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適應職業生存(1 / 3)

第一章適應職業生存

1.初涉職場的自我調整方法

心態調整好

畢業生從校園邁入了社會,正如校園和社會有著較大的差異一樣,畢業生對職業的設想和職業中的實際情形間存在著差距、衝突和矛盾。新的環境可能帶來興奮的心情,興奮之外還有少許的好奇和一點點的畏懼。剛剛踏入社會的你,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以盡早適應工作環境,完成校園人向社會人的轉變?

(1)正視現實,認真投入。在校園裏生活,是你付錢給學校以獲取知識,而在工作中是別人付錢給你來為他們工作,因此你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受到各項規章製度和工作紀律的約束,比如讓你的交流方式更符合工作的要求。社會比校園複雜,人際關係相對難以處理隻是因為你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正視並適應這些變化,會使你盡快完成向社會人的轉變。

(2)多學習少抱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你更多需要的是了解這個環境的人和事,了解工作的流程和運作,了解同事和領導,了解你自己在工作中所處的位置和未來的發展,在充分獲得這些信息之前,建議你多學習少抱怨。

(3)多一些主動,少一些等待。畢業生到了新的環境,總是期望得到領導和同事更多的關注,希望有人能對你經常指點,希望你的成果能得到認可和表揚。可實際上,每一個單位在接收了新的職員時,都希望他能盡快地“當個人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不會花太多的精力關注你。所以不要等著別人分配什麼事情給你做,領導和同事認為你應該知道該做些什麼。遇到事情學會主動與別人溝通,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別人先來找你。切記在職場上沒有什麼人能栽培你,除了你自己。

花錢要定計劃

作為初入職場的職工而言,工資是有限的,而生活卻是豐富多彩的。

怎樣可以既享受生活而又收支平衡呢?這就需要製定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首先,拿出每個月必須支付的生活費。這部分約占收入的三分之一。

其次,用來儲蓄的部分,也約占收入的三分之一。雖說這些存入的錢到了月底的時候,往往大部分又會被取出來,好像細雨潤物一樣就不見了。但起碼,這種存儲的習慣能保證你的基本生活。

剩下的這部分錢,你可以根據自己當時的生活目標,側重地花在不同的地方。譬如“五一”、“十一”可以安排自己旅遊,服裝打折時可以購進自己心儀已久的牌子貨等。這樣花起來心裏有數,不會太過散漫。最關鍵的是,即使一出手就把這部分用完了,也當是一次教訓。

2.初涉職場的正確看法

把自己看得十分出色,至少不是一個“庸才”,要求從自己所謂“特長”出發,做到“人盡其才”,這是不少年輕人初涉崗位很容易走進去的誤區。

每個單位都有個結構完整、最佳組合的問題。個人特長,隻有讓單位了解,並作為整體構成的一部分時,才真正是需要發揮的特長。

年輕人的特長,應當成為適應環境的“催化劑”,而不該成為挑剔工作的“資本”,應該是特長服從需要,而不是需要遷就特長。這個關係要擺正,否則就會在職場中遇到很多挫折。

3.初涉職場的正確想法

表現自己,引人注意,確乃人之常情。不過,萬一你鋒芒太露,不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相反地還會遭致意外的打擊或妒忌。因為行動太露鋒芒的人必定嘩眾取寵,最後卻自取其辱,所以,你在同事間一定要做到:

禮讓為先。

多看多聽少開口。

不要特意炫耀自己。

不可在大眾麵前,作出引人注意的醜態。

不要瘋瘋癲癲。

千萬別奇裝異服,妖形怪狀。

4.初涉職場對工作的態度

看輕眼前工作,以為“大材小用”,心裏“好高騖遠”,這也是初涉職場者容易犯的“毛病”。

對年輕人來說,任何一個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應該去掉狹隘的“對口”想法和求高不就低的不實際要求,不能把專業對口所需要的“外延崗位”或“邊緣崗位”都誤作不搭界而舍棄。要明白,勝任一個職位,需要了解比該職務廣泛得多的知識。

5.初涉職場的職業自信心

害怕成功與害怕失敗,根本在於缺乏自信。每一位成功者,都經曆過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即誠實地麵對自己,從而做出要求自己獨立自主的決定。為了通過這項考驗,我們必須首先正確地全麵地分析評價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長處。但是,除非我們能夠給予自己完全的肯定,否則自我懷疑的意識便會乘虛而入,這將會阻礙我們成功意識的發展。

我們一旦妄自菲薄,就會在競爭中完全失去優勢。如果隻是一味陷於錯誤觀念中而不能自拔,隻會削弱我們的自信心和成功的勇氣。當我們把對生活不滿的想法深植於心理,我們的收獲隻會是“匱乏意識”之果。當我們念念不忘損失、過去的痛苦和恐懼時,回報我們的隻會是更多的損失、痛苦和磨難。我們隻有樹立起堅定的信念,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才能在實際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形象。

6.初涉職場的發展目標

經過成熟構想的目標是十分有力的,它能使“自我”擺脫桎梏。我們都有某種強烈欲望的經驗,並且清楚地知道,不久即可實現。

我們都有許多類型的渴望,因此要加以分類,然後找出真正內心最深處的渴望,這樣無形中的力量自然會倍增,可以用來協助創造。但我們不必用強迫手段,應把思想集中在內心真正想要而且值得得到的事物上。

