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避免網絡的陷阱
避免網絡長話詐騙
伴隨計算機及互聯網的普及,網上長話詐騙活動越來越多。青少年要擦亮眼晴,謹防上當受騙。福州電信部門曾接到幾十起上網用戶有關國際話費的投訴,反映沒有撥打國際長途電話卻出現高額話費。竹歧鄉的林先生上網時因好奇瀏覽了一些非法網站,結果當天產生國際話費1300多元;某公司值班人員晚上為打發時間上網衝浪,結果短短10天產生國際話費5200多元;家住福州道山路的鄭先生7歲的小孩暑假在家玩電腦,一周內話費近3000元。
龐大的信息網絡裏存在各式各樣的陷阱。一些常見的“網絡陷阱”設置在國外某些成人網站中。當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點擊該站點網頁時,就有可能點擊了這些成人網站中可能含有的自動撥號軟件。計算機將自動切斷原來的用戶本地互聯網連接,改以長途電話線路撥號上網,用戶沉浸於網上內容,不知不覺中便產生了高昂的國際長途話費。另外,一些“黑客”埋伏在某些成人網站外,用戶一旦登錄這些網站,用戶的個人信息比如上網帳號、密碼等就都有可能被這些黑客盜取。 為此,電信部門專家提醒用戶:電話撥號上網時,若有國際長途直撥功能應加鎖限製,最好經常更換密碼,不要瀏覽色情網站,不要隨便下載陌生、不知名的軟件特別是撥號軟件,因為這類軟件都是自動執行安裝,一旦點擊下載其內容,電腦會出現二次撥號或者被對方控製在特定時間自動撥號,撥叫號碼通過長途電話線路重新撥號到外國網站上,變成通過國際長話上網,用戶在瀏覽網上內容的時候,高額國際長途話費同時產生。
針對一些中小學生沉溺於網絡遊戲、上網聊天乃至色情網站,已成為網絡陷阱的受害者,專家認為,這一方麵需要家長們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麵也需要家長掌握一些防範網絡陷阱的“妙招”,比如:安裝保護軟件,以便“過濾”出黃色、暴力內容;控製孩子的上網時間和地點;教會孩子學會識別網絡黃毒和網絡陷阱,讓孩子接觸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書籍;定期適當檢查孩子上網內容,培養他們健康的愛好和“上網觀”等等。
避免網絡聊天詐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 利用網絡聊天進行詐騙的犯罪活動日益猖獗,上網聊天本是現代社會交友聯絡的好方式,有人卻利用網絡聊天進行詐騙。青少年要提高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謹防受騙案。
青少年在網上聊天時,不可輕易相信網友的承諾的約見,不要把自己家的網絡、銀行卡、信用卡賬號和密碼泄露給別人;不使用網吧的電腦進行網上購物、支付等操作;登陸網上銀行時,要注意核對網址,留意核對所登陸的網址與協議書中的法定網址是否相符。對來曆不明的短信或郵件提高警惕,如接到類似電話、短信或郵件可直接聯係發卡銀行進行確認。盜取QQ號
通過網絡聊天,騙取好友信任或是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好友QQ號碼,冒充原號碼使用者,對其好友再進行詐騙。
種植電腦病毒
通過網絡聊天,給好友電腦種植病毒、木馬獲取好友網上銀行相關信息。
通過聊天直接詐騙錢財
有些騙子通過網絡聊天,偽裝貧困,騙取同情,從而詐取錢財。他們往往會把一些情節編造得天花亂墜,同時又悲慘絕倫,讓不明真相的上當者心生憐憫,如果我們稍不留神,就會輕信騙子的花言巧語,上了他們的圈套。
2005年5月初,北京一男孩在網上通過QQ聊天,認識外地一女孩,該女網友向其訴說自己的求學的痛苦,並約定到北京會麵但苦於無路費,當男孩向父母要了2000元按其指定賬號彙出後,女網友隨即消失。2005年7月,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學生郭某在QQ上聊天時,碰見瀘州高中同學在線,二人聊了不久,對方提出借100元錢並告知一銀行賬號,郭某隨即彙出100元。當晚,郭某接到哥哥電話,問為何在網上向他索要500元,郭某感覺事出蹊蹺,立即上網查證,發現自己的QQ號碼已被盜,同時發現有人利用自己的QQ號向其同學及好友進行詐騙。
避免網絡短信詐騙
網絡短信詐騙就是詐騙者利用網絡群發短信的便利條件進行詐騙活動。網絡短信詐騙活動大致有如下形式:
偽裝成朋友的
“XX,我正在外出差,手機馬上欠費了,幫我買張充值卡,卡號和密碼用短信發給我。”
以中獎作為幌子的
“我是XX公證處公證員XX,恭喜你的在XX活動中中獎了,獎品是×××,價值×××萬元,請你帶著本人身份證和750元手續費去XX處領獎。”
冒充通信運營商的
“你好,移動通信公司現在將對您的手機進行線路檢測,請您暫時關閉手機3個小時。”
假裝銀行機構的
“尊敬的××銀行客戶您好!因日前發生多起資料外泄取款卡遭複製盜領事件,為避免盜領,請立即與某金融相關單位聯係××××××某固定電話號碼。”
“×××您好!你的儲蓄卡於××(多為商場或其他消費場所)刷卡消費×××元成功,此筆消費將從您賬上扣除。如有疑問請撥××××××某固定電話號碼某金融相關單位。”
有效防範網絡短信詐騙
網絡、短信等詐騙事件的屢屢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與青少年的風險防範意識薄弱有關。事實上詐騙團夥的手段並不高明。但由於消費者的粗心大意或是貪小便宜,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青少年的風險防範必須從細節做起,時時警惕。另外,也需要對當前的主要詐騙手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安全過險。
在網絡空前發達的今天,有部分銀行為持卡人提供了銀行卡取現以及消費的短信提醒服務,正規的短信內容一般包括發生交易的銀行卡卡號或卡號的最後若幹位數。以此區分真假短信。
青少年持用家長的信用卡時,應增強安全用卡的意識。詳細了解發卡行提供的有關銀行卡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範要求,保管好銀行卡及密碼,不對外泄露銀行卡信息,更不要輕易將資金轉入陌生賬戶,這些都可以提高安全係數。
對於中獎之類的短信,則不應貪圖小便宜而誤入圈套。另外,如遭遇詐騙行為,應及時報警,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偵破等工作。畢竟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是全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