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任私人遭物議李純自戕
詩曰: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且說段祺瑞前因與德宣戰,未能達到目的,遂致與黎齟齬。段走天津,黎免段職,馮繼任。段當然又要倡議宣戰。此時,國務員是段一手組成,自然皆表同情。段見大眾讚成,即入告馮總統,請即下令。馮思中德遙遠,何能爭鋒,遂應允。於是飭秘書擬布告,與德宣戰。此令下後,又照會外交各公使,申明與德及奧宣戰。奧使接到照會,隻得卸旗回國。中央既與德奧宣戰,各省皆取一致。如南方數省,既經中央宣戰,不能不查照國際公法,取同一致。於是也就抄大總統布告,出示曉諭,並照會奧領事知照。宣戰以後,所有各省區的租界,收回自管,且不再述。
卻說嶺南各省,總不肯服從中央。原來劉存厚部下,盡是川軍,概不許外兵入境。戴戡所部黔軍,當然為劉所恨,以致衝突起來,黔軍勢孤,自然不敵。戴又聯絡羅佩金及唐繼堯,將劉驅逐。劉不甘,遂收殘兵攻戴,戴再向滇乞援,川兵不支,退走秦皇寺。兩下相遇,開槍相擊,戴戡竟中彈而死。川督周道剛據報中央,馮總統下令,追贈戴戡上將銜,並賜恤。
且說黎總統解散國會的議員,自段複任後,又不肯召集,各議員遂陸續赴粵,自行召集,在廣東城外會議場會議,否認中央政府,另組軍政府。投票公決,選舉第一任大總統孫文為大元帥。孫就職後,發出通告,指斥段祺瑞等違法黨私,背叛民國,應興師北討等語。段聞信後,知道孫好大言,但嶺南數省已脫離中央,惟恐被孫煽惑,引起禍患,心想:“欲解決南方,非武力不可。”段因用武,非錢不能,於是會集府中人商議。小徐力主借款,段遂派財政總長梁啟超向四銀行團借款。梁委次長李思浩承辦。李接密令,即與四行團接洽,商借一千萬元。各國皆因與德、奧交兵,用項太多,未便承認。惟日本雖入協約團,用費又少,獨承認借一千萬元。以中國鹽厘作抵。借款既成,段正要籌辦軍事,製服南方。不料湘南又出一支獨立軍。自傅良佐督湘後,即將零陵鎮守使劉建藩撤任,劉不甘心,遂聯旅長林修梅及各隘司令等宣告獨立。一麵聯絡海軍司令程璧光,反抗良佐。良佐電達中央,宣布劉建藩罪狀,出師致計,奈中央所借一千萬元,已經用盡,此番出師,哪有許多接濟?遂暗囑交通銀行出名,向日本三銀行借到三千萬元。款既到手,段祺瑞乃請馮總統速下二令:一是通緝廣東大元帥孫文及非常國會議長吳景濂;一是通緝藍天蔚勾結劉景雙等分擾西北。著各省長官,務獲究懲。複召集各省參議員到京,組織臨時參議院,以免外議。
且說馮總統自與周夫人結婚,伉儷甚歡,不幸於民國六年九月病歿,遂擇日回籍安葬。馮總統自周夫人歿後,餘痛猶存。怎奈段總理時來擾亂心緒,今日言借款,明日言出兵,馮心雖忌段,但段所陳,無不依允。且說湘督派李右文攻劉建藩,不料李反與劉一氣,倒戈向傅,傅改派北軍王汝賢、範國璋、陳複初三師長會師再攻劉。又怕譚延闓作梗,迫他退位。譚知馮、段不睦,偏不肯辭職,但向政府請假,段遂準假。另派周肇祥暫署湖南省長。周本段係,今接省長,自與傅相投。段又暗撥京款接濟,傅運赴前敵犒軍,北軍果然一致,連得勝仗,捷報到京,段更欣慰。段因與德奧宣戰,派軍援助協約國,因軍械不足,向日本訂購軍械,致起謠言,說中國軍械歸日本主持。經李純、陳光遠兩督質問,段複電雲是謠傳,說得理由很充,李、陳電被駁,不好再詰,所以段各事放心做去。
