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為什麼06(3 / 3)

法國香水世界聞名,香水最早由天然原料製成,這些原料來源很廣:如花(玫瑰花、茉莉花)、水果(檸檬、柑橘)、球類植物(晚香玉)等。但是由於這樣生產香水的造價太高,從20世紀初,人們開始采用合成的方式生產香水,現在的香水大多是人工合成的。

■ 世界上哪三種植物遭受最嚴重威脅

世界上有三種瀕臨危境的植物,它們是大葉棕櫚、奇亞帕斯拖鞋蘭和綠豬籠草。

大葉棕櫚是一種高達15米以上葉子闊大的棕櫚科植物。人們隻在非洲馬達加斯加東北部一個狹小的沼澤地帶見過它的身影,總共不過50棵。因為它的葉尖可以吃,所以常被人們摘下來吃掉;而它的果實備受狐猴喜愛,還沒有長熟就被狐猴差不多吃光了,所以它的繁殖受到嚴重影響。

奇亞帕斯拖鞋蘭是一種非常珍貴、漂亮的蘭科植物。它生長在樹幹上,受到人們過度采集的威脅,這種植物隻生活在墨西哥的奇亞帕斯州,為數已經不多。

綠豬籠草,是豬籠草科食蟲植物,葉子像瓶子,裏麵有黏液,昆蟲在吸蜜時極易滑進瓶內,就再也爬不出來了。黏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分解昆蟲屍體,使豬籠草吸取。目前由於過分采集和城市擴建道路、開礦等,導致綠豬籠草的生活環境被破壞,已陷入瀕臨滅絕的狀態。

小資料 你知道目前世界上的12種瀕危動物嗎

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上12種最瀕危動物”的是:北部白犀牛、白鰭豚、蘇門答臘虎、斯比克斯鸚鵡、奧裏諾科鱷魚、僧海豹、微型豬、小嘴狐猴、蘭坎皮海龜、奧瑞納克鱷魚、泰國豬鼻蝙蝠、夏威夷蝸牛。

■ 為什麼很多好看的花是有毒的

許多植物的花,漂亮鮮豔,令人喜愛,然而卻是有毒的。例如夾竹桃的花,紅豔欲滴,但夾竹桃的葉、皮、根都有毒,花朵也有毒,隻是毒性弱一點而已。人隻要吃一點新鮮夾竹桃的皮,就會出現中毒症狀:開始有惡心、嘔吐、腹痛的感覺,進而心悸、脈搏不齊,嚴重者瞳孔放大、便血,甚至抽搐而死亡。這是因為夾竹桃含有多種強心疳,對人的心髒有強烈的毒性作用。

長春花,也屬於夾竹桃科,經常栽種在庭院花圃裏或陽台上,開紫紅色花,它的根和葉含有吲哚型生物堿,如長春堿等。長春堿能抑製人的造血功能,尤其對骨骼的抑製程度很高,會引起白細胞減少。可是,如果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長春堿對治療白血病、自發乳腺癌等卻有一定的療效。

人如果吃了牽牛花的種子和植株會出現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還可能有血尿,甚至損害腦神經、舌下神經,使人不能說話和產生昏迷狀態。

小資料 可以食用的花有哪些

有許多花是可以食用的。比如茉莉花被混合在茶葉裏,以增加茶的香氣;紫羅蘭和玫瑰花製成蜜餞以後,用作蛋糕的裝飾。

■ 為什麼要常吃些大蒜

大蒜原產於亞洲西部,我國栽培的大蒜,是張騫經“絲綢之路”引進的,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脂肪、微量元素及硫化物等,被譽為“天然廣譜殺菌素”。如果我們在燒魚的時候放兩瓣大蒜能除腥,在醬油中放上一點大蒜可以防黴,青翠的蒜苔更是人們愛吃的蔬菜。

大蒜除了做蔬菜以外,還能消滅各種病菌。大蒜為什麼會有防腐、殺菌的本領呢?原來在大蒜中含有一種植物抑菌劑——大蒜素,它的殺菌能力幾乎是青黴素的100倍,極少的一點大蒜素就能殺滅葡萄球菌、鏈球菌、傷寒、痢疾杆菌等細菌。

可是有人會嫌棄大蒜的“蒜臭”味,其實,這種“臭”是從含有大蒜素的揮發油裏散發出來的,隻要嚼幾片茶葉或者吃幾個大棗,這種“臭”味就可以很快解掉。

小資料 發芽的大蒜能吃嗎

大蒜收獲以後,休眠期一般為2~3個月。休眠期過後,在適宜的氣溫下,大蒜便會迅速發芽、長葉,消耗莖中的營養物質,導致鱗莖萎縮、幹癟,食用價值大大降低,甚至腐爛。因此發了芽的大蒜,雖然可以吃,但食用價值會大打折扣。

■ 獨葉草隻有一片葉子嗎

在繁花似錦、枝繁葉茂的植物世界中,獨葉草是最孤獨的,論花,它隻有一朵,論葉,僅有一片,真是“獨花獨葉一根草”。

獨葉草是毛茛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雲南、四川、陝西和甘肅等省特有的小草。這種草長在高山上的原始森林中,生長環境寒冷、潮濕、十分隱蔽,土壤偏酸性。

獨葉草的地上部分高約十厘米,通常隻生一片具有5個裂片的近圓形的葉子,開一朵淡綠色的花;而小草的地下是細長分枝的根狀莖,莖上長著許多鱗片和不定根,葉和花的長柄就著生在根狀莖的節上。

獨葉草不僅花葉孤單,而且結構獨特而原始,它的葉脈是典型開放的二分叉脈序,是一種原始的脈序,這在毛茛科一千五百多種植物中是獨一無二的。獨葉草的花也非常原始,它的花由被片、退化雄蕊、雌蕊和心皮構成,但花被片也是開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發育早期是開放的。這些構造都表明獨葉草有著許多原始特征。

小資料 為什麼說植物的幼苗不都是兩片“葉子”

如果我們仔細比較一下小麥和菜豆的種子,剝下它們的種皮,就會發現:菜豆的種子是由兩片子葉組成的,而小麥的種子卻隻有一片子葉。植物學家根據植物種子的不同構造,將植物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 綠葉有什麼妙用

綠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同時是製造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料的主要場所。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植株扁平的葉片能加大表麵吸收光能的麵積,這種葉形能使葉片最大量地吸收光能。

綠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出氧氣。有些植物的葉片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氣等有毒氣體,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科學家證明,1噸樹葉能吸收10~30千克的二氧化硫和氯氣。一片葉就是一個小小的加工廠,不斷為植物提供能量,為人類提供生存必需的氧氣。因此可以說沒有葉片的光合作用,就沒有地球上的生命。此外,綠葉同時還擔負著進行蒸騰作用的重任。

綠葉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幾種:第一,它是肥料和飼料資源;第二,它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第三,它的藥用價值也是不可忽視的;第四,樹葉可製作樂器。

小資料 秋天樹木為什麼要落葉

秋天到了,樹木生長減慢,葉綠素被破壞,樹根下的土地也越來越幹,樹根輸送上來的水分減少,於是葉子枯黃、幹癟,紛紛落下。落葉以後,樹木就開始休眠,直到次年春天。樹木就這樣安全地過冬了。

