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生活衛生基本常識
心理衛生基本常識
從兒童過渡到成年的中間時期,稱“青春發育期”,約從13~19歲。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所謂心理上的“斷乳”是指脫離父母的監護,成為獨立人的過程。第一次誕生是脫離母體的解放,由於“斷乳”,與母親的身體聯係完全被切斷了。但在心理方麵,兒童與父母親仍然是一體。第一次身體的“斷乳”對嬰兒來說是一個危機,青春期心理上的“斷乳”也一個危機。
青少年時期,心理上的矛盾出現了新的特點:
一是不斷增長的物質需要與未獨立的經濟地位的矛盾。青少年往往想擺脫家長對他們使用物品的限製,他們覺得自己使用的東西,自己就有自主權,即不需要再征得家長同意,自己就可以決定與夥伴相互交換,贈送東西。青少年對物質的需要更多了,但一般經濟條件的家庭不可能都給予滿足,這樣就產生了不斷增長的物質欲望與滿足的可能性相對減少之間的矛盾。許多青少年在家長正確思想的指導下,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但也有一些青少年在這一矛盾激化過程中犯了錯誤。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要找出曆史原因和客觀原因、調動主觀能動性,采取積極勞動,勤儉持家等正當的手段和途徑來逐步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並對子女進行正確的教育。經濟條件比較富裕的家庭,更要重視正確處理經濟關係,發揮其有利於子女健康成長的作用。否則,它會變為消極因素,養成孩子傲氣、貪得無厭、追求享受、好逸惡勞等不良品質。
二是自主要求與依附關係的矛盾。青少年開始發現老師、家長的一些不足之處,或者一些缺點、錯誤。許多家長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這一點,往往將此看作是“犯上”的情緒,而以“不聽話”或“學壞了”嚴加斥責。家長單純地嗬責訓斥,不結合孩子思想實際的生硬說教,常會造成同孩子之間感情上的障礙,促使孩子的心理傾向和行為朝著同家長意願相反的方向發展。
三是性生活的要求與道德、法製的矛盾。從兒童、少年到青年,在發展、發育過程中對性的理解與體驗,大致可分為無知、朦朧、愛慕、初戀、鍾情五個階段。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家長要教育他們正確認識與對待青春期性生理現象。對女孩子來說,特別要注意月經的心理衛生。初潮女孩往往把不規則月經認為是病態和不正常的現象,因而感到不安。又由於下一次月經難以預測,所以對參加活動常常擔心,有的甚至逃避活動。教師與家長要關心愛護,說明其中的科學道理,使女孩子能安下心來。而且家長應給孩子以正確的性生理、心理的指導,幫助女孩子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懂得女性生殖器官的結構,月經來潮是怎麼回事,生理上會有哪些反應,自己要如何處理,這樣,緊張、不安、不悅等情緒就會減少,就會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
對男孩子采說,特別要注意遺精的心理衛生。男孩子出現射精,在生理上是自然的現象,不能說是有害的,但男孩子開始懂得性欲,出現了性的欲望,如果家長放任不管,缺乏指導,會帶來不良影響,應該教孩子調節好精神生活,端正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家長還要對孩子進行道德觀念和法製觀念教育。要教育孩子懂得兩性關係方麵的道德表現是與總的道德麵貌相聯係的。要教育孩子加強法製觀念,遵守法律規定,抑製感情的衝動。特別要教育女孩子做到自尊自愛,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四是活動能量與認識水平的矛盾。青少年活動能量與認識水平的矛盾特點,就是行與知之間的不相平衡,不相適應。家長要積極促使這一矛盾的解決,隻能從提高孩子的認識水平方麵著手,為此,在豐富及係統化知識的同時,還要訓練和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及辯證思維。
