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爺靜聽了半日,向太太說道:“太太,你聽她兩個這段話,你我竟聞所未聞。”安太太道:“不然我為什麼說她們說的有點理兒呢!”安老爺道:“我隻不解,算你兩個都認真讀過幾年書,應該粗知些文義罷了,怎的便貫通到此?這卻出我意外。”何小姐笑說道:“公公隻想:我妹妹呢,她家本就是個務農人家;到了媳婦,清山一住三年,眼睛看的是這個,耳朵聽的是這個,便和那些村婆兒、村姑兒講些的話兒,也無非這個。媳婦們兩個,本是公婆特地娶來的,一個南山裏的,一個北村裏的,怎的會不懂呢?”
安老夫妻聽了這話,益加歡喜。安老爺便說道:“話雖如此,也虧你兩個事事留心。隻是要清這項地,也須費我無限精神;便說弄清了,果然莊頭有些私下典出去的,此時又那裏打算這許多地價。”公子聽到這裏,便站起來稟道:“現放著鄧九太爺給玉鳳媳婦幫箱的那份東西呢?”老爺道:“唉!那原是她師傅因她娘家沒人疼她的一番深心,自然該留著她自己添補使用,才不負人家這番美意。怎的作這項用度起來?”公子又回道:“她兩個現在的服食器用,都經父母操心,賞得齊全,既沒可添補的地方,月間又有照例的月費,及至有個額外用錢的去處,還是和父母討,獨自己還用添補些什麼?自然該把這項進奉了父母,作這樁正務才是。”說著,便跪了一跪,說:“務必請父母賞收。”安太太道:“不害臊,人家媳婦的東西,怎麼用你來這麼獻勤兒呀?”安太太這句話,可招出他後天的一點兒書毒來了,笑道:“回母親,哪是她的?連她還是我的;是我的便是父母的。禮,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這等講起來,哪又是她的?何況此舉,本出於媳婦玉鳳自己的意思,並且不但她一人的意思,便是金鳳媳婦,也所見略同。不過這話,理應兒子代她們稟白,才合著唱隨的道理。”安太太道:“阿哥,你別嘔我,你隻和我簡簡捷捷的說話。這也值說得沒三句話,又背上了這麼一大車書。”誰知他這車書,倒正合了乃父之意,點頭道:“這話太太自然該聽不明白,然而卻正是婦道應曉得的。那《內則》有雲,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婦將有事,大小必請於舅姑;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這篇書,正所以補《曲禮》不足。玉格這話,卻是他讀書見道的地方。”金、玉姐妹見公公有些首肯,便一齊說道:“這項金銀,現在既白放著,況且公公眼下,是不打算出去的了,便讓玉郎明年就中舉人,後年就中進士,離奉養父母,養活這一家,也還遠著的呢!這個當兒,正是我家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兒,何況我家又本是個入不敷出的底子,此後日用有個不足,自然還得從這項裏添補著使,與其等到幾年兒之後,零星添補完了,另打主意。何如此時就這項上,定個望遠的主意,免得日後打算。如果辦得有個成局,不唯現在的日用夠了,便是將來的子孫,也進則可仕,退亦可農。這話不知公婆想著怎麼樣?”
