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怎樣調節關係以快樂工作(3 / 3)

真誠也並不等於不加修飾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看你說的什麼,隻看你怎麼說的”。同樣一個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效果。與人交流時,不要以為內心真誠便可以不拘言語,我們還要學會委婉藝術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句話到底應該怎麼說,其實很簡單,你隻要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想想,一般就可以做到了。

9.誠實與守信並不吃虧

一談到誠實與守信,你也許會說“老實吃虧”。是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也許我們會由於誠實而暫時錯過一些東西,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都算不了什麼。因為我們樹立了誠實守信的形象與名聲,從而被人信賴,這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有時,憑借欺詐、奇跡和暴力,可以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是隻有憑借誠實與守信,我們才能獲得永久性的成功。

誠實與守信對個人或者事業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從事平凡職業的人,誠實與守信也能讓他逐漸擁有寬容博大的胸懷,讓他身邊也將充滿微笑和友愛,讓他獲得實實在在的成功,為自己贏得卓越的名聲。所以,誠實與守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是一個人從平凡走向卓越必須具備的品質。

誠實與守信是衡量一個人品行的尺子,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可以用來檢驗一個人的品德。

如果你是一個誠實與守信的人,人們就會了解你、相信你,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人們都樂於同你接近,因此也就容易獲得好人緣。如果一個人與別人打交道時,心存防備、猜疑的心理,不能講真話、實話,總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是無法搞好人際關係的。

你想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動性。一個人如果要想與別人成為知心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胸懷,要講真話、實話,以你的誠信去換取別人的誠信。隻有誠實與守信地對待對方,才能贏得對方的信賴。以誠待人,能夠獲得人們的信任,發現一個開放的心靈,經過努力就能得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幫助自己的朋友。這就是用誠實與守信換來誠實與守信。如果人們在發展人際關係、與人打交道時,去除防備、猜疑的心理,以誠實與守信同別人交往,那麼就能獲得出乎意料的好結果。

在工作中保持誠實與守信的品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所從事的職業會嚴格地考驗你能否誠實與守信、自我控製、公正和坦誠。唯其難能,所以可貴,那些經受了考驗、沒有被玷汙並且能保持誠實與守信品格的人才會得到人們的信任,並將被賦予更重大的任務,而且有機會取得更偉大的成就。他們的人格成了他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有了這樣的高尚品質,最疑心的人也能被征服。

10.正確對待不公正的批評

有的人一聽到別人對他的批評和勸告,就大發雷霆,他們不是去虛心聽取,反省其身,卻反唇相譏。需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隻允許沒有過失的人批評自己,那麼你終生都不會聽到對你過失的批評意見了,一輩子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幫助。久而久之,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既害了自己又損害了事業。所以,當別人批評時,應該感謝他的批評,從而有益於自己改正過失。

隻有長期保持高度的樂觀和自信,才能使你不斷地獲得成功。但是在生活、工作、學習以及與他人交往中,總不免被人批評,受人指責。越是有成績、有名望,越容易受到別人的非議。

當你成為不公正批評的受害者的時候,還有一個絕招就是報之以一笑。因為別人罵你的時候,你可以回罵他,可是對那些“隻笑一笑”的人,你能說什麼呢?假如結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即使花十倍的力氣來說我是錯的,又有什麼用呢?記住:不要為批評而難過。

情感智商高的人,往往從積極的方麵理解別人的批評,包括那些不公正的責罵。他們會把別人的批評,看作是改進自己工作、完善個性、克製情緒、提高心理承受力以及激發鬥誌的機會。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很重要的,別人如何看待你的工作、決定、努力、動機或成就,這些都不要緊,因為隻有我們最清楚自己所作所為的重要性。即使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我們也必須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及信念來評估一生的作為。

11.坦然麵對同事的懷疑

懷疑,即疑惑或猜測。被人懷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誰都曾經懷疑過別人,也被人懷疑過,其中的酸甜苦辣無不一一品嚐過。但隻有坦然地麵對別人的懷疑才可能處理得非常好。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懷疑,原因是多方麵的。有的由於一時的誤解,缺乏溝通與解釋,進而形成了對某件事情的猜疑;有的由於性格脾氣的差異,缺乏相互間的包容與補充,逐漸引發了對對方的不信任情緒;有的由於嫉妒心的纏繞,由此而產生了對朋友的疏遠甚至惡意;有的由於心胸狹小,為人疑神疑鬼,處事患得患失,對人產生懷疑;有的由於心理變態,而又缺乏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因此,對反感的人和事,均投以疑慮的目光;有的由於自命清高,唯我獨尊,缺乏自知之明,對周圍的人和事總覺得不可思議,如此等等,都可以產生懷疑心理。

如果說人與人之間在社會生活中容易產生懷疑是一件不可以完全避免的事情,那麼,你麵對客觀存在著的這一現象,既不應當回避它、懼怕它,也不應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正確的態度是要承認它、認識它,科學地對待它。

多些寬容,坦然地麵對別人的懷疑,去掉自己的一份疑心,被人懷疑的事情也許就會減少一些。麵對他人的懷疑,你的態度首先不是指責與疏遠。事實上,大凡疑心比較重的人,也往往容易產生被人疑的錯覺。其實這種感覺在好多情況下是由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引起的,或者說,別人還沒有懷疑你,你卻感受到了別人懷疑的威脅。於是,苦惱、恍惚、憂鬱、不安等便會接踵而來。

要盡量避免他人對你產生疑心。麵對懷疑的挑戰,從戰略上講,你既應當有隨時接受懷疑挑戰的心理準備,又要有防患於未然的強烈心理意識,即盡量減少被人懷疑的契機。主動說明情況,最好能用事實回答。實際上,你所感受到的懷疑,在很多情況下是由於對方對你的誤會引起的。對此,你隻要主動出擊,心平氣和地找對方談一談,說明原委,懷疑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有的時候,僅有此舉還是不能完全奏效的,尤其是對那些疑心比較重的人來說,要盡量用事實說話。人與人之間相處,莫過於真誠的可貴。有了真誠就能贏得信任。如果你對別人的懷疑也采取懷疑的態度,以疑對疑,雪上加霜,那麼,懷疑非但不能消除,還會產生新的不信任情緒。

當然,最要緊的,還是不要懼怕懷疑。克服懼怕懷疑的心理,除了要有寬闊的胸懷、生活的勇氣、正直的形象外,還要有辯證的思維。此時,你不妨這樣想一想:懷疑隻是向你提出了一個問號,並沒有形成最後的結論;問題是對方提出來的,正確的答案卻要由你來作出;如果你硬要將懷疑推向結論的邊緣,對方也就隻好將錯就錯了。想到此處,也許你就不會感到懷疑的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