■ 什麼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特有的一種化學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即通過利用太陽光能,以水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並加工轉化成澱粉、糖、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等,同時分解出大量的氧氣,這些物質是人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植物的綠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因為植物的綠葉中含有葉綠素,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前提。

在無光的條件下,植物的器官不能變成綠色。因為光照是形成葉綠素的重要條件,必須經過光照才能合成葉綠素,而如果沒有葉綠素,植物也就不能呈現出綠色。

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植物的光合作用,即使像一些生產原料、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也都是幾百萬年前水生和陸生動植物的分解物。而這些水生和陸生動植物在當時之所以能生存,無不歸功於當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沒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人類就不會有生活的物質來源,人類也就無法生存。

小資料 葉綠素存在於哪些地方

植物有莖、葉和假根,葉中全部有葉綠素。而在低等植物中,藻類植物體內含有葉綠素或其他光合色素。菌類植物體內不含葉綠素或其他光合色素,靠寄生或腐生生活。

■ 為什麼洋蔥不易幹枯

水果和蔬菜離開土壤以後,很容易幹枯,因為它們的根不能再吸收養分和水分了。而洋蔥卻例外,它絲毫沒有幹枯的跡象,這是為什麼呢?

洋蔥頭的故鄉是又幹又熱的沙漠,為了能夠在沙漠的環境中生存下去,洋蔥頭非常珍惜自己獲得的一點點水分和營養物質,用一層一層的“衣服”——鱗片緊緊地將它們包裹起來,使水分不能輕易地從它的身體裏逃走。洋蔥頭保存水分和營養物質的本領是驚人的,那薄而緊密的多層的鱗片,足以使它在1年以內不至於幹枯!

醫學研究表明,洋蔥營養價值極高,其肥大的鱗莖中含糖8.5%,幹物質9.2%,每100克含維生素A5毫克、維生素C9.3毫克、鈣40毫克、磷50毫克、鐵8毫克以及18種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小資料 狗為什麼不吃大蒜或者洋蔥

如果狗偷吃了蒜頭(超過40粒大蒜)或是小包的炸洋蔥圈,就會造成狗貧血。這是因為大蒜及洋蔥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它能破壞狗的紅血球,即使你將大蒜及洋蔥烹調處理過,也仍然無法去除硫化物的成分。

■ 西紅柿為何被稱為蔬菜中的水果

西紅柿又稱番茄,原產於南美洲秘魯的叢林中,它的枝葉有一股難聞的氣味,當地人誤認為它有毒,以為它結出的鮮紅色的果子隻有狼才敢吃,就將它叫做“狼果”。那時,熟透的西紅柿成片成片地爛在叢林裏,無人采摘;一直到16世紀,英國的一位公爵從南美洲帶回一株野西紅柿,把它當作觀賞植物送給了英王伊麗莎白。西紅柿由此傳入歐洲,不久就傳到了世界各地,南美洲人也開始大規模種植。

西紅柿既可以當水果吃,又可以當蔬菜吃,所以,人們就稱它為蔬菜中的水果。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比西瓜的維生素含量還要高10倍,多吃西紅柿,可以預防壞血病、感冒,還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另外,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它具有獨特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人體內導致衰老和疾病的自由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阻止前列腺的癌變進程,並有效地減少胰腺癌、直腸癌、喉癌、口腔癌、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病危險。

小資料 番茄紅素是什麼東西

番茄紅素是食物中的一種天然色素成分,在化學結構上屬於類胡蘿卜素。番茄、西瓜和葡萄、柚等食物中番茄紅素的含量很高,這些食物所具有的紅或黃顏色主要就是由番茄紅素引起的。

■ 冬天的青菜為何會有甜味

秋天,霜降以後,我們在吃青菜時都會發現,青菜有一股淡淡的甜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青菜對嚴冬的一種適應,就如同到了冬天,人們要穿上棉衣禦寒一樣。

青菜裏含有澱粉,澱粉沒有甜味,並且不大容易溶解於水。到了冬天,青菜中的澱粉在體內澱粉酶的作用下水解而變成麥芽糖,麥芽糖經過麥芽糖酶的作用就變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是甜的,並且很容易溶解在水裏。霜降後的青菜會變甜,就是因為澱粉變成了葡萄糖的緣故。那麼,為什麼說青菜變甜是對嚴冬的一種適應呢?

那是因為,在冬天,青菜體內的澱粉變成葡萄糖,並溶解在水中後,青菜的細胞就不容易凍結、損壞,具有一定的禦寒能力,在寒風裏不大會凍壞,就比較容易安度嚴冬了。

小資料 麥芽糖是什麼東西

在自然界中,麥芽糖主要存在於發芽的穀粒,特別是麥芽中,故得此名稱。在澱粉轉化酶的作用下,澱粉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的就是麥芽糖,它再發生水解反應,就會生成兩分子葡萄糖。

■ “飛花玉米”是怎麼長出來的

等玉米成熟後,剝去它的外衣,可以看見通體金黃的玉米棒子。可是,人們有時會發現,同一個玉米棒上有幾種不同顏色的子粒,白的、紅的、黃的,非常有趣,人們將這樣的玉米叫做“飛花玉米”。

為什麼會出現“飛花玉米”呢?

其實,那是異花傳粉的結果。玉米的適應性很強,不怕旱不怕澇,能在山坡上種植,所以它從故鄉美洲傳遍了世界各地。由於各地的氣候、土壤、水分等外界條件不同,栽培的方法也不一樣,時間一長,就形成了好多玉米品種。這些玉米不僅品質不同,子粒的顏色也不同,各個品種各種顏色的玉米之間都是可以雜交的。

玉米是異花傳粉的植物,主要靠風來傳粉。風把玉米稈頂的雄花花粉吹撒開來,落在附近雌花的柱頭上,給雌花授粉。在自然情況下,各種玉米的花粉隨著風在空中飄蕩,這等於在給不同的玉米相互間進行雜交,結出各種顏色的子粒來。例如在黃玉米的附近種著白玉米,在交接地帶就容易產生“飛花玉米”。

小資料 食用新鮮玉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新鮮玉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A、賴氨酸和纖維素,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老化、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皮膚病變的功能。同時,維生素E還有延緩人體衰老,防止腦功能衰退引起的“早年性癡呆”,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是老幼皆宜的補益佳品。

■ 植物有胎生的嗎

許多動物是胎生的,這是哺乳動物獨特的生殖方式。那麼,植物有胎生的嗎?植物也有胎生的,紅樹就是其中之一。

紅樹是一種常綠灌木或者小喬木,它主要在熱帶、亞熱帶沿海成片分布,被稱為紅樹林。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地區的隱蔽海岸,常在有海水滲透的河口、瀉湖或有泥沙覆蓋的珊瑚礁上。在紅樹林中,所有的草本及藤本植物被稱為紅樹林伴生植物。那麼,它是怎麼“胎生”的呢?