安老爺聽了,連連點首說道:“善哉!三年之內,無饑饉矣!”說了這句,又低著頭,尋思了半晌,說道:“還有一節難處,果然照這話辦起來,自然要辦個澈底澄清。那算方田,核堆垛,卻得專門行家,我是遜謝不敏,玉格又不能;便是我家這幾個家人,也沒個能的,豈不是依然由著那班莊頭撥弄?”公子說:“這樁事,兒子倒看準了一個人,就是我家這葉通便弄得來。”安老爺道:“他?我平日隻看他認得兩個字,使著比個尋常小廝清楚些,這些事他竟弄得嗎?”公子道:“不但會,並且精。兒子又怎的曉得?因見我丈人常和他一處講究,我丈人拿著本子《九章算法》問他幾塊怎樣畸零的田,湊起來合了多少畝;幾塊若幹長短的田,湊起來應合多少畝。他拿著麵算盤,空手算著,竟一毫不錯。及至他問我丈人多少地,應收多少高粱麥子穀子,我丈人不用打算盤,說的數目卻又和那算法本子上不差上下,又是怎的一穀二米,怎的一熟兩熟,怎的分少聚多,連那堆垛平尖,都說得出來。據我看起來,大約一邊是從合算來的,一邊是從閱曆來的。隻我聽著,覺得比著夏後氏五十而貢的那章考據題還難些。”安老爺歎道:“如我父子,正所謂不知稼穡艱難者也!對之得毋少愧?”
公子原是說自己不通庶務,不想惹得老人家也謙尊麵光起來。一時要竭力斡旋這句話,便道:“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便是大聖人,也道得個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安老爺聽了,便正色道:“這幾句書講錯了,不是這等講。吾夫子說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這二句話,正是吾非斯人之徒歟而誰歟的鐵板注腳。他老人家正在一腔的救世苦衷,沒處發泄,想著假如吾道得行,正好同二三子共襄治理,不想這樊遲是話不問,偏偏的要請學稼請學圃起來,夫子深恐他走入長沮桀溺的一路,倘然這班門弟子,都要這等起來,如蒼生何?所以才對症下藥,和他講那上好禮的三句。這兩個如字,要作我不照象老農老圃一樣講,不得作我不及老農老圃講,合著下文的焉用稼一句,才是聖人口氣;不然,你隻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說得出來的?”
安太太聽了聽事情不曾說出眉目,他又講起書來了,便道:“這不是嗎?人家媳婦兒在這裏說正經的,老爺又說孔夫子上去了,這都是玉格兒惹出來的。”安老爺道:“天下事除了取法孔夫子,那裏還尋得出個正經來。”太太可真被這老爺嘔得受不得了,說:“老爺,咱們爺兒們娘兒們,現在商量的是吃飽飯;那位孔夫子,但凡有個吃飽飯的正經主意,怎的周遊列國的時候,半道兒會斷兒頓了,拿著升兒糴不出升米來呢?這難道不是老爺講給我們聽的嗎?”安老爺道:“此正所謂君子固窮;又浮海居夷,所以發浩歎也。”安太太隻剩了笑,說道:“是了是了!無論怎麼著罷,算我們明白了就完了。老爺此時,隻細想想兩媳婦這話是不是,這主意可行不可行;或者老爺還有個什麼駁正指示的,索性就把這話商量定規了。”安老爺道:“自古道: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她兩個既有這番誌向,又說的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這樁事責成她兩個辦起來,才是正道;此時豈可誤會了那言前定、事前定的兩句話,轉去三思而行。”太太道:“不是的,我是猶疑這兩小人兒,擔不起這麼大事來呀!”老爺道:“喂,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不必猶疑。”