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負荊請罪

公元前279年,秦、趙兩國國君在澠池相會。會上秦王讓趙王彈瑟,趙王不敢不聽,秦王就命史官記下:“某月某日,趙王為秦王鼓瑟。”藺相如見了,拿起一個瓦盆,也要秦王演奏,說:“大王不敲的話,五步之內,就要發生流血事件了!”秦王害怕,隻得敲了幾下,相如也叫趙國史官記錄:“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由於藺相如多次捍衛了趙國的尊嚴,回國以後,趙惠文王把他提拔為上卿。

趙國的大將廉頗很不服氣,說:“我身經百戰,立下多少汗馬功勞,如今倒讓藺相如趕過我頭裏去了。我要給這小子顏色瞧瞧!”相如知道了,就裝病不再上朝。有一回,兩人在城裏狹路相逢,相如就讓車夫退到一旁的小巷躲著,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這一下,他手下的門客都不樂意了,責怪相如膽子太小。

相如說:“我連秦王都不怕,怎會怕廉將軍呢!我想的是秦國之所以不敢來侵犯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廉將軍和我。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是為了國家安全才容讓的啊。”

廉頗聽說了,大受感動。他萬分慚愧,裸著上身,背上插著荊條,親自到相如門上去請求責罰,也就是“負荊請罪”。相如原諒了他,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而“負荊請罪”,也流傳為一句成語,表示真心地賠禮道歉。屈原沉江

屈原是楚國的大夫。他誌行高潔,才能出眾,忠心耿耿輔佐國君楚懷王。但朝中的小人妒忌他,不斷在暗中造謠誹謗,懷王聽信讒言,漸漸疏遠了他。

公元前313年,秦國為了拆散楚齊聯盟,派客卿張儀去楚國。張儀甜言蜜語,說隻要楚國同齊國斷交,秦國願意割讓商於地方的六百裏土地。懷王信以為真,照著秦國的要求辦了,結果派人去接收商於時,張儀翻臉抵賴,說當初隻答應給六裏地。懷王大怒,發兵十萬進攻秦國,不料被打得大敗,反而讓秦軍攻戰了漢中的國土。後來秦國又假惺惺要同楚國結盟,請懷王到武關去相會。屈原諫阻說:“秦國一向像虎狼一樣,強暴橫蠻,大王決不能上他們的當!”可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卻勸父親入秦。懷王不聽屈原忠告,一意孤行,果然在武關被秦軍拘禁,最後死在秦國。

懷王一死,長子頃襄王繼立,子蘭則當了楚國的宰相。屈原還指望頃襄王覺悟,重新振興楚國,可是他越進忠言,越遭到子蘭等人的仇視。在他們的誣陷下,屈原被革了職,放逐到沅湘的邊地。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楚國被迫遷都。屈原看到國勢日非,悲憤地跳進汩羅江自殺了。

屈原即使在流放以後,也念念不忘楚國的命運,他的作品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瑪雅文明的終止之謎

美洲大陸平地崛起的瑪雅文明,的確令那些學識淵博的曆史學家大感困惑。這種從天而降的文明,像一場剛剛演出序幕就已結束的曆史劇。瑪雅人為何突然背棄文明,又回歸原始呢?

公元830前,科班城浩大的工程突然宣告停工。公元835年,帕倫克的金字塔神廟也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提卡爾正在建設的寺廟群工程中斷了。公元909年,瑪雅人最後一個城堡,也停下了已修建過半的石柱。這情形令我們聯想到複活節島采石場上突然停工的情景。