紅樹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開花,結很多果實,它的種子在沒有離開果實時就萌發形成20~40厘米的“角果”,這些幼苗生長在母樹上,像胎兒一樣吸取母樹的營養。等到退潮時,角果脫離母樹落下地,紮進海泥裏,幾個小時之內就生出根來,長成一棵棵的小紅樹。

由於紅樹的幼苗不是播種後萌芽長成,而是吸取母樹果實中的營養長大的,人們便把它們叫做“胎生”植物。

小資料 紅樹林有哪些好處

紅樹林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能吸引大量魚、蝦、蟹、貝等生物來此覓食休息,繁殖後代。此外,紅樹林區還是候鳥越冬場所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生產繁殖的場所。

■ 植物會“吃”蟲子嗎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凶猛”的植物能把靠近它的蟲子“吃掉”。例如,茅膏菜就是菜白蝶的“獵手”,大約每棵茅膏菜每天能捕獲4~7隻菜白蝶,麵積約0.01平方千米地上的茅膏菜一年能捕獲約600萬隻菜白蝶。

食蟲植物捕捉到獵物以後,能分泌出活性物質酶,並借助酶的作用,把獵物進行分解,進而吸收其營養物質,促進食蟲植物自身的生長。

紫花捕蟲堇是歐洲濕土地帶上生長的一種食蟲植物。每年的五六月份,它的葉片上就分泌出許多黏液,這種黏液能將昆蟲粘住,再分泌出分解酶將昆蟲消化掉。

捕蠅草的每一小枝上都有兩片邊緣長滿小刺的半圓形葉子,隻要有蚊子、蒼蠅等小蟲落到兩片葉子中間,兩片葉子就馬上合攏起來,將小蟲子吃掉。

據統計,自然界中能吃蟲子的植物大約有300種,比較常見的還有豬籠草、瓶子草、毛氈苔等。

小資料 一種死而複生的奇怪植物

有些植物“死”後居然還能複活過來,這種植物叫還魂草,其學名叫卷柏。當幹旱缺水時,還魂草的葉子便卷起來,甚至持續很長時間,好像死了似的。等一場雨降下,還魂草就能迅速吸收水分,恢複正常的形態,看上去像複活了一樣。

■ 植物是怎麼淨化空氣的

植物是自然界的空氣淨化器,它一方麵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有效地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使空氣變得清新。另一方麵,植物,特別是森林或林帶植物,用其密密的樹冠構成一麵“篩子”,對空氣中的灰塵起到阻擋、滯留和吸附的作用,從而淨化空氣。

人們在維持生命的過程中,需要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果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人就會呼吸困難或者中毒。植物是世界上唯一能利用太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又是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吸收器和氧氣的製造者。

還有一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另外,一些植物還可以吸收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輻射,比如在電腦前放仙人掌,可以吸收顯示器放出的大量輻射。

小資料 一些常見的室內植物及其作用

居室內放一些抗汙染的花草,能起到“空氣淨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讓90%的苯消失;吊蘭能“吞食”室內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過氧化氮等;天南星的苞葉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蘆薈等都具有空氣淨化功能。

■ 無土栽培是怎麼回事

植物需要水分和礦物質,根還需要得到某種支撐。但是,植物不一定非需要土壤不可。現在農業采用的無土栽培技術,也可以讓植物長大。

無土栽培指不是利用土壤,而是利用化學營養液來栽種植物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打破了傳統的萬物生長離不開土壤的栽培觀念,無土栽培的形式很多,有營養液培養法、沙培養法、培養基培養法、培養膜培養法等。無土栽培所需裝置,主要包括栽培容器、貯液容器、營養液輸排管道和循環係統。

無土栽培植物有很多好處,首先不汙染環境,它隻需要陽光和少量的營養液。不需要肥料和農藥,也就不會汙染環境了,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土壤而引起的病蟲害,產量和質量也很好。近年來,我國廣泛采用無土栽培法培育瓜菜和育苗,其產品深受人們的歡迎。

小資料 什麼是陽台花卉

陽台花卉指在高樓當中用陽台進行栽培的花卉。一般來說,朝南的陽台光照充足,可以選擇牽牛花、蔦蘿、旱金蓮、彩色辣椒等品種;朝北的陽台光線稍差,可以選擇文竹、吊蘭、萬年青、葉芋等品種。

■ 太空中是怎樣種植物的

科學家在太空飛船上進行了很多科學實驗,其中一項就是在太空條件下種植植物,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前蘇聯的科學家在宇宙飛船裏種下了小麥,一開始情況良好,小麥的出芽和生長速度都比在地球上要快得多。但是由於地心引力消除,小麥不僅沒有抽穗開花,還毫無方向地散亂生長,最後枯萎死亡。後來,科學家們想出了許多方法,將在太空中的植物生長加以控製,以解決植物生長時失重的困擾,電激發就是其中之一。

我國“神舟”1號、2號、3號、4號飛船曾分別把中藥藥材種子帶到太空中,有了太空經曆的種子回到地球後,長勢良好。在河北安國試種的板藍根太空種子植株健壯,根係龐大,葉片肥厚,主根明顯比普通的根粗一倍,同時具有明顯的抗病優勢。

小資料 為什麼植物生長離不開地心引力

植物體內含有一種生長素,低濃度時可以促進根生長,高濃度時則抑製根生長,但卻促進莖生長,濃度更高時則抑製莖生長。在太空中,由於失重,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分布無法調控,植物在開始時會毫無節製地瘋長,緊接著就會死亡。

■ 轉基因植物是什麼

基因是具有特定性狀的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的染色體上。轉基因植物就是把目的基因片段移植到某種植物的細胞中去,經過培養而得到的植物,這種轉基因植物既有原先植物的遺傳性狀,又有新的目的基因所控製的性狀。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的本質之間有兩點重要區別。第一,傳統技術一般隻能在生物種內個體間實現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所轉移的基因則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係的限製。第二,傳統的雜交和選擇技術所轉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準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操作和選擇,對後代的表現預見性較差,而轉基因則不存在這種問題。

為了使不抗倒伏的小麥能夠抗倒伏,科學家設想把抗倒伏的基因轉移到小麥體內,來獲得具有抗倒伏性能的新小麥品種。通過轉基因的方法,科學家們對各種農作物的品種進行改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小資料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國際上沒有統一說法,爭論的重點應在轉基因食物是否會產生毒素、是否可通過DNA蛋白質過敏反應、是否影響抗生素耐性等方麵。

■ 試管植物是什麼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通過控製培養基和培養條件,在試管裏培養胡蘿卜的愈傷組織可以長成植株。目前,從試管裏培育出的小植株有煙草、水稻、小麥、茄子、菠蘿等大約有250種植物的器官或組織,甚至體細胞可以離開母體,在試管內的無菌培養基上生存、繁殖,最後形成植株。

為什麼試管植物能夠成功呢?原來,在試管的培養基中有植物生長激素和營養物質。生長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生長激素的濃度越高,作用就越大。植物器官、組織在生長素的作用下,細胞不斷分裂,結果就形成一種不規則的細胞團塊,科學家稱它為“愈傷組織”。用這些愈傷組織在含有生長激素和營養物質的培養基裏進行培養,就能培養出完整的植株。

小資料 試管植物有什麼優點

試管植物可實現試管苗的工業化生產,還可脫去病毒以獲得無病植株。用這一培養技術能克服遠緣雜交不孕,愈傷組織培養還為植物性藥物生產的工業化提供技術基礎,還可長期保存有價值的材料等。

■ 高原上的植物為何長得快

帕米爾高原生長著許多植物,有各種各樣的果樹,也有美國的橡樹和西伯利亞的落葉鬆,以及遠東的五加等。令科學家們驚奇的是,帕米爾高原上植物的生長速度非常快,植株和果實長的特別大。比如,橡樹每年能長高3米,一株向日葵竟長出50個花盤,一個土豆就有2千克重!為什麼高原上生長的植物會長得又快又高大呢?

