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女職工的婦科病預防(1 / 3)

第九章女職工的婦科病預防

1.月經先期疾病怎樣防治

月經先期,也叫經期趕前、經行先期、經早等,是指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月2潮者。如周期僅提前3~5天,且無其他不適,屬於正常範圍。偶爾提前1次者,亦不算有病。

月經先期主要由血熱、氣虛所致。血熱則迫血妄行,氣虛則衝任不固。血熱又分實熱、虛熱。氣虛又分脾氣虛弱、腎氣不固。此外,還有因淤血阻滯、新血不安,而致衝任不固,引起的月經先期症。

脾氣虛弱型:症見月經周期提前,經量或多或少,經色淡紅,質清稀。麵色萎黃或白,神疲乏力,或倦怠嗜臥,氣短懶言,小腹空墜,或納少便清,脘悶腹脹,舌質淡,苔薄白。

腎氣不固型:症見月經提前,經量或多或少,色黯淡,質清稀;精神不振,腰膝酸軟,夜尿頻,舌淡,苔白潤。

陽盛血熱型:症見月經提前,量多或正常,經色鮮紅或紫紅,質稠黏,流出時有熱感。麵色紅,唇赤,或口渴、心煩,小便短黃,大便幹結,舌質紅,苔黃。

肝鬱血熱型:症見月經提前,量或多或少,經色深紅或紫紅,質稠,排出不暢,或有血塊;煩躁易怒,或胸脅脹悶不舒,或乳房、小腹脹痛,或口苦咽幹,舌質紅,苔薄黃。

陰虛血熱型:症見月經提前,量少或正常,經色深紅,質稠。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或潮熱盜汗,心煩不寐,或咽幹口燥,舌質紅,苔少。

血淤型:症見月經周期提前,經量少而淋漓不暢,色黯有塊,小腹滿痛拒按,血塊排出後則疼痛減輕。全身常無明顯症狀,有的可見皮下淤斑,或舌質黯紅,或舌邊有淤點。

本病以周期提前為特點,但若合並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應注意與崩漏鑒別。若周期提前10多天一次,應注意與經間期出血鑒別。治療可采用西醫、中醫及輔助療法。

對黃體發育不健全者,西醫治療以補充孕激素為主。

對合並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者,應對症止血,以防止疾病的蔓延。

中醫治療對脾氣虛弱型,宜補脾益氣,攝血固衝。

對腎氣不固型,則宜補腎氣,固衝任。

對陽盛血熱型的患者宜清熱涼血,固衝調經。

肝鬱血熱型的患者,則需疏肝清熱,涼血固衝。

陰虛血熱型的患者,宜滋陰清熱固衝。

血淤型患者治宜活血化淤,調經固衝。

另外,可以用單方驗方幹芹菜30克,水煎溫服。長期服用對治療月經先期有一定療效。

針灸療法:取穴關元、血海。實熱配太衝、曲池,虛熱配三陰交、然穀,鬱熱配行間、地機,氣虛配足三裏、脾俞。

2.月經後期疾病的防治方法

月經後期,亦稱經期退後、經期錯後或經遲,指月經周期延後7天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一次者。如每次僅延後3~5天,或偶然延後一次,下次仍如期來潮的,或在青春期月經初潮後數月內,或更年期月經終止前,經期時有延後,如無其他征候者,均不能稱之為月經後期。

此病大多是由營血虧虛,衝任不充,或陽氣不足,髒腑失於溫養,生化不及,衝任不盛,或真陰虧損,虛熱內生所引起的。水虧血少,衝任不足,以致血海不能及時滿溢,月經周期因而退後,此類屬虛。若外感寒邪,或內傷生冷,血為寒凝,陰滯衝任,或情誌不舒,氣機鬱滯,血不暢行,滯澀衝任,或痰濕停積,墮滯衝任,使血海不能如期滿溢,此屬實類。

本症可伴見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經量多見量少(亦有量多)。經色可見深紅、淡紅或黯紅,經質可有稠黏、稀薄或伴血塊,嚴重者還伴有胸、脅、小腹脹滿或疼痛。具體特征有:

血虛型:症見月經周期延後,量少,色淡紅,質清,或小腹綿綿作痛,麵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或手足發麻,唇舌淡白。

陽虛型:症見月經周期退後,量少或正常,色黯淡,質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腰膝冷痛,或神疲乏力,倦臥多睡,或小便清長,大便清薄,麵色蒼白,舌淡胖嫩。

