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胎心率的快慢、胎心監護的變化、胎兒脈搏,甚至胎兒頭皮血PH來監測胎兒在宮內是否缺氧。
隻要發生難產,無論是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都要作好新生兒搶救的準備,包括請新生兒醫生到場、搶救藥品的準備、新生兒搶救器械的調試等。出生後寶寶還要去新生兒室觀察。
臨產時胎位發生變化如何應對
有些產婦在門診產前檢查一直被告知胎位是正的,而生產過程中卻被告知胎位不正。這是因為,在門診檢查時,隻要胎頭向下時,就認為胎位是正的,但是因胎頭(枕部)的朝向和俯屈不同仍有胎位不正的存在,這種胎位不正隻有在臨產後才能被檢查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時,產婦要有自信心,相信經過自己和醫生的共同努力能順利分娩,這一點很重要,它是決定順產的一個因素。
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運動,如行走、下蹲、俯臥等。
按照醫生的要求取側臥、屈腿等。
不要隨意使用腹壓,同時及時排大小便。
向醫生了解產鉗和剖宮產的利弊,以選擇最有利的分娩方式。
要保持一個正確的心態,相信醫生、護士和你是一樣的心理,都希望你們母嬰健康,盡可能采納醫生的建議。
臍帶繞頸
足月胎兒臍帶長度大致在30~70厘米之間。臍帶圍繞胎兒頸部、四肢或軀幹稱為臍帶纏繞,其中約90%為臍帶繞頸,以繞一周者居多,占分娩總數的20%左右。
臍帶繞頸的發生與臍帶長度有關,臍帶長者發生繞頸的機會多,臍帶越長繞頸的周數也越多,臍帶短於30厘米者不會發生繞頸。
臍帶繞頸是產科常見的並發症,絕大部分臍帶繞頸在妊娠期不會對胎兒產生大的危害,所以沒有必要過於擔心,隻要監測胎動和按時進行產前檢查就可以了,如果胎動突然特別頻繁或胎動明顯減少(12小時胎動少於15次,或較以往減少50%),甚至不動,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雖說臍帶繞頸在妊娠時對胎兒沒有太大的危害,但分娩時可能會引起胎頭銜接困難、下降緩慢、胎兒缺氧等情況,所以有臍帶繞頸的產婦,在分娩時加強監護,隻要及時發現異常,及時正確處理,不會造成不良後果。
有臍帶繞頸的產婦要嚴密觀察產程,如進展緩慢或停滯應果斷決策。密切監測胎心率,一旦發生胎兒窘迫應立即中止分娩,施行陰道助產或剖宮產。
臍帶繞頸是否需要剖宮產,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一般而言,它並不是剖宮產的指征,但對臍帶繞頸3周以上、影響胎頭下降、發生胎兒缺氧的可能、合並其他剖宮產指征時就要考慮剖宮產了。
如何預防滯產
在分娩過程中,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使產程延長,超過24小時,則稱為滯產。
造成滯產的直接原因是子宮收縮乏力,但造成子宮收縮乏力的原因有胎頭與骨盆不相稱、胎位異常、子宮發育畸形(雙角子宮)、子宮肌瘤、精神緊張、疲勞、進食不足、用藥不當等。
由於臨產時間過長,子宮收縮乏力,產婦疲勞,體力消耗,以致腸脹氣、排尿困難、脫水,甚至酸中毒,容易造成產後出血及感染。胎兒長時間承受子宮收縮的壓力,可造成胎兒缺氧、新生兒窒息,由此增加了手術分娩機會(剖宮產、產鉗、胎頭吸引術),從而使胎兒產傷、宮內感染的機會也隨之增加,出生後容易發生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