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研究發現,高原上的植物長得比較高大,生長速度快是因為高原地區有著促進植物加速生長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高原的空氣清新、降雨量大、土壤中礦物質豐富、氣溫高,都有利於植物生長。科學家們還發現,高原地區紫外線的輻射要比平原強得多。高劑量的紫外線,有可能使控製植物生長的細胞染色體產生變異,從而改變植物的生長速度。

小資料 為什麼越高的山上植物越少

科學家指出,海拔每升高1千米,溫度就要降低大約6℃,因此山越高,溫度就越低。在冰天雪地、空氣稀薄的環境裏,一般植物無法生存,隻有那些特別耐寒的植物才能適應環境生長。

■ 嫁接能培育新品種嗎

把一種植物的枝條、芽或莖接在另一種植物體上,就叫作嫁接。其中,接上去的植物叫“接穗”,也叫子枝;受接穗的植物叫“砧木”,也叫母枝。嫁接以後,兩者的傷口逐漸愈合,子枝從母枝中吸取養料,就成活了。

那麼,嫁接能培育新品種麼?嚴格來說,嫁接並不能培育出新品種,但是,嫁接可以培育出有趣的植物來。比如,把各種顏色的花卉,混合嫁接在一起,就會獲得五顏六色的花卉了。我們經常見到的嫁接一般是在蘋果樹上嫁接李樹,到了收獲的季節,就能吃到李子和蘋果兩種水果了。

但嫁接花木技術要求高,稍有不慎,嫁接就不能成活。因此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首先嫁接要在砧木樹液流動時最佳,一般為春季;其次砧木的樹種與穗條的親和力要強;還有就是要選擇優良的接穗,這樣才能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小資料 嫁接是無性繁殖嗎

嫁接屬於無性繁殖中的營養繁殖。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配子)的結合(形成合子),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並使新個體具有與母體一樣的遺傳物質,能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

■ 植物能長成方形嗎

平常我們看到的木本植物大都是圓柱形幹枝。圓柱形幹枝不容易被碰傷,圓形的枝幹比起方形或三角形的枝幹,更能抵抗風吹雨打,風能夠很容易地沿著枝幹的圓弧形表麵滑過。同時,圓形的枝幹在生長過程中,可以避免動物的傷害。

但在我國皖南山區有一種自然生長的方竹,棱角稍鈍圓,形態奇特。據說,古代巴拿馬運河以北的地區,有一種樹的樹幹呈正方形,樹的年輪也是正方形的。如今,人們培育出了方形的西瓜,具體是用特製的方形容器套在幼小的西瓜上,讓西瓜按照容器的形狀生長,等到西瓜成熟後,去掉容器即可。

這種方形的瓜果比較容易安置和采摘,而且不怕碰撞。在美國和日本,已經有方形的西紅柿和方形西瓜上市,很受歡迎。

小資料 什麼植物的莖是長方形的

植物界中,有一些植物的莖是長方形的,比如馬鞭草。馬鞭草為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莖四方形,棱和節上有短硬毛。它一般生於山坡、路旁和村旁荒地上,廣布我國大部分省區,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都能夠看到它的身影。

■ 植物建築是怎麼回事

20世紀80年代,美國芝加哥建成了一座奇特的房子。這座房子內沒有磚牆,也沒有板壁,而是在原來應該設置牆壁的地方種上植物,把每個房間隔開,人們稱這種牆為“綠色牆”,稱這種建築為植物建築。

這種建築的施工方法並不複雜,它無須成材木料,無須采用笨重的建築設備,而是就地取材,以樹林為主材,采用經過規整的活樹林來做“頂梁”、“代柱”和“替代牆體”。

建造植物建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彎折法”,就是利用樹木的自然彎曲的方向,刻出缺口,用人工培植的方法,讓植株長成房屋的框架;二是“連接法”,把傷破的兩根枝條粘合,使它們成為“連理枝”,然後就可以用來“築牆”和造房了。這種植物建築不僅節省材料,還能有效地吸收城市上空的有毒氣體,阻隔城市噪聲,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小資料 什麼樣的車才算房車

房車是供人們旅遊生活使用的車輛。它跟縮小版的房子一樣,15平方米左右,大體上分為四個空間:有大床的臥室,裝了座廁、盥洗台、浴缸的衛生間,客廳,開放式廚房。客廳裏兩邊都有大窗,方便隨時隨地欣賞路上的風景,設備有一種家的味道。

■ 葉子的形狀為何不一樣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植物,它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葉子,幾乎都是綠色的,主要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做葉綠素的物質,葉綠素是綠色的,所以葉子就是綠色的。綠葉依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所需的養料。鬆樹的葉子像鋼針,椴樹的葉子像心髒,荷花的葉子像團扇,柳樹的葉子像眉毛,為什麼它們的形狀都不一樣呢?

這是由於它們的遺傳因素不同,就像雞和鴨、魚和蝦的形狀不同一樣,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們生長在不同的地方,處在不同的環境下,所以大小、形狀就不相同了。在炎熱多雨的赤道地區,椰樹、芭蕉等植物的葉子又寬又大,可以充分吸收陽光,調節水分。在寒冷多風的北方,植物的葉子就很小,來防止水分的蒸發。尤其是沙漠地帶,那裏的仙人掌等植物就把自己的葉子演變成針形,有利於抗旱保濕。

小資料 為什麼植物的葉子正反麵顏色不一樣

植物依靠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營養物質。葉子的正麵朝著陽光,含有的葉綠素較多,這樣能製造出較多的營養物質,因此顏色要濃一些;而背光的一麵葉綠素少,顏色就相應地會淡一些。

■ 植物的果實就是種子嗎

植物最終都會以果實或種子的形式宣告一個生命周期的結束。植物本身能供給人類作為食物的部分要以果實最多,清脆可口的瓜果,耐藏滋補的幹果,成為人類糧食的稻穀和麥粒,還有被稱為“長生果”的花生等等,都是植物的果實。

有人以為植物的種子就是植物的果實,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組成的,果皮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內果皮三層,具有保護種子、貯藏養料和傳播種子的作用。

當植物的花兒完成了授粉以後,花瓣就開始枯萎了,同時在植物的花房裏,種子也慢慢地形成了。而包圍種子的部分,也開始一點點地長大,變成了果實。果實成熟後,由於含有的水分多少不一樣,就分成了幹果和肉果。有時候,種子和果實常常會分不清楚,比如,葵花籽是果實而不是種子,而桃子是果實,裏麵的桃核是種子。

小資料 果實的結構包括哪些

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成熟的果實果皮細胞分化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比如桃子長著白霜狀的外層是外果皮,中間多汁的肉質部分是中果皮,內心堅硬的核是內果皮,核中的仁就是種子。

■ 花、果俱佳的是什麼植物

植物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有的用美麗的花朵裝扮世界,有的用鮮美的果實給人們提供食物,那麼,花、果俱佳的植物是什麼呢?