要把握“內心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何時可以得到,知道何時可以重新創造那種時刻”。你不妨作一下深呼吸,全身放鬆,回想一下曾預感到衷心渴望的事即將發生的時候,雖然從外界來看無法得知預感發生的時候,但你的體內自然會有所感覺,自然會“知道”。留意一下你的一切思想活動,記住所到之處和所發生的事的細節,記住你的看法和感覺。

當你知道你即將達到你的目標時,這種“感覺反應”就是成功的征兆。

你一旦具有獲勝的“感覺反應”,便可知道你的目標是選對了。當感覺、價值觀、欲望一致時,一些消極的想法會自動消除。

要想成功就要認清自己的目標,明確目標,擬定達到目標的計劃。我們必須具體地、明確地寫出我們的目標,加以分類。這點必須記住:我們的潛意識是不會自行分類的。

培養成功意識的捷徑不一而足,一旦我們以明確、具體的文字給目標下了定義,則一切可能實現欲望的方法就會在我們的心中。這就是成功意識的培養過程。由此可見,成功意識的培養可以看成是清醒頭腦的好方法。我們依據“較高層次的自我”反應,那個自我知道我們應該有哪些欲望,這樣便可以解釋那個矛盾,即一方麵我們必須明確目標,強烈地渴望達到目標;另一方麵則必須機動靈活,通權達變,放棄凡事非按照理想進行不可的觀念。

7.如何練就職場的適應心態

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感到工作壓力、競爭壓力很大。一些畢業生在職業生涯的初期,一般從事基層工作,屬於“藍領”階層,具有平凡、瑣碎、枯燥、重複性勞動等特點,與當“灰領”甚至“白領”的期望有所偏差,盡管練就了很多職業技能,但由於心態問題,無法適應企業。因此,對於初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具備較強的承受壓力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為了練就承受壓力、適應職場的能力,首先必須調整好心態。

理性麵對工作初期的枯燥、乏味

有一位同學畢業後,來到一家企業工作不久,覺得與自己理想中的企業相差太遠。比如,每天下班前要將當天的工作小結輸入電腦,每天早上有一個早會布置工作等,約束太多,規矩太多,覺得難以適應。於是,常發牢騷,工作積極性也不高,還沒等到她對企業真正有所認識,就被炒了魷魚。可是,當她再次在求職大軍中奔波,沒找到更好的工作時,她心中開始感到有些後悔。

很多新人在進入公司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企業,對企業現狀不滿,接受不了企業的“規矩”,沒有耐心去適應企業。其實,該案例中的早會和每天小結的製度,對職場新兵學習知識和技能,盡快適應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每個企業都有優勢和劣勢,最重要的是學會適應新的環境,快速融入企業,在和企業相互深入了解後,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練就樂觀的心態

古代有一個皇帝作了一個奇怪的夢,醒來對妃子說:“我夢見江河的水都幹枯了,山也平塌了,這作何解?”他的妃子說:“不好了,古語說,皇權、天下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正是皇權與百姓的關係。水幹了,船如何行得?山,象征江山與皇權,山都平了,是否皇權將危?”於是,皇上整天苦思冥想,到底問題出在哪?是否有人要反叛、奪權?皇帝憂心忡忡,最後,一病不起。一位大臣來晉見皇上,叩問:“皇上緣何如此憔悴?”皇上告知大臣自己的擔心,隻見這位大臣連連道喜:“恭喜陛下,此夢乃大吉之夢也。所謂山平了,正合‘天下太平’之意,江河水幹了,真龍就要現身啦,您可是真龍天子啊!”皇帝一聽,覺得大臣講得更有道理,頓時精神煥發,病很快就痊愈了,後來專心治理朝政,國家日漸富強。

同一件事,用悲觀、樂觀的心態去看待,結果截然相反。職場新兵一般從事基層工作,屬於“藍領”階層,與他們想當“灰領”,甚至“白領”的期望和理想有很大的落差,他們認為自己整天都在打雜,碌碌無為,而且誰都可以支使他們,覺得在公司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其實,如果大家都願意派活給職場新兵,他們就有很多的學習和鍛煉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表現自己才華和能力的機會。職場人謹記,當領導很多工作不再派給你,你的擔子越來越輕的時候,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忙”是好事情,當你不忙的時候,公司或部門裁員時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你。

培養平凡工作中的激情

在IBM工作的最早日子裏,吳士宏扮演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掃衛生,完全是腦袋以下肢體的勞作。她曾感到非常自卑,連觸摸心目中的高科技象征的傳真機都是一種奢望,但是,她對自己說: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裏的任何人,無論是外國人還是香港人。通過不懈的努力,一年後吳士宏獲培訓機會進入銷售部門,因業績突出不斷晉升,從銷售員直至IBM華南分公司總經理。1997年任IBM中國銷售渠道總經理。1998年出任微軟(中國)公司的總經理。她在微軟的領導說“她和微軟公司那種生生不息的創新拚搏精神,承受壓力的能力以及勇於迎接挑戰的個性有某種深層的契合”。1999年她“因個人原因”辭職,在IT業引起震動。1999年10月她出任大型國有企業TCL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TCL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總裁,被稱為“打工女皇”。

吳士宏的故事告訴我們,工作無大事、小事之分,都是你的職責所在,吳士宏在平凡的工作中,力求高效、完美,體現服務和奉獻精神,才使得她在IBM公司脫穎而出。吳士宏的精神,曾激勵了許許多多的職場中人,給我們以啟發:職場中人應努力練就正確的心態,培養承受壓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