五是現實與未來的矛盾。青少年對現實中直覺的、奇特的、變動的現象十分敏感,對此比較感興趣;而一般的、較穩定的、接近本質的東西,則不大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
一般來說,青少年由於主觀的心理傾向和外在的條件不同,對現實的認識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家庭教育在一般水平以上,個人的興趣能得到鼓勵和培植。這一類的青少年個人理想可能較早地出現,並在順利的環境中發揮作用。另一類是:家庭教育水平較差或者出現了某種悲劇,個人的興趣缺乏支持或沒有發展的條件,他們感覺不到現實的溫暖,由煩躁而不滿,甚至發展到采取不正當的方法與手段,破壞現實社會的秩序。青少年往往把問題看得很簡單,常常過於相信自己的力量, 看不到不利的因素,並有急躁情緒,想在一個早上就能實現。他們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容易產生埋怨、不滿甚至灰心喪氣。所以家長既要及早地培植孩子的美好理想,又要幫助他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引導他勇於和善於同種種困難作鬥爭。家長必須把孩子對現實的某種滿足和歡樂,轉變為向往未來的要求和動力,引導他向更高更遠大的理想目標前進。
學習衛生基本常識
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如果負擔過重、時間過長就會引起大腦和有關器官的疲勞,長此以往就會損害身體。家長應指導青少年在學習中做到以下幾點:
不要長時間地連續看書
看書是非常用眼用腦的,青少年神經係統發育不成熟,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每次閱讀以30分鍾為宜,最多不要超過1節課40分鍾的時間。看一段時間後應起立活動一會兒,或向遠方眺望,使緊張的眼球和大腦得到緩和。
書本與眼睛的距離要適當
眼睛離物體越近,要求睫狀肌調節晶狀體的度數越大,當物體與眼球之間的距離小於25厘米時,晶狀體的調節度急劇上升,會使眼睛的屈光狀態向近視方向發展。因此,兒童少年讀書時應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離。
閱讀時應保持正確的坐姿
閱讀時坐姿要端正,這可使身體重心穩當地落在坐骨和靠背的支撐點上,這樣可以減輕維持坐姿肌肉的負擔。要保持眼睛視線與書本正麵接近直角,距離要相對穩定,這樣可以減輕眼睛的負擔。乘車、走路、躺臥時都不宜看書。
閱讀時光線和字跡要清楚
光線太暗,字跡不清,就不得不把書本拿到眼睛前麵很近的地方,這就增加了眼睛的調節負擔,造成視力過度緊張而易患近視症。在太陽光直射下看書,光線太強,容易使人感到刺眼眩目、頭昏腦脹。最好是光線從左上方射來,這樣寫字時手不會遮光。
閱讀時保持口腔衛生
不要用手沾唾沫翻書,以免手沾上書中細菌傳入口中。不要在吃飯時看書學習,邊吃邊看會兩耽誤。可以在閱讀時飲用茶水,但要注意茶缸的衛生。
家庭衛生基本常識
居室是人們生活的基本環境,對人的健康影響極大,為此,青少年一定要保持家庭的清潔衛生,以減少疾病,增進健康。
減少汙染
居室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苯丙芘、飄塵對人體都有一定的危害。為了盡量減少這些東西對人體的作用,要注意居室的開窗換氣,特別是每天早晨起床後和晚上下班後應打開窗徹底通風換氣。現代家庭雖然都十分重視居室的裝飾,但卻不太注意化纖地毯、塑料壁紙、地板膠、油漆、塗料對人體的危害。因此,對這些裝飾品也應定期清汙,並盡量不使皮膚直接接觸。
消滅四害
消滅四害是搞好家庭環境衛生,防治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措施。
消滅蚊繩蚊子愛在早、晚大量集中,用臉盆塗上肥皂水後沾捕,也可用蚊香驅蚊。室外,陽台上的缸、罐等容器要翻過來倒放,防止積水滋生蚊蟲。消滅蒼蠅,每個家庭要備蒼蠅拍,而且要經常洗燙。另外,還可用敵百蟲2克加水1000克,與魚頭、內髒、水果皮等攪拌,放在蒼蠅較多的地方進行誘殺。
消滅臭蟲在臭蟲躲藏的牆壁、地板、家具等處縫隙,可用石灰堵塞或用紙糊,也可用開水直接澆到縫隙處燙死臭蟲,或用80%敵敵畏乳劑5毫升加水1000克,對準隱藏臭蟲的縫隙塗刷和灌入,然後關閉門窗1~15小時,隔1周後重複1次。