既能開出絢麗的花朵,又能結出甜美果實的植物要數桃樹了。桃樹一般是先開花後長葉的,桃樹開花時,滿樹紅色的花朵燦若雲霞。而它的果實桃子又甘甜可口,從我國古代就被當作福壽的象征。

我國是桃樹的原產地,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栽種曆史了。栽種的品種很多,一般有硬肉桃、水蜜桃、蟠桃、油桃、黃肉桃等。另外還有許多觀賞品種,它們隻開花不結果,專供賞花之用,比較有名的是碧桃、絳桃和綠花桃三種,它們有些先開花後長葉,有些是花和葉子同時長出,都是美化庭院的好植物。但桃樹是喜光樹種,它分枝力強,生長快,如果管理不周,就會容易徒長,影響光照、引起枯枝空膛,就會降低產量和品質。

小資料 核桃是桃的一種嗎

核桃又名胡桃,屬於核桃科,屬落葉喬木。核桃起源於古波斯,現廣泛分布在從地中海經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沿喜馬拉雅山直至中國的西藏、新疆等地。核桃營養豐富,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在抗老防衰、補氣養血等方麵起著重要作用。

■ 花粉是怎樣傳播的

植物的花是它的繁殖器官,而雄蕊和雌蕊是完成生殖功能的主要部分,一朵花隻有通過雄蕊和雌蕊的傳粉、受精,才能結出果實和種子。植物的傳粉又叫受粉,是成熟的花粉從雄蕊的花藥傳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各種各樣的植物,有著不同的傳粉方法。

有的雄蕊和雌蕊長在一朵花裏,這樣,雄蕊的花粉成熟以後會自動落在雌蕊的柱頭上,這種傳粉方式就叫做自花傳粉。有些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不在同一朵花裏,或者雄蕊和雌蕊雖然在同一朵花裏,但是雄蕊和雌蕊的成熟期不一樣,於是不得不借助外界的力量,把這朵花的花粉傳播到另一朵花上,這種傳粉方式就叫做異花傳粉,大多數花都是異花傳粉。

異花傳粉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有些植物是靠昆蟲傳播花粉的,叫做蟲媒花;有些植物是靠風來幫助傳粉的,叫做風媒花;有些植物是靠水來傳播的,叫做水媒花。

小資料 花有多少種顏色

花的顏色是大自然中最為豐富的色彩來源之一,給人的美感最為強烈和直接。花色基本上可以囊括色相環中的每一種色彩。據統計,花的色彩共有4197種,常見的基本顏色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白等幾種。

■ 高山上的花為何分外美麗

高山上雖然非常冷,卻還是生長著許多植物。一些長在高山上的花朵都是絢麗多姿、引人注目的,比生長在平原和山穀的同類花朵色彩更為鮮豔,報春花和龍膽花就是生長在高山上的花朵。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是因為高山上空氣稀薄,陽光中的紫外線特別強烈,使植物染色體受到破壞,也就破壞了植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會傷害嬌嫩的花朵。於是這些植物便產生了大量的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來對抗強烈的紫外線。這兩種物質能大量吸收紫外線,使植物細胞能正常地工作。與此同時,這兩種色素的大量產生,使它們能夠吸收更多的紫外線,來保護自己。因此山上植物的花朵色彩比平地上植物的花朵色彩更加鮮豔。

小資料 有沒有會變色的花

有些花的顏色不僅鮮豔,還會不斷變化。雲南有一種花,早晨花開時為淡紅色,到了正午就變為白色,下午3時左右呈粉紅色,夜裏9時為深紅色,深夜12時左右又變成玫瑰色。金銀花開花時,最初是白色的,隨後會慢慢變成黃色。

■ 什麼是植物的拉丁學名

植物都有一個拉丁學名,那麼,什麼是植物的拉丁學名呢?用拉丁文命名植物,稱為植物的拉丁學名。拉丁學名由兩個詞組成;第一個詞叫屬名,常用拉丁文名詞:第二個詞叫加名,又叫種名,多用拉丁文形容詞,部分用名詞。這種由兩個詞構成的拉丁名,叫做雙名法。通常在拉丁名後附上命名者的名字。比如,小麥的拉丁名為Triticum aestivum L.第一個詞為小麥屬,第二個詞為夏季的,命名人為林奈(Linnaeus縮寫為L.)。

為什麼要用拉丁文來命名植物呢?因為全世界的植物有數百萬之多,各個地區對它們的稱呼都不一樣,很不方便,有了拉丁名,就可以有統一的稱呼了。況且,這種命名方式非常科學,一眼就可以看出植物的屬和種。例如,我國有一種植物叫益母草,它的拉丁學名是Leonurs japonicus Hcutt。看到拉丁學名便知道它是唇形科益母草屬的一種,而僅看中文名則有紅花菜、千層塔、益母艾等二十多個名字。

小資料 什麼是拉丁語

拉丁語最初是意大利半島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語言,由於羅馬的強盛,羅馬人的拉丁語逐漸在並存的諸方言中取得了優勢。文藝複興時期以後,各民族語言代替了拉丁語,但在學術領域裏,拉丁語仍有它的地位。現代天主教會沿用拉丁語為第一官方語言,在教堂儀式中使用拉丁語一直到1963年為止。

■ 為何有的植物能預報天氣

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植物,它們有的還能像氣象員一樣預報天氣呢!

在西雙版納的密林裏,有一種奇怪的花,每當有暴風雨來臨時,它就開出粉紅色的小花來提醒人們。人們根據它可預先知道天氣變化這一特性,叫它“風雨花”。但它是怎麼知道暴風雨的消息的呢?

原來在風雨花的鱗莖裏,有一種控製開花的激素,它可以刺激花芽的生長和控製開花的時間。

我們知道,在暴風雨來之前,會出現氣溫高、氣壓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高的現象。這種現象促進了風雨花水分的蒸騰,使鱗莖裏控製開花的激素猛增,於是風雨花就在風雨來到之前開放了。

除了風雨花以外,我國廣西的青岡樹,長江流域的結縷草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報雨花”,都可以用來預報天氣。

小資料 有沒有不開花但同樣可以預報天氣的植物呢

多年生草本植物結縷草和茅草,也能夠預測天氣。當結縷草在葉莖交叉處出現黴毛團,或茅草的葉莖交界處冒水泡時,就預示要出現陰雨天。

■ 橡膠是在樹上“長”的嗎

橡膠是四大工業原料之一,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橡膠一般是橡膠樹上“長”出來的,世界上主要產橡膠的植物是巴西橡膠樹,我國也有一種橡膠植物——杜仲。五百多年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在原始森林裏發現了橡膠樹。橡膠樹是一種常綠喬木,樹高二十多米,樹皮灰白色,樹葉由三片小葉組成,因此又叫“三葉橡膠樹”。

