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賜紅袍耳目官邀寵接刑篆舊令尹指奸(1 / 2)

第六十九回賜紅袍耳目官邀寵接刑篆舊令尹指奸

第六十九回賜紅袍耳目官邀寵接刑篆舊令尹指奸紅袍載錫主心歡,耳目榮封豈易官?

位比公卿崇祿爵,代天視聽任包彈。

話說孫爺在徐府,同嶽母、舅舅飲酒,將降職情由細細說明。千歲道:“妹丈,你既降職為理刑,就該去到任便了。”孫爺道:“舅舅嗬!隻為奸臣家在荊州,那萬歲乳母現在家中,我此去必定有禍患到頭。”千歲道:“妹丈嗬,我猜著了。那海瑞必道你是忠義之輩,故將你降職荊州,是要你察訪豪奴的惡跡,鋤滅奸黨勢焰,做個裏應外合之計。況且有我在朝相幫,哪怕姓張的奸臣!侍女過來,你把我欽賜綠龍袍拿來!”侍女取過龍袍,送與千歲。千歲又道:“你傳外邊管印官兒,把我欽賜金鑲禦印送進。”侍女領命,傳出去取了禦印奉上。千歲接了禦印,開口叫聲:“妹丈!你將龍袍襯在衣裏,我將禦印打在衣上,速往荊州去。哪怕他怎麼權奸,就是內監與你作對時,你隻須把這與國同休的印信,並這龍袍與他一看,這班閹狗,就不敢放肆了!你當速速上任,使他一時措手不及,就不上他那訛頭了。”孫爺道:“領教!”忙忙取了龍袍,作別起身。

回到府中,拜見親娘。太夫人道:“我兒,你舅舅怎說?”孫爺道:“舅舅說海瑞知孩兒是個忠義之輩,故意使孩兒做荊州理刑,把張家惡奴扳倒。他在朝自然有本接應,這叫作‘裏應外合’。叫孩兒速速上任,使他措手不及。”太夫人道:“既然如此,我兒速速起行。”孫爺道:“孩兒曉得。”即去吏部領憑。

忽報聖旨下,孫爺忙排香案,跪聽宣讀。

詔曰:降職理刑孫成,欽賜七級,紀功九次,往湖廣荊州府上任,須至要清廉正直,除強獎善。王封聖旨一道,到荊州地方,命原任理刑陳大成開讀遵印。欽此!

孫爺接過聖旨,送天使出門,入內拜辭母親。太夫人道:“做娘的同你妻子在京,倒也安穩。你此去須要做個好官,不必掛念家中。”孫爺答道:“多謝母親。”回身入內,向夫人道:“下官奉命遠出,不能奉承膝下,專望夫人孝敬婆婆。”夫人道:“做媳婦理之當然,相公不必掛慮。”孫爺道:“如此,深受夫人之德矣。沈能、李貴過來!”兩人應道:“有!”孫爺道:“你去馬號挑選二十匹好馬,家裏家丁會拳棒的,點齊十來人,明日清早,同我起身赴任。快些端正。”叫了幾個婦女,把行李裝備發出廳堂,著管家的家人點明。諸事料理已畢,一宿晚景不提。到了次日五鼓,一齊起身望荊州去了。

再講朝中海瑞道:“昨日奉降孫成為荊州理刑,又蒙聖上傳旨,催他起身。今日探聽已經起身去了。我這裏再把六款本章備辦停當,再去見駕。”便將本章存在袖內,上轎出門,早來到東華門。隻見文武官員紛紛俱進朝房。忽聞金殿上鍾鳴鼓響,天子登朝。

百官朝賀已畢,內侍傳旨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退班。”隻見班中一位大臣,俯伏金階奏道:“臣華蓋殿大學士張居正有短表章奏上。”內侍傳旨道:“奏來!”居正道:“一本為提調巡撫事;一本為清淨錢糧事。”皇爺道:“二本準,著該部議奏。”居正謝恩。

又見班中閃出一位大臣奏道:“原任操江海瑞有本奏。”內侍道:“奏來!”海瑞道:“臣非為別事,單為除奸剔佞。”說道將本章上呈。內侍排在龍案之上,皇爺舉目觀看,道:“海瑞愛卿,這是前日舊本,朕已看過。還有什麼新本,再與寡人看看?”海瑞道:“新本多得緊,隻怕萬歲一時不及看了許多。如今且把舊本準了,明日再進新本。”皇爺道:“既然如此,準卿所奏。”海爺道:“既準了本,即將張居正拿下。”皇爺道:“朕為這六款上俱無憑據,怎麼就要把他拿下?”海爺道:“新科進士周元表等三十四人,他們十載寒窗,苦誌攻書,進京求榮,怎反受辱?那張居正每人要他見麵銀一千二百兩。周元表無銀送他,居正上本處他極刑。幸蒙萬歲開恩,將他免死,充軍出京。老臣途中遇著,不忍他無罪受刑,留他在臨青候旨。望萬歲依臣所奏,赦免書生三十四人,召還京中,各封官職,方是不負讀書之士。”皇爺道:“依卿所奏,著該部傳旨,到臨青赦免周元表,並赦三十三人,俱召回京供職。”海爺俯伏謝恩。

皇爺道:“海卿,你年高衰老,朕不忍你在朝為官辛苦。今賜紅袍玉帶,黃金彩緞,馳驛榮歸去罷。”海爺道:“謝萬歲天恩!但臣年紀雖老,精力還在,可以為官,不願安閑林下。”皇爺暗想:“這老頭兒倔強得緊。無奈是先帝恩官,朕不忍難為他。叫他回去不肯回去,偏要在朝為官。也罷!料來宰相、尚書、九卿、都察院科道等官,不可與他做,若做了益發厲害。待朕偏把個無官無印的官名與他做做,他就不得彈劾了。”便說道:“海卿,你要在朝為官,別的官兒朕不忍勞動卿,今做了寡人耳目的官罷。”海爺聽旨,忙叩謝道:“我主萬歲!萬歲!萬萬歲!”滿心歡喜:“怎麼叫作耳目官?從來沒有衙門,也沒官職印信。這雖是萬歲哄我,倒中我的意思。”當下退朝,各官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