且說湘督傅良佐,部下親兵不多,隻望王、範兩師禦敵,偏他兩人宣告停戰,且欲倒戈向傅。良佐一急,隻得與周肇祥商議逃命,夤夜同上兵艦,逃往嶽州。此時長沙無主,由各團體組織軍民兩政辦公處,公推王汝賢為主任,維持秩序。良佐逃走後,即由嶽州電告中央。段接電後,即入總統府報明,請馮總統深質王、範兩人反命的罪狀,馮不答。段知王、範行為定是馮授意,作色道:“總統主和,祺瑞主戰,兩不相洽,應有此變。祺瑞不能再幹了,或戰或和,請總統自主。”於是段上呈辭職。未幾,國務員一體辭職。馮派人一一挽留。複通電各省,此電一下,看似斥責王、範,卻不提出姓名,不過含糊了事。湘軍第二師陳複初聞王汝賢代理督事,心下不服,竟在常德宣布獨立。兩粵援軍也是亂擾,長少甚是危急。到十月十七日夜,城中火起,秩序大亂,汝賢隻得出走,潛赴嶽州。傅、周二人已召入京,免職候懲,當由中央下令,雲:“湖南督軍傅良佐、省長周肇祥擅離職守,聽候查辦。”此令一下,段見電,說老馮隻罪傅、周,不罪王、範,顯見阿私,遂決計辭去,不願與馮共事。段正擬投呈,忽接直、鄂、蘇、贛四省民,均請撤兵停戰。原來長江三督軍一氣串成,推曹錕為首,反對段總理。段遂二上辭呈,馮陽為挽留,段遂不受,竟下野出都去了。馮準免段職,王士珍暫署,段內閣遂倒。王士珍既組閣,一班閣員自然更換。馮既任王士珍,遂令珍調和南方,期謀統一。怎奈南方不肯讓步,又加荊州石星川、隨縣王安瀾、黃州謝超三部宣告獨立,與馮政府脫離關係。馮政府又生一個掣肘來,還有一個小徐,亦為段氏設法,往來南北。先邀倪嗣衝助段,倪讚徐議。徐又出關聯合張作霖,霖亦允諾。適倪欲恢段氏政策,遂邀張懷芝至天津,與曹錕會議對西南的解決。原來曹錕前同長江三督帥聯名停戰,今忽又主戰,豈不是反複無常?皆因曹錕時往徐世昌宅。徐雲段太自信,馮不應陰嗾範、王,兩皆失策。北洋團體將致分裂,國民黨將乘機篡入了。曹錕聞聽,所以又變初心,背長江三督盟約,可巧倪、張又來相邀,於是吉林孟、黑龍江鮑、奉天張、山西閻、陝西陳、河南趙、福建李、浙江楊、上海盧,又蘇皖四省剿匪督辦張敬堯等,均是段派。各派代表至天津會議,還有熱河、察哈爾、綏遠亦派代表加入。大家表明意見,竭力平南,反對和議。由曹錕提倡,大眾皆表同情,誓師開戰。繕就一篇明文,要求中央明令征南。馮總統明知老段主謀,又不能將來文批駁,左思右想,無法保全,隻得召府中人討論,還請段氏出山維持,給他個假位置,免得再受他挾製,遂授他參入協約國督辦戰務,複任段芝貴為陸軍總長。芝貴遂邀段入京,竭見老馮,彼此各釋前嫌,歡笑而散。
段既入京,仍堅持平南政策,擬派曹錕為第一軍司令,張懷芝為第二軍司令,統兵入湘,克期出發。馮總統不肯下令,一再展期。看看已是民國七年了,此時主戰的格外激烈。馮總統竟帶衛隊,乘車往天津去了,段等皆未聞。嗣由國務院發出一道通電,文中隻說大總統出京,檢閱軍隊,以振士氣,數日即可回京,所有往來電文,由國務院照常辦理,所以在職長官,慎重將事等因,特此轉達。此電一發,各省甚疑。直到馮總統回京,方知他潛出京師,並無什麼特別政策。不過馮要主和,段要主戰,兩派不相融。馮借出巡為名,竟往南方,與長江李、陳、王三督軍麵商要略,抵製段派。先至天津與曹錕商定,再往蚌埠與倪麵商,不料竟為嗣衝所阻,遂從倪意,電召李純。隔日,李派來代表來蚌。列位,你想代表有何能力,又非本人到來,隻得隨聲附和。馮見倪等皆動色,隻得答道:“諸君既同心,諒必有功,我回下令就是。”倪便送馮上車回京,徑入總統府悶坐。有幾個心腹人前來探問,馮隻是歎氣道:“罷了!罷了!”到二月初旬,接到湖北王占元急電,說湘、粵、桂三省,南軍已攻據嶽州,現正進逼,請派援師。馮見電大怒道:“我本主和,伊甚猖獗,定是決裂了。”遂下令實授曹錕、張懷芝、張敬堯為各路總司令,趕急出發,由鄂赴湘。兩令既下,又派曹錕為兩湖宣撫使,首赴前敵,張敬堯亦隨後由徐州出發。並將黎天才、石星川、譚浩明等即行褫奪官職,飭前敵總司令一體拿辦。