橡膠樹的利用價值在於樹身滲出的樹膠。這種樹膠呈白色乳液狀,凝固後具有彈性、絕緣性、不透水、也不透空氣。當橡膠樹長大後,割膠工人就帶上特製的膠刀,把樹幹割開一道斜口,在割口的下麵綁一個小"膠杯",乳白色的橡膠液就會緩慢地流到膠杯裏,收取的乳汁經過加工後,就成為橡膠。

橡膠有廣泛的用途,輪胎、救生圈、橡皮線,還有橡皮文具、孩子玩的橡皮泥等,都是由橡膠製成的。

小資料 為什麼要在清晨割橡膠

割橡膠是為了讓樹皮裏麵的乳膠流出來。清晨,橡膠樹休息了一晚上,體內水分多,細胞活躍,壓力大,正是割膠產量最高的時候。所以,人們都把割膠時間選在清晨。

■ 麵包樹能結麵包嗎

在印度半島、斯裏蘭卡、巴西以及非洲等熱帶地區,有一種四季常綠的熱帶樹,樹高三十多米,會開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狀像一顆圓形的紐扣,它會漸漸長大,最後長成像人頭一樣的大小,外表粗糙,裏麵塞滿了像生麵包一樣的果肉。其果實是圓的,直徑約15~20厘米,重2千克左右,大的像西瓜,小的像橘子,把它放在火上烤熟即可吃,酸中帶甜,極像麵包的味道,人們就把這種樹叫做麵包樹。

麵包果的營養很豐富,熱帶居民把它當作主要的食品。一棵成熟的麵包樹結出的麵包果足夠一兩個人吃半年。

麵包樹的葉子非常漂亮,當地人常用它來作成各種各樣的帽子,而且還可以當做家畜的飼料呢!

小資料 猴麵包樹就是麵包樹嗎

猴麵包樹與麵包樹不是同一樹種。猴麵包樹原名波巴布樹,屬木棉種植物,是生長在非洲熱帶草原上的一種奇特樹種,它樹身又矮又胖,由於猴子和阿拉伯狗麵狒狒都喜歡吃它的果實,所以人們稱它為“猴麵包村”。

■ 月季花為何被稱為“花中皇後”

有人把玫瑰、月季、薔薇稱為薔薇科花中的三姊妹,論名聲要數玫瑰,論瀟灑應屬薔薇,但是論高貴還得說月季,它被稱為“花中皇後”。月季原產我國,是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我國已有天津、西安、大連、鄭州等30多個城市選擇月季作為市花。

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月季花馥鬱芳香,千姿百態,終年開放,深受人們喜愛。宋代詩人楊萬裏有描寫月季的詩句:“隻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

月季枝幹大多直立,高的可達1.5米。花生在枝頂,花瓣20~30片,就色彩而論,有紅、粉紅、黃綠、紫、白等色;就大小而言,大的直徑可達15~18厘米,小的僅有1~2厘米。目前世界上約有月季品種20000個,是所有觀賞花卉中品種最多的。

小資料 月季是怎樣出國的

17世紀時,很多西方商人、傳教士等從中國搜集了大量花卉品種帶回國。所帶回的月季品種中有4個就是現在眾多月季品種的"祖先",月月紅是18世紀中國流行的最廣的月季。1725年由瑞士傳入英國,1798年傳入法國,19世紀又傳到美國。

■ 柑橘是一種水果嗎

柑橘屬芸香科柑橘亞科植物,是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除枳以外),用作經濟栽培的有3個屬:枳屬、柑橘屬和金柑屬,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屬。中國是柑橘原產地之一,我國栽培柑橘已有四千多年曆史,形成了許多品種(品係),可分為柑類、橘類、橙類、檸檬類和柚類。柑橘類水果中最大的是柚子,大個的柚子直徑有25厘米;最小的是金豆,直徑不到1厘米。其實,柑橘這一名稱,更確切地說是指寬皮類水果,其特點是,果皮寬鬆、容易剝離。

柑橘果實色香味兼優,果汁豐富,風味優美,除含多量糖分、有機酸,還富含維生素C、多種甙類物質,營養價值極高。柑橘類果實中含有15種維生素,還有鈣、磷、鐵、鉀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它還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檸檬酸和蘋果酸等,為人們所喜愛。它的果皮顏色鮮豔,有紅、黃、橙等色澤,曬幹之後,就是有名的中藥陳皮。

小資料 柑橘和橙子是同一種東西嗎

柑橘是對廣柑和橘子的總稱,因為這兩種水果很相近。廣柑和橘子是最原始沒有經過嫁接過的柑橘。現在市麵上常見的碰柑、蘆柑、橙子等都是廣柑和橘子嫁接後的品種。

■ 什麼樹能滅火

梓柯樹是生長在非洲安哥拉的一種不怕火燒的樹,人們稱它為滅火樹。這種樹長得高大而且四季常綠,枝葉繁茂。

梓柯樹不怕火燒是因為在它濃密的枝杈間,長著許多饅頭一樣的節苞,節苞呈圓球狀,上麵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苞裏裝滿汁液。當節苞被太陽或明火照射到的時候,汁液就從小孔裏噴射出來。節苞的液體含有四氯化碳等滅火物質,不論火焰大小,隻要碰上就被熄滅,就像滅火器一樣。

銀杏樹雖然無處不有,看似平凡,但實際上卻蘊藏著驚人的生命力。如果將耳朵貼近樹木,可以聽見往上吸水的聲音,可見其生命力以及保水能力之強。這種保水性使它具有滅火的功能,所以在神社、佛閣均栽種此樹,可以充作防火林。

能滅火的植物不止梓柯樹和銀杏樹,還有常青藤、迷迭香,它們在接觸火源後不會燃燒,隻是表麵發焦,能阻止火的蔓延,人們多用這些植物形成防火林帶。

小資料 滅火器為什麼能滅火

根據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的性質,人們研製了二氧化碳滅火器。比較常見的滅火器有泡沫滅火器、幹粉滅火器及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

■ 有的老樹為什麼空心

在郊外,經常會發現有些老樹的心空了,可是仍然長著茂密的枝葉。老樹空心是因為樹幹上有了傷疤或裂縫,一種真菌就趁機鑽進傷疤或裂縫裏,在樹心裏繁殖,吃樹心的養料,日久天長,樹心就被真菌吃空了。但是,由於樹皮還是完好的,沒有完全遭到破壞,還能從根部輸送營養,所以老樹還能長出枝葉來。

有的樹木的枝條如果折斷了,大樹仍然可以活下去,但是,如果樹木被剝了皮就會危及生命了。原來樹木的樹皮裏有向根部輸送養料的篩管,樹皮被剝掉了,就不能得到由葉子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養料,樹就會枯死了。

樹皮對樹幹有保護作用,厚厚的樹皮可以抵禦嚴寒酷熱,可以抵抗風沙,也可以減輕病蟲害對木質造成的傷害。不同的樹木有不同的樹皮,就好像人的指紋都不相同一樣。有經驗的人從樹皮的狀態就可以分辨出樹木的種類。