陰虛型:症見經期延後,量少,色質正常,或經色深紅、紫紅,質稠黏,或有小血塊,顴紅潮熱,盜汗骨蒸,或咽幹口燥,或五心煩熱,或頭暈耳鳴,或心煩失眠,舌質紅無苔或苔少。

寒凝型:症見經期延後,量少或正常,紅色黯紅,質正常,有血塊,小腹冷痛拒按,得熱則減,麵色青白,或肢冷畏寒,唇色黯紅,舌紫而黯,或有淤點。

氣滯型:症見月經周期延後,量少或正常,色質正常或色紅質稠,行而不暢,或有小血塊,小腹脹痛,按之不減,精神鬱悶,胸脅脹滿不舒,時欲歎息,或胸悶脅脹或乳房脹痛,舌質正常或偏紅,苔正常或薄黃。

痰阻型:症見經期延後,經量或多或少,經血夾雜黏液,色淡,質稠,或平時帶多質稠,平素咳嗽多痰,或體質肥胖,或脘悶嘔惡,或眩暈心悸,苔厚膩。

本病以月經周期連續延後為特點,診斷並不困難,如是育齡婦女月經周期延後,應排除妊娠。若以往周期正常,現月經延後半月以上而有陰道下血,或伴有小腹疼痛者,應注意與妊娠下血相區分。

治療可選西醫、中醫及輔助療法。

西醫治療可用黃體酮注射肌肉及口服安宮黃體酮。

中醫治療,血虛型患者宜補血益氣。

陽虛型患者宜溫腎壯陽,補衝調經。

陰虛型患者宜滋腎養陰,益衝調經。

寒凝型患者宜溫經散寒調經。

氣滯型患者宜理氣調經。

痰阻型患者宜燥濕化痰、活血調經。

3.月經延長怎樣防治

經期延長,指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行經時間延長超過7天,甚至淋漓達半月始淨者。若正常行經超過半月仍淋漓不淨則稱“經漏”,若終月淋漓不淨或經血非時而下日久不淨則為“漏下”。本病經量一般不多,若伴見量多則為經期延長。

經期延長多由氣虛衝任失於製約或熱邪擾動衝任致血不循經,或外邪客胞,淤血阻滯衝任,新血不得歸經而致。臨床常見有氣虛、血熱、血淤等,其主要症狀如下:

氣虛型:症見月經過期不淨,量少,色淡,質清或有水跡。神倦嗜臥,肢軟無力,或頭昏眼花,心驚少寐,或納少便溏,舌質偏淡,苔薄白。

陰虛血熱型:症見月經淋漓過期不淨,量少、色紅、質稠。可見顴紅、潮熱或手心灼熱,或咽幹口燥、舌質紅少津,苔少。

血淤型:症見月經淋漓延期不淨,量少,色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黯或有淤點。

本症的診斷應與經漏、漏下、赤帶區別開來,主要症狀是經水延期不淨。

西醫治療可采用孕激素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抗菌素治療。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一般於基礎體溫上升後第3天起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國際單位,每日或隔日1次,共5~6次。

抗菌素治療:對於出血時間較長或有子宮內膜炎者,配合抗菌素治療。

中醫治療,氣虛型:宜健脾益氣,溫經止血。

陰虛血熱型:宜滋陰清熱止血。

血淤型:宜活血化淤止血。

4.月經先後無定期的治療措施

月經先後無定期是指月經不按周期來潮,或提前或延後在7天以上者。可連續兩三個周期提前又出現一次退後,亦可能兩三個周期推後又見一次提前,無一定規律,故又稱為經亂。提前錯後的時間隻有三五天者,不歸此病類。

本病的病機主要在於氣血失調,衝任功能紊亂,導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則有腎氣虧虛,肝氣失調,脾氣虛弱等,而以腎虛肝鬱為多見,且易發展為肝腎同病,故應及早治療。

腎氣虧虛型:症見月經周期無規律,時早時晚,量少,色淡,質清,帶下清稀量多,精神不振,頭暈耳鳴,腰酸軟,小便頻數清長,或尿後餘瀝不盡或夜尿頻多,舌淡苔白。

肝氣失調型:症見月經周期時先時後,經量或多或少,色正常或紫紅,經行不暢,或有血塊,經前乳房或小腹脹痛,經來痛減。精神鬱悶,或心煩易怒,或胸悶不舒,時欲太息,兩脅脹痛,舌質正常或紅,苔薄白或薄黃。