說完,便吩咐公子道:“至於你講的那項金銀,也可以不必一定送到我同你娘跟前來,你隻曉得那子婦無私貨為通論,可知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尤為論之至通者。隻此一言可決,不須再議。”因又回頭向太太說道:“我倒還有一說,我往往見人到老來,把這份家,自己牢牢的把在手裏,不肯交給兒孫,我頗笑他不達。細想起來,大約他那不達,也有兩般苦楚。一般苦的是養著個不肖的子孫,先慮到把我一生艱難創造而來的由他任意揮霍而去,及至我受了貧苦,還得重新顧瞻他的吃穿;一段苦的是,養著個好幾子,又慮到他雖有養老的孝心,我卻把自立的恒產,便算我假作癡聾,也得刻刻憐恤他的心力不足。如今我家果然要把這舊業恢複回來,大約足夠一年的吃穿用度,便不愁他們有個心力不足了。再看這三個孩子的居心行事,還會胡亂揮霍不成?你我就索性把這份家,交給兩個媳婦掌管。兩個人之中,玉鳳媳婦是個明決氣象,便叫她支持門庭;金鳳媳婦是個細膩風光,便叫她料量鹽米。我老夫妻,隻替她們出個主意,支個嘴兒。騰出我來,也好趁著這未錮的聰明,再補讀幾行未讀之書;果有餘暇,便任我流覽林泉,寄情詩酒。太太無事,也好帶上個眼鏡兒,叼袋煙兒,看個牌兒,充個老太太兒,償一償這許多年的操持辛苦。玉格卻叫他一意用功,勉圖上進,豈非我家不幸中之一大幸乎?”太太見老爺說得這等高興,益加歡喜,便道:“我想著也是這樣。老爺這樣說,好極了。”因望著兩個媳婦笑道:“我再想到我熬了半輩子,直熬到你們倆進了門,我這鬥牌才算奉了明文了。”
張太太自從搬出去之後,每日家裏吃過早飯,便進來照料照料,遇著安老爺不在裏頭,便同舅太太和安太太閑話,有個活計也幫著作作。這日進來,正值安老爺在家,她坐了一刻,便去找舅太太,見舅太太正在那裏帶了兩個媽媽,張羅她姐妹過冬的裏衣兒,她也就幫著作起來。舅太太是個好熱鬧沒脾氣的人,她樂得借她醒醒氣兒,解解悶兒,便和她一麵料理針線,一麵高談闊論起來。兩個人雖不同道,大約一樣的是不肯白吃親戚的茶頓的意思。作了一會子,見天不早了,便收了活計,過這邊來。二人一同出了西遊廊角門,順著遊廊,過了鑽山門兒;將走到窗跟前,恰好聽得安太太說“鬥牌算奉了明文”的那句話,舅太太便接聲道:“怎麼著鬥牌會奉了明文咧,好哇!這句是日頭打西出來了。姑太太快告訴我聽聽。”一麵說著,進了上房。安老夫妻二位,連忙起身讓座,便把他兩個媳婦方才說的話大約說了一遍。舅太太道:“我不管你們的家務,我隻問鬥牌。你們要談家務,別耽擱你們,我們到姆姆屋裏去。”安老爺是位不苟言的,便道:“這話何來?我家的家務,又幾時避過舅太太。”安太太道:“老爺理她呢!她自來是這麼女生外向。”安老爺道:“啊,你姑娘兩個,也算得二位老太太了,當著兩個媳婦,還是這等頑皮!”舅太太道:“姑老爺,不用管我們的事,我們不能象你那開口就是詩雲,閉口就是子曰的。”安太太道:“老爺聽,人家自己願意不是。”舅太太道:“你別仗著你們家的人多呀!叫我們親家評一評,咱們倆到底誰比誰大!真個的十七的養了十八的了!”從來入行三日無劣,這位親家太太成日價和舅太太一處盤桓,也練出嘴皮子來了,便嗬嗬的笑道:“可是人家說的咧。”舅太太生怕說出燒火的養了當家的這句下文,可就大不雅馴了;幸而不是這句,隻所她說道:“這可成了人家說的什麼行子,搖車兒裏的爺爺,拄拐棍兒的孫子咧!”舅太太急得嚷道:“算了,太太,你老歇著罷。他長我一輩兒,你還不依,一定要長我兩輩兒才算便宜呢!”安老爺隻得說道:“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惹得上上下下,都笑個不住。
