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上購物,首先應確定其可信度,應盡可能選擇知名度較高的網站。應注意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商品性能、價格,再購買。網上購物購應索取購物憑證或保存交易協議或電子版憑證,收貨時更要當場驗明“正身”。
避免網絡交友詐騙
網友,已成為現在一個非常時尚的概念。網友是人們對那些通過在網絡上聊天、探討問題所結識的朋友的稱謂。互聯網的出現拓展了人們的交往空間,也因此改變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但是,少年兒童在網上聊天、交友,最容易受到引誘、教唆、性騷憂,甚至傷害。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使用互聯網電子聊天室的兒童中,平均每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被騷擾過。作為未成年人的孩子,網上聊天、交友要慎之又慎,小心壞人在網上教唆孩子學壞,引誘孩子上當。
警惕網上色狼
一些騙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長時間地在網上逗留,尋找自己的獵物。他們會充分施展自己的詐騙才能,或者侃侃而談,或者妙趣橫生,直到騙取你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你的生活習慣,你的各種喜好等等。等你消除戒心以後再更進一步地取得你的信任,到時候可能把你的郵箱密碼或者是遊戲密碼甚至是銀行賬號和密碼也騙到手。如果你是一個女同學,那就更加要注意,你在聊天時認識的那個風度翩翩學識淵博的人,很可能就是一個大騙子。
13歲的麗麗是“小網蟲”,假期的第一天,在征得媽媽的同意之後,她開始在網上征友。她給自己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叫“開心果”。 從此,她每天都會收到數十條來自四麵八方的回信,其中有個名叫“開心鳥”的網友,麗麗覺得他可不是一般性人物,談吐不凡,知識麵寬廣,真讓麗麗覺得相見恨晚。後來,“開心鳥”發出了會晤邀請,麗麗非常苦惱,心想不去,惟恐會失去一位網上密友;如期赴約,又心有餘悸。最後,聰明的麗麗想出了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她請爸爸作陪,並將約會地點定在搏物館門口。約會的時間過了10多分種,網友終於出現。令麗麗吃驚的是,自稱是17歲的網友,看上去年近40歲,而且一見麵,他就邀請麗麗去賓館坐坐,說是已開好了房間。因有爸爸在不遠處監護著,麗麗也不害怕,大膽地和網友一起去賓館。隨後的事更讓麗麗措手不及。網友剛剛落坐,就要來抱麗麗親熱,然後還去解麗麗的衣扣,欲行不軌。幸虧爸爸及時聽到麗麗的呼救,才製止了悲劇的發生。
避免網絡情感詐騙
網絡情感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網絡與受害人談戀愛、結婚等形式騙取財物。田某在網絡聊天時認識一位自稱姓楊的女孩,二人一見鍾情,戀愛不久女孩就要求結婚,田某也非常願意。女孩就以回老家辦結婚證明為由,向田某要了3000元現金,但一去不返。警惕網上劫匪
還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網友的外衣圖色圖財。一天晚上,15歲的中學生趙晴在網上遇到網名為“眼神”的男孩。兩人一“見”如故,並在電話裏約定在某網吧見麵。20分鍾後,趙晴在那家網吧見到了“眼神”及另外2個男青年。幾人在飯店晚餐後,“眼神”提出先送兩位朋友回家,再送趙晴,4人同乘一輛出租車,不一會兒便出了市區。途中趙晴要求下車,遭到拒絕。3名男青年將趙晴拖進一處平房,實施輪奸。隨後搶走了她的手機和1500元現金。
網上交友聊天,某種程度上能夠釋放中小學生在學習中的緊張情緒,或多或少地能豐富中小學生的精神生活,我們不應全盤反對。但是,中小學生務必小心網上陷阱,在網上交友時應做到:不要向網友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地址、電話、學校名稱、密碼等個人信息;不與網友見麵,如非見麵不可,也一定要去人多的場所見麵,切不可去賓館、私宅等處見麵;對網上求愛者不予理睬;對談話低俗的網友,不要反駁或者回答,立即離開該聊天室,從此不再理他,也不要再用過去的網名上網。
避免網絡廣告詐騙
網絡廣告詐騙就是網絡騙子為了自身利益發布的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虛假、違法廣告。從現狀看,網絡廣告詐騙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誘餌廣告
即施動者對實際上不能進行交易的商品作出廣告,或者對商品的數量、日期有顯著限製而在廣告中不予明示,以此引誘受動者前來購買,並鼓動其購買廣告商品之外的商品。據報道,美國為了對付此類網上欺詐活動,其聯邦貿易委員會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網站,將欺詐性網站鏈接、輸入到其數據庫中。
虛假廣告
即廣告施動者利用虛假的事實進行廣告,以騙取受動者對其產品或服務的信任,從而成為購買其商品或服務的潛在客戶。網絡廣告的誠信問題同樣值得關注。網絡廣告由於市場準入門檻相對較低,所需成本也不高,互聯網的草根性已然使得每個人發布廣告成為可能,加上法律法規上的相對滯後,網絡廣告管理起來步履艱難。一些網站妄視法律、消費者利益,發布虛假內容廣告,甚至從事法律禁止的內容宣傳,給網絡廣告以及互聯網的健康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濫用名人肖像的廣告
名人的廣告效應是顯著的,而一些網站(尤其是中小型網站)一方麵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以產生豐厚的經濟效益,但另一方麵又不願或無力提供足夠的資金,於是常常不經名人的同意,擅自對其肖像進行加工處理,製作成網頁或Flash圖片,以擴大自身的對外宣傳。
違反行業規定的廣告
不同行業對各自的廣告要求也不同,例如藥品和煙草的廣告就有其特殊要求,如果網絡經營者未能根據法律對特定行業的特殊規定進行廣告活動,則很可能構成違法廣告。
網上有很多付費廣告,一些個人網站就是靠這些廣告收入維生。但是這些廣告的點擊率通常不高,於是這些網站的站長就把這些廣告的鏈接改成某些吸引人的文字,以E—mail的形式發到你的信箱。你想看看這些鏈接到底是什麼,那麼就被騙去替他點擊廣告了。當然,這種損失還不算大,我們也不過是做了一次免費的勞動力,如果我們看了某些廣告再繼續去購買他們的產品的話,那麼這個虧可能就要吃大了。
由於互聯網的鮮明特色,使得網絡詐騙具有多發性,隱蔽性,強攻擊性等特點,網絡詐騙一但發生,網民和社會管理工作者很難防範與應付,這就需要青少年時刻提高警惕,加強防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詐騙廣告給自己帶來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