脾氣虛弱型:症見月經無規律先後無定,量或多或少,色淡紅,質清,麵色萎黃不華,少氣懶言,四肢倦怠,消瘦,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本病以周期紊亂為主症,經期基本正常,量不太多。如出現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多日不止者,則是崩漏,應注意鑒別。

西醫治療可用藥調整月經周期。

中醫治療,腎氣虧虛型:宜補益腎氣,調固衝任。

肝氣失調型:宜疏肝解鬱,養血調衝。

脾氣虛弱型:宜補脾益氣,養血調經。

5.月經過少怎麼辦

月經過少,也稱經水澀少,指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甚或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2天,經量亦少者。

少女初潮即有月經過少者,應考慮是子宮發育不良。如初潮經量如常,以後經量逐漸減少,應排除子宮內膜結核。

月經過少的病因可分為虛實兩類,臨床以虛證為多,虛證中以血虛、腎虛多見;實證中以寒凝、氣滯為主,進而導致血淤。

本症要與因使用避孕針藥所致的月經過少區分開。主要症狀有:

血虛型:症見經量由正常逐漸減少,甚至點滴即淨,經色偏淡,質清稀無塊,常伴周期延後,頭暈眼花,心悸耳鳴,氣短無力,麵色萎黃,唇舌爪甲蒼白無華或皮膚不澤,或納少便溏,舌質淡,苔薄白。

腎虛型:症見經量素少或漸少,經色黯淡,質薄,或伴月經初潮過遲,或伴月經周期落後,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足跟作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苔薄。

血寒型:症見經來澀少,色黯,質正常或清稀,有塊,排出不暢,可伴見月經周期延後,小腹冷痛得熱則減,可有臨經感寒飲冷病史,舌質可正常或淡,苔白。

氣滯型:症見經水澀少,行而不爽,經色正常或黑紅有塊,可伴月經周期延後,小腹脹痛,或胸脅乳房脹痛不適,舌質正常,苔薄白,或舌邊有淤點。

痰阻型:症見經來量少,色淡質黏或經血中混雜黏液,常伴月經周期延後,平素帶下量多,形體多見肥胖,胸滿脘悶,胃納不佳或嘔惡痰多,苔白膩。

西醫治療,參見後麵崩漏的西醫治療。

中醫治療,血虛型:宜補血養血,佐以益氣健脾。

腎虛型:宜補腎氣、益腎精、養血調經。治以當歸地黃飲、歸腎丸或左歸飲加減。

血寒型:宜溫經散寒,養血活血調經。

氣滯型:宜疏肝理氣,活血調經。治以逍遙散合四物湯或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湯或加味四物湯。

痰阻型:宜祛痰滲濕,活血調經。治以二陳湯加味或導痰湯合佛手散。

6.月經過多如何治療

本病臨床表現為,經量明顯增多,但在一定時間內能自然停止。也可伴見周期提前退後或經期延長,經色可見淡紅、深紅或紫紅,經質可見稠黏、稀薄,或有塊,有些病人還可伴見下腹疼痛或痛經。該病的主要征候有:

氣虛型:症見月經量多,色淡紅或正常,質清稀,或血塊與淡紅血水並見。麵色白光白,氣短懶言,肢軟無力,或動則汗出,或小腹空墜,舌質淡,苔薄白。

血熱型:症見經來甚多,色鮮紅或深紅,質稠黏有光澤,間有血塊,或小腹脹痛,血流出自覺有熱感,可見唇幹紅,口渴,心煩,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紅,苔黃。

虛熱型:症見經行量多,色深紅,質稠,或伴周期提前,或八九日始止,可見顴紅潮熱,骨蒸盜汗,咽幹口燥,或頭暈耳鳴,或心煩不寐,舌質紅,苔少,或無苔,或花剝苔。

血淤型:症見經行量多,色紫黑,有血塊,或小腹疼痛拒按,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舌有淤點,或舌質紫黯。

治療可選擇西醫、中醫及輔助療法。

西醫治療

先全麵診斷性刮宮:止血迅速又有助於明確診斷,然後再決定具體治療方案。

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增強子宮肌肉及子宮血管張力的作用,改善盆腔充血,減少出血量,但大出血時不能立即改變內膜剝脫的過程,也不能使其迅速修複,故不能單獨用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