這時候,散居在四麵八方的瑪雅人,好像不約而同地接到某種指令,他們拋棄了世代為之奮鬥追求,辛勤建築起來的營壘和神廟,離開了肥沃的耕地,向荒蕪的深山遷移。

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瑪雅人的那些具有高度文明的曆史文化遺址,就是在公元八世紀至九世紀間,瑪雅人自己拋棄的故居。如今的遊客徜徉在這精美的石雕和雄偉的構架麵前,無不讚歎、惋惜,而專家學者們卻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瑪雅人拋棄自己用雙手建造起來的繁榮城市,卻要轉向荒涼的深山老林,這種背棄文明,回歸蒙昧的做法,是出於自願,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事情愈是令人費解,人們欲解的勁頭就愈大,含糊不清的解釋就愈多。首當其衝的說法是,瑪雅人有可能被外部入侵者趕出了家門。可是,有誰比處於其文明和文化興盛時期的瑪雅人強呢?哪兒也沒有什麼蹤跡可以讓人推斷出發生過戰事。——真正值得尋思的倒是一次氣候遽然變化,它有可能引發了民族的遷徙。這種解釋也還是找不到證據,它怎麼也成不了理由。因為,瑪雅人為遷徙而離開舊王國領土到達新王國邊境的空間距離隻不過是350公裏左右,為求生存躲避一場災害性氣候驟變,這樣一段距離不足以讓人免去災難。

同樣,瑪雅人那些雄偉的石構建築,有些已倒塌,但仍有不少曆經千年風雨仍然保存完整,因此地震災難之說可以排除。

至於瘟疫流行的問題,看來很有可能。然而,在瑪雅人盤踞的上萬平方公裏的版圖內,要大規模地流行一場瘟疫,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再說瑪雅人的整體遷移,先後共曆時百年之久,一場突發性的大瘟疫,絕無耗時如此長久的可能性。

是否存在代溝造成的爭鬥?年輕的一代起來反對老一代,發生內戰或一場革命?如果有人同意其中的一個可能,那麼,顯然隻有一部分居民,即失敗者離開國家,而勝利者則留下來仍在舊地生活。在考古現場的調查研究沒有提供什麼跡象讓人看出有瑪雅人留了下來,哪怕是一名瑪雅人!整個民族突然間遷出,它不設防護措施,將自己的聖地完好地留在熱帶叢林裏。

有人試圖從生態角度解開瑪雅人大遷移的謎。如認為瑪雅人采取了某種不恰當的耕種方法,破壞了森林,土地喪失了地力等等,造成生存的困境被迫大遷移。可是不少學者在考察中發現,瑪雅人在農業生產上卻表現出頗為先進的跡象,他們很早就采取輪耕製,出現了早期的集約化生產,這樣即保證了土地肥力不致喪失,又提高了生產效率。因而,試圖從這個角度解開謎題的嚐試也是行不通的。

還有一些專家的思路更新奇,他們認為要尋找瑪雅人搬向深山的原因,可以先反過來看看他們怎樣選擇自己定居的故土。我們已知的這些瑪雅人最古老的城市,都不是建設在河流旁。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明,首先發祥於尼羅河與恒河流域,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則在黃河和長江流域。河流不僅給這些早期的都市帶來灌溉和飲水方麵的便利,同時又是人員與商品交往最初的通道。從各民族的早期曆史來看,他們的文明都離不開河流。

瑪雅人卻偏偏把他們那些異常繁榮的城市,建築於熱帶叢林之中,這是頗有意味的。危地馬拉考古學家於2000年初在危地馬拉北部的佩騰省發現一座瑪雅古城的遺址。

據危考古學家洛佩斯介紹,這座古城坐落在拉坎多納山脈的密林深處,建成於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古城遺址的麵積很大,目前已經完成了其中兩個廣場的發掘工作。洛佩斯說,這兩個廣場分別位於古城遺址內一座30米高山丘的山腳和山頂兩處,中間以寬50米的67級石階相連。它們設計合理,相互協調,表明建築這座城市瑪雅人精通測繪學和地理學。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廣場上發掘出用於祭祀的廟宇、祭壇和石碑等文物。