這裏頭金、玉姐妹兩個人,是憋著一肚子的正經話不曾說完,被這一岔,又怕將來鬥不上卯榫兒,良久忍住笑,接著回公婆道:“方才的話,公婆既都以為可行,交給媳婦商量去。這事靠著媳婦兩個也弄不成,第一,這踏田丈量的事,不是媳婦們能親自作的,得和公婆討幾個人。第二,有煩這班人,要每日每事的都叫他們上來煩瑣,那不依然要公婆操心嗎?要說盡在媳婦屋裏辦,也不合體統;況且寫寫算算,以及那些冊簿串票,也得歸著在一處,得斟酌個公所地方。第三,事情辦得有些眉目,銀錢可就有了出入了,人也就有了功過了,得立下個一定章程。這些事都得請示公公,討個教導。”隻這句話,又把他尊翁的史學招出來了,便向兩個媳婦說道:“你兩個須聽我說,凡是決大計,議大事,不可不師古,也不可過泥古。你兩個人切切不可拘定了《左傳》書下的‘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這兩句話,那晉太子申生,原是處著一個家庭多故的時候,所以他那班臣子才有這番議論。如今我家是一團天理人情,何須顧慮及此;稟命是你們的禮,便專命也是省我們的心。我和你們說句要言不煩的話,閫以外將軍製之,你們還有什麼為難的不成?”她姐妹兩個才笑著答應下來。
舅太太聽了半日,問著她姐妹道:“這個話,你們姐兒兩個會明白了;難道這個什麼‘右傳’‘左傳’的,你們也會轉轉清楚了嗎?”她姐妹道:“書上的話,卻不懂得;公公的意思,是聽出來了。”舅太太繃著臉兒說道:“這麼說起來,我們這兩個外姐姐,要和人下象棋去,算贏定了。”大家聽了這句,不但安太太和安公子小夫妻不懂,連安老爺聽了也覺詫異,便問道:“這話怎個講法?”舅太太道:“姑老爺不懂啊!等我講給你聽。有這麼一個人,下得一盤稀臭的象棋,見棋就下,每下必輸;沒奈何請了一位下高棋的,跟著他在旁邊支著兒。那下高棋的,先囑咐他說,支著兒容易,隻不好當著人說出來,直等你下到要緊地方兒,我隻說句啞謎兒,你依了我的話走,再不得輸了。這臭棋的大樂,兩個人一同到棋局和人下了一盤。他這邊才支上左邊的士,那家兒就安了個當頭炮;他又把左邊的象墊上,那家又在他右士角裏,安了個車。下來下去,人家的馬也過了河了,再一步就要打他的掛角的將。他看了看,士是支不起來,老將兒是躲不出去,一時沒了主意,隻望著那支著兒的。但聽那支著兒的說道:‘一杆長槍。’一連說了幾遍,他沒懂,便輸了。回來就埋怨那支著兒的。那人道:‘我支了那樣一個高著兒,你不聽我的話,怎的倒怨我!’他說:‘你何曾支著兒來著?’那人道:‘難道方才我沒叫你走那步馬麼?’他說:‘何曾有這話!’那人急了,說道:‘你豈不聞一杆長槍,通天徹地,地下無人事不成,城裏大姐去燒香,鄉裏娘,娘長爺短,短長捷徑,敬德打朝,朝天鐙,鐙裏藏身,身清白,白而潘安,安安送米,米麵油鹽,閻洞賓,賓鴻捎書雁南飛,飛虎劉慶,慶八十,中個麻子九個俏,俏冤家,家家觀世音,因風吹火,火燒戰船,船頭借箭,箭箭對狼牙,牙床上睡著個小妖精,精靈古怪,怪頭怪腦,腦恨仇人太不良,梁山上眾弟兄,兄寬弟忍,忍心害理,理應如此,此房出租,出租的那所房子後院裏種著個枇杷樹,枇把樹的葉子象個驢耳朵,是個驢子,就能下馬。你要早聽了我的話,把左手閑著的那個馬,別住象眼,墊上那個掛角將到底,對那子一步棋,怎麼就輸呢!你明白了沒有?’那下臭棋的低頭想了半天,說:‘明白可明白了;我寧可輸了都使得,實在不能跟著你二韃子吃螺螄,繞這麼大彎兒!’再不想姑老爺,你這麼個大彎兒,你家兩孩子竟會繞過來了。要是下起象棋來,有個不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