且說張懷芝既授二軍司令,理應不讓人先,為何落後,他心中覬覦一席。果然,頒令授他湘贛檢閱使,懷芝欣然受任,率兵就道,先遣施從濱取道九江,往湖北,自乘火車至南京會過李純,即趨南昌,雲授曹、張兩軍。且說段派既達到主戰目的,隻是總理之任未複,心中還是不平。其中有個徐樹錚,要算段氏功臣,為祺瑞南北奔波,能使段仆而活,主戰政策萎而振,在段氏幕中不可多得。況目前戰事,能順手收湘省,平兩廣,則純一威名,皆歸老馮,與段實無效力,心想運動張作霖,用一種手段,威嚇老馮,叫他不能不用段氏。於是北上慫張作霖。張果首肯,即頒動員令,聲言入關授湘。兵至秦皇島,停兵不進,逗遛海上,伺察往來各艦。適日本運來大批軍械,經秦皇島,被奉軍看見,問明緣由,說是中國在日本辦的。奉軍道:“我軍缺少,正好。”說著,即一齊登艦,搬運上岸,約兩時,即已搬盡,載上火車,運往奉天去了。越日,張作霖電告中央,說前日援湘,已至濼州,因軍械缺乏,現已將政府所購軍械運奉,這是通融辦理,特電請備案。馮總統接電,心中大憤,欲要問罪,恐他不服,隻好容忍。
且說張作霖既截軍械,把奉天軍隊分駐京奉路線一帶,布置完密。尤想京奉隔省,呼應不靈,在軍糧城設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派徐樹錚為副司令。軍糧城存三千石軍糧,亦被小徐撥充軍食,也不請令中央。此時小徐驕橫,深為馮總統所忌。但小徐為段內閣,改段內閣,他就尋出張雨帥來,與老馮作對。馮因奉言援湘,如何屯兵各隘不進,即派人婉問。徐言:“我知有段總理,段教我平南我就去。”馮知是要段複職,自己麵子不好看,若不複段任,又有小徐仗張雨帥威風作梗。此時老馮被小徐脅迫無法,隻好忍辱,再任段氏為總理。當時曹錕、張敬堯先後到鄂,又兼張懷芝相助,王汝賢、範國璋等又授曹錕密意,與前更勇氣十倍。第三師旅長吳佩孚由曹錕薦為師長,充前敵總司令,感激不已,身先士卒。任你湘、粵、桂三省如何勇猛,統皆敗潰。再加海軍艦杜錫圭助戰,水陸夾攻,連戰連克,一時規複八處,再下攻擊令,規取嶽州。嶽州是全湘門戶,相持兩日,子彈紛飛,南軍大敗,退奔長沙。北軍據嶽州,報捷中央。馮總統下令勉勵。既下嶽州,小徐恐此功為政府所攘,電迫政府,速用段為總理,調度軍事平南;如不用,將引兵入京。署理王士珍呈辭職書,馮照準,再用段為總理。段任職後,即組織參戰事務處,簡任已派人為處長。徐聞段已就任,目的達到,遂將所駐奉軍,由津浦路開拔南下,助曹、張各軍攻南。曹、張兩帥見奉兵來助,軍勢益盛。南方聯軍雖分守要隘,仍不敵北軍。曹、張見前軍越勝,越是進逼。南軍屢敗膽驚,遂棄長沙而逃。張敬堯即入長沙,會同曹錕聯電報捷。馮下令,遂任張敬堯為湘督,著宣撫使曹錕查被難湘民,撥銀賑濟。