小資料 聖誕樹是鬆樹嗎

聖誕樹是聖誕節的亮點,有人誤以為聖誕樹是鬆樹,其實它是一種杉樹,叫聖誕雲杉。隻是由於這種樹在中國很少,同時它的外形與鬆樹相近,因此有時就用鬆樹代替聖誕雲杉了。

■ 細菌都是不好的嗎

菌類分為三種:細菌、粘菌和真菌,它們是生物界的低等類群。

在這個菌類的大家庭中,絕大多數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平常吃的饅頭、麵包,都是由酵母菌分解麵粉裏麵的澱粉而得到的;還有泡菜、酸牛奶等,則是在乳酸菌作用下的結果;而動植物死亡以後,它們的屍體是通過腐敗細菌的作用,分解成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稻草、麥稈和牛糞等在無氧的條件下由甲烷細菌分解成沼氣,人們就可以用沼氣煮飯、照明和發電;醋酸菌可以被用來釀醋、製造醋酸和葡萄酸。真菌中的曲黴能夠釀酒,還可以製作成醬油和醬。從青黴中提取的青黴素可以治療肺炎和腦膜炎。還有大家喜歡吃的蘑菇、木耳、香菇等都是真菌類食物。

小資料 真菌是植物嗎

其實真菌類並不真正屬於植物界,它們沒有根、莖、葉,也沒有製造養分的葉綠素。但它們的個體較大,並且生長方式很像植物,它們靠吸取各種活的或死的動植物體的養分為生。真菌類不需要用光來製造養分,所以它們經常生活在黑暗之中。

■ 無花果真的無花嗎

無花果屬於桑科植物,原產於地中海、南亞一帶,喜歡溫暖、肥沃、濕潤的環境,對土質要求不高,易繁殖,生長快,適應性強。

無花果名為無花果,其實它們也是有花的。世界上的植物,很少是無花而結果的。那麼為什麼人們把這種植物叫做無花果呢?

無花果同其他植物一樣,也是先開花而後結果的。隻不過無花果的花是腋生的隱頭花。人們沒見到它們開花,而其實它們早已開過花了,果子甚至已經悄悄從葉下鑽了出來。因為它們看起來未開花便結果,所以人們稱之為“無花果”。

■ 為什麼有些植物不結籽

在人們的印象中,任何植物都應該有繁殖後代的種子,可是人們發現有些植物開花結籽,有些植物則光開花不結籽,還有些植物幹脆就不開花。如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它們都在開花結籽後死亡,收獲的種子可在第二年用於播種;而像大蒜、慈姑、荸薺、芋艿、甘薯等作物,人們很少看到它們開花,有的雖然開花,但結不了種子,它們繁殖後代隻能靠地下的鱗莖、塊根、塊莖等。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被人們長期種植的過程中,植物對不利的自然氣候逐漸適應。如怕冷的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等植物,在冬天來臨之前就完成了一年的生長周期;不怕冷的植物冬天照樣在地裏生長著,如小麥、油菜、鬆樹等;有的植物幹脆讓地上部分死去或將葉片脫落,留下鱗莖、塊根、塊莖等,待第二年春暖花開時重新發芽。而有的喜溫植物即使在地下能長出塊莖、塊根等,但在寒冷的冬天,這些塊莖、塊根在土壤中也越不了冬。為此,人們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大多數長有地下塊莖、塊根等的植物,它們的花差不多都退化了,有的即使

授粉也結不了種子。這種認識有失片麵。像楊樹、銀杏等植物,之所以隻見開花,不見結籽,或者有的結籽,有的不結籽,是因為它們有韻是雌雄花異株植物,有的必須異株、異花授粉。

■ 為什麼有的植物易使人中毒

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植物,它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但是值得人們注意的是,這一些形形色色的植物,有些雖然能夠作為藥物治療人類的疾病,可也有些“滿懷”毒素,對人類不利。

在鬱金香的花中含有毒堿,如果在房間裏養許多鬱金香,又不常開窗換氣,人在房間裏就會頭昏腦漲。紫荊花看上去令人賞心悅目,但是患有哮喘的人嗅到它的花香,卻會加重病情。

含羞草看上去像一個美麗而羞澀的小姑娘,然而其體內含有一種堿,人過多接觸它會導致毛發脫落。

曾有許多美妙的歌曲讚美夜來香。它白花點點,夜送濃香,不少人都喜歡它。可是人如果長時間嗅它的花香就會中毒,出現頭昏、咳嗽、氣喘、失眠等症狀。

虞美人夏季開花,花色美麗。可它富含生物毒堿,全身都有毒,果實的毒性更大,人誤食後會引起中樞神經係統中毒,嚴重者會致人死亡。

夾竹桃一年春、夏、秋三季開花,花色鮮豔,美麗誘人。但是它的莖、葉、花都能分泌出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夾竹桃苷”。如果不小心使這種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就會導致中毒。

斷腸草,從它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來者不善。確實如此,斷腸草的根、莖、葉都有劇毒,花汁的毒性最大,就連蜜蜂采集它的花粉釀出的蜜,人誤食後也會造成中毒死亡,可見其毒性之大。

■ 會“飛”的植物果實有哪些

植物果實沒有像鳥兒一樣的翅膀,但許多植物果實仍然能“飛”到很遠的地方去。植物果實的“飛”,靠的是自然風力的托舉。以蒲公英為例,它的種子頭上長了一圈冠毛,猶如一頂白色的小降落傘,微風一吹,種子便乘風而上,飄到很遠的地方,安家落戶。

類似蒲公英這樣擁有“飛行裝備”的植物還有很多,它們的“飛行裝備”有的是翅膀或翅膜,有的是針芒,有的是羽毛或絨毛。擁有“飛行裝備”的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可以借助風力,“飛”到遙遠的地方安家落戶。楓楊樹的果實上長著兩隻翅膀,一左一右,風一起,它們就像靈巧的燕子般“飛”上天空。百合和鬱金香的種子本身就長成薄片狀,可在風裏像滑翔機一樣滑翔。白蠟樹和樗樹的種子長著翅狀凸起,好似長翼殲擊機,可以隨風滑翔。生長在草原上的羽茅,果實頂上長著羽毛,可隨風飄得很遠,風停了,它就像降落傘一樣垂直落地,旋轉著插入土中。有些植物種子本身的分量非常輕,風一刮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到處飛,比如列當屬的植物,每粒種子的重量不超過0.00l毫克,小得像灰塵。

■ 植物為什麼會“報警”

在地球上,植物似乎永遠是被動的,因為植物大多柔弱,隻能任由動物和人類擺布。然而,在進化過程中,許多植物找到了保護自己的有效方法。比如,當毛蟲肆無忌憚地吞食玉米的莖和葉時,玉米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招來毛蟲的天敵,以保衛自己。這是怎麼回事呢?

