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怎樣創新效益以快樂工作
1.沒有效益一切都是徒勞
企業都是靠效益生存發展的,沒有一個領導會喜歡不能創造效益的員工。
沒有業績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企業不是慈善機構,領導也不是具有菩薩心腸的慈善家,他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獲得贏利,使生意越做越大,這是根本。領導雇用你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這一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你做好業務,對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一位職業經理人曾聘用2名年輕女孩兒當助手,替他拆閱、分類信件,薪水與相關工作的人相同。2個女孩兒均忠心耿耿,但其中一個雖忠心有餘,卻粗心、懶惰,能力不足,就連份內之事也常不能做好,結果被開除了。
另外一個女孩兒卻常不計報酬地幹一些並非自己份內的工作。譬如,替領導給讀者回信等。她認真研究成功學家的語言風格,以至於這些回信和領導自己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堅持這樣做,並不在意領導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一天,這個職業經理人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領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女孩兒。
不久,這位能力如此優秀的女孩兒,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其他企業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邀請她加盟。為了挽留她,這個職業經理人多次提高她的薪水,與最初當一名普通速記員時相比,已經高出了4倍。盡管如此,做領導的仍深感“物超所值”,其出色的業績遠非提高4倍的薪水所能匹配的。
事實表明,既能跟領導同舟共濟,又業績斐然的員工,是最令領導傾心的員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你將會被提拔,會被實際而長遠地委以重任。因為出色的業績,已使你變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僅僅忠誠,總無業績可言,盡忠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起色,領導想重用也會猶豫,因為他不放心。更進一步講,受利潤的驅使,再有耐心的領導,也絕難容忍一個長期不能創造效益的員工。
因此,抱有“我盡忠職守,不浪費公司資源”觀念的員工,是最愚蠢不過的了。屆時,即使你忠貞不二,永不變心,領導也會變心,甘願舍棄有忠誠無業績的你,留下忠誠且業績突出的員工。
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發展,僅僅依靠員工的忠誠是不夠的。一個成功的領導背後,必須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和業績突出的員工。沒有這些成功的員工,領導的輝煌事業將無法繼續下去。所以,領導看重忠誠,更看重業績,勢在必然。
總而言之,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忠誠,獲得了領導的認可,就有理由保證自己不被列入裁員的名單中。僅靠忠誠獲得領導的歡心,隻能是短暫的,隻有業績第一,對領導才是最具誘惑力。
2.做最賺錢的員工
能夠為企業賺錢的員工,常常是領導青睞的對象。多數職員認為唯命是從、畢恭畢敬,就能討得領導的歡心,有些能力平庸的員工甚至以曲意逢迎來換取領導的賞識。
其實,乖乖聽話、俯首聽命的夥計,不一定能取得領導的好感,因為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領導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高帽戴著再舒服也比不上企業利潤的增長,因此,領導心中最高分數的職員,一定是那些能讓企業最賺錢的職員。
所以每年“年尾花紅”的時候,那些業績好,利潤高的員工一定是表彰大會的主角。鮮花、美酒,當然豐厚的獎金也是少不了的。很多世界級企業,每到年終就會進行以業績為主的員工排位,排在前列的員工不用說一定會趾高氣揚,而排在後麵的不但臉麵無光,還隨時會有被領導解雇的可能。這當然怪不得領導,麵對嚴峻的生存形勢,領導隻能如此。時下許多企業都在實行下崗製度,以此來激勵員工。
所以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做領導的不大會遷就人,但他必定會為業績作出各種妥協,因為領導不會跟自己企業的錢包鬥氣。
故而開展工作也好,服務於領導也好,必須把努力的目標放在如何幫助企業賺到錢和節省錢上,單做一個聽話的職員,在領導心中的印象一定無法達到最佳。
利潤至上
“利潤至上”是每個企業的原始推動力,至今仍然是,雖然這讓許多人產生了誤解,可這確是企業存在、發展乃至服務社會的根本。因此,領導們都希望員工頭腦中有一個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個企業的成員都有責任盡力幫助企業賺錢。一旦員工的頭腦中輸入這個概念,並習慣基於這個概念行事,一定會見到效果。
隻要積極行動,就會有好結果
一個企業,不要以為隻有生產人員和營銷人員才能爭取客戶、增加產出,為企業賺錢,其實企業內所有的員工和部門都需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企業賺錢。
因為任何機構要有盈餘,必須依仗開源和節流。不直接與客戶打交道的人最低限度也應成為節流高手,否則浪費會使企業到手的利潤大打折扣。