國務總理兼參戰督辦段祺瑞接電,喜不可言。言湘省既已得手,此後可迎刃而解。又恐老馮始雖宣戰,後怕言和。正在思慮,經小徐一一疏解,始得放心。小徐又致書倪嗣衝,倪接徐書即啟行入都,見段時,即將政治諸端解決後,即回蚌。越三四日,段即帶交通、財政兩次長出京南行赴鄂,與曹錕、王占元、趙倜,及奉、蘇、贛、魯、皖、湘、陝、晉各代表同至漢口,列席會議,商策進行。曹錕道:“如欲平南不難,不能缺兵餉方可。”段道:“如果用命,我回京設法,自然不缺。”會議畢,段到九江,與陳光遠談過。又返蘇與李純、倪嗣衝、盧永祥敘談半日,倪、盧皆是段派,惟李純是馮氏心腹,與段不過假周旋,在段意不平南軍不止。既回京,即籌軍餉,現為南方事,用已空虛,小徐又為段劃策,謀借外債。交通部長曹汝霖乃是親日派,小徐央他借債,他一口擔承。曹遂向日本政府借款二千萬元,實收隻有八七扣,還要四期交付,以順濟路為抵押品。段明知吃虧太大,此外又無法,隻得照汝霖所為。段既得款,奈第一路司令來電催餉,格外厲害。這處撥去,那處又要,餉不撥足,前敵軍官按兵不動。段致書催逼,隻以餉絀為詞。未幾,即引兵北歸。段總理正欲詰問,馮總統反下特令,加任曹錕為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使鎮保定。段氣憤填胸,入府問馮,馮振振有詞,段無言可駁,遂退出。從此,馮、段又生惡感。原來段氏奔走南北,皆為南方,今反墮馮氏計中,如何不氣。隻得令龍濟光攻粵,囑李厚基援助。但龍雖誌在助段,奈部下皆疲兵,經段氏催促,遂攻陽江。粵軍見龍軍來攻,因寡眾不敵,遂棄陽江。龍得陽江,分兵略高、雷二境。原來粵軍司令李烈鈞分防四處,不能召集,今既召集,領眾邀截。龍軍司令李嘉白連戰皆敗,但李部皆是銳卒,如何能支。濟光仍是不退,竟為李部所圍。龍隻望閩浙聯軍攻粵,牽製李軍,誰知閩未入粵,粵先入閩,隻得向浙呼救,幸浙兵赴援,粵兵稍退。龍遂激勵士卒,冒險突圍,向南急奔。龍自奔廣州灣,此處又是法租界,隻得備文向法領事假道。法領事道:“外人入境,不準帶武器,按國際公法例,必繳械然後放行。”龍無法,隻得令軍士繳械,由法領事查明,方許通過。龍得生,奔瓊州,遂將所部殘兵,交弟裕光管領,著守瓊崖。自己乘輪往北京去了。濟光一走,雷州餘兵被粵攻急,隻得繳械投降。龍入京見段乞援,段不救援,隻敷衍兩句。後任張懷芝為援粵總司令,奈張已回省,隻好再為籌備,此事不提。
且說段總理恨不得削平南方。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大借外債,籌足軍餉。外有章宗祥,內有曹汝霖,可以借得到手。遂委曹、陸借債,曹、陸遂電章宗祥,宗祥即向日政府籌商,無不允諾。惟抵押品要穩,借契要密,無論要多少皆有,究竟不知是何抵押品,守何嚴密,以後再論。且說前炳威將軍陸建章,前在陝西,被陳樹藩趕走,他心恨段派,奔走南北,運動和議,暗中效勞馮氏,牽製段派。段派積不相容,小徐尤甚。陸時寓津門,被小徐聞知,嗾奉軍駐津司令部前往調查,果屬有因。徐聽火起,遂繕就一書,投建章寓內,誘陸到來。建章雖知小徐恨己,諒不敢如何,遂前往至奉軍司令部。小徐開筵相待,陪客就是軍官及小徐。席間隻是歡飲,至席散,小徐道:“此間有花園,請入內一觀。”建章隨徐入內。小徐目視左右,厲聲語建章道:“你可知罪?汝為南方走狗,運動和議,破壞政策。”建章道:“主和不是我一人,怎得歸罪於我?”小徐即令拿下,將建章綁起,取出手槍,隻聽一聲,已送建章去世。隨草電文,拍致國務院及陸軍部。老段及芝貴聞小徐報,且驚且喜,當設法為他回護,遂查彈陸成案,彙冊上呈。馮思建章已死,不可複生,欲責小徐,又恐得罪老段,遂下一令,褫去建章勳位、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