據參與發掘的考古學家們分析,這座古城也可能是一座天文台,因為城裏建有兩座可用於觀測星相的高樓。

另外,以提紮爾為例子。從這個瑪雅人的城市到洪都拉斯海灣的直線距離為174公裏,距坎佩坎海灣僅257公裏,到太平洋的直線距離也才377公裏。瑪雅人對海洋是十分了解的,在他們的城堡廢墟和文化遺址上,大量的珊瑚、貽貝和貝米動物製品,可以證明這一點。那麼,他們最初的城市為什麼不修建在河流邊或者海灘旁,而要選擇在與世隔絕的叢森莽障之中?其後的大遷移,不向河流沿岸和海邊轉移,偏偏要移至更為荒涼的深山之中?這的確令人費解。

提紮爾就是一個位於深山中的城市。為解決這個人口眾多城市的飲水與灌溉農作物的需要,他們被迫在城周修建了13個水庫。這些水庫的總容量達214500立方米,在古代修建這樣的工程,其艱苦是可以想像的。且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些聰明絕頂的瑪雅人為何必須在這種條件艱苦的地方安邦築城,而不去尋找一處較為方便,更符合生活邏輯的地方?

這些後來匆匆停下進行過半的工程,倉促地收拾行裝,扶老攜幼,舉族遷移的瑪雅人,他們曆經長途跋涉之苦,最終隻得絕望地在北方建立一個新王國。他們再次按照曆法預選規定的日期,重新開始修建他們的城市、神殿和金字塔,而絕不重返故土。

神奇的瑪雅文明是以一夜之間南美大陸廣修金字塔為開端的。這就好比一場戲,沒有過門和序曲,一拉開幕瑪雅人就登場上演了一出壯觀的曆史劇。他們未給曆史留下任何解釋的大遷移,就好像匆匆落下了帷幕,這場波瀾壯闊的曆史劇到此嗄然而止。

這真是一個大啞謎,全世界科學家都拿不出有說服力的解釋。趙州橋的故事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南。它建造於隋朝,距今已有1380年的曆史,舉世聞名。

它的橋寬9.6米,全長50.82米,橋洞跨度長37.02米,而橋洞高度隻有7.23米。建築學家認為,這樣的結構一方麵使橋洞的跨度增大,使橋下的船隻在通行時不受影響;另一方麵由於橋身低、坡度小,車馬、行人過橋時省力。另外,大橋洞的兩邊,又各造了兩個小橋洞,這種設計使橋自身的重量和橋基的負重得到減輕,又可以在漲水時,對河水進行分流,減少水流對橋身的衝擊。後來人們把這種構造的橋稱為“敞肩拱橋”。敞肩拱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項偉大的成就,歐洲國家比我們差不多晚了1200多年。

傳說趙州橋是魯班建造的。他建後,邀請柴王爺來檢驗橋是否堅固。柴王爺想搞一次惡作劇,就叫張果老,一起想辦法。最後,張果老把三座大山裝進了褡褳,馱在毛驢背上;柴王爺把五嶽放在小車上。他們兩人一個推車,一個倒騎毛驢,一起來到了橋中央。魯班怕橋承受不了,忙跳到河裏,用雙臂把橋托住。柴王爺、張果老安然地過了橋,但橋上卻留下了深深的驢蹄印和車轍溝。故宮的故事

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它從明朝永樂4年開始修建,永樂18年的時候建立,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曆史。它是明朝、清朝兩個王朝的皇宮,前後有24個皇帝在這裏居住過。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在這裏宣布退位的。

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整個輪廓是一個端端正正的長方形。它的宮牆有10米高,全長3400多米。在宮牆的四角,各有一座精巧玲瓏的角樓,由9梁18柱72條脊構成。

故宮內的宮殿建築總麵積有15萬平方米,遠遠望去,一片片黃色的琉璃瓦、一道道深紅色的宮牆、一根根精雕細刻的漢白玉欄杆……規模宏偉壯觀!故宮的正門朝南,叫做午門。從午門進去,經過金水橋、太和門,後麵依次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禦花園、欽發殿,最後是故宮的北門,叫神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