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所發展,成為領導器重的人物,就必須牢記,為企業賺到錢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立即以此為目標動手改善你的工作。
3.怎樣成為業務高手
要用正當服務贏得生意
做生意免不了競爭,但是競爭必須正當合理。當許多廠商在有限的商場展開激烈競爭時,業務員很容易就隻顧眼前,或附送大獎品,或做瘋狂折扣,想盡辦法要擴大自己的地盤,使自己在市場上占優勢,然而,若以為這樣就能確保市場,那就錯了。
有一句話叫“人各有所好”,你喜歡的,不一定就是他喜歡的。有人喜歡那個人鼻子的形狀,也有人討厭。如果同一個地方有兩家咖啡店,便可隨顧客的喜好,自然分成兩種不同的顧客群。如果想把顧客獨占,或打折扣或多送打火機,是徒勞無功的。因此,業務員為了能使大家都能順利經營,社會更繁榮,必須尊重各人的喜好,發揮各自的特性。
業務員倘若沒有這種想法,一味想盡辦法獨占市場,則必使商界陷入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麵。隻有以品質和正當服務來正當競爭,才能贏得生意上的成功。
讓老顧客帶來新顧客
如果業務員敬業的精神強,即使不積極地去爭取,顧客也會自動上門。因為老顧客對你經營的商店抱有好感,會為你帶來新的顧客。例如,有一位顧客對他的朋友說:“我經常在那家商店買東西。他們很親切而且周到,我對他們很有好感。”如果這話說得很真誠,那麼那位朋友一定會說:“既然你這麼說,一定不會有問題。我也去試試看。”結果必會光臨,這等於是別人為你開了財路。
基於這種想法,業務員平時不斷地設法爭取新的顧客,固然重要,但更應該留住老顧客。隻要能好好地留住一位老顧客,或許能因此而增加更多新的顧客;相反地,失去了一位老顧客,則可能使你失去許多新顧客上門的機會,業務員絕不能缺少這種信念。
站在對立的立場去衡量
業務員要先衡量自己所經銷的商品,然後信心十足地銷售。
這已經可以作為一條經驗來談。不過,也應該站在消費者或代表顧客采購的立場,去衡量商品的內容,不能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一般而言,業務員應該分別檢查商品的品質如何、價錢是否合理、需要多少數量、該在什麼時候買進等等問題,盡量符合顧客的需要。
因此,如果你把推銷當作自己是在代表顧客采購,那就隨時想到顧客現在需要什麼,需要的是哪類東西,這樣才能提供讓顧客滿意的建議。例如,一位太太為了做晚飯而到魚店買魚,如果魚店領導了解她的需要而建議她說:“太太,這種魚現在正是時候,而且價錢也不貴。相信你的先生一定喜歡。”這種適當的意見,必定會被她采納,生意也就會成交了。如此,不僅能使顧客滿意貨品,店裏的生意也必定不會差。
許多業務員往往會為了公司利益,貪圖便宜而一味地要求供貨方減價。這雖是人之常情,但這不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必須以雙方滿意,且互相受益的方式買賣,否則無法保持交易,結果彼此都不會有好處。因此,應該以替顧客采買物品的態度,一方麵必須堅持公道的買賣原則,另一方麵也要注重商品的品質,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多向老前輩請教
企業開發一種新產品時,到底是否容易推銷,常常在企業內引起強烈的爭辯,這種辯論未嚐不可。可是實際上,到底容易銷售與否的問題,最清楚的,莫過於業務員。“我們這次的新產品,不知銷路會如何?”老業務員接過手一摸,一定會即時告訴你“這好賣”或“這恐怕有困難”。能幹的員工,對產品的暢銷度,確實有料事如神的一種直覺感。而企業的技術人員,當然不會知道以自己的技術製造出來的產品,銷路到底是好、是壞,就是營業部門的人,也沒有業務員那麼清楚。這就需要我們多向老前輩請教,畢竟他們是有經驗的。
4.成為業務高手應具備哪些性格
熱情
性格的情緒特征之一。業務人員要富於熱情,在業務活動中待人接物更要始終保持熱烈的感情。熱情會使人感到親切、自然,從而縮短與你的感情距離,同你一起創造出良好的交流思想、情感的環境。但也不能熱情過分,過分會使人感到虛情假意,而有所戒備,無形中就築起一道心理上的防線。
開朗
外向型性格的特征之一。表現為坦率、爽直。具有這種性格的人,能主動積極地與他人交往,並能在交往中吸取營養,增長見識,培養友誼。
溫和
性格特征之一。表現為不嚴厲、不粗暴。具有這種性格的人,樂意與別人商量,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使別人感到親切,容易同別人建立親近的關係。業務人員需要這種性格。但是,溫和不能過分,過分則令人乏味,受人輕視,不利於交際。
堅毅
性格的意誌特征之一。業務活動的任務是複雜的,實現業務活動目標總是與克服困難相伴隨,因此業務人員必須具備堅毅的性格。隻有意誌堅定,有毅力,才能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實現業務活動的預期目標。
耐性
能忍耐、不急躁的性格。業務人員作為自己組織或客戶、雇主與公眾的“中介人”,不免會遇到公眾的投訴,被投訴者當作“出氣筒”。因此,沒有耐性,就會使自己的組織或客戶、雇主與投訴的公眾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本身的工作也就無法開展。在被投訴的公眾當作“出氣筒”的時候,最好是迫使自己立即站到投訴者的立場上去。隻有這樣,才能忍受“逼迫心頭的挑戰”,然後客觀地評價事態,順利地解決矛盾。業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有耐性。要既做一個耐心的聽者,對別人的講話表示興趣和關切;又做一個耐心的說服者,使別人愉快地接受你的想法,而沒有絲毫被強迫的感覺。
寬容
寬大有氣量。業務人員應當具備的品格之一。在社交中,業務人員要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如果別人無意間侵害了你的利益,也要原諒他。你諒解了別人的過失,允許別人在各個方麵與你不同,別人就會感到你是個有氣度的人,從而尊敬你,願意與你交往。即退一步,進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