研究人員發現,毛蟲在嚼食植物葉片的同時,也從植物那裏攝入了一種叫亞麻油酸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通過毛蟲的新陳代謝轉化為另一種化合物,隨著毛蟲咀嚼時產生的口水又反饋給植物。這種轉化成的化合物就像毛蟲的簽名一樣,使植物知道了誰在啃食它們,於是植物就送出特定的化學信息,召喚附近的毛蟲的捕食者前來消滅毛蟲。比如,在甜菜行軍蟲啃咬玉米葉時,玉米就釋放揮發性的化學物質,招來寄生黃蜂做自己的保衛者;有一種豆類,當蛛蟎開始侵襲它時,它也像玉米一樣釋放出一種揮發性的化學物質,招來救兵——捕食蛛蟎的蟎蟲;而棉花幼苗隻要收到“鄰居”發出的求救信號,就會意識到自己麵臨被侵襲的危險,於是也發出求救信號,召集“盟友”,嚴陣以待,共同對敵。

■ 為什麼說藍綠藻是最早的陸上植物

最早的植物生長在水中,藍綠藻就是它們的祖先,距今35億年前的太古代時就有化石了。而陸地植物的出現卻晚得多,因為這些植物屬於高等植物,通俗地說,有根、莖、葉的分化和具有多細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這類植物已被化石記錄證實了,稱為囊蕨。

大約在距今4億年前的誌留紀晚期,地殼發生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變動,出現了大批新生陸地。一些原來生長在海濱潮汐帶上的綠藻,經常隨著海水的進退而過著兩棲生活,有一些無法適應新環境而趨於滅亡,而另一些種類則在新環境裏改造自己,增強了變異性能,這就是囊蕨,到泥盆紀時,迅速遍及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亞。

■ 紅樹都有哪些本領

在我國成千上萬種樹木中,有一個奇特的品種——紅樹,它生長在熱帶海洋潮起潮落的潮間地帶。這種樹十分奇特,它在開花結果後,果實並不落地發芽,而是在樹上繼續吸收大樹的營養成分,直到長成小小的幼苗,才依依不舍地從樹上掉落下來,散落在海灘上。當潮水湧來,幼苗便隨潮水漂走,一旦遇到其他適合生長的地方,便直接紮根,然後慢慢生長起來。

紅樹這種繁殖方式很特殊,好像哺乳動物懷胎生小孩一樣,人們稱其為“會生小孩的樹”。紅樹生長在海邊,每當漲潮時,樹幹就會被淹沒,隻能看見露在海平麵上枝葉茂盛的樹冠。而落潮時,紅樹林又成了一片海灘森林。茂密的紅樹林不僅能夠抗拒海浪對海岸的侵蝕,擴展海岸,調節熱帶氣候,還可以滋養魚、蝦。集群飛翔的各種海鳥、顏色豔麗的招潮蟹、活蹦亂跳的彈塗魚與紅樹林共同組成了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

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海水,可是紅樹雖然長期浸泡在海水中,卻依然能夠茁壯成長。為什麼會這樣呢?秘密就在紅樹的葉片中。紅樹具有革質化的葉子,可以反射海上強烈的光照,同時還能減少水分的蒸發。紅樹葉子的背麵有短而密的茸毛,可以阻止海水浸入氣孔。紅樹葉子裏麵有各種各樣的排鹽腺、泌鹽結構和一種叫做單寧酸的物質,能夠將植物體內過多的鹽分排出體外,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要的淡水。所以,人們又把紅樹稱為“植物海水淡化器”。

■ 為什麼有的植物能探礦

利用植物可以探礦,這是人們根據長期積累的經驗得出的一種共識。

有些植物之所以能夠探礦,原因在於它們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十分需要某種礦物質,它們會把發達的根係深深地探入地下去尋找這些礦物質元素,而在沒有這些礦物質元素的地方則難以生長。因此,有經驗的地質學家往往根據地麵上生長的植物細胞液的酸堿度和花的顏色在某個時期內的變化情況等,來判斷地下是否有礦產資源,以及是哪種類型的礦產資源。

一般情況下,青蒿能夠長得很高,如果忽然發現它們在某處長得很低,就說明這裏的土壤裏可能含有較多的硼;如果三色堇長得特別茂盛,花的顏色分外鮮豔,就說明它生長的地方可能富含鋅;羽扇豆生長得很茂盛的地方,地下可能藏有錳礦;生長針茅的地方可能有鎳礦;忍冬的下麵可能有銀礦;生長喇叭菜的地方可能有鈾礦;生長石南草的地方可能儲藏有鎢和錫。

■ 為何把植物稱為“綠色油庫”

綠色植物堪稱一個天然的巨型油庫。在地球上生長的諸多植物中,可以用於提煉石油的品種很多,喬木、灌木、海藻等都能用於提煉石油。

198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的卡爾文教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建立了一個人工石油植物種植場,並種植了一種名為“尤加利”的樹木。卡爾文用“尤加利”樹提煉的“綠色石油”,每桶成本僅20美元。

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植物學家皮帕爾斯,則從名叫“黃鼠草”的雜草中提煉出了石油。據測算,每公頃土地上生長的野生黃鼠草可提煉出1000千克石油。

除了在草本植物提煉石油方麵獲得了初步進展外,人們還積極開展了在木本植物中提煉石油的研究工作。

我國科學家在海南島找到一種能產“柴油”的樹種——油楠樹,人們隻要把樹幹砍傷或在樹幹上鑽洞,油就會源源而出。通常每株油楠樹可收獲“柴油”34千克左右。當地居民習慣用這種油代替煤油點燈照明。

自然界中能用於提煉石油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很多,已經發現的就有數千種之多。在地球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從植物中提取石油,為解決能源緊張問題開辟了新路。

■ 植物怎樣過冬

嚴寒的冬天到來時,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一片冰封的世界。我國南方的氣溫雖不及北方寒冷,卻也是落葉滿地,草木凋零,隻有少數耐寒的植物,依舊保持著綠色。那麼,大部分植物在冬天來臨時是如何保護自己、安全越冬的呢?不用擔心,植物自有對付寒冷的辦法。比如,各種植物在冬季時體內都會產生冬眠素,這種物質可以使植物細胞新陳代謝減緩,消耗的養分也大為減少,使植物體能夠通過“冬眠”的方式度過寒冬。

除此之外,許多植物還有自己獨有的安然越冬、防寒禦凍的絕招。例如鬆樹、柏樹等常青樹,它們會在自己的樹皮和葉子表麵分泌出一層蠟質。別小看這層蠟質,它既可禦寒,又可阻止水分蒸發。而椿樹、杏樹、槐樹等,則分泌出膠質物以禦寒防凍。一些樹木和灌木無法分泌出蠟質和膠質物質,則采取“丟卒保車”的方法,丟掉“包袱”和“累贅”,以便安然越冬。例如落葉樹木和一些草本植物,一方麵迅速產生冬眠素抑製生長,以防過分消耗養分;一方麵在葉柄下部組織內產生離層細胞,使葉很快脫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難怪秋風一起,許多樹木紛紛落葉。一些根莖葉類植物如韭菜、蓮藕等,則在“兩條戰線”上與嚴寒抗爭:一方麵結籽傳宗;另一方麵落葉,等到第二年再發芽生長。還有的植物通過體內糖化酶的作用,把蛋白質和澱粉轉化為糖並溶於水,從而增加了植物細胞液的濃度,使細胞組織不易結冰,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植物抗寒禦凍的能力,得以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