟隨項羽的士兵死的死、傷的傷,隻剩下二十八個人了。

項羽眼看難以脫身,但他不願意認輸。他對身邊的士兵說:“我從八年前起兵,到現在沒打過一次敗仗。我被圍困在這裏,是老天要滅我,而不是我不會打仗。今天,我願意為你們痛痛快快地打一仗!”項羽把二十八個人分成四隊,說:“你們看我先斬他們一個大將,再從四個方向跑出去,在東山下集合。”項羽說完,大喝一聲,衝向漢軍。漢軍被殺得四處逃避,項羽當場殺死了一個漢將。項羽的四隊人馬在山下會合了。項羽又把他們分成三隊,漢軍也組成了三個包圍圈。項羽異常勇猛,又剌殺了一個都尉和幾百個漢兵,再一次衝出了重圍。項羽重新聚集了部下,隻損失了兩名騎兵。項羽笑著問:“怎麼樣?”大家都敬佩地說:“大王說得對!”

項羽和部下衝出重圍,到了烏江邊。烏江的亭長正巧有一隻小船停在江邊。亭長對項羽說:“大王快上船過江吧!江東也有方圓一千多裏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還可以在那裏稱王。漢軍沒有船,無法追趕大王。”項羽苦笑著搖搖頭,說:“我帶了八千江東子弟過江,現在我卻不能帶他們回去,我沒臉見江東的父老鄉親啊!”說完,他轉身衝向圍上來的漢兵,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項羽又殺死了幾百個漢兵,可他身上也受了十幾處傷。最後,他對以前的一個熟人、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漢王以千金和封萬戶候的懸賞,要我的腦袋,我就把這個好事留給你吧!”項羽說完,就毫無懼色地拔劍自刎了。盤古開天地

在很久很久以前,整個宇宙並不像現在這樣明朗清晰,而是混混沌沌的像個大雞蛋。這個雞蛋存在了好多年,裏麵孕育了一個偉大而神奇的生命——這就是智慧、能力超過天地的盤古。隨著時間的變換,盤古漸漸地長大了。他越來越不喜歡麵前這個黑暗混沌的世界,於是他找來先天金石之精——斧和鑿。他左手持鑿,右手操斧,用盡全身力氣,將這一團混 沌之氣一分為二,徹底劈開。輕的氣向上飄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向下沉去,就成了地,於是從此便有了天地之分。盤古還擔心天地有一天會合在一起,他就用手托著藍天,腳踏大地,將天地支撐起來。

後來,天每升高一丈,盤古也增高一丈,這樣過了大約1.8萬年,天已經升得非常高,地也變得特別厚了,可是開天辟地的盤古卻累倒了,再也沒有起來。

盤古臨死的時候,身體的各個部分分別化作天地萬物——日月風雲、山川湖海、良田沃土、礦藏寶物等等。一個美好的世界誕生了。

這就是盤古開天地的神話。

女媧造人

又過了幾萬年,女媧天神來到了大地上,這個美麗動人、充滿生機的世界把她牢牢吸引了。可是這個世界令她感到寂靜難耐,她隨手拾起一塊濕泥巴,仿照自己的模樣捏了個小泥人。沒想到,這個小泥人竟然活了。女媧興奮不已,趕緊又捏了幾個,都活了。於是天地之間就有了人類。

女媧摶黃土造人,這也是一個動人的神話。那麼,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我們早就知道,人類是從猿演變而來的。據科學家們考證,在我國最早的原始人是170萬年以前出現的雲南元謀人;隨後是陝西藍田人,是在80萬年前出現的。北 京猿人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曆史了。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洞裏發現了迄今1.8萬年的“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過著群居生活。他們的群居生活按照血緣關係固定下來,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的祖先生下來的,也就成其為一個氏族。這就是生活在華夏土地上的原始人類。孔子周遊列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學者,也是儒家學派的開創人。

孔子的先世本是宋國貴族,在宋國的內亂中,孔氏受到迫害,孔子的曾祖孔防叔逃至魯國。至孔子之父叔梁紇做了魯國陬邑大夫,孔子就生於此。據說他小時候很愛學禮節,愛讀書,時常模仿大人們祭天祭祖的禮儀。17歲時母親去世,他把母親同父親合葬在一起。從此,更加發奮讀書。沒過幾年,他的才學便遠近聞名。

他在外蕩遊14年,先後到過衛、曹、宋、鄭、陳、蔡、楚等國,受到各國國君的冷遇,屢次碰壁,曆盡坎坷,始終沒有人重視他的主張,沒人使用他。他最後還是回到了魯國,時年68歲。他把時間和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學生上麵。

孔子的最高理想是“複禮”,但他絕不主張簡單地恢複周禮,而主張采擇各代製度之長。一次弟子顏淵問他如何治國,孔子說,用夏代的曆法、殷代的車子、周人的禮帽、虞舜的音樂。由於他對西周文化的推崇,使他在政治上表現出保守傾向。在周遊列國的過程中,有不少避世的隱者勸諭他遁世歸隱,孔子慨歎道:“人是不可與鳥獸為群的,如果不與人群為伍那怎麼能行呢?假若天下太平,我就不會這樣參與改變社會了。”

孔子的一生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但這卻促成了他在整理古代文獻和教育事業上的巨大成就。

孔子一生學無常師,先後向多人求學,所以學問淵博,並首開私人聚徒講學之風。他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廣收學生,據說他門下弟子3000人,賢人72名,最著名的學生有顏淵、曾皙、子路等。他在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上,有很多地方可供後世借鑒,如注意因材施教,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等。還有“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類的論述,至今仍有一定意義。

他還整理了《易》《禮》《樂》《詩經》《尚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撰寫的《春秋》進行刪訂,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記載著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間發生的大事。《尚書》是我國一部上古曆史文獻的彙編。《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其中有不少民間歌謠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它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現存《論語》一書,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談話的記錄,充分體現了他的思想。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後,他的弟子繼續傳播他的學說,形成了一個儒家學派。自漢武帝以後,儒家學說成為中國2000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孔子也因此